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高流动性循环输配水管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8238发布日期:2022-10-01 06:42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田高流动性循环输配水管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农田水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田高流动性循环输配水管网系统。


背景技术:

2.农田排灌,是为农田补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必须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现有的农田排灌,大多是统一浇水,在灌溉时通常是直接将灌溉过后的水排出,导致大部分水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落叶以及其他情况,易对过滤结构造成堵塞,且清理较为不便,严重影响到后期进行灌溉和排灌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农田高流动性循环输配水管网系统。
5.(二)技术方案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一种农田高流动性循环输配水管网系统,包括田地、排水渠、出水管与安装板,所述排水渠设置在田地上,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排水渠内,且通过安装板进行固定,所述出水管的侧表面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喷灌喷头,所述田地的一侧设置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集水井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过滤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浮辊,所述浮辊的侧表面设置有毛刷层,所述毛刷层与过滤网相接触,所述主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过滤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安装条平行设置,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集水井的内部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底端位于集水井的内侧底部,所述排污管上固定安装有排污泵。
7.优选的,所述集水井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集中箱,所述集中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上固定安装有抽水泵。
8.优选的,所述抽水管的底端位于集水井内,且位于过滤网的内侧,所述过滤网呈l形。
9.优选的,所述抽水管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多层所述过滤板。
10.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集中箱连接,所述出水管上固定安装有加压泵。
11.优选的,所述集中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喷灌喷头采用自动旋式转喷灌头。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田高流动性循环输配水管网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通过设置有浮辊与毛刷层,可以对过滤板进行清理,有效的防止了过滤网的堵塞问题,浮辊会通过自身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水位的高低进行上下移动,当浮辊上下移动时会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连接进行转动,从而更好的对过滤网进行清理,通过设置有排污管与排污泵,可以定期对集水井的底部进行清理,防止污泥杂物堆积过多,降低了过滤网堵塞几率,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效果。
16.(2)、通过设置有排水渠,便于对雨水进行集中收集,使雨水可以循环利用,通过设置有自动旋式转喷灌头,有利于在喷灌时自动圆周转动,对圆形范围内的农田进行灌溉,效率更高,通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可以对集水井的水位进行检测,当集水井内水位不够时,便控制补水管进行供水,防止灌溉不及时,提高灌溉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管道分布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中集水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中安装条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中安装条结构的爆炸图;
21.图5为本发明中排水渠的截面图。
22.图中:1、田地;2、排水渠;3、出水管;31、安装板;32、喷灌喷头;4、集水井;41、过滤网;42、液位传感器;43、安装条;44、滑槽;45、滑块;46、主轴;47、浮辊;48、毛刷层;49、齿轮;410、齿条;411、排污管;412、排污泵;5、集中箱;51、补水管;52、控制阀;53、抽水管;54、抽水泵;55、过滤箱;56、过滤板;57、加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农田高流动性循环输配水管网系统技术方案:一种农田高流动性循环输配水管网系统,包括田地1、排水渠2、出水管3与安装板31,排水渠2设置在田地1上,出水管3设置在排水渠2内,且通过安装板31进行固定,出水管3的侧表面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喷灌喷头32,田地1的一侧设置有集水井4,集水井4设置在田地1的低洼处,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集水井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41,集水井4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42,便于对水位进行检测,过滤网4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条43,安装条43的内部开设有滑槽44,滑槽4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45,滑块4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主轴46,主轴46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浮辊47,浮辊47内部为空心,提高了浮辊47的浮力,浮辊47的侧表面设置有毛刷层48,毛刷层48与过滤网41相接触,可以更好的对过滤网41进行清理,主轴4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49,过滤网4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410,齿条410与安装条43平行设置,齿条410与齿轮49啮合连接,集水井4的内部设置有排污管411,排污管411的底端位于集水
井4的内侧底部,排污管411上固定安装有排污泵412。
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集水井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集中箱5,集中箱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抽水管53,抽水管53上固定安装有抽水泵54,抽水管53的底端位于集水井4内,且位于过滤网41的内侧底部。
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过滤网41呈l形,便于对污泥杂物进行阻挡,防止杂质进入集中箱5。
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抽水管53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箱55,过滤箱55的内部设置有多层过滤板56,进一步对雨水进行过滤。
29.实施例二
30.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农田高流动性循环输配水管网系统技术方案:一种农田高流动性循环输配水管网系统,包括田地1、排水渠2、出水管3与安装板31,排水渠2设置在田地1上,出水管3设置在排水渠2内,且通过安装板31进行固定,出水管3的侧表面等距设置有若干个喷灌喷头32,田地1的一侧设置有集水井4,集水井4设置在田地1的低洼处,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集水井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41,集水井4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42,便于对水位进行检测,过滤网4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条43,安装条43的内部开设有滑槽44,滑槽4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45,滑块4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主轴46,主轴46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浮辊47,浮辊47内部为空心,提高了浮辊47的浮力,浮辊47的侧表面设置有毛刷层48,毛刷层48与过滤网41相接触,可以更好的对过滤网41进行清理,主轴4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49,过滤网4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410,齿条410与安装条43平行设置,齿条410与齿轮49啮合连接,集水井4的内部设置有排污管411,排污管411的底端位于集水井4的内侧底部,排污管411上固定安装有排污泵412。
3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集水井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集中箱5,集中箱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抽水管53,抽水管53上固定安装有抽水泵54,抽水管53的底端位于集水井4内,且位于过滤网41的内侧底部。
3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过滤网41呈l形,便于对污泥杂物进行阻挡,防止杂质进入集中箱5。
3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抽水管53上固定安装有过滤箱55,过滤箱55的内部设置有多层过滤板56,进一步对雨水进行过滤。
3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出水管3的一端与集中箱5连接,出水管3上固定安装有加压泵57,通过设置有加压泵57,可以使出水管3内的水压更大,提高喷灌喷头32的喷灌效果。
3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集中箱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补水管51,补水管51的上设置有控制阀52,控制阀52与液位传感器42电性连接,当集水井4内水位不够时,便通过控制阀52控制补水管51进行供水,防止灌溉不及时,提高灌溉效率。
3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喷灌喷头32采用自动旋式转喷灌头,有利于在喷灌时自动圆周转动,对圆形范围内的农田进行灌溉,效率更高。
37.工作原理:通过排水渠2与集水井4对雨水进行收集,收集的雨水会在集水井4内储存,当集水井4内的水量足够时,通过抽水管53对集水井4内的水进行抽取,使雨水可以循环利用,通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2,可以对集水井4的水位进行检测,当集水井4内水位不够
时,便控制补水管51进行供水,通过设置有浮辊47与毛刷层48,可以对过滤板56进行清理,浮辊47会通过自身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水位的高低进行上下移动,当浮辊47上下移动时会通过齿轮49与齿条410的啮合连接进行转动,从而更好的对过滤网41进行清理,通过设置有排污管411与排污泵412,可以定期对集水井4的底部进行清理,防止污泥杂物堆积过多。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