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番茄潜叶蛾幼虫的快速检测采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32060827发布日期:2022-11-04 23:0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番茄潜叶蛾幼虫的快速检测采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1.本发明涉及潜叶蛾检测和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番茄潜叶蛾幼虫的快速检测采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属鳞翅目麦蛾科,又名番茄潜麦蛾。该虫不仅对番茄产业造成了重创,也对果蔬作物、粮蔬作物、经济作物的生产安全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番茄潜叶蛾成虫体长6-7mm,翅展8-10mm,体色为浅灰色或灰褐色,鳞片为银灰色,触角丝状,下唇须发达,向上翘弯,足细长,触角、下唇须和足均具有灰白色与暗褐色相间的横纹。幼虫分为4个龄期,初孵幼虫为奶白色或淡黄白色,头部为淡棕黄色,体长0.4-0.6mm;二龄幼虫维淡绿色或淡黄白色;三和四龄幼虫为绿色或背部淡粉红色(依取食的寄主部位及发生时期变化),头部棕黄色,前胸背板棕黄色,后缘具有棕褐色斑纹。
3.番茄潜叶蛾繁殖力强,幼虫长期没有食物也不发生滞育,每年可发生10-12代,完成一个生命周期为29-30天。雌虫可存活两周,雄虫仅存活一周。成虫夜间活动,白天藏于寄主叶片间,雌虫常产卵于寄主下部茎杆,少数产卵于果实。以茄科的番茄为主要寄主植物,也可为害茄子、马铃薯、尖椒、人参果、烟草等经济作物,龙葵、蒜芥茄等非栽培茄科植物,以及多刺曼陀罗、曼陀罗、光烟草等天然茄科植物。番茄潜叶蛾最适宜的寄主是番茄,其次是马铃薯。番茄潜叶蛾主要以幼虫在寄主的植物组织中取食为害。番茄潜叶蛾主要以幼虫进行危害,既可潜食叶肉,也可蛀食果实,还能危害顶芽及嫩梢嫩茎。幼虫一经孵化即潜入叶片组织中取食叶肉,初期形成细小的潜道,之后随着幼虫的生长,食量增加,潜道变宽变大,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斑,进而导致被害叶片皱缩、干枯;三至四龄幼虫具有转移叶片或转株为害的习性;同时,在潜道一端时常能见到幼虫排泄的黑色粪便。此外,幼虫还蛀食果实,形成孔洞、导致果实畸形,或招致病菌寄生、引发果实腐烂;并且,尤其喜欢在果萼与幼果相接处潜食,导致果实脱落。因此,在田间对番茄潜叶蛾幼虫的快速检测与采集有利于检测和防控部门及时做出相关措施,抑制番茄潜叶蛾的快速增长。
4.由于番茄潜叶蛾幼虫在叶片内的潜道中活动,传统的昆虫检测及采集装置难以对其进行检测观察与采集,同时市场上并没有专门针对潜叶类害虫的检测装置,因此番茄潜叶蛾幼虫的检测方法大多是将受害叶片摘下,通过阳光直射观察幼虫是否存在于叶片潜道内,该方法虽然成本极低,但在阴天或光线不好的情况下无法观察幼虫是否存在,同时存在检测效率低下、叶片受损程度高等缺点。目前潜叶类害虫的采集仅有类似于打孔器的装置,如张红卫设计的“一种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叶片取样采集装置”,通过对叶片进行打孔,从而进行潜叶类害虫的采集。但若是番茄潜叶蛾低龄诱虫或者新潜入叶片的高龄若虫,此类装置会存在损伤诱虫、采集效率低下、对叶片损伤过高等缺点。
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番茄潜叶蛾诱虫的户外检测采集装置及使用方法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番茄潜叶蛾幼虫的快速检测采集装置及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7.一种番茄潜叶蛾幼虫的快速检测采集装置,包括:
8.握把采集器,所述握把采集器包括握把本体、采集按钮、连接骨架和采集头,所述握把本体的内腔设有弹簧,所述采集按钮贯穿所述握把本体的顶壁并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连接骨架一端与所述采集按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采集头连接;
9.观察采集平台,所述观察采集平台与所述握把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观察采集平台内部设有检测灯,所述观察采集平台上设贯穿的采集孔道;
10.以及收集容器,所述收集容器设置于所述观察采集平台底部,所述收集容器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采集孔道相对应的收集孔道,所述收集容器的底部可拆卸的设置底盖。
11.进一步的,所述观察采集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塑料板和第一螺纹管,所述平台本体设置于所述收集容器的顶部,所述塑料板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螺纹管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侧部并与所述握把本体螺纹连接,所述采集孔道贯穿所述平台本体和塑料板,所述检测灯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内部。
12.进一步的,所述塑料板为透明塑料材质,所述塑料板顶部的采集孔道周围设有遮光带。
13.进一步的,所述握把本体底部设有灯光开关和灯光调节按钮,内部设有电池,所述灯光开关、灯光调节按钮和所述检测灯均与所述电池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握把本体远离所述第一螺纹管的一端设有电池盖和挂钩。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骨架和采集头通过第二螺纹管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容器的顶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平台本体相匹配。
17.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容器的侧壁设有通风孔。
18.一种番茄潜叶蛾幼虫的快速检测采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首先将握把采集器、观察采集平台和收集容器组装完毕;
20.随后打开灯光开关,检测灯发出灯光照射至塑料板处,将观察采集平台放在叶片底下进行观察,观察昆虫所在位置并进行计数,根据需要转动灯光调节按钮改变检测灯的灯光亮度,以适应强光或弱光条件;
21.将番茄潜叶蛾幼虫置于采集孔道处,随后按压采集按钮,采集按钮在弹簧的带动下向下运动,从而使得采集头将番茄潜叶蛾幼虫推入收集容器内;
22.待采集完成后将收集容器取下,打开底盖,将番茄潜叶蛾幼虫取出并记录采集数据。
23.进一步的,握把采集器、观察采集平台和收集容器进行组装时,包括以下步骤:
24.首先取出挂钩,将其与握把本体的尾端相连;
25.随后取出平台本体,通过第一螺纹管其与握把本体的前端相连,将塑料板装入平台本体的顶部;
26.然后将连接骨架螺纹连接于握把本体的顶部,将采集头通过第二螺纹管与连接骨架连接,且采集头位于采集孔道的正上方;
27.最后将电池放入握把本体中并拧紧电池盖。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发明的检测和采集装置,提高了检测与采集效率,减少了植株损伤率,避免了以往人为检测与采集的缺点。
30.在检测方面,不必将叶片摘下对向天空观察,解决光度的限制,也不用特地找一手电筒进行检测,解决了功能单一且使用不便的问题;
31.在采集方面,不用去将叶片整片采下带回实验室检测统计,也避免了运输过程中幼虫移动造成的田间实际情况的数据差异,同时,在检测与采集方面尽可能的减少了叶片损伤率,尽量不影响植株尤其是幼苗的生长发育过程。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发明中握把采集器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发明中握把采集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发明中观察采集平台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本发明中观察采集平台底部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本发明中观察采集平台内部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本发明中收集容器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本发明中收集容器底部结构示意图。
40.图9为本发明中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番茄潜叶蛾幼虫时幼虫死亡率的柱形图。
41.图10为本发明中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番茄潜叶蛾幼虫所需时间的柱形图。
42.其中,1、握把采集器;11、电池盖;12、采集按钮;13、灯光调节按钮;14、采集头;15、弹簧;16、连接骨架;17、握把本体;18、第二螺纹管;19、挂钩;2、观察采集平台;21、塑料板;22、遮光带;23、采集孔道;24、第一螺纹管;25、检测灯;3、收集容器;31、通风孔;32、收集孔道;33、卡槽;34、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44.实施例1
45.结合图1至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番茄潜叶蛾幼虫的快速检测采集装置,包括握把采集器1、观察采集平台2以及收集容器3。
46.所述握把采集器1包括握把本体17、采集按钮12、采集按钮16和采集头14,所述握把本体17的内腔设有弹簧15,所述采集按钮12贯穿所述握把本体17的顶壁并与所述弹簧15连接,所述采集按钮16一端与所述采集按钮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采集头14连接;
47.所述观察采集平台2与所述握把本体17可拆卸连接,所述观察采集平台2内部设有检测灯25,所述观察采集平台2上设贯穿的采集孔道23;检测灯25由6个led灯组成,灯光强度可适应在强光条件下照透叶片,使目标昆虫的位置暴露出来;led灯安装处采用螺旋安装,便于灯泡的安装与更换。
48.所述收集容器3设置于所述观察采集平台2底部,所述收集容器3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采集孔道23相对应的收集孔道32,所述收集容器3的底部可拆卸的设置底盖34。利用采集
孔道23和收集孔道32可以在采集目标昆虫时,使得目标昆虫准确的掉入收集容器3中并尽可能的减少对于植株的损伤。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按钮16和采集头14通过第二螺纹管18连接便于采集头的拆卸替换。
49.优选的,所述观察采集平台2包括平台本体、塑料板21和第一螺纹管24,所述平台本体设置于所述收集容器3的顶部,所述塑料板21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螺纹管24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侧部并与所述握把本体17螺纹连接,所述采集孔道23贯穿所述平台本体和塑料板21,所述检测灯25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内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料板21为方形塑料板,采用透明塑料材质,不阻挡led灯光的照射,易于确定目标昆虫的位置,塑料材质质地良好,耐磨耐用,较于玻璃材质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所述塑料板21顶部的采集孔道23周围设有遮光带22,用于防止采集目标昆虫时将目标物损伤,减少误伤昆虫的几率。
50.优选的,所述握把本体17底部设有灯光开关和灯光调节按钮13,内部设有电池,所述灯光开关、灯光调节按钮13和所述检测灯25均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握把本体17远离所述第一螺纹管24的一端设有电池盖11和挂钩19。
51.优选的,所述收集容器3的顶部设有卡槽33,所述卡槽33与所述平台本体相匹配。所述收集容器3的侧壁设有通风孔31。卡槽33可将采集台2卡住,使其保持稳定,利用通风孔31可进行容器内的空气交换。
52.实施例2
53.一种番茄潜叶蛾幼虫的快速检测采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4.首先将握把采集器1、观察采集平台2和收集容器3组装完毕;
55.随后打开灯光开关,检测灯25发出灯光照射至塑料板21处,将观察采集平台2放在叶片底下进行观察,观察昆虫所在位置并进行计数,根据需要转动灯光调节按钮13改变检测灯25的灯光亮度,以适应强光或弱光条件;
56.将番茄潜叶蛾幼虫置于采集孔道23处,随后按压采集按钮12,采集按钮12在弹簧15的带动下向下运动,从而使得采集头14将番茄潜叶蛾幼虫推入收集容器3内;
57.待采集完成后将收集容器3取下,打开底盖34,将番茄潜叶蛾幼虫取出并记录采集数据。
58.优选的,握把采集器1、观察采集平台2和收集容器3进行组装时,包括以下步骤:
59.首先取出挂钩19,通过螺旋装置将其与握把本体17的尾端相连;
60.随后取出平台本体,通过第一螺纹管24其与握把本体17的前端相连,将塑料板21装入平台本体的顶部;
61.然后将采集按钮16螺纹连接于握把本体17的顶部,将采集头14通过第二螺纹管18与采集按钮16连接,且采集头14位于采集孔道23的正上方;
62.最后将电池放入握把本体17中并拧紧电池盖11。
63.实验例3
64.本发明与传统装置分别进行番茄潜叶蛾的采集及检测实验,采集实验于大田中进行,使用本发明的握把采集器1和收集容器3;检测实验于大田中进行,使用本发明的检测灯25与观察采集平台2。
65.采集实验:实验选择种植番茄的样地,样地为大田种植,在若干个样地进行采集装置的采集实验。分别采用三种采集方式对番茄样地进行番茄潜叶蛾幼虫进行采集,用不同
的采集方式采集相同幼虫数,记录三种采集方式所用的采集时间、对叶片的损伤程度、对幼虫的损伤率。
66.检测实验:实验选择种植番茄的样地中,样地为大田种植,在若干个样地进行检测装置的检测实验。分别采用三种检测方式对番茄样地进行番茄潜叶蛾幼虫进行检测,用不同的检测方式检测相同幼虫数,记录三种检测方式所用的检测时间。
67.(1)不同检测方式检测相同番茄潜叶蛾幼虫数所需时间
68.表1不同检测方式检测相同番茄潜叶蛾幼虫数所需时间
[0069][0070]
注:表中检测时间为平均值
±
标准误。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lsd test差异检验法检验在p《0.05水平显著差异。差异显著性采用spss 25.0进行计算。
[0071]
通过表1可得出:同时检测20头番茄潜叶蛾幼虫的条件下,本发明装置所用检测时间最短,所用检测时间320.00s(f
2.14
=410.800,p=0.000);人工检测方式和叶片取样装置方式所用检测时间最长,其中人工检测所用检测时间为900.00s(f
2.14
=410.800,p=0.000)。
[0072]
(2)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番茄潜叶蛾幼虫对叶片损伤程度
[0073]
表2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番茄潜叶蛾幼虫对叶片损伤程度
[0074][0075]
注:表中叶片损伤程度为平均值
±
标准误。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lsd test差异检验法检验在p《0.05水平显著差异。差异显著性采用spss 25.0进行计算。
[0076]
通过表2可得出:同时采集5头番茄潜叶蛾幼虫的条件下,本发明装置叶片损伤程度最小,叶片损伤程度为26%(f
2.14
=182.578,p=0.000),人工采集方式和叶片取样装置叶片损伤程度最大,其中人工采集叶片损伤程度为100%(f
2.14
=182.578,p=0.000)。
[0077]
(3)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番茄潜叶蛾幼虫时幼虫死亡率(注:柱形图中幼虫死亡率为平均值
±
标准误。柱形图上方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lsdtest差异检验法检验在p《0.05水平显著差异。差异显著性采用spss25.0进行计算。)
[0078]
通过图9可得出:同时采集100头番茄潜叶蛾幼虫的条件下,本发明装置幼虫死亡率为18%(f
2.14
=61.167,p=0.000),人工采集方式和叶片取样装置死亡率最大,其中叶片取样装置死亡率为62%(f
2.14
=61.167,p=0.000)。
[0079]
(4)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番茄潜叶蛾幼虫所需时间(注:柱形图中采集时间为平均值
±
标准误。柱形图上方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lsdtest差异检验法检验在p《0.05水平显著差异。差异显著性采用spss25.0进行计算。)
[0080]
通过图10可得出:同时采集100头番茄潜叶蛾幼虫的条件下,本发明装置平均所需时间为1600s(f
2.14
=753.370,p=0.000),人工采集方式和叶片取样装置所用时间最长,其中叶片取样装置平均所需时间为2880s(f
2.14
=753.370,p=0.000)。
[0081]
(一)番茄潜叶蛾幼虫检测结果分析
[0082]
番茄潜叶蛾幼虫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所采用的番茄潜叶蛾幼虫的快速检测及采集装置和方法明显优于传统人工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检测装置及方法,适用于田间番茄潜叶蛾的快速检测。在番茄潜叶蛾幼虫的检测实验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检测装置可利用灯光映照出潜叶害虫,同时可根据寄主叶片种类和幼虫龄期调节灯光大小,可以防止室外光的影响进而影响检测。
[0083]
目前并没有针对潜叶类害虫的快速检测装置,而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检测过程中还会对叶片进行损伤,而且当被检测昆虫的数量逐渐增加时,检测效率也会随之下降。
[0084]
(二)番茄潜叶蛾幼虫采集结果分析
[0085]
番茄潜叶蛾幼虫采集结果表明,本发明对于叶片损伤程度、幼虫死亡率、采集幼虫效率都显著优于人工采集和叶片采样装置。除此之外,本发明装置还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成本较低等特点。
[0086]
本发明的采集装置及方法,适用于番茄潜叶蛾幼虫。在对番茄潜叶蛾幼虫的采集过程中,人工采集的方式只需看见幼虫潜道便直接把叶片摘下,或者剥开叶面,致使幼虫脱离叶片,但是该方法容易将幼虫捏死,且对寄主植株的叶片损伤较大,尤其是对苗期植株,若叶片摘除过多或叶片损伤度过大可能会影响整株植株的生长发育。叶片采集装置降低了叶片损伤率,但是其采集精准度不够,且无法控制打孔的叶面积大小,采集过程中无法确定幼虫的位置,进而会对采集效率造成影响。从采集实验中可以看出其叶片损伤率、采集所用时间、致幼虫死亡率结果均无本发明理想。
[0087]
本发明对番茄潜叶蛾的检测装置与采集装置、方法以及结果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和结构只要稍加调整,如改变或更换采集器的采集头,便可对行动缓慢的昆虫如豌豆潜叶蝇、稻小潜叶蝇、甜菜潜叶蝇、柑橘潜叶蛾等此类小型昆虫进行检测与采集。
[008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