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种植的双重覆膜设备

文档序号:31719433发布日期:2022-10-04 22:5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种植的双重覆膜设备

1.本发明涉及农业覆膜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种植的双重覆膜设备。


背景技术:

2.地膜覆盖在农业生产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农艺措施,在调节地温、保水保肥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尤其是干旱、低温地区农业种植,地膜覆盖的作用更加明显,大大延长了农作物栽培期,节约了农业用水,提高了抵抗农业灾害的能力,保证了农作物增产稳产。
3.现有覆膜种植一般采用单层覆膜的方式,但一些气温较低地区种植单层覆膜不能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需要双层覆膜抵抗低温环境,而现有的双层覆膜设备是在单层覆膜设备的基础上实施两个放地膜的辊,同步叠加释放两侧地膜,而铺设的两层地膜紧贴,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对土壤的保温效果,但紧贴的双层地膜与单层地膜的加厚两倍效果接近,并没有全部发挥两层独立地膜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问题:现有的双层覆膜设备是在单层覆膜设备的基础上实施两个放地膜的辊,同步叠加释放两侧地膜,而铺设的两层地膜紧贴,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对土壤的保温效果,但紧贴的双层地膜与单层地膜的加厚两倍效果接近,并没有全部发挥两层独立地膜的保温效果。
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农业种植的双重覆膜设备,包括起垄板,所述起垄板的两侧具有向上弯折围板,围板内侧与起垄板之间构成土壤传导通道,围板内侧具有向上掀起土壤的导料组件,所述导料组件包括传送带,传送带安装在所述围板内侧,传送带的带体表面等距固定有曲板,所述围板的外壁转动有接触地面的驱动轮,驱动轮通过齿轮组与传送带传动连接,起垄板的后端依次设置有内膜卷和外膜卷,内膜卷和外膜卷的上方设置有投土装置,投土装置包括导土管,导土管的上端口对位所述传送带的上部,导土管的下端口位于外膜卷的后侧且对位外膜卷的两侧,导土管的下部连通有分土管,分土管穿过所述内膜卷和外膜卷之间。
6.优选的,所述起垄板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弯折状,起垄板顶面的前端具有两个对称向下凹陷的凹陷槽,凹陷槽直线对位所述分土管的底口。
7.优选的,所述起垄板顶面固定有三角凸壳,三角凸壳的尖端正对起垄板正前方,所述起垄板的后端固定有向外倾斜的斜板,所述土壤传导通道的土壤受斜板传导至围板的外侧。
8.优选的,所述传送带倾斜设置,传送带的底部置于所述土壤传导通道内部,传送带的顶部向所述导土管的上端口部位倾斜。
9.优选的,所述导土管呈向下倾斜状,所述导土管的内部底面设置有筛板,筛板对位分土管顶部的端口。
10.优选的,所述筛板靠近导土管上端口的一端与导土管转动连接,筛板的另一端固
定有角架,角架贯穿导土管的顶面,角架通过弹簧与导土管弹性连接,导土管外部转动有凸轮,凸轮向上挤压所述角架,凸轮通过传动链条与所述传送带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围板的后端对称固定有支架,所述内膜卷和外膜卷的两端与支架转动连接,支架的底部转动有两组压轮,压轮对位内膜卷和外膜卷的两侧。
12.优选的,所述外膜卷的长度大于内膜卷的长度。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农业种植的双重覆膜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在下层地膜的表面铺设两条线性土堆,使上层地膜与下层地膜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为天然的保温层,极大降低上、下层地膜之间的热量传导,相对于两层地膜直接贴附,极大提高对地面的保温效果;2、本发明采用导料组件配合投土装置对清理的土壤分路传导,依投放的方式先对下层地膜压实,再对上、下层地膜叠加边缘覆盖,使双层地膜铺设整齐、稳定。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发明的导料组件和投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起垄板起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投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内膜卷和外膜卷分布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双层地膜铺设示意图。
15.图中标号:1、起垄板;11、围板;12、凹陷槽;13、三角凸壳;14、斜板;2、传送带;3、曲板;4、投土装置;41、导土管;42、分土管;43、筛板;44、角架;45、凸轮;5、内膜卷;6、外膜卷;7、压轮;8、驱动轮;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18.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一种农业种植的双重覆膜设备,由梯形弯折状的起垄板1作为主体,起垄板1的前端焊接连接架用于连接农用机,起垄板1的两侧向上竖直弯折形成围板11,在围板11内侧与起垄板1之间构成土壤传导通道,起垄板1的上表面固定有三角凸壳13,三角凸壳13的尖端指向起垄板1的正前方,三角凸壳13的尾部向起垄板1两侧扩散,指向土壤传导通道,在起垄板1的前端对称向下冲压形成两组凹陷槽12,凹陷槽12的尾部向上逐渐与起垄板1的表面齐平;农用机驱动起垄板1直线移动,起垄板1罩在土垄外部,使土垄形成截面为梯形状的土岭,而刮去的土壤在起垄板1的上表面,并受三角凸壳13的传导落入土壤传导通道内,而凹陷槽12部位会在土岭的表面开出两条凹槽;
如图2和图6所示,在围板11的后端固定支架9,将内膜卷5转动在支架9之间,外膜卷6设置在内膜卷5后方,并与支架9转动连接,在支架9的底部分别位于内膜卷5、外膜卷6延后的部位转动安装压轮7;在起垄板1移动过程中,内膜卷5释放下层地膜铺在土岭表面,下层地膜的两侧受前部压轮7施压与土岭保持贴合形态,紧接着外膜卷6释放上层地膜盖在下层底部的外侧,上层地膜受后部压轮7挤压包在下层地膜外侧;如图1-3所示,两组导料组件置于围板11内侧,导料组件包括传送带2,传送带2安装在围板11的内侧,若干曲板3等距固定在传送带2的带体表面,在围板11的外壁转动安装驱动轮8,驱动轮8接触土岭之间的地面,驱动轮8通过两组齿轮与传送带2下部的传送轮传动连接;如图3和图5所示,投土装置4具有两组,并设置在起垄板1的后方两侧,投土装置4包括导土管41,导土管41的上端口正对传送带2的上部,导土管41的下端口倾斜向后方,并指向外膜卷6所铺设上层地膜的两侧,在导土管41的下部连通分土管42,分土管42穿过内膜卷5和外膜卷6之间,分土管42的底口指向凹陷槽12所开出的凹槽部位;起垄板1直线运动过程中驱动轮8与地面接触转动,通过齿轮传动使传送带2旋转,传送带2表面的曲板3将土壤传导通道内的土壤向上传导,从传送带2顶部另一侧抛入导土管41的上端口,土壤沿着导土管41向下传导,同时一部分土壤经过分土管42传导,当下层地膜铺设后,分土管42内的土壤投放至下层地膜的表面,将下层地膜压入凹槽内,并在下层地膜表面形成两条凸起的线性土堆,然后上层地膜铺在下层地膜的外部,上层地膜受两条线性土堆的支撑与下层地膜之间形成间隙,而导土管41底部排出的土壤压在上层地膜与下层地膜叠加的两侧,对上、下层地膜铺设定型;如图7所示,由于上层地膜与下层地膜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为天然的保温层,极大降低上、下层地膜之间的热量传导,相对于两层地膜直接贴附,极大提高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外膜卷6的长度大于内膜卷5的长度,使外膜卷6释放的上层地膜能全面包覆在内膜卷5释放的下层地膜的外侧;如图4所示,在起垄板1的后端固定两个向外倾斜的斜板14,使土壤传导通道内未被上传的土壤受斜板14传导至围板11的外侧,避免土壤影响地膜的铺设;如图3所示,传送带2为倾斜设置,传送带2的底部置于土壤传导通道的内部,传送带2的顶部向导土管41的上端口部位倾斜,增大曲板3兜土上移的角度,也便于移动的曲板3将土壤抛入导土管41内。
19.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在导土管41的内部底面设置筛板43,筛板43覆盖在分土管42顶部的端口,筛板43靠近导土管41上端口的一端与导土管41转动连接,筛板43的另一端固定有角架44,角架44贯穿出导土管41的顶面,角架44通过弹簧与导土管41弹性连接,导土管41外部转动有凸轮45,凸轮45向上挤压角架44,凸轮45通过传动链条与传送带2连接;筛板43采用的是不锈钢材质的网状筛网;传送带2向上输送土壤的同时驱动凸轮45旋转,凸轮45间歇推动角架44上移,在弹力作用下使角架44稳定上下移动,从而使筛板43的底部上下摆动,用于筛分导入导土管41
内的土壤,细化的土壤经过分土管42盖在下层地膜表面,细化土壤形成的线性土堆更加均匀,而且细化土壤不易顶破上层地膜;大颗粒土壤沿着导土管41向下传导,覆盖在上层地膜和下层地膜的叠加边缘,大颗粒土壤不易被风吹散,能稳定对上层地膜和下层地膜的边缘覆盖定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