一种夏玉米籽粒富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0554767发布日期:2022-06-29 02:3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夏玉米籽粒富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1.本发明涉及玉米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夏玉米籽粒富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影响人体正常发育和免疫能力。目前全球约50%的人口面临缺锌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人体内80%的锌来源于谷类粮食作物,提高粮食作物可食部位锌含量是解决人体缺锌问题的重要措施。
3.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粮食稳产高产有着重要影响。玉米果穗顶部未结籽或者籽粒秕的部分称为秃尖,现有技术中玉米秃尖问题导致玉米产量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夏玉米籽粒富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提高玉米籽粒锌含量、提高玉米产量。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夏玉米籽粒富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夏玉米籽粒富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包括步骤:(一)选种:选择锌高效型玉米品种,种子包衣;(二)播种;播种时选用玉米专用控释肥作为基肥,播种时施在种子侧下方3-5cm;(三)田间管理:在玉米进入拔节期和大口期时分别喷施等量的含锌叶面肥;所述叶面肥每1kg中含有锌200
±
20mg,甘氨酸120
±
15mg,丙氨酸90
±
10mg,脯氨酸80
±
10mg,谷氨酸80
±
10mg;(四)收获:当玉米果穗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
6.可选的,所述玉米专用控释肥是玉米专用控释肥23-5-12。
7.可选的,所述玉米专用控释肥的施用量是50kg/亩。
8.可选的,所述含锌叶面肥每亩用量100-200ml,稀释倍数200-400。
9.可选的,所述叶面肥跟农药一起喷施。
10.本发明提供的夏玉米籽粒富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通过合理播种、施肥、灌溉,喷施农药等措施,同时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口期分别喷施等量的含锌叶面肥,有助于提高玉米籽粒中锌含量,增加玉米籽粒产量,达到夏玉米籽粒富锌、高产、高效的目的。本发明试验得出,夏玉米籽粒锌含量提高了14-35%,果穗秃尖减少了20-50%,产量增加10-20%。
附图说明
11.图1是不同处理玉米籽粒锌含量的对比图;图2是不同处理果穗秃尖的对比图;图3是不同处理果穗粒数的对比图;图4是不同处理果穗干粒重的对比图;
图5是不同处理玉米产量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夏玉米籽粒富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播前准备:选择优异夏玉米品种,并对种子包衣处理;选择地块并整地;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适宜河南省种植的高产稳产、抗性强的锌高效性品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选择适宜种植夏玉米的地块,对前茬作物进行粉碎还田作业,并清除杂草和石块等杂物;本发明使用的玉米品种是郑单958。
14.步骤2.播种:采取种肥同播技术,利用同步播种机进行播种和施用基肥。播后酌墒情浇蒙头水,待土面稍干时,喷洒农药和除草剂进行封闭处理;抢时早播,足熵下种。夏玉米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底或6月初,种肥同步。播种机行距调整为60cm,等行距单粒播种。根据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和地块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在4500-5000株/亩。播种量一般控制在2-3kg/亩,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播种后及时覆土。选用玉米专用控释肥(23-5-12)作为基肥,施用量为50 kg/亩,播种时施在种子侧下方3-5cm。播后酌墒情浇蒙头水,待土面稍干时,喷洒农药和除草剂进行封闭处理。
15.步骤3、田间管理:根据土壤墒情,做好玉米苗期、花期和穗粒期的水分管理,在玉米生长期同时注意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玉米苗期适当蹲苗,田间持水量保持在55-70%,遇涝时及时排水,拔节期至抽雄期,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90%,吐丝后田间持水量维持在60-80%。玉米生长过程中注意喷施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预防病虫害,在拔节期和大口期,喷施等量的含锌叶面肥,与农药进行混合,于晴天傍晚前进行无人机喷施,喷后如遇雨淋洗,应重新喷施。含锌叶面肥中每1kg中含有锌200
±
20mg,甘氨酸120
±
15mg,丙氨酸90
±
10mg,脯氨酸80
±
10mg,谷氨酸80
±
10mg;含锌叶面肥的施用量是每亩100-200ml,稀释倍数200-400。
16.步骤4、收获与贮藏:在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进行收获,晾晒或烘干后贮藏;地势条件允许时可进行机械化粒收,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籽粒含水量≤14%时,选择通风、防潮仓库贮藏。
17.本发明通过设置含锌叶面肥的不同喷施时间,并以不喷施叶面肥作为参比,研究各处理下的玉米果穗秃尖、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和籽粒锌含量的差异,进而确定在玉米种植中含锌叶面肥对提高籽粒锌含量、缩短果穗秃尖长度和提高籽粒产量的施用效果。如下提供详细的小区试验:1、试验设计试验地是: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4个处理;包括对照组zn0不喷锌,试验组zn1苗期和拔节期分别等量喷施含锌叶面肥,试验组zn2拔节期和大口期分别等量喷施含锌叶面肥,试验组zn3大口期喷施含锌叶面肥。每个处理3次重复,种植密度4500株/亩,8行区,行长5m,小区间距1.2m。
18.试验前采用“s”曲线法采集土壤基础样品,测定基础值,其基本化学性质为:全氮
1.403g/kg,碱解氮87.4mg/kg,速效磷20.3mg/kg,速效钾254.0mg/kg,有机质20.6g/kg,ph值8.42,二乙烯三胺五乙酸螯合锌dtpa-zn 0.62mg/kg。
19.2、试验材料及施用方法供试品种:郑单958;化肥:玉米专用复合肥(23-5-12),播种时随种子一次性施入土壤;含锌叶面肥:每1kg中含有锌200
±
20mg,甘氨酸120
±
15mg,丙氨酸90
±
10mg,脯氨酸80
±
10mg,谷氨酸80
±
10mg;施用量每亩100-200ml,稀释倍数200-400,按照分组喷施含锌叶面肥,对照为喷施相同的蒸馏水;时间选择在晴天的下午或傍晚,按照试验设定,在苗期、拔节期或大口期喷施,以保证喷施效果;例如试验组zn2设定是在拔节期和大口期分别喷施含锌叶面肥,那么在拔节期喷施一次含锌叶面肥,大口期喷施一次含锌叶面肥,两次喷施含锌叶面肥的量是相同的。针对选择试验田的较低含锌量,本次试验选择含锌叶面肥每次喷施量为每亩200ml,稀释400倍。
20.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一致,每项田间管理措施均在同一天内完成。试验期间记录日温度变化及降雨情况,同时做好防病虫害措施。
21.测定项目:取小区中间2行玉米全部收获,随机选取15穗进行考种,测量秃尖长度、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晒干后对2行玉米全部脱粒,测定含水量和籽粒质量,并折合含水率(14%)计算产量。
22.3、试验结果:3.1对籽粒锌含量的影响由图1可知,喷施含锌叶面肥对籽粒锌含量的影响不一致,其中以z3处理最大为50.12mg/kg,z2处理下为45.41mg/kg,与z1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其次是z1处理为39.56mg/kg,以z0处理最低为30.45mg/kg。喷施叶面肥后籽粒锌含量平均增加了47.9%。
23.3.2对果穗秃尖长度的影响由图2可知,各处理之间的差异明显,z0处理下果穗秃尖长度为0.38cm,喷施含锌叶面肥处理下秃尖长度平均为0.22cm,较不喷施叶面肥降低了43.0%。
24.3.3对果穗穗粒数的影响由图3可知,喷施含锌叶面肥对果穗穗粒数的影响不一致,其中以z1处理最大为562粒,z2处理下为554粒,与z1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其次是z0处理为540,以z3处理最低为522粒。
25.3.4对果穗千粒重的影响由图4可知,对果穗千粒重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不喷施叶面肥z0处理下千粒重为208.50g,喷施叶面肥处理下平均为244.75g,较不喷施处理提高了17.4%,其中z2和z3处理分别为248.40g和254.48g。
26.3.5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由图5可知,喷施含锌叶面肥对果穗籽粒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不喷施叶面肥z0处理下产量为6.97kg/hm2,喷施叶面肥处理下平均为7.61g,较不喷施处理提高了9.1%,其中z2处理下产量最高为8.20kg/hm2。
27.通过上述试验可知:与不喷施叶面肥相比,喷施含锌叶面肥后玉米果穗秃尖长度显著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籽粒产量显著增加。其中,对于含锌叶面
肥不同的喷施时期进行比较,发现在拔节期和大口期分别喷施等量含锌叶面肥,施用量每亩100-200ml,稀释倍数200-400,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锌含量、缩短玉米秃尖长度和提高玉米产量。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