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群合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81415发布日期:2022-08-17 11:0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群合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蜜蜂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群合并方法。


背景技术:

2.蜜蜂作为一种社会性昆虫,以蜂群为单位进行生存和繁衍。在蜜蜂饲养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蜂群的强大,可以大大提高蜂群的整体抗逆性,也有利于产出相关蜂产品。
3.蜂群的合并是一项养蜂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技术措施。弱群不但抗逆力、生存力、抗病力、生产力差,还容易发生盗蜂及感染病虫害,只有强群,才是蜂产品高产的基础,所以要适时合并那些发展缓慢且管理不易的弱群、无王群、交尾群等。例如早春把两个弱群合并成一个中等群势的蜂群,则蜂群的增殖速度可大大加快;再如秋末时合并两个弱群,则它们越冬成功的可能性可增加不少;又如在缺蜜期前合并两个弱群,可提高蜂群对盗蜂的防御能力等。由此可见,蜂群的合并与蜂群本身的生存发展还有蜂产品的生产息息相关。
4.蜂群常见的合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接合并法、间接合并法、气味干扰法等;直接合并法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季节影响,无法时时进行,相对其他方法的可控制性较差,效果也有待考量;间接合并法耗费时间长,只适用于少量蜂群合并,大批量蜂群合并难以进行,且操作相对复杂不方便;气味干扰法不易量化,每脾蜂的状况不同,季节气温不同,用药量就不同,用药过大可能会导致蜂群飞逃,用药过少又可能导致蜂群合并失败。
5.因此,设计一种简单且合并率高的蜂群合并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简单且合并率高蜂群合并方法。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蜂群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震动来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蜂群的合并,选用无王蜂脾置于蜂箱中,并且要控制对蜂箱震动的幅度、频率以及时间;其中,所述震动的幅度范围为7.5~12.5mm;所述震动的频率范围为6.1~7.1hz;所述震动的时间范围为1~5min。
8.优选地,所述蜂群为人工饲养的活框蜂群。
9.优选地,所述合并的最佳震动幅度为10mm;所述合并的最佳震动频率为7.1hz;所述合并的最佳震动时间为3min。
10.本发明的合并方法,解决了问题,具有以下优点:此方法通过震动来影响不同蜂群的警觉意识,减少了因蜂群合并造成蜜蜂抱团以及打斗导致死亡的几率,操作方法简单,合并效率高。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震动时间各水平均值图。
12.图2为本发明震动幅度各水平均值图。
13.图3为本发明震动频率各水平均值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验证过程中的具体实验方案及数据。其仅为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案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实验例1蜂群合并实验
16.1、所需实验材料:
17.意大利蜜蜂四群,每群八脾蜂;朗式十框箱五个;花露水一瓶、白酒一瓶,图钉若干、钉子若干、橡木条、桐木条、两米长绳子十根、一米五长十五厘米宽木板一个、单边覆盖十个、覆布十片、铁锤一把、手电钻一把;震动仪一台,重物(砖块)两块。
18.2、实验方法
19.(1)震动用蜂箱的准备:以朗氏十框蜂箱为原型抽出蜂箱巢门档,并用木条,将巢门通道沿箱壁内缘平齐堵死,每个朗式十框箱用三块闸板均分为四个区域,并用8mm的橡木条做成滑槽对闸板加以固定,其中中间闸板用钉子完全固定,试验中不抽出,其余两块闸板插于滑槽内,可自由抽出,但蜜蜂无法跨越,取两块55cm
×
20cm的覆布,用图钉将覆布的长边固定于箱体长边处,用电钻在距闸板抽取槽两侧,距抽取槽1cm处钻出直径为2mm的小孔,一个蜂箱共计八处小孔,用于打入长钉子固定巢脾。
20.(2)震动平台的准备:选取三块1.2m
×
15cm的木板,将其中一块用锯子切割成四块等长的小木板,用卷尺测量出两块1.2m木板和四块30cm小木板的中点并标记,将这两块木板平行放置于地面,相距3cm,选取两块小木板,一左一右用钉子固定于两块1.2m木板两端,另外两块小木板中点固定于距端点处木板中点27cm处,将制作好的木板平台与震动仪架中心对应,用绳子绑好固定,再选取两块砖块用绳子固定于平台正中间处。
21.3、实验步骤
22.(1)震动法:以实验确定的震动法蜂群合并的最佳操作参数为基础,对蜂群进行合并实验。具体实验过程为:随机从备用的蜂群中挑选出两个蜂群,分别从两个蜂群中各挑选三脾无王脾,共计六脾,两脾为一组,分别放入改造好的蜂箱,用钉子将脾进行固定,同时将覆布用图钉固定于蜂箱上,密封好保证无蜜蜂飞出,静置5min后,将蜂箱置于震动平台上,在频率为7.1hz振幅为10mm的条件下震动3min。震动结束后,抽出两个未固定的闸板,对蜂箱再次进行密封,之后静置1h,1h后将蜂箱放于室外放飞蜜蜂,持续观察15min同时计数蜜蜂死亡个数及蜜蜂抱团打斗情况,将实验结果记录。
23.(2)直接法(空白对照组):从备用的蜂群中随机挑选两个蜂群,分别从两个蜂群中挑选三张无王脾,共计六脾蜂,保证每脾上蜂数大于0.7脾,两脾为一组,分别放入改造好的蜂箱,此时不固定的闸板不放置于蜂箱内,即保证实验的两个脾之间可以直接接触,盖上单边副盖后静置1h,1h后将蜂箱放于室外放飞蜜蜂,持续观察15min同时计数蜜蜂死亡个数及蜜蜂抱团打斗情况,将实验结果记录。
24.(3)气味干扰法(花露水干扰法):从备用蜂群中挑选三个蜂群,分别从三个蜂群中各取一张无王脾,保证脾上蜂数大于等于0.7脾,将脾的正反两面均匀地各喷三下花露水,
保证有淡淡的气味但不打湿蜜蜂即可,花露水与巢脾的距离为15cm为宜。在被合并备用蜂箱中,同样用花露水喷洒巢脾,使两巢脾有相同的气味。进行花露水干扰后将合并脾插入被合并蜂群巢脾中间,1h后将蜂箱放于室外放飞蜜蜂,在新插入巢脾周边持续观察15min蜜蜂打斗情况,并记录蜜蜂死亡个数和蜜蜂抱团数。
25.(4)气味干扰法(白酒干扰法):从备用蜂群中挑选三个蜂群,分别从三个蜂群中各取一张无王脾,保证脾上蜂数大于等于0.7脾,将脾的正反两面均匀地洒上20ml白酒,保证有淡淡的气味但不大量打湿蜜蜂即可。在被合并的蜂箱中,同样用白酒喷洒巢脾,使两巢脾有相同的气味。进行白酒干扰后将合并脾插入被合并脾中间,1h后将蜂箱放于室外放飞蜜蜂,对新插入巢脾周边持续观察15min蜜蜂打斗情况,并记录蜜蜂死亡个数和蜜蜂抱团数。
26.4、结果与分析
27.(1)死蜂数结果与分析
28.将上述实验中记录的的死蜂数平均值记入表1,采用spssau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计入表1,如表1所示:
29.表1方法对死蜂个数实验结果及t检验分析
[0030][0031]
注: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表2同。
[0032]
由表1可知:直接合并法蜜蜂死亡个数最多,为3.67个,其余依次为震动合并法2.33个、花露水干扰法2.33个、花露水干扰法0.67个。经差异显著性分析,其中直接合并法与其他几种合并方法死蜂数差异均显著,震动法和花露水干扰法死蜂数差异均不显著,白酒干扰法与震动法和花露水干扰法这两种方法死蜂数差异均显著。在实验中白酒干扰法在实验蜂箱内进行合并其死蜂数少有可能是白酒的气味更能混淆蜂群警戒气味所致,或是由于我们在实验中喷涂的量较大钝化了蜜蜂的感受器所致;震动法死蜂数较多且与白酒干扰法存在差异,这又可能是实验中在进行蜂脾装订时导致部分蜜蜂死亡所致,在后续的抱团现象观察中发现震动法抱团数与白酒干扰法相同,都是0个。
[0033]
(2)蜜蜂抱团打斗结果与分析
[0034]
将上述实验中记录的抱团数平均值记入表2,采用spssau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计入表2,如下表所示:
[0035]
表2各方法对抱团个数实验结果及t检验分析
[0036]
[0037]
由表2可知:直接合并法抱团数最多,为2.67个,其余依次为花露水干扰法0.33个、白酒干扰法0个、震动法0个。经差异显著性分析,其中花露水干扰法、白酒干扰法和震动法三种方法的抱团数差异均不显著,直接合并法和花露水干扰法的抱团数差异极显著。
[0038]
(3)各方法死蜂数t检验结果与分析对比
[0039]
表3直接法震动法死蜂数t检验分析结果
[0040][0041]
*p《0.05**p《0.01
[0042]
表4震动法花露水干扰法死蜂数t检验分析结果
[0043][0044]
*p《0.05**p《0.01
[0045]
表5震动法白酒干扰法死蜂数t检验分析结果
[0046][0047][0048]
*p《0.05**p《0.01
[0049]
表6直接法花露水法抱团数t检验分析结果
[0050][0051]
*p《0.05**p《0.01
[0052]
表7花露水干扰法白酒干扰法抱团数t检验分析结果
[0053]
[0054]
*p《0.05**p《0.01
[0055]
表8白酒干扰法震动法抱团数t检验分析结果
[0056][0057]
*p《0.05**p《0.01
[0058]
综上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可见采用震动法合并蜂群是可行的。
[0059]
实验例2震动法进行蜂群合并的条件的研究
[0060]
1、所需实验材料:
[0061]
四群健康无病状的8脾意大利蜜蜂;朗氏十框蜂箱五个;十框箱单边纱副盖五对;闸板十五块;电钻一把;锯子一把;锤子三把;震动仪一台;绳子十五条;重物(砖块)两块;木板;桐木条;覆布四块;图钉三盒;钉子若干。
[0062]
2、蜜蜂震动合并蜂箱的制备:
[0063]
将五个朗氏十框蜂箱标记为a、b、c、d、e,取出巢门板,用锯子将巢框上梁锯成合适大小,将巢门缺口处完全堵死;取出四块闸板,用钉子固定于a、b、c、d四个蜂箱中间处。测量并标记一个十框单边纱副盖的中线,放置于a蜂箱已固定闸板正上方,使中线与固定闸板重合,在副盖两侧各插入一块闸板后,取下副盖,用钉子将已切割与蜂箱内壁等长的8mm桐木条固定于闸板两侧的蜂箱内壁处,作为闸板抽取滑槽,一个蜂箱共计四处闸板抽取槽;取两块55cm
×
20cm的覆布,用图钉将覆布的长边固定于蜂箱箱体长边处;用电钻在距闸板抽取槽两侧,距抽取槽2cm处钻出ф=2mm的小孔,一个蜂箱共计八处小孔,备用于巢脾的固定。蜂箱b、c、d依据上述步骤进行改造,蜂箱e除巢门处外,不作另外改造。
[0064]
3、震动平台的准备:
[0065]
根据震动仪架及蜂箱宽度尺寸大小,制作蜂箱固定用支架。选取三块1.2m
×
15cm的木板,将其中一块用锯子切割成四块等长的小木板,用卷尺测量出两块1.2m木板和四块30cm小木板中点并标记;将这两块1.2m木板平行放置于地面,相距3cm,选取两块30cm小木板,一左一右用钉子固定于两块1.2m木板两端,另外两块30cm小木板中点固定于距端点处木板中点27cm处。将制作好的木板支架与震动仪架中心对应,用绳子绑好固定,再选取两块砖块用绳子固定于平台正中间处。
[0066]
4、震动幅度的确定:
[0067]
首先选取蜂箱固定支架最外侧点,拍摄视频,计算出对应震幅做好标记后,选取相同间隔进行测量,对各点进行测量并计算出震幅,最终选取3处标记上a、b、c,a处震幅为7.5mm,b处震幅为10mm,c处震幅为12.5mm。
[0068]
5、震动频率的确定:
[0069]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显示汽车运行时,震动频率在0-20hz范围内,汽车运输震动能量绝大部分分布在0-200hz的频带内,其中尤以0-20hz频带内能量更为集中。同时将蜂箱放置于震动平台进行测试,在档位15以上时,震动平台会发生较大位移,所以在机器限制之下选取速度1、速度10、速度15三档,拍摄对应视频,计算出其对应频率。速度1为6.1hz,速度10
为6.6hz,速度15为7.1hz。
[0070]
6、各因素水平的确定:
[0071]
据上述方法并在预试验及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分别确定震动时间、震动频率及震动幅度等三个因素的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计入表9:
[0072]
表9正交实验因素水平
[0073][0074]
7、正交实验安排:
[0075]
以死亡蜜蜂数量为指标,采用正交法进行试验安排,如表10所示:
[0076]
表10正交实验设计表
[0077][0078]
蜂箱e为空白对照组所用蜂箱,随机从所选定的蜂群中,挑选两个蜂群,从各群中随机抽出一脾,放于已放置好闸板的蜂箱e中用两个单边十框副盖密封,静置5min后抽出中间闸板,静置1h后放飞,拍摄脾面蜜蜂情况以及死蜂数量。
[0079]
将蜂箱a、b与蜂箱c、d分别匹配,以蜂箱a、b为例,每一实验组,插入三个闸板后,随机从选用的蜂群中挑选两个蜂群,分别从两个蜂群中各随机挑选三脾无王蜂脾,共计六脾,不同蜂群的脾,两两放入同一蜂箱的小空间中,用钉子将脾固定,覆布用图钉钉于蜂箱上,密封好保证无蜜蜂飞出,静置5min。静置后,将蜂箱按照因素水平固定于震动平台进行震动处理,结束后,将蜂箱放置于广场,抽出两侧未固定的闸板,再次密封,静置1h;结束后将箱内蜜蜂放飞,拍照记录各脾脾面上蜜蜂是否出现打斗情况,以及各箱内死蜂数量。
[0080]
重复完成上述操作,每组重复三次,以完成9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备用。
[0081]
按照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方案,参照上述实验方法震动处理,进行三次实验,取均值,并将实验结果与正交试验表中最优值进行比较。
[0082]
8、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0083]
将上述实验结果取均值,计入表11,如下:
[0084]
表11极差分析表
[0085][0086]
由极差分析表格(表11)中可知,从震动时间、震动幅度、震动频率三个因素来看,结合r值(因素极差值)的大小对比可知,各因子对蜂群合并影响的大小依次为:震动时间、震动幅度、震动频率。
[0087]
以震动时间的k avg值为纵坐标,震动时间具体水平为横坐标作图,结果如图1所示。
[0088]
由图1可知,随着震动时间的延长,各水平死蜂数量平均值先下降后上升,这可能是由于:当震动时间过低时,震动对蜜蜂影响较小,两脾脾面上的蜜蜂可以意识到各自来自不同的蜂群,发生打斗造成蜜蜂死亡;随着震动时间延长,震动对蜜蜂自身的情绪状态以及识别能力产生影响,在震动条件下蜜蜂无法意识到相互之间的蜂群所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打斗的发生;但随着震动时间的再度延长,震动对蜜蜂自身的影响逐渐增大,较长时间的震动使得蜜蜂因震动致死,最终导致死蜂数量增多。可见运用震动法合并蜂群时,震动时间选择3min较为适宜。
[0089]
以震动幅度的k avg值为纵坐标,震动幅度具体水平为横坐标作图,结果如图2所示。
[0090]
由图2可知,随着震动幅度的增大,各水平死蜂数量平均值先下降后上升,这可能是由于:当震幅较小时,震动强度较低,震动对蜜蜂自身相互识别能力影响较小,两脾脾面上的蜜蜂可以意识到各自的蜂群所属,容易发生打斗造成蜜蜂死亡;随着震幅增大,震动的幅度大小与强度提升,蜜蜂自身受到的影响增强,导致蜜蜂无法识别各自所属蜂群不同,使得蜜蜂间发生打斗的可能性降低;当震动幅度提升至12.5mm时,震动对蜜蜂造成的影响,超过蜜蜂的自身抗震能力,所以死亡蜜蜂除了是相互之间打斗致死,震动也会造成死亡,所以死蜂数量的平均值增大。由此可知,震动处理的震动幅度选择10mm最为适宜。
[0091]
以震动频率的k avg值为纵坐标,震动频率具体水平为横坐标作图,结果如图3所示。
[0092]
由图3可知,随着震动频率的增大,各水平死蜂数量平均值先不变后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当震动频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时,震动对蜜蜂自身相互识别能力以及脾面蜜蜂的情绪状态影响较小,取自不同蜂群的两脾蜜蜂可以意识到各自的蜂群所属,相互之间因为群
味不同,容易发生打斗造成蜜蜂死亡;当震动频率增大,震动对蜜蜂的影响也相应增强,导致蜜蜂无法识别各自所属蜂群不同,蜜蜂间发生打斗的可能性下降,使得死蜂数量的平均值降低。综上,震动处理的震动频率选择7.1hz最佳。
[0093]
根据极差分析表以及各因素各水平均值图可综合得出,各因素对蜂群震动合并影响由大到小为震动时间>震动幅度>震动频率,震动时间以3min时为最优,震动幅度为10mm时最优,震动频率以7.1hz时最优,所设置的9个实验组中,并未有组合重合,所以需进行验证实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0094]
正交试验确定的震动处理组合为:震动时间3min,震动幅度10mm,震动频率7.1hz;在此实验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得出结果:死亡蜜蜂数均值为2.33只,符合最佳效果。
[0095]
综上可见,震动法合并意大利蜜蜂蜂群最佳操作参数为:震动时间3min,震动幅度10mm,震动频率7.1hz。在此条件下蜂群死亡蜜蜂数均值为2.33只。
[0096]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