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套魔芋间大豆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35994发布日期:2022-11-03 03:2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套魔芋间大豆种植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玉米套魔芋间大豆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玉米、魔芋和大豆套作的种植方式中,通常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即利用两行玉米带的通风采光带区间作2~3行大豆,缺点是双行玉米行间带区闲置,土地未充分利用,同时目前也未有成熟成体系的玉米套魔芋间大豆种植方法,使得整体的土地每亩产量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玉米套魔芋间大豆种植方法。
4.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玉米套魔芋间大豆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种植田整理,对种植田中玉米种植区域和魔芋种植区域深耕整细,对大豆种植区域免耕播种;s2.玉米和大豆种子处理;s3.播种;s4.田间施肥;s5.田间管理;s6.采收。
5.进一步的,s1中,相邻的玉米种植区域间设置有魔芋种植区域或大豆种植区域,且所述魔芋种植区域和大豆种植区域相间设置,玉米种植区域为单行双株,且玉米株行距为30
×
90cm,魔芋种植区域为单行单株,大豆种植区域中大豆株行距为20
×
30cm。
6.可选的,s1中,相邻的玉米种植区域间设置有魔芋种植区域或大豆种植区域,且所述魔芋种植区域和大豆种植区域相间设置,玉米种植区域为单行双株,且玉米株行距为30
×
90cm,魔芋种植区域为单行单株,大豆种植区域中大豆株行距为20
×
30cm。。
7.可选的,s1中,玉米种植区域和魔芋种植区域,深耕深度为20~25cm。
8.可选的,s2中,玉米选用紧凑型品种,大豆选用耐阴型品种,大豆播种前选择大豆种衣剂进行包衣。
9.可选的,s3中,魔芋在玉米栽种前种植结束并覆膜,在离魔芋种植区域45cm处种植一行玉米,育苗移栽玉米播种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春大豆在 4月下旬播种,夏大豆在5月中下旬播种,秋大豆的在7月下旬播种,且大豆种植区域与玉米种植区域每年轮作循环种植。
10.可选的,s4中,魔芋种植区域中,每亩施1000公斤发酵菌肥、5公斤硫酸钾、40公斤n:p:k含量分别为15:5:26的复合肥并与50~100公斤石灰均匀拌混开穴深施后覆土10cm;玉米种植区域中,按净作玉米施肥标准施肥,播种时每亩施50~6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大豆种植区域中,每亩施用低氮缓控释肥15~20公斤。
11.可选的,s4中,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距离玉米种植区域20~25cm处每亩追施n:p:k含量分别为15:5:26的复合肥40~50公斤,在6月中旬及下旬对魔芋种植区域分别追施一次浓度为0.75%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12.进一步的s5中,包括控旺防倒、杂草防除和病虫防治。
13.可选的,s5中,所述控旺防倒,玉米7~10片展叶时旺长田块喷施健壮素、胺鲜
·
乙烯利控制株高,大豆在分枝期、初花期两个时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亩,兑水40~50公斤喷施茎叶实施控旺;所述杂草防除,采用人工或机具进行除草,同时结合芽前封闭与苗后定向除草;所述病虫防治,预防时间为苗后3~4叶、玉米大喇叭口

抽雄期、大豆结荚

鼓粒期,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并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进行综合防治。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1、利用双行玉米行间的遮阴效果,在玉米行间闲置地带套作喜阴高效经济作物魔芋,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15.2、利用玉米的遮阴效果,解决了魔芋净作需要设施遮阴使得遮阴成本大幅度下降;利用大豆的固氮作用,魔芋带与大豆带轮作,一是彻底解决了魔芋不能连作的技术瓶颈;二是通过轮作,软腐病发病率降低为1.17%,有效突破了魔芋软腐病难以预防的技术瓶颈;三是利用大豆固氮作用,轮作魔芋可减少32%的肥料和50%的农药使用量。
附图说明
16.图1为玉米套魔芋间大豆种植区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保护内容。
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可能使用到的术语
ꢀ“
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可能使用到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使用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9.实施例1一种玉米套魔芋间大豆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种植田整理,对种植田中玉米种植区域和魔芋种植区域深耕整细,对大豆种植区域免耕播种;
s2.玉米和大豆种子处理;s3.播种;s4.田间施肥;s5.田间管理;s6.采收。
20.同时,相邻的玉米种植区域间设置有魔芋种植区域或大豆种植区域,且所述魔芋种植区域和大豆种植区域相间设置,玉米种植区域为单行双株,且玉米株行距为30
×
90cm,魔芋种植区域为单行单株,大豆种植区域中大豆株行距为20
×
30cm。
21.这样实施的目的在于,利用双行玉米行间的遮阴效果,在玉米行间闲置地带套作喜阴高效经济作物魔芋,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利用玉米的遮阴效果,解决了魔芋净作需要设施遮阴使得遮阴成本大幅度下降;利用大豆的固氮作用,魔芋带与大豆带轮作,一是彻底解决了魔芋不能连作的技术瓶颈;二是通过轮作,软腐病发病率降低为1.17%,有效突破了魔芋软腐病难以预防的技术瓶颈;三是利用大豆固氮作用,轮作魔芋可减少32%的肥料和50%的农药使用量。
22.实施例2如图1所示,s1.种植田整理,对种植田中玉米种植区域和魔芋种植区域深耕整细,对大豆种植区域免耕播种,相邻的玉米种植区域间设置有魔芋种植区域或大豆种植区域,且所述魔芋种植区域和大豆种植区域相间设置,玉米种植区域为单行双株,且玉米株行距为30
×
90cm,魔芋种植区域为单行单株,大豆种植区域中大豆株行距为20
×
30cm;魔芋种植区域内有魔芋一代种和魔芋二代种,且魔芋一代种株行距为10
×
60cm,魔芋二代种株行距为30
×
60cm;s2.玉米和大豆种子处理,玉米选用紧凑型品种,大豆选用耐阴型品种,大豆播种前选择大豆种衣剂进行包衣;s3.播种,魔芋在玉米栽种前种植结束并覆膜,在离魔芋种植区域45cm处种植一行玉米,育苗移栽玉米播种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春大豆在 4月下旬播种,夏大豆在5月中下旬播种,秋大豆的在7月下旬播种,且大豆种植区域与玉米种植区域每年轮作循环种植;s4.田间施肥,魔芋种植区域中,每亩施1000公斤发酵菌肥、5公斤硫酸钾、40公斤n:p:k含量分别为15:5:26的复合肥并与50~100公斤石灰均匀拌混开穴深施后覆土10cm;玉米种植区域中,按净作玉米施肥标准施肥,播种时每亩施50~60公斤玉米专用复合肥;大豆种植区域中,每亩施用低氮缓控释肥15~20公斤;s5.田间管理,包括控旺防倒、杂草防除和病虫防治,其中控旺防倒,玉米7~10片展叶时旺长田块喷施健壮素、胺鲜
·
乙烯利控制株高,大豆在分枝期、初花期两个时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亩,兑水40~50公斤喷施茎叶实施控旺;所述杂草防除,采用人工或机具进行除草,同时结合芽前封闭与苗后定向除草;所述病虫防治,预防时间为苗后3~4叶、玉米大喇叭口

抽雄期、大豆结荚

鼓粒期,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并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进行综合防治;
s6.采收。
23.这样实施的目的在于,利用双行玉米行间的遮阴效果,在玉米行间闲置地带套作喜阴高效经济作物魔芋,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利用玉米的遮阴效果,解决了魔芋净作需要设施遮阴使得遮阴成本大幅度下降;利用大豆的固氮作用,魔芋带与大豆带轮作,一是彻底解决了魔芋不能连作的技术瓶颈;二是通过轮作,软腐病发病率降低为1.17%,有效突破了魔芋软腐病难以预防的技术瓶颈;三是利用大豆固氮作用,轮作魔芋可减少32%的肥料和50%的农药使用量。
24.在进行试种中,玉米套作魔芋+大豆与现有模式相比,玉米和大豆产量基本一致,同期魔芋每亩增收2000-4000斤,产值增加三倍以上,玉米套作魔芋与净作魔芋相比,一是玉米成为了魔芋自然的遮阴物,且魔芋生长良好,产量稳定;二是净作魔芋需要设施遮阴,遮阴度难以调节;三是投入成本降低50%。魔芋与大豆轮作相比魔芋连作,利用大豆的固氮作用,一是彻底解决了魔芋不能连作的技术瓶颈;二是通过轮作,软腐病发病率降低为1.17%,有效突破了魔芋软腐病难以预防的技术瓶颈;三是利用大豆固氮作用,轮作魔芋可减少32%的肥料和50%的农药使用量。
25.同时,魔芋种植品种为鄂魔芋1号二代种,当年种植11月份收获。出苗率为98.5%,株高62.5cm,主茎粗4.9cm,叶柄长24.5cm,叶柄粗1.4cm,冠幅63-75cm,叶片面积为30.23cm2,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为41.5,土壤ph值6.8。
26.魔芋每亩栽种833株,单株产量1.38kg,膨大系数为10.22倍,亩产量为1149.54kg, 玉米当年种植8月份收获,玉米每亩栽种2964株,株高260cm,雄穗分枝14个,穗长18.4cm,穗行16-18行,行粒数32.2粒,百粒重34.9g,亩产510.49kg,遮光度为54.9%-63.8%。大豆当年种植10月份收获,每亩栽种2223窝,主茎粗1.2cm,叶柄长4.6cm,叶柄粗0.35cm,叶片面积为99-126.5cm2,叶片鲜重为1.38-2.5g。
27.在出苗率和存活率方面,玉米套魔芋间大豆和魔芋净作魔芋的出苗率分别为98.4%和98.1%,存活率分别为98.3%、和98.4%,基本无差异。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的玉米、大豆出苗率分别为97.9%和98.1%,存活率分别为97.5%和97.4%,而玉米套魔芋间大豆复合带状种植的玉米、大豆出苗率分别为98.3%和98.4%,存活率分别为97.9%和98.0%,无明显差异;在膨大系数方面,魔芋净作当年魔芋膨大倍数为9.98。玉米套魔芋间大豆当年膨大倍数为10.22,同比增加2.40%;在土地利用率方面,与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相比,玉米套魔芋间大豆有效利用了玉米闲置带,土地利用率增加了25%;在产量差异方面,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当年种植玉米和大豆亩产量分别为508.78kg和121.67kg,而玉米套魔芋间大豆(轮作)当年种植玉米、大豆、魔芋亩产量分别为510.49kg、123.45kg、1149.54kg,两种模式相比,玉米大豆产量无明显差异,闲置带套作魔芋提高了土地当量比;在产值差异方面,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当年亩产值分别为2256元(玉米和大豆产值分别为1526、730元),而玉米套魔芋间大豆(轮作)当年亩产值为8709元(玉米、大豆、魔芋产值分别为1531元、741元、6437元),同比增加286.04%;在病害发生率差异方面,玉米套魔芋间大豆(轮作)和魔芋净作软腐病的发生率分
别为1.17%和12.48%,本模式有效突破了软腐病难以预防的技术瓶颈。
28.在肥料、农药投入方面,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肥料、农药亩投入分别为235元和30元,而玉米套魔芋间大豆(轮作)肥料、农药亩投入分别为160元和15元,同比降低了31.91%和50%。
29.在投入差异方面,魔芋净作需要遮阴设施,亩投入为1900元。而玉米套魔芋间大豆由于是利用玉米闲置带种植魔芋,遮阴成本为零,减少了100%。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玉米套大豆间魔芋亩投入分别为1338元和4038元。
30.在纯收益方面,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当年亩纯收益分别918元。玉米套大豆间魔芋(轮作)当年亩纯收益为4671元,同比增加408.82%,大大提高了土地当量比,建立了山区粮油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31.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如图1所示,种植模式为1.2米*1.2米作厢,依次按大豆两行、玉米单行双株、魔芋单行单株、玉米单行双株进行循环种植。玉米株行距为30cm*90cm,魔芋一代种和二代种株行距分别为10cm*60cm、30cm*60cm,大豆株行距为20cm*30cm。玉米每亩种植2964株,魔芋一代种和二代种每亩分别种植2223株和833株,大豆每亩种植2223窝。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