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491342发布日期:2022-12-10 02:55阅读:1039来源:国知局
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化学防治是农业上或者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害虫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当前使用的药剂对某些害虫的效果仍不够满意;并且,由于长时间使用杀虫剂,很多害虫已产生了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许多刺吸式口器害虫是多种类型的谷物和蔬菜生产中的世界性病虫害的主要原因,例如其中代表性的害虫来自于异翅目和同翅目,特别是粉虱。因此防治这种害虫具有极大地经济价值。而利用常规药剂进行防控正变得日益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用于控制这些害虫的新方法和药物。此外,当前对于杀虫剂在环境和经济方面上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例如作用谱、毒性、选择性、施用率、农药残留以及有利的配制能力等。此外,还因为可能对于已知活性化合物产生抗性的问题,开发新的至少在某个或某些方面相对于已有药物具有优势的新型药物就成了一项恒久的任务。
3.吡丙醚(pyriproxyfen)又称蚊蝇醚,化学名称:4-苯氧苯基(rs)-2-(2-吡啶基氧)丙基醚,是who推荐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之一,具有触杀、胃毒和强烈的杀卵作用,高效、用药量少、持效期长。实验显示,吡丙醚对德国小蠊的若虫和卵具有独特的杀灭效果,是一种能够扰乱昆虫生长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属于保幼激素类似物的新型杀虫剂,具有内吸转移活性,低毒(例如对鱼类低毒),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此外,吡丙醚对梨木虱、烟粉虱、介壳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柑橘木虱、蓟马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本品还对苍蝇、蚊虫等卫生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这是由于吡丙醚具有抑制蚊、蝇幼虫化蛹和羽化的作用,蚊、蝇幼虫接触吡丙醚后,绝大部分都在蛹期死亡,不能羽化。
4.现有技术公开了涉及吡丙醚与氟虫腈、吡虫啉、呋虫胺、噻虫胺、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的复配,都是应用于农业害虫和农业剂型,尚无专门针对卫生害虫蜚蠊的相关专利,且蜚蠊胶饵或颗粒饵剂不同于常规农药剂型,它对于有效成分对蜚蠊的适口性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吡丙醚加入蜚蠊胶饵或颗粒饵剂后,对蜚蠊的取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蜚蠊胶饵或颗粒饵剂的杀灭效果,这也是国内目前还没有将吡丙醚用于蜚蠊胶饵或颗粒饵剂中的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具有治理效果较好,对于根结线虫的杀灭比较彻底,无需要反复处理的优点。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吡丙醚杀虫剂,包括:
7.噻虫胺微囊、吡丙醚微囊、杀虫辅助剂、消泡剂、分散剂和乳化剂和辅助剂;
8.其中,所述杀虫辅助剂为氯噻啉、氟铃脲;
9.所述噻虫胺微囊和所述吡丙醚微囊的质量比为20:1—1:20;
10.所述噻虫胺微囊和所述吡丙醚微囊的重量占总重量的0.1%—5%。
11.进一步的,所述消泡剂0.1-0.8%、分散剂0.1-0.8%、乳化剂1-5%和所述辅助剂10-30%。
12.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剂包括海藻酸钠、淀粉、苯甲酸钠、白砂糖的一种或几种。
13.进一步的,所述氯噻啉重量占总重量的0.1%—3%,所述氟铃脲重量占总重量的0.1%—3%。
14.进一步的,所述消泡剂为聚醚类消泡剂、高碳醇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改性硅消泡剂和聚硅氧烷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15.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为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酯类、石蜡类、金属皂类、低分子蜡类活性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16.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包括第一分散剂和第二分散剂。
17.所述第一分散剂为聚乙烯醇与乙二胺、丙二胺或三乙醇胺的组合物;
18.所述第二分散剂为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酯类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19.制备吡丙醚杀虫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s1:将吡丙醚原药粗品在溶剂中溶解,得到吡丙醚溶液;
21.s2:将所述吡丙醚溶液进行分级降温结晶,得到纯化后的吡丙醚;
22.s3:将噻虫胺、吡丙醚分散到水相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
23.s4:将混合溶液滴加到油相试剂中,进行混合,在油相中生成油相包裹微小液滴的包裹液滴;
24.s5:将油包水的包裹液滴进行双层包裹,使其形成水包油包水的双包液滴,形成噻虫胺微囊和吡丙醚微囊;
25.s6:将噻虫胺微囊和吡丙醚微囊与辅助剂和杀虫辅助剂的水溶液进行混合。
26.进一步的,所述油相中包括油性溶剂、乳化剂和第二分散剂。
27.进一步的,所述水相溶剂中包括水、第一分散剂和消泡剂。
28.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采用包囊的做法能够在不影响生物接触的同时,又能减少由于吡丙醚加入蜚蠊胶饵或颗粒饵剂后,对蜚蠊的取食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蜚蠊胶饵或颗粒饵剂的杀灭效果。
30.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通过特殊的助剂以及工艺,将吡丙醚与噻虫胺的复配组合物制备成适于卫生上使用的饵剂,其解决了目前吡丙醚的适口性不佳的问题;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具有高效、低毒、持效期长、杀灭率高的特点,非常适合蜚蠊的彻底防治,尤其是选用所优选复配和制备方法后,对蜚蠊的快速杀灭效果和彻底灭治效果,相比现有的杀蟑剂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吡丙醚杀虫剂,包括:
33.噻虫胺微囊、吡丙醚微囊、杀虫辅助剂、消泡剂、分散剂和乳化剂和辅助剂;
34.其中,杀虫辅助剂为氯噻啉、氟铃脲;
35.噻虫胺微囊和吡丙醚微囊的质量比为20:1—1:20;
36.噻虫胺微囊和吡丙醚微囊的重量占总重量的0.1%—5%。
37.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通过特殊的助剂以及工艺,将吡丙醚与氟虫腈、毒死蜱等的复配组合物制备成适于卫生上使用的饵剂,其解决了目前吡丙醚的适口性不佳的问题;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具有高效、低毒、持效期长、杀灭率高的特点,非常适合蜚蠊的彻底防治,尤其是选用所优选复配和制备方法后,对蜚蠊的快速杀灭效果和彻底灭治效果,相比现有的杀蟑剂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38.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采用包囊的做法能够在不影响生物接触的同时,又能减少由于吡丙醚加入蜚蠊胶饵或颗粒饵剂后,对蜚蠊的取食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蜚蠊胶饵或颗粒饵剂的杀灭效果。
39.进一步的,消泡剂0.1-0.8%、分散剂0.1-0.8%、乳化剂1-5%和辅助剂10-30%。
40.进一步的,辅助剂包括海藻酸钠、淀粉、苯甲酸钠、白砂糖的一种或几种。
4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通过特殊的助剂以及工艺,将吡丙醚与噻虫胺的复配组合物制备成适于卫生上使用的饵剂,其解决了目前吡丙醚的适口性不佳的问题;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具有高效、低毒、持效期长、杀灭率高的特点,非常适合蜚蠊的彻底防治,尤其是选用所优选复配和制备方法后,对蜚蠊的快速杀灭效果和彻底灭治效果,相比现有的杀蟑剂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2.进一步的,氯噻啉重量占总重量的0.1%—3%,氟铃脲重量占总重量的0.1%—3%。
43.本发明通过氯噻啉和氟铃脲的辅助作用,使该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持效期长、杀灭率高的特点,非常适合蜚蠊的彻底防治,对蜚蠊的快速杀灭效果和彻底灭治效果,相比现有的杀蟑剂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4.进一步的,消泡剂为聚醚类消泡剂、高碳醇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改性硅消泡剂和聚硅氧烷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45.进一步的,分散剂为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酯类、石蜡类、金属皂类、低分子蜡类活性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46.进一步的,分散剂包括第一分散剂和第二分散剂。
47.第一分散剂为聚乙烯醇与乙二胺、丙二胺或三乙醇胺的组合物;
48.第二分散剂为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酯类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49.分散剂的作用是使用润湿分散剂减少完成分散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稳定所分散的颜料分散体,改性颜料粒子表面性质,调整颜料粒子的运动性。可改善润吸附于固体颗粒的表面,能够降低液-液或固-液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凝聚的固体颗粒表面易于湿润。高分子型的分散剂,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吸附层,使固体颗粒表面的电荷增加,提高形成立体阻碍的颗粒间的反作用力。使固体粒子表面形成双分子层结构,外层分散剂极性端与水有较强亲合力,增加了固体粒子被水润湿的程度.固体颗粒之间因静电斥力而远离。使体系均匀,悬浮性能增加,不沉淀,使整个体系物化性质一样。
50.制备吡丙醚杀虫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s1:将吡丙醚原药粗品在溶剂中溶解,得到吡丙醚溶液;
52.s2:将吡丙醚溶液进行分级降温结晶,得到纯化后的吡丙醚;
53.s3:将噻虫胺、吡丙醚分散到水相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
54.s4:将混合溶液滴加到油相试剂中,进行混合,在油相中生成油相包裹微小液滴的包裹液滴;
55.s5:将油包水的包裹液滴进行双层包裹,使其形成水包油包水的双包液滴,形成噻虫胺微囊和吡丙醚微囊;
56.s6:将噻虫胺微囊和吡丙醚微囊与辅助剂和杀虫辅助剂的水溶液进行混合。
57.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通过特殊的助剂以及工艺,将吡丙醚与氟虫腈、毒死蜱等的复配组合物制备成适于卫生上使用的饵剂,其解决了目前吡丙醚的适口性不佳的问题;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具有高效、低毒、持效期长、杀灭率高的特点,非常适合蜚蠊的彻底防治,尤其是选用所优选复配和制备方法后,对蜚蠊的快速杀灭效果和彻底灭治效果,相比现有的杀蟑剂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58.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采用包囊的做法能够在不影响生物接触的同时,又能减少由于吡丙醚加入蜚蠊胶饵或颗粒饵剂后,对蜚蠊的取食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蜚蠊胶饵或颗粒饵剂的杀灭效果。
59.进一步的,油相中包括油性溶剂、乳化剂和第二分散剂。
60.进一步的,水相溶剂中包括水、第一分散剂和消泡剂。
61.实施例1:
62.吡丙醚杀虫剂,包括:
63.噻虫胺微囊、吡丙醚微囊、杀虫辅助剂、消泡剂、分散剂和乳化剂和辅助剂;
64.其中,氯噻啉重量占总重量的3%,氟铃脲重量占总重量的3%;
65.噻虫胺微囊和吡丙醚微囊的质量比为1:20;
66.噻虫胺微囊和吡丙醚微囊的重量占总重量的5%。
67.消泡剂0.8%、分散剂0.8%、乳化剂5%和辅助剂30%。
68.辅助剂包括苯甲酸钠和白砂糖的一种或几种。
69.消泡剂为高碳醇消泡剂的一种。
70.分散剂为脂肪族酰胺类的一种。
71.第一分散剂为聚乙烯醇与丙二胺的组合物;
72.第二分散剂为脂肪族酰胺类中的一种。
73.实施例2:
74.吡丙醚杀虫剂,包括:
75.噻虫胺微囊、吡丙醚微囊、杀虫辅助剂、消泡剂、分散剂和乳化剂和辅助剂;
76.其中,氯噻啉重量占总重量的0.1%,氟铃脲重量占总重量的0.1%;
77.噻虫胺微囊和吡丙醚微囊的质量比为20:1;
78.噻虫胺微囊和吡丙醚微囊的重量占总重量的0.1%。
79.消泡剂0.8%、分散剂0.1%、乳化剂1%和辅助剂10%。
80.辅助剂包括海藻酸钠和淀粉。
81.消泡剂为聚醚类消泡剂的一种。
82.分散剂为脂肪酸类的一种。
83.第一分散剂为聚乙烯醇与乙二胺的组合物;
84.第二分散剂为脂肪酸类的一种。
85.实施例3:
86.吡丙醚杀虫剂,包括:
87.噻虫胺微囊、吡丙醚微囊、杀虫辅助剂、消泡剂、分散剂和乳化剂和辅助剂;
88.其中,氯噻啉重量占总重量的2%,氟铃脲重量占总重量的2%;
89.噻虫胺微囊和吡丙醚微囊的质量比为1:1;
90.噻虫胺微囊和吡丙醚微囊的重量占总重量的3%。
91.消泡剂0.4%、分散剂0.4%、乳化剂3%和辅助剂20%。
92.辅助剂包括海藻酸钠和白砂糖。
93.消泡剂为聚醚类消泡剂的一种。
94.分散剂为脂肪酸类的一种。
95.第一分散剂为聚乙烯醇与乙二胺的组合物;
96.第二分散剂为脂肪酸类的一种。
97.实施例4:
98.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的是,噻虫胺微囊和吡丙醚微囊的重量占总重量的1%、3%和5%。
99.实施例5:
100.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的是,辅助剂的重量占总重量的10%、20%和30%。
101.实施例6:
102.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的是,氯噻啉重量和氟铃脲重量分别占总重量的1%、2%、3%。
103.实验例:
104.以实施例4-6发明产品进行蜚蠊的防治,试验处理设置为:
105.采用实施例4-6生产的产品作为实验组,分别记为实验组1-9,参照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7部分:饵剂的试验方法,测试本发明制剂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的灭德国小蠊的效果。试虫为敏感品系,试验24h前禁食不禁水,每次30只成虫雌雄各半,移入0.7m
×
0.7m
×
0.7m的玻璃方箱,箱内对角放置与待测毒饵相同质量与包装的饲料2.0g(精确至0.2mg),用浸水棉球喂水,逐日观察死亡数,持续观察12d,测试至少三次重复取平均值。观察适口性方法为将对比药剂同时置于方箱内,于实验24h时称取剩余毒饵与饲料的质量(精确至0.2mg),取三个重复的平均值,测定结果如下,最终统计结果为:
[0106][0107]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采用包囊的做法能够在不影响生物接触的同时,又能减少由于吡丙醚加入蜚蠊胶饵或颗粒饵剂后,对蜚蠊的取食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蜚蠊胶饵或颗粒饵剂的杀灭效果。
[0108]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吡丙醚杀虫剂及制备方法,通过特殊的助剂以及工艺,将吡丙醚与噻虫胺的复配组合物制备成适于卫生上使用的饵剂,其解决了目前吡丙醚的适口性不佳的问题;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具有高效、低毒、持效期长、杀灭率高的特点,非常适合蜚蠊的彻底防治,尤其是选用所优选复配和制备方法后,对蜚蠊的快速杀灭效果和彻底灭治效果,相比现有的杀蟑剂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0109]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