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缓释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91568发布日期:2022-11-30 08:28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二氧化氯缓释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消毒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二氧化氯缓释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2.市场上常用的凝胶消毒剂的原材料为二氧化氯溶液或亚氯酸盐制备而成。
3.目前的凝胶二氧化氯消毒装置二氧化氯浓度释放过高,速度过快,早期浓度高,后期浓度低,不能使二氧化氯缓慢均衡地释放。
4.大多数的缓释型凝胶二氧化氯装置都在常温作用下使用,低温冷藏、冷冻环境下的消杀装置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二氧化氯缓释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6.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凝胶,由组分a和b按等质量比混合而成。
7.其中,所述组分a由亚氯酸钠、琼脂和水按(1-3g):(0.5-2.5g):100ml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组分b由柠檬酸、琼脂和水按(0.5-2.1g):(0.5-2.5g):100ml的比例混合而成。
8.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二氧化氯缓释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1)将琼脂和水按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45~50℃,加入亚氯酸钠,得到组分a;
10.(2)将琼脂和水按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45~50℃,加入柠檬酸,得到组分b;
11.(3)将组分a和组分b分别制成后,在不使用时处于隔开状态,在使用时,(将装置的隔开阀打开)使组分a和组分b按等质量比混合接触并产生二氧化氯。
12.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二氧化氯缓释凝胶在制备消毒剂或杀菌剂中的应用。
13.所述消毒剂或杀菌剂作用的病原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冠状病毒属的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埃希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的细菌,如sars-cov-2、hsv-1、cvb3、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4.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15.(一)本发明提供的缓释型凝胶二氧化氯在较低浓度可以有效地消毒灭菌,低温条件下也能有效消杀。
16.(二)本产品在低温、室温和环境温度下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效力基本一致,受温度影响小,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不产生三致物质和其它有毒物质。
17.(三)0.5ppm的二氧化氯30分钟内灭杀物体表面的99%新冠病毒、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对细胞没有毒性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实施例1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的制备
19.本实施例提供的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制备方法如下:
20.(1)将琼脂和水按0.5g:100ml的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50℃,加5g亚氯酸钠,得到组分a;
21.(2)将琼脂和水按0.5g:100ml的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50℃,加入3g柠檬酸,得到组分b;
22.(3)将组分a和组分b分别制成后,在不使用时处于隔开状态,在使用时,将装置的隔开阀打开,使组分a和组分b按等质量比混合接触,缓慢反应并产生二氧化氯。
23.实施例2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的制备
24.本实施例提供的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制备方法如下:
25.(1)将琼脂和水按0.9g:100ml的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50℃,加入5g亚氯酸钠,得到组分a;
26.(2)将琼脂和水按0.9g:100ml的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50℃,加入3g柠檬酸,得到组分b;
27.(3)将组分a和组分b分别制成后,在不使用时处于隔开状态,在使用时,将装置的隔开阀打开,使组分a和组分b按等质量比混合接触,缓慢反应并产生二氧化氯。
28.实施例3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的制备
29.本实施例提供的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制备方法如下:
30.(1)将琼脂和水按1.3g:100ml的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50℃,加入5g亚氯酸钠,得到组分a;
31.(2)将琼脂和水按1.3g:100ml的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50℃,加入3g柠檬酸,得到组分b;
32.(3)将组分a和组分b分别制成后,在不使用时处于隔开状态,在使用时,将装置的隔开阀打开,使组分a和组分b按等质量比混合接触,缓慢反应并产生二氧化氯。
33.实施例4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的制备
34.本实施例提供的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制备方法如下:
35.(1)将琼脂和水按1.7g:100ml的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50℃,加入5g亚氯酸钠,得到组分a;
36.(2)将琼脂和水按1.7g:100ml的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50℃,加入3g柠檬酸,得到组分b;
37.(3)将组分a和组分b分别制成后,在不使用时处于隔开状态,在使用时,将装置的隔开阀打开,使组分a和组分b按等质量比混合接触,缓慢反应并产生二氧化氯。
38.实施例5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的制备
39.本实施例提供的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制备方法如下:
40.(1)将琼脂和水按2.1g:100ml的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50℃,加入5g亚氯酸钠,得到组分a;
41.(2)将琼脂和水按2.1g:100ml的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50℃,加入3g柠檬酸,得到组分b;
42.(3)将组分a和组分b分别制成后,在不使用时处于隔开状态,在使用时,将装置的隔开阀打开,使组分a和组分b按等质量比混合接触,缓慢反应并产生二氧化氯。
43.实施例6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的制备
44.本实施例提供的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制备方法如下:
45.(1)将琼脂和水按2.5g:100ml的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50℃,加入5g亚氯酸钠,得到组分a;
46.(2)将琼脂和水按2.5g:100ml的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待温度降至50℃,加入3g柠檬酸,得到组分b;
47.(3)将组分a和组分b分别制成后,在不使用时处于隔开状态,在使用时,将装置的隔开阀打开,使组分a和组分b按等质量比混合接触,缓慢反应并产生二氧化氯。
48.实施例7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
49.评估缓释型凝胶二氧化氯制备技术对物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的杀灭作用。选用三种病毒进行实验,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肠道病毒(cvb3),上述病毒所用的敏感细胞为vero、vero、hep-2细胞。选用的细菌为大肠杆菌,使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增殖实验。
50.使用细胞培养板表面涂布,分别在4℃和-20℃进行验证消毒效果。
51.1、凝胶二氧化氯消毒装置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
52.(1)配方:实施例1~6。
53.实施例1-6随着制胶比例的变化(琼脂和水的比例),亚氯酸钠和柠檬酸等反应物质在胶中反应的速度明显不同,释放二氧化氯气体的速度也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实施例1、2反应速度迅速,产生气体浓度高,持续时间相对比较短,适合比较小且可能污染比较严重的环境。实施例3、4反应速度适中,并且产生的气体浓度容易调节,比较适合缓释效果。实施例5、6因为反应速度非常慢,更适合相对比较清洁的环境作为预防性杀菌消毒。
54.(2)缓释型凝胶二氧化氯对物体表面细菌的杀灭作用:
55.凝胶消毒剂在4℃和-20℃作用下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见表1(对应于实施例1~6的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
56.表1凝胶消毒剂在4℃和-20℃作用下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
[0057][0058]
注:1)+浑浊;-澄清;2)大肠杆菌的浓度(cfu)=1.2
×
108/ml。
[0059]
2、缓释型凝胶二氧化氯对病毒的杀灭作用
[0060]
(1)缓释型凝胶二氧化氯对物体表面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杀灭作用,结果见表2(对
应于实施例1~6的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
[0061]
表2凝胶消毒剂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杀灭效果
[0062][0063]
注:新型冠状病毒滴度为10
6.5
tcid
50
/0.1ml。
[0064]
(2)缓释型凝胶二氧化氯对物体表面的肠道病毒(cvb3)的杀灭作用,结果见表3(对应于实施例2~4的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
[0065]
表3凝胶消毒剂对肠道病毒(cvb3)的杀灭效果
[0066][0067][0068]
注:cvb3滴度为10
6.33
tcid
50
/0.1ml。
[0069]
(3)缓释型凝胶二氧化氯对物体表面的疱疹病毒(hsv-1)的灭活作用,结果见表4(对应于实施例2~4的凝胶缓释型二氧化氯)。
[0070]
表4凝胶消毒剂对疱疹病毒的杀灭效果
[0071][0072]
注:hsv-1病毒滴度为10
5.46
tcid
50
/0.1ml。
[0073]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