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四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1734发布日期:2022-11-09 10:16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四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四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2.四唑虫酰胺(tetraniliprole)是由拜耳开发的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开发代号:bcs-cl73507),cas登录号:1229654-66-3。四唑虫酰胺通过激活钙释放通道中兰尼碱受体起效,作用干扰昆虫鱼尼丁受体的钙释放通道,导致肌肉失去控制和麻痹,使其迅速停止取食,最终致死,可用于大田作物、果蔬作物,杀虫谱广,持效性好。
3.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的化学名为n-(1-甲基环丙基)-2-(3-吡啶基)-2h-吲唑-4-甲酰胺,英文化学名称为n-(1-methylcyclopropyl)-2-(3-pyridinyl)-2h-indazole-4-carboxamide,其化学结构式为:
[0004][0005]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和用药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农药抗性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生产上,将现有农药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研究开发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杀虫剂组合物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经过发明人的复配研究,发现将四唑虫酰胺与(ⅰ)所示的化合物复配后均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四唑虫酰胺与(ⅰ)所示的化合物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四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0007]
一种含四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为四唑虫酰胺,活性成分b为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0008]
所述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0~36:1;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0、1:20、1:10、1:5、1:3、2:1、3:1、5:1、7:1、15:1、36:1;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20~15:1;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20~7:1;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10~15:1;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10、1:5、1:3、2:1、3:1、5:1、7:1、15:1;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5:1;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质量比为1:3、2:1、3:1、5:1;
[0016]
进一步地,以所述杀虫组合物的总重量为100wt%计,所述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杀虫组合物中的含量之和为5~70wt%。
[0017]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配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崩解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稳定剂、渗透剂和载体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8]
进一步地,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19]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0]
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选自农乳500#(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1]
进一步地,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或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2]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腐剂选自山梨酸、山梨酸钠盐、山梨酸钾盐、苯甲酸、苯甲酸钠盐、苯并异噻唑啉酮、对羟基苯甲酸钠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3]
进一步地,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4]
进一步地,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5]
进一步地,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6]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甲苯、二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三甲基环己酮、n-辛基吡咯烷酮、乙醇胺、三乙醇胺、异丙胺、n-甲基吡咯烷酮、丙醇、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丁醚、乙醇胺、异丙胺、乙酸乙酯或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cornstalk borer))、epiphysias postruttana(苹果浅褐卷叶蛾(light brown apple moth))、粉斑螟属种(ephestia spp.)(flour moths)、粉斑螟(ephestia cautella)(almond moth)、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烟草蛾(tobbaco moth))、地中海粉螟(ephestia kuehniella)(地中海粉蛾(mediterranean flour moth))、epimeces属种(epimeces spp.)、夜小卷蛾(epinotia aporema)、香蕉弄蝶(erionota thrax)(banana skipper)、女贞细卷蛾(eupoecilia ambiguella)(葡萄卷叶蛾(grape berry moth))、euxoa auxiliaris(原切根虫(army cutworm))、feltia属种(feltia spp.)(切根虫)、角剑夜蛾属种(gortyna spp.)(螟蛾(stemborers))、东方蛀果蛾(grapholita molesta)(东方果蛾(oriental fruit moth))、三纹螟蛾(hedylepta indicate)(豆卷叶螟(bean leaf webber))、青虫属种(helicoverpa s p p.)(夜蛾)、棉铃虫(helicover paarmigera)、谷实夜蛾(helicoverpa zea)、实夜蛾属种(heliothis spp.)、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菜心野螟(hellula undalis)(cabbage webworm)、indarbela属种(indarbela spp.)(根茎天牛(root borers))、番茄蠹蛾(keiferia lycopersicella)、茄白翅野螟(leucinodes orbonalis)、旋纹潜蛾(leucoptera malifoliella)、细蛾属种(lithocollectis spp.)、葡萄小卷叶蛾(lobesia botrana)(葡萄果实蛾(grape fruit moth))、loxagrotis属种(loxagrotis spp.)、loxagrotis albicosta(西部豆类切根虫(western bean cutworm))、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吉普赛蛾(gypsy moth))、桃潜蛾(lyonetia clerkella)(金纹细蛾(apple leaf miner))、mahasena corbetti(油棕榈袋蛾(oil palm bagworm))、天幕毛虫属种(malacosoma spp.)(tent caterpillars)、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cabbage armyworm)、豆荚野螟(maruca testulalis)(豆野螟(bean pod borer))、袋蛾(metisa plana)、mythimna unipuncta(true armyworm)、neoleucinodes elegantalis、三点水螟(nymphula depunctalis)、冬尺蠖(operophthera brumata)、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欧洲玉米螟(european corn borer))、oxydia vesulia、pandemis cerasana(普通葡萄卷叶蛾(common currant tortrix))、苹褐卷蛾(pandemis heparana)(brown apple tortrix)、非洲达摩凤蝶(papilio demodocus)、红铃麦蛾(pectinophora gossypiella)(红铃虫(pink bollworm))、peridroma属种(peridroma spp.)(切根虫)、杂色地老虎(peridroma saucia)(杂色切根虫(variegated cutworm))、咖啡潜叶蛾(perileucoptera coffeella)(白咖啡潜叶蛾(white coffee leafminer))、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potato tuber moth)、柑桔叶潜蛾(phyllocnisitis citrella)、细蛾属种(phyllonorycter spp.)、菜粉蝶(pieris rapae)、苜蓿绿夜蛾(plathypena scabra)、印度谷斑蛾(plodia interpunctella)、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小菜蛾(diamondback moth))、polychrosis viteana(葡萄卷叶蛾(grape berry moth))、桔果巢蛾(prays endocarpa)、油橄榄巢蛾(prays oleae)(油橄榄蛾(olive moth))、pseudaletia属种(pseudaletia spp.)(夜蛾)、pseudaletia unipunctata(夜盗蛾(armyworm))、大豆夜蛾(pseudoplusia includes)(、尺蠖(rachiplusia nu)、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蛀茎夜蛾属种(sesamia spp.)(螟蛾(stemborers))、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pink rice stem borer)、粉茎螟(sesamia nonagrioides)、铜斑褐刺蛾(setora nitens)、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angoumois grain moth)、葡萄长须卷蛾(sparganothis pilleriana)、灰翅夜蛾属种(spodoptera spp.)、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ugiperda)、南部灰翅夜蛾(spodoptera oridania)(南方夜盗蛾(southern armyworm))、兴透翅蛾属种(synanthedon spp.)、thecla basilides、thermisia gemmatalis、衣蛾(tineola bisselliella)(负袋夜蛾(webbing clothes moth))、粉斑夜蛾(trichoplusia ni)(菜青虫);
[0037]
所述的鞘翅目害虫包括:叶甲科(chrysomelidae)(叶甲虫(leaf beetle)),象甲科(curculionidae)(象鼻虫(snout beetle),芫菁科(meloidae)(斑蝥(blister beetle)),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拟步甲(darkling beetle)),金龟子科(scarabaeidae)(圣甲虫(scarab beetle)),天牛科(cerambycidae)(japanese pine sawyer),象甲科(curculionidae)(中国松甲虫(chinese white pine beetle)),露尾甲科(nitidulidae)(蜂巢小甲虫(small hive beetle)),叶甲科(chrysomelidae)(宽肩叶甲虫(broad-shouldered leaf beetle)),天牛科(cerambycidae)(桑天牛(mulberry longhorn beetle)),条跳甲属(phyllotreta)(跳甲(flea beetle)),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diabrotica(玉米根虫(corn rootworm)),chrysomela(杨木叶甲虫(cottonwood leaf beetle)),hypothenemus(咖啡果小蠹(coffee berry borer)),sitophilus(玉米象(maize weevil)),epitrix(烟草跳(tobacco flea beetle)),e.cucumeris(马铃薯跳甲(potato flea beetle)),p.pusilla(西方黑色跳蚤甲虫(western black flea beetle));花象属(anthonomus)(胡椒象甲(pepper weevil)),hemicrepidus(金针虫(wireworms)),melanotus(金针虫),ceutorhychus(甘蓝荚象甲(cabbage seedpod weevil)),aeolus(金针虫),horistonotus(sand wireworm),sphenophorus(玉米象虫(maize billbug)),s.zea(timothy billbug),s.parvulus(早熟禾谷象甲(bluegrass billbug)),s.callosus(南方玉米谷(southern corn billbug));phyllophaga(蛴螬(white grubs)),凹胫跳甲属(chaetocnema)(玉米跳甲(corn flea beetle)),弧丽金龟属(popillia)(日本丽金龟(ja panese beetle)),食植瓢虫属(epilachna)(墨西哥豆瓢虫(mexican bean beetle)),cerotoma(豆青叶甲(bean leaf beetle)),豆芫菁属(epicauta)(斑蝥(blister beetle)),叶甲科(chrysomelidae)(alligator weed flea beetle);
[0038]
进一步地,所述鳞翅目害虫包括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二化螟、棉铃虫或菜青虫;
[0039]
进一步地,所述的鞘翅目害虫包括黄曲条跳甲或马铃薯跳甲;
[0040]
一种含四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以有效剂量施于需要控制的害虫或其生长的介质上。
[0041]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42]
(1)四唑虫酰胺与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和持效作用;
[0043]
(2)对农作物咀嚼式、刺吸式、锉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较高的防效;
[0044]
(3)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0045]
(4)对人畜安全,环境友好。
[0046]
具体实施案例
[0047]
制备例1:
[0048]
20%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悬浮剂(3:1)
[0049]
配方:四唑虫酰胺15%,式(ⅰ)化合物5%,聚醚3.5%、苯乙基酚聚醚磷酸酯盐3.5%,格尔伯特醇聚氧乙烯醚0.5%,硅酸镁铝1%,黄原胶0.2%,丙二醇5%,苯并异噻唑啉酮0.03%,有机硅消泡剂0.5%,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50]
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水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悬浮剂。
[0051]
制备例2:
[0052]
25%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悬浮剂(3:2)
[0053]
配方:四唑虫酰胺15%,式(ⅰ)化合物10%,聚醚2%、聚羧酸盐1.5%、萘磺酸钠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醚缩合物硫酸盐3%,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2%,硅酸镁铝1%,黄原胶0.2%,丙二醇5%,苯甲酸0.15%,有机硅消泡剂0.5%,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54]
制备方法:同制备例1。
[0055]
制备例3:
[0056]
32%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悬浮剂(1:1)
[0057]
配方:四唑虫酰胺16%,式(ⅰ)化合物16%,木质素磺酸盐2%,聚羧酸盐3.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5%,苯乙基酚聚醚磷酸酯盐3%,硅酸镁铝1%,黄原胶0.2%,丙二醇4.5%,苯并异噻唑啉酮0.03%,有机硅消泡剂0.5%,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58]
制备方法:同制备例1。
[0059]
制备例4:
[0060]
40%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水分散粒剂(3:1)
[0061]
配方:四唑虫酰胺30%,式(ⅰ)化合物10%,木质素磺酸钠1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十二烷基硫酸钠3%,白炭黑4.5%,淀粉24%,高岭土补足余量;
[0062]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加水,然后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
[0063]
制备例5:
[0064]
45%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水分散粒剂(4:1)
[0065]
配方:四唑虫酰胺36%,式(ⅰ)化合物9%,木质素磺酸钠1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十二烷基硫酸钠3.5%,白炭黑0.5%,淀粉12%,高岭土补足余量;
[0066]
制备方法,同制备例4。
[0067]
制备例6:
[0068]
30%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可分散油悬浮剂(1:1)
[0069]
配方:四唑虫酰胺15%,式(ⅰ)化合物15%,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二氧化硅1%,有机膨润土1%,200#溶剂油20%,油酸甲酯补足余量;
[0070]
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油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
[0071]
制备例7:
[0072]
42%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可分散油悬浮剂(4:3)
[0073]
配方:四唑虫酰胺24%,式(ⅰ)化合物18%,木质素磺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5%,二氧化硅1.5%,有机膨润土0.5%,溶剂油15%,油酸甲酯补足余量;
[0074]
制备方法:同制备例6。
[0075]
90%四唑虫酰胺原药、90%式(i)化合物原药,以上原药均由集团研发中心提供。
[0076]
室内活性试验案例:
[0077]
具体试验方法:
[0078]
鳞翅目幼虫:浸叶和浸虫相结合的方法;
[0079]
供试虫龄:采用室内饲养多代的敏感种群,选取健康一致的鳞翅目二龄幼虫,用镊子将新鲜甘蓝片置于药液中浸渍10s后取出,待药液自然晾干后将甘蓝片置于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将20头鳞翅目二龄幼虫置于药液中5s后,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将试虫放入相应浓度浸叶的培养皿中;每个处理4次重复,以空白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的试虫置于26
±
1℃,光照时间l:d=16h:8h,相对湿度为60%的人工智能培养室进行饲养。
[0080]
药剂处理后分别于48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判断试虫死亡标准为虫体明显收缩或针刺不能正常爬动,记录死虫数。
[0081]
鞘翅目:浸叶法;
[0082]
供试虫龄:供试虫采集于青岛市平度十字花科(白菜)蔬菜地,室内以新鲜未使用过任何农药的上海青叶片连续饲养72h后进行毒力测定。
[0083]
采集新鲜未施用任何药剂的上海青叶片,在药液中浸渍约15s后取出,于通风处自然晾干后置于生测瓶中,接入虫龄大小一致的成虫,每个浓度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头成虫,用80目防虫网封口;以清水作空白对照。
[0084]
处理后的试虫置于25
±
1℃,光照时间l:d=16h:8h,相对湿度为65%的人工智能培养室进行饲养。
[0085]
药剂处理后分别于72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判断试虫死亡标准为以毛笔触之不动视为死亡,记录死虫数。
[0086]
数据统计与分析:空白对照死亡率小于5%无需校正;空白对照死亡率5%~10%,需进行校正死亡率;空白对照死亡率10%以上,则需重新进行试验。
[0087]
计算公式如下:
[0088][0089][0090]
以lc
50
值相对小的药剂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ti为100。
[0091][0092][0093]
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tia×
pa+tib×
pb[0094][0095]
式中:pa、pb分别为活性成分a、b在组合物中所占的重量比。
[0096]
用spss 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lsd进行单因素方差比较(两两比较)分析,并采用邓肯式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0097]
室内实施例1
[0098]
复配对菜青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0099]
表1四唑虫酰胺与式(ⅰ)化合物复配对菜青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100][0101][0102]
由表1可知,四唑虫酰胺与式(ⅰ)化合物在1:30~36:1时防治菜青虫,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混配在1:30~36: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
[0103]
当四唑虫酰胺与式(ⅰ)化合物混配重量比在1:20~7: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30,说明两者混配在该重量比范围内表现为增效作用;当四唑虫酰胺与式(ⅰ)化合物混配重量比为1:3~5: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40,说明两者在该混配重量比范围内表现为明显增效。
[0104]
室内实施例2
[0105]
复配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结果
[0106]
表2四唑虫酰胺与式(ⅰ)化合物复配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0107][0108]
由表2可知,四唑虫酰胺与式(ⅰ)化合物对黄曲条跳甲在1:20~15: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混配对黄曲条跳甲毒力表现出增效作用。
[0109]
当四唑虫酰胺与式(ⅰ)化合物混配重量比为1:5~5: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30,说明两者在该混配重量比范围内表现为明显增效。
[0110]
田间实施例1
[0111]
田间试验防治甘蓝菜青虫
[0112]
供试作物:甘蓝;
[0113]
试验对象:菜青虫
[0114]
试验地点: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甘蓝种植基地,土壤肥力中等,田间管理一致。
[0115]
试验设计:共设3个混配处理,2个对照处理,1个清水对照,4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50m2。
[0116]
施药时间:试验选择在菜青虫盛发期进行,2021年5月29日进行试验,
[0117]
施药器械:ws-16d卫士电动喷雾器,喷头为单个扇形雾喷头,工作压力0.15-0.4mpa,按照药剂用量要求,根据小区面积,准确量取用药量。
[0118]
试验天气:施药当天为晴天,气温21℃~30℃。
[0119]
调查方法:施药前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每小区定株调查30株,并挂标记牌;施药后3d、14d分别在挂标记牌处调查各小区的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0120]
施药后3d、14d分别调查甘蓝生长发育情况及有无药害产生。
[0121]
药效计算方法:
[0122][0123][0124]
表3田间不同药剂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治结果
[0125][0126]
从实验结果表3分析可以看出,四唑虫酰胺与式(ⅰ)化合物混配对甘蓝菜青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d,40%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水分散粒剂(3:1)、25%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悬浮剂(3:2)、32%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悬浮剂(1:1)防效分别为82.86%、83.18%、82.83%;药后14d,防效增加,分别为89.50%、90.28%、85.57%,防治效果呈现逐渐增大趋势。
[0127]
药剂安全性:试验过程中,甘蓝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在供试浓度下均未对甘蓝植株造成药害。
[0128]
田间实施例2
[0129]
田间试验防治黄曲条跳甲
[0130]
供试作物:白菜,
[0131]
试验对象:黄曲条跳甲;
[0132]
试验方法:莱西市姜山镇蔬菜种植大棚。试验地肥力中等,栽培条件一致。
[0133]
试验处理:共设2个混配处理,2个对照处理,1个清水对照,4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0m2。
[0134]
施药方法:施药时,先喷对照,并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依次进行,采用常量喷雾法,按计算的步速,匀速均匀喷雾。更换不同药剂时,先清洗喷雾器三次,并将喷杆中的水全部喷出。
[0135]
试验天气:试验期间天气良好,无极端恶劣天气。施药当天,日平均气温为22℃,最高气温为27℃,最低气温为13℃,相对湿度70%。
[0136]
调查方法:试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每小区随机选取50株,每株调查2张新生叶片,7d、14d调查黄曲条跳甲危害程度,共调查3次
[0137]
药效计算方法:
[0138][0139][0140]
表4田间不同药剂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结果
[0141][0142]
从实验结果表4分析可以看出,四唑虫酰胺与式(ⅰ)化合物混配对黄曲条跳甲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药后7d,40%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水分散粒剂(3:1)、25%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悬浮剂(3:2)防效分别为88.17%、82.80%;药后14d,40%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水分散粒剂(3:1)、25%四唑虫酰胺
·
式(ⅰ)化合物悬浮剂(3:2)防效分别为87.93%、81.90%,防治效果良好。
[0143]
试验期间观察发现,各试验处理对白菜无明显影响,白菜的叶色、叶形与清水对照无差异,对周边环境也无影响。
[0144]
虽然,上文中己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