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下施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0680发布日期:2022-09-10 01:5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下施肥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下施肥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农业种植中,将肥料施加在土下一定深度可以使得肥效流失少,肥料利用率高。但是目前翻地,施肥和封土通常分别由专门的农业机械进行,整体的施肥效率比较低,且无法实现连续作业。
3.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高效的土下施肥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土下施肥系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下施肥系统,包括主体框架结构,主体框架结构包括左侧框架结构、右侧框架结构和中部框架结构;主体框架结构下方设置有一排开沟犁铧;主体框架结构上方设置有液肥分配器,液肥分配器上设置有液肥入口和多路液肥出口;液肥入口连接至液肥拖曳软管;多条液肥分配软管一端连接至多路液肥出口,另一端设置在各个开沟犁铧后方;在左侧框架结构、右侧框架结构和中部框架结构的后方还通过压簧分别安装有对应的碎土辊;其中,左侧框架结构、右侧框架结构被设置为可通过液压缸折叠和打开。
6.进一步地,开沟犁铧采用弹簧钢材质。
7.进一步地,液肥分配器包括液压马达和叶轮;液压马达驱动叶轮将液肥通过液肥入口抽入液肥分配器内,然后将液肥通过多路液肥出口分配输出。
8.进一步地,叶轮上设置有切割刀,切割刀在旋转时可对液肥中杂质进行切割。
9.进一步地,在分配器内底部还设置有重物沉降室。
10.进一步地,液肥分配器内的所有部件均进行镀锌处理。
11.进一步地,在中部框架结构上设置有滚筒座,硬质摆动管通过拉紧钢丝和张紧装置连接在滚筒座上,从而使得硬质摆动管可进行摆动;拖曳软管通过旋转接头连接至硬质摆动管;硬质摆动管通过旋转接头连接至液肥分配器入口管。
12.进一步地,多路液肥出口为24路。
13.进一步地,在液肥分配器之前还安装设置有液肥过滤器。
14.进一步地,液肥过滤器包括过滤器箱体;过滤器箱体前后面板上分别设置有过滤器入口和过滤器出口,在左右侧板上则设置有l型滤网翻转导向槽;过滤器箱体内设置有翻转式滤网盒;翻转式滤网盒包括滤网盒上半部和滤网盒下半部,以及连接滤网盒上半部和滤网盒下半部的铰链;在翻转式滤网盒的左右侧面设置有翻转导向轴;翻转导向轴配合在翻转导向槽内,可在翻转导向槽内运动;在过滤器箱体顶板上设置有滤网盒翻转驱动机构;滤网盒翻转驱动机构由液压马达驱动;液压马达通过主动齿轮驱动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
从动齿轮则分别通过同步带带动左右两个同步带轮;同步带轮带动两侧的驱动钢卷进行卷放动作;驱动钢卷的一端连接至滤网盒的翻转导向轴,可驱使翻转导向轴在翻转导向槽内运动,从而驱动翻转式滤网盒进行翻转。
15.本发明的土下施肥系统,可以在拖拉机的牵引下,同时完成翻地,施肥和封土作业,且肥料通过拖曳软管远程输送至该系统,可实现连续作业,从而大大提供了施肥效率。
1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土下施肥系统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开沟施肥机构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19.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在开沟施肥机构的框架结构上安装液肥输送管后的立体图(前视角);
20.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在开沟施肥机构的框架结构上安装液肥输送管后的立体图(后视角);
21.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液肥分配装置的立体图;
22.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液肥过滤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23.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液肥过滤装置的立体图;
24.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液肥过滤装置的滤网立体图;
25.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滤网工作状态下的部分拆解图;
26.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滤网翻转状态图;
27.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滤网翻转驱动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29.如图1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土下施肥系统100由牵引系统,如大马力牵引拖拉机200进行悬挂牵引并提供动力来源,而来自粪污池的液肥则通过拖曳软管300被泵送至土下施肥系统100。工作时,将土下施肥系统100安装在牵引拖拉机200后悬挂上由牵引拖拉机200将土下施肥系统100拖运到耕地或草场边,,拖拽软管300一端连接至土下施肥系统100,将拖拽软管300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粪污池旁边转子泵连接,将液肥输送到土下施肥系统100。驾驶员在牵引拖拉机200控制液肥分配器110运行,同时通过后悬挂升降功能,将土下施肥系统100下放到要求深度,开始对耕地及草场进行土下50-100mm的开沟施肥作业。
30.图2为未显示液肥分配软管时的土下施肥系统100的主体框架结构示意图,同时参见显示液肥分配软管时的图3、4,可见该主体框架结构包括中部框架结构101、左侧框架结构102和右侧框架结构103。在主体框架结构下方设置有一排开沟犁铧107。其中,开沟犁铧107优选采用65mn弹簧钢材质,这样在耕地或草地工作时,当遇到土壤中的石头类坚固杂物
时,开沟犁铧107可通过弹簧钢弹性原理躲避坚固杂物,以免损坏。在中部框架结构101、左右侧框架结构102、103后方还设置有碎土辊105。碎土辊105通过压簧106安装在土下施肥系统100的主体框架结构上。工作时,由开沟犁铧107开沟后,通过液肥分配软管108对开沟后的土下进行施肥,随后碎土辊105将犁铧107翻起的土壤进行碎土与封土作业,将液肥与空气隔绝,避免营养挥发。碎土辊105通过压簧106可随土壤地形上下移动,保证封土的效果。左侧框架结构102和右侧框架结构103可在液压缸104驱动下左右折叠打开和收起。压簧106也可使得左侧框架结构102和右侧框架结构103后方的碎土辊105在高度方向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可随着左侧框架结构102和右侧框架结构103被一并收起。驾驶员在运输中可将左右侧框架结构102、103收起,减少土下施肥系统100的总体宽度,从而实现更好的通过性。
31.拖曳软管300通过旋转接头132连接至硬质摆动管131。硬质摆动管131通过旋转接头133连接至分配器入口管134。分配器入口管134与液肥分配器110的液肥入口112连接。通过上述管路连接,可将来自粪污池的液肥输送至液肥分配器110。在中部框架结构101上设置有滚筒座137。硬质摆动管131通过拉紧钢丝135和张紧装置136连接在滚筒座137上,从而使得硬质摆动管131可在一定角度如90度间进行摆动,以避免工作转弯时软管与其他机构出现刮碰。拖拽软管300在耕地与草地中长距离与多次转弯拖拽过程中会出现缠绕与折叠,致使软管堵塞,通过安装旋转接头132、133可消除工作中出现的软管缠绕与折叠。通过调整张紧装置136,可调整拉紧钢丝135的拉力,确保管道连接强度,保证施肥效率。
32.如图5所示,液肥分配器110包括分配器壳体111。在分配器壳体111上设置有液肥入口112和多路液肥出口113、液压马达114、排气孔115和检修口盖板118。液肥经过分配器入口管134自液肥入口112被液压马达114驱动的叶轮117抽入液肥分配器110内。叶轮117上设置有切割刀,在旋转时可将粪肥中的杂质(农作物秸秆、土块)进行切割作业,防止堵塞液肥出口。在分配器壳体111内底部还设置有重物沉降室116,当金属类重物进入分配器内腔后,由于自身重力原因,会自动坠落至重物沉降室116,作业完成后人工进行排出,避免对分配器内腔叶轮旋转产生影响。多路液肥出口113优选为24路,且平均分布在分配器壳体111的两侧,通过连接至多路液肥出口113的液肥分配软管108将液肥分配至左右侧框架结构102、103上的开沟犁铧107处。液肥分配器110内的所有机构采用镀锌处理,避免粪肥对分配器产生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33.如图6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液肥分配器110之前还安装设置有液肥过滤器120。
34.参见图7-11,液肥过滤器120包括过滤器箱体121。过滤器箱体121前后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过滤器入口127和过滤器出口128,在左右侧面上则设置有l型滤网翻转导向槽125。过滤器箱体121内设置有翻转式滤网盒。翻转式滤网盒包括滤网盒上半部122和滤网盒下半部124,以及连接滤网盒上半部122和滤网盒下半部124的铰链123。滤网盒的开口朝向过滤器箱体121的过滤器入口127一侧。在翻转式滤网盒的左右侧面设置有翻转导向轴125。翻转导向轴125配合在翻转导向槽125内,可在翻转导向槽125内运动。
35.在过滤器箱体121顶上设置有滤网盒翻转驱动机构129。滤网盒翻转驱动机构129由液压马达1291驱动。液压马达1291通过主动齿轮1292驱动从动齿轮1293。进一步地,主动齿轮1292和从动齿轮1293分别通过同步带1295带动同步带轮1294。同步带轮1294带动两侧的驱动钢卷1296进行卷放动作。驱动钢卷1296的一端连接至滤网盒的翻转导向轴125,可驱
使翻转导向轴125在翻转导向槽125内运动,从而驱动翻转式滤网盒进行翻转。
36.液肥在经过液肥过滤器120时,杂物被过滤存留在翻转式滤网盒的盒体空间内,当需要对翻转式滤网盒进行清理时,可通过滤网盒翻转驱动机构129将翻转式滤网盒进行翻转,倾倒盒内的杂物。
37.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