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33226发布日期:2022-08-13 07:58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杏鲍菇培养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杏鲍菇全部具备。
3.杏鲍菇因其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大规模的进行杏鲍菇的培养种植,鲍菇的自身具备的营养都是通过自身选择地从培养基中汲取,培养基的营养成分配比,直接影响杏鲍菇的质量,然而现有的杏鲍菇培养基种植得到的杏鲍菇大小不一产品,且成色较差,容易受到虫类危害,影响杏鲍菇的生长以及生长周期。
4.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该杏鲍菇培养基营养成分丰富,有助于杏鲍菇生长,同时该制备方法能够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原料内部添加陶粒、泥炭藓以及珍珠岩颗粒,能够使杏鲍菇在良好的温湿度以及空气的环境下进行生长,同时配备使用分解菌剂和抑虫剂,使杏鲍菇在菌丝期间能够更好的吸收培养基内部的营养物质,促进杏鲍菇的生产发育,缩短杏鲍菇的成产周期,同时,能够避免杏鲍菇在生长时受到菇蚊、菇蝇和线虫的侵害,保证杏鲍菇表面成色良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杏鲍菇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具体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木屑30-50份、秸秆30-50份、玉米芯20-30份、甘蔗渣10-15份、麦麸10-15份、石膏1-3份,核桃壳15-20 份、陶粒10-20份、泥炭藓10-15份、珍珠岩颗粒5-10份、分解菌剂3-5份、抑虫剂5-10份;
7.其中分解菌剂由酒精酵母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混合而成;
8.抑虫剂由食盐、石灰、草木灰混合而成。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具体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木屑35-45份、秸秆35-45份、玉米芯25-30份、甘蔗渣12-15份、麦麸12-14 份、石膏1.5-2.5份,核桃壳18-20份、陶粒18-20份、泥炭藓12-15份、珍珠岩颗粒6-8份、分解菌剂3.5-4.5份、抑虫剂6-8份。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具体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木屑40份、秸秆40份、玉米芯28份、甘蔗渣13份、麦麸13份、石膏2份,核桃壳18份、陶粒18份、泥炭藓13份、珍珠岩颗粒7份、分解菌剂4份、抑虫剂8份。
11.该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2.步骤一、将木屑40份、秸秆40份、玉米芯28份、甘蔗渣13份、麦麸13 份、石膏2份和核桃壳18份通过破碎机进行破碎,并将破碎后的物料通过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a;
13.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混合物a添加水后并进行混合搅拌,将混合物a 进行堆放发酵,得到发酵物a;
14.步骤三、将陶粒18份、泥炭藓13份和珍珠岩颗粒7份,通过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b;
15.步骤四、将制备完成的发酵物a和混合物b进行混合,并依次加入分解菌剂和抑虫剂,同时进行混合,得到原料a;
16.步骤五、将原料a呈锥体进行堆放,加入发酵剂进行发酵,并控制原料a 内部的含水率,对原料a进行灭菌处理,得到杏鲍菇的培养基;
17.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培养基进行酸碱度测试,同时将培养基进行装袋,并轻拍袋面,使袋中培养基沉积,直至袋内培养基平整。
1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在对木屑、秸秆、玉米芯、甘蔗渣、麦麸和石膏进行破碎时,采用分批破碎方式,破碎次序为:
19.木屑—秸秆—玉米芯—甘蔗渣—麦麸—石膏,破碎颗粒数目为150-200 目,破碎机和搅拌机的转速分别为130转/分钟和80转/分钟。
2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步骤二中,混合物a在加水发酵时,将混合物a分为三堆,每一堆添加混合物a含量5%的水,每一次加水后进需混合一次,搅拌方式采用铁锹对混合物进行分批混合。
2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酒精酵母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之间的配比为1:0.5:0.8,所述食盐、石灰和草木灰之间的配比为 1.3:0.5:1。
2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步骤五中,原料a的含水率可采用含水率检测仪进行检测,含水率需达到≧70%,一旦低于70%,则通过喷水的方式对原料a进行喷水,而喷水的步骤与步骤二相同。
2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木屑采用杨树木、阔叶树木、松树木的一种或多种,秸秆采用玉米秸秆、谷麦秸秆和高粱秸秆的一种或多种。
24.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5.1、通过将木屑、秸秆、玉米芯、甘蔗渣、麦麸、石膏和核桃壳经过分批破碎混合后,再其混合物的内部添加陶粒、泥炭藓以及珍珠岩颗粒,陶粒能够提高该混合物的透气性,并且配合泥炭藓,能够将培养基内部的水份吸收并保存,进而能够为杏鲍菇的生长提供重要的水资源以及湿度,而且泥炭藓的收水性弥补了陶粒的透气性,进而避免陶粒透气性造成水资源的流失,使杏鲍菇在发育时,在透气性良好的基础上提供其一定的水资源,并且珍珠岩颗粒具有一定的保温性,避免杏鲍菇的生长环境受到低温影响,进而提供给杏鲍菇一定温湿度和空气的环境下生长,且原料经过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环境污染;
26.2、通过将发酵物a和混合物b经过混合后,加入一定的分解菌剂,分解菌剂能够对木屑、秸秆、玉米芯、甘蔗渣、麦麸、石膏和核桃壳内部难以被分解的纤维素进行分解,使杏鲍菇在菌丝期间能够更好的吸收培养基内部的营养物质,促进杏鲍菇的生产发育,缩短杏鲍菇的成产周期,使杏鲍菇在生长后其具有菇状大的优势,而且添加抑虫剂,能够避免杏鲍
菇在生长时受到菇蚊、菇蝇和线虫的侵害,保证杏鲍菇表面成色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1、一种杏鲍菇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具体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木屑30-50份、秸秆30-50份、玉米芯20-30份、甘蔗渣10-15份、麦麸10-15份、石膏1-3份,核桃壳15-20份、陶粒10-20份、泥炭藓10-15 份、珍珠岩颗粒5-10份、分解菌剂3-5份、抑虫剂5-10份;
29.而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木屑40份、秸秆40份、玉米芯28份、甘蔗渣13份、麦麸13份、石膏2份,核桃壳18份、陶粒18份、泥炭藓13 份、珍珠岩颗粒7份、分解菌剂4份、抑虫剂8份;
30.进一步的,在上述成分中,分解菌剂由酒精酵母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按配比1:0.5:0.8混合而成,抑虫剂由食盐、石灰、草木灰按配比1.3:0.5:1混合而成;
31.木屑采用阔叶树木经过锯屑制备,秸秆采用玉米秸秆破碎而成;
32.在上述基础上,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3.步骤一、将木屑40份、秸秆40份、玉米芯28份、甘蔗渣13份、麦麸13 份、石膏2份和核桃壳18份通过破碎机进行破碎,并将破碎后的物料通过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a,在破碎过程中,具体采用分批破碎方式,具体为:木屑—秸秆—玉米芯—甘蔗渣—麦麸—石膏,破碎颗粒数目为180 目,破碎机和搅拌机的转速分别为130转/分钟和80转/分钟;
34.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混合物a添加水后并进行混合搅拌,将混合物a 进行堆放发酵,得到发酵物a,在对混合物a在加水发酵时,将混合物a分为三堆,每一堆添加混合物a含量5%的水,每一次加水后进需混合一次,搅拌方式采用铁锹对混合物进行分批混合;
35.步骤三、将陶粒18份、泥炭藓13份和珍珠岩颗粒7份,通过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b;
36.步骤四、将制备完成的发酵物a和混合物b进行混合,并依次加入分解菌剂和抑虫剂,同时进行混合,得到原料a;
37.步骤五、将原料a呈锥体进行堆放,加入发酵剂进行发酵,并控制原料a 内部的含水率,对原料a进行灭菌处理,得到杏鲍菇的培养基,原料a的含水率可采用含水率检测仪进行检测,含水率需达到≧70%,一旦低于70%,则通过喷水的方式对原料a进行喷水,而喷水的步骤与步骤二相同;
38.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培养基进行酸碱度测试,同时将培养基进行装袋,并轻拍袋面,使袋中培养基沉积,直至袋内培养基平整。
39.实施例2、一种杏鲍菇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具体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木屑30-50份、秸秆30-50份、玉米芯20-30份、甘蔗渣10-15份、麦麸10-15份、石膏1-3份,核桃壳15-20份、陶粒10-20份、泥炭藓10-15 份、珍珠岩颗粒5-10份、分解菌剂3-5份、抑虫剂5-10
份;
40.而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木屑35份、秸秆35份、玉米芯25份、甘蔗渣12份、麦麸12份、石膏1.8份,核桃壳12份、陶粒15份、泥炭藓14 份、珍珠岩颗粒8份、分解菌剂3.5份、抑虫剂8份;
41.进一步的,在上述成分中,分解菌剂由酒精酵母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按配比1:0.5:0.8混合而成,抑虫剂由食盐、石灰、草木灰按配比1.3:0.5:1混合而成;
42.木屑采用杨树木经过锯屑制备,秸秆采用谷麦秸秆破碎而成;
43.在上述基础上,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4.步骤一、将木屑35份、秸秆35份、玉米芯25份、甘蔗渣12份、麦麸12 份、石膏1.8份和核桃壳12份通过破碎机进行破碎,并将破碎后的物料通过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a,在破碎过程中,具体采用分批破碎方式,具体为:秸秆—玉米芯—麦麸—甘蔗渣—石膏—木屑,破碎颗粒数目为180 目,破碎机和搅拌机的转速分别为130转/分钟和80转/分钟;
45.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混合物a添加水后并进行混合搅拌,将混合物a 进行堆放发酵,得到发酵物a,在对混合物a在加水发酵时,将混合物a分为三堆,每一堆添加混合物a含量5%的水,每一次加水后进需混合一次,搅拌方式采用铁锹对混合物进行分批混合;
46.步骤三、将陶粒18份、泥炭藓13份和珍珠岩颗粒7份,通过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b;
47.步骤四、将制备完成的发酵物a和混合物b进行混合,并依次加入分解菌剂和抑虫剂,同时进行混合,得到原料a;
48.步骤五、将原料a呈锥体进行堆放,加入发酵剂进行发酵,并控制原料a 内部的含水率,对原料a进行灭菌处理,得到杏鲍菇的培养基,原料a的含水率可采用含水率检测仪进行检测,含水率需达到≧70%,一旦低于70%,则通过喷水的方式对原料a进行喷水,而喷水的步骤与步骤二相同;
49.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培养基进行酸碱度测试,同时将培养基进行装袋,并轻拍袋面,使袋中培养基沉积,直至袋内培养基平整。
50.实施例3、一种杏鲍菇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具体包括以下成分及其重量份:木屑30-50份、秸秆30-50份、玉米芯20-30份、甘蔗渣10-15份、麦麸10-15份、石膏1-3份,核桃壳15-20份、陶粒10-20份、泥炭藓10-15 份、珍珠岩颗粒5-10份、分解菌剂3-5份、抑虫剂5-10份;
51.而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木屑45份、秸秆45份、玉米芯30份、甘蔗渣14份、麦麸13份、石膏2份,核桃壳18份、陶粒18份、泥炭藓12 份、珍珠岩颗粒6份、分解菌剂4份、抑虫剂8份;
52.进一步的,在上述成分中,分解菌剂由酒精酵母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解磷巨大芽孢杆菌按配比1:0.5:0.8混合而成,抑虫剂由食盐、石灰、草木灰按配比1.3:0.5:1混合而成;
53.木屑采用松树木经过锯屑制备,秸秆采用高粱秸秆破碎而成;
54.在上述基础上,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5.步骤一、将木屑45份、秸秆45份、玉米芯30份、甘蔗渣14份、麦麸13 份、石膏2份和核桃壳18份通过破碎机进行破碎,并将破碎后的物料通过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a,在破碎过程中,具体采用分批破碎方式,具体为:秸秆—玉米芯—石膏—麦麸—甘蔗渣—木屑,破碎颗粒数目为180 目,破碎机和搅拌机的转速分别为130转/分钟和80转/分钟;
56.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混合物a添加水后并进行混合搅拌,将混合物a 进行堆放发酵,得到发酵物a,在对混合物a在加水发酵时,将混合物a分为三堆,每一堆添加混合物a含量5%的水,每一次加水后进需混合一次,搅拌方式采用铁锹对混合物进行分批混合;
57.步骤三、将陶粒18份、泥炭藓13份和珍珠岩颗粒7份,通过搅拌机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b;
58.步骤四、将制备完成的发酵物a和混合物b进行混合,并依次加入分解菌剂和抑虫剂,同时进行混合,得到原料a;
59.步骤五、将原料a呈锥体进行堆放,加入发酵剂进行发酵,并控制原料a 内部的含水率,对原料a进行灭菌处理,得到杏鲍菇的培养基,原料a的含水率可采用含水率检测仪进行检测,含水率需达到≧70%,一旦低于70%,则通过喷水的方式对原料a进行喷水,而喷水的步骤与步骤二相同;
60.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培养基进行酸碱度测试,同时将培养基进行装袋,并轻拍袋面,使袋中培养基沉积,直至袋内培养基平整。
61.通过以上三组实施例可以得到三种杏鲍菇培养基,分别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选取目前常规方式制备而成的培养基为对比例,将以上四组培养基分别放置在空气、温度、湿度以及光线均相同的培养棚中进行杏鲍菇养殖,养殖周期为六十天,且每三十天对杏鲍菇的生长情况进行查看,每组实施例杏鲍菇培养数量为十组,得到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62.[0063][0064]
表1为杏鲍菇培养30天菌丝生长情况
[0065]
由表1数据可知,实施例1相对比实施例2、实施例3和对比例中,杏鲍菇在菌丝期间,生长情况良好,具体表现为菌丝分布茂密、湿度达到65%、袋内温度为28℃,ph值为7,其中:
[0066]
菌丝分布茂密,表明杏鲍菇在菌丝期间,其菌丝能够吸收培养基内部的水份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在达到30天周期后可以满足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
[0067]
袋内湿度为65%,是杏鲍菇菌丝生长发育的适宜湿度,能够促进杏鲍菇形成子实体的进度,提高杏鲍菇的生长情况;
[0068]
袋内温度为28℃,表明杏鲍菇在菌丝期间具有良好的温度环境,使杏鲍菇能够实现正常生长;
[0069]
ph值为1,表明杏鲍菇菌丝的生长环境为中性,使其在酸碱平衡的条件下稳定发育。
[0070][0071][0072]
表2为杏鲍菇培养30天出菇生长情况
[0073]
由表2数据可知,实施例1相对比实施例2、实施例3和对比例中,杏鲍菇的出菇情况
依旧良好,其具体表现为杏鲍菇菇状大,且分布均匀、袋内温度15℃,湿度92%、菇状表面成色较好,无出现长虫情况、ph值6,呈弱酸性,具体为:
[0074]
杏鲍菇菇状大,且分布均匀,表面杏鲍菇在出菇以及发育的过程中,能够大量吸收培养基内部的营养物质,同时其在生长过程中,在良好的温湿度,水份以及营养物质的环境下生长;
[0075]
袋内温度15℃,湿度92%,表明杏鲍菇在具体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生长,满足杏鲍菇日常生产发育的必要需求,且该培养基能够提供给杏鲍菇良好的温度以及水份;
[0076]
菇状表面成色较好,无出现长虫情况,表面该培养基能够达到杀菌抑虫的效果,进而减少杏鲍菇在生长时受到菇蚊、菇蝇和线虫的侵害,保证杏鲍菇表面成色良好;
[0077]
ph值6,呈弱酸性,表明该培养基中能够保证杏鲍菇出菇时所必要的酸碱度,使杏鲍菇能够在合适的酸碱环境下完成生长。
[0078]
结合表1和表2以及上述数据可知,通过采用实施例1所制备的培养基,用于培养杏鲍菇,能够保证杏鲍菇在菌丝期间和出菇期间,均能够提供给杏鲍菇一定的温湿度以及营养物质,并且抑制杏鲍菇受到菇蚊、菇蝇和线虫的侵害,提高杏鲍菇表面的成色,缩短杏鲍菇从菌丝到出菇时的周期时间,让杏鲍菇在适宜的温湿度、空气、营养以及酸碱平衡度下正常发育生长,能够达到保证杏鲍菇稳定发育的前提下,变废为宝减少资源的浪费。
[0079]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