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姜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503693发布日期:2023-03-17 22:5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生姜的培育和种植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姜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2.硒是一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过去曾经认为硒是有毒的微量元素,但是现在证实硒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中国营养学会也将硒列为人体必需的15种营养素之一。适量的硒可调节人体对维生素a
·c·e·
k的吸收,促进机体中免疫球蛋白的增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清除人体内有害物质,避免产生毒性等重要作用。
3.硒被科学家称为生命之火,人类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儿童智力低下、老年痴呆等多种疾病与缺硒有关。硒能提高免疫力,防止人体免疫力低下。在满足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每天补充200微克硒,对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t淋巴细胞生成量可大量增加。这两种细胞都具有破坏肿瘤细胞的作用。补硒对减少前列腺癌、肺癌和肝癌的发生作用最为明显。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时大剂量补硒可明显降低化疗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疗效。大剂量硒配合化疗药物,对不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症治愈率达40%-80%,对敏感性肠癌治愈率更高。硒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少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增强抗癌能力。
4.已发现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与缺少硒有密切关系。此外,常见的还有癌症、心血管疾病、肝病、白内障、生育能力下降、前列腺癌等17种疾病和缺硒有关。所以科学而有序地补硒是我国居民改善膳食结构的当务之急。人体缺硒会导致上述人体机能下降,感染高致病性病毒性疾病的危险明显增大;普通病毒的致病性会增强。例如柯萨奇病毒可使感冒患者出现没有麻痹的、类似脊髓灰质炎的症状,如发热和皮疹。其他病毒,如普通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和肝炎病毒,都对缺硒有类似的敏感性。例如迈阿密大学的研究证明,与体内含硒酶的艾滋病感染者相比,体内缺硒的艾滋病感染者的死亡率要高出20多倍。
5.研究表明,低硒或缺硒人群通过适量补硒不但能够预防肿瘤、肝病等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维护心、肝、肺、胃等重要器官正常功能,预防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6.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补硒可有效调节身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抵御能力,防止并发症的产生。肿瘤病人补硒可以阻断肿瘤血管形成,防止肿瘤复发、转移。
7.肝病患者补硒有很好的效果。硒还可通过提高免疫功能来改善肝病患者的多种体表症状,如:甲、乙型肝炎患者补硒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大改善食欲不振、明显乏力,面容灰暗等症状。提高抗氧化能力,预防肝纤维化,阻断病毒突变,加速病体康复,解毒除害,保护肝脏,硒具有良好的解毒功能,能拮抗多种有毒重金属物质(如:汞、铅、苯、砷等)和一些有害化合物,从而减少环境中有毒物质对肝脏的伤害。
8.肠胃病患者补硒有助于慢性胃病患者控制病情,缓解胃病症状。糖尿病患者补硒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病情的加深、加重。增强糖尿病患者自身抗病力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9.硒是强免疫调节剂,人体中几乎每一种免疫细胞中都含有硒,补硒可增强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整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对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肝病患者、肠胃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无疑是增加了一道抗感染及预防并发其它疾病的坚固防线。
10.全世界40多个国家处于缺硒地区,我国70%地区缺硒,是缺硒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22个省份的几亿人口都处于缺硒或低硒地带,这些地区的人口肿瘤、肝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很高,缺硒可以通过食补、药补两种途径来完成补充。人体补硒应根据对身体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遵照缺多少硒补多少,不缺不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的原则。
11.对中国大多数家庭来说以食物补充硒元素是更高效优质的选择。然而硒元素大多数都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对大量食用的谷物和蔬菜,市场上只有少量的富硒产品,如局限于产地的富硒大米,土豆等,产量少价格高,难以普及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餐桌。然而生姜作为一种日常配料是家庭日常的常规食材,即使价格略高一般家庭也会常规食用,因此富硒生姜是将硒元素引入千家万户日常餐桌很好的切入点。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富硒农产品生产依赖富硒土地的不足之处,突破了富硒土地的局限,只要在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引入适当的硒元素就能生产出富硒农产品的方法,尤其是在生姜的组培、驯化和种植期间都具有富硒的生长环境,使得生姜的含硒量高,少量食用生姜就能起到补充硒元素的作用;且硒元素也能增强生姜本身的抗病毒性能,使得生姜的产量得以提高。
13.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富硒姜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健康生姜的芽外植体消毒处理后,接种到富硒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形成富硒组培生姜苗;富硒培养基中的硒元素含量范围是10微克每升以上;步骤b,将步骤a获得的富硒组培生姜苗放入驯化温室中进行驯化;在驯苗期间,采用富硒水进行浇灌;驯化结束获得富硒活化苗;富硒水中的硒元素含量范围是10微克每升以上;步骤c,将步骤b获得的富硒活化苗移栽至大田或工业化种植厂房中进行种植,期间采用富硒水进行浇灌;富硒水的硒元素含量范围是30微克每升以上;步骤c中的种植,是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该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ca,选择微酸性的土地;步骤cb,对预种植生姜的土地进行土壤活化处理,具体包括,步骤cb1,在土壤中添加cnt土壤活化剂,或在土壤中添加cnt土壤活化剂的同时添加基肥;步骤cb2,在土壤中种植多元草相,多元草相为土壤提供多元菌相、酵素及碳源;步骤cb3,翻耕土地,将步骤cb1种植的多元草相直接旋耕粉碎或翻耕后覆盖于地下,为土地提供酵素和碳源,成为有机肥的一部分;翻耕后的土壤曝晒;依次重复步骤cb1、cb2和cb3,至少两次;或依次重复步骤cb2和cb3,至少两次以上;步骤cc,对土壤活化处理后的土地进行旋耕深翻或深松;深翻的深度范围是30厘米至40厘米;旋耕深翻后的土壤曝晒;步骤cd,采用漫灌富硒水,同时补充土壤硒元素及矿物质;富硒水中,硒元素含量范围是30微克每升以上;再次进行深翻土壤至少30厘米至40厘米;步骤ce,在土地上做畦,在畦面横开播种沟;步骤cg:将组培生姜苗以40厘米至45厘米行距、株距15厘米至20厘米种植在播种沟中。
14.在步骤ca中,选择前作是水稻、花生、地瓜的土地或新开荒地,是坐南向北、疏松肥
沃、排灌方便、全年温暖、夏季阴凉、夏日光照时间短、腐殖质多的砂质土壤,是坡地和具有阴凉遮蔽的土地;步骤ce和步骤cg之间还包括步骤cf,对完成步骤ce的土地再次进行漫灌富硒水,补充土壤硒元素及矿物质。
15.对土壤活化处理的步骤cb1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cb11,添加土壤中所缺少的矿物质元素;步骤cb12,添加能量石,促进矿物质元素离子化;步骤cb13,向土壤中添加酵素与蛋白质。
16.步骤cb中每亩施加不低于1000公斤的基肥;基肥包括发酵粉状干羊粪/鸡粪、农家肥、稻草、草木灰、腐熟有机肥、保益矿即粉态蟹型有机微量元素肥料、钙镁磷肥、有机肥、复合肥、配方硫酸钾复合肥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7.步骤cg之后还包括步骤ch,即种植期的管理步骤,组培生姜苗种植后到收获前为种植期;种植期内,用富硒水肥一体化方式喷洒、浇灌或滴灌,以使土壤中的硒含量是10微克每升以上,灌水深度不超过地下茎高度,避免轮灌或串灌;富硒水中的硒元素含量范围是30微克每升以上;富硒水中还包括有水溶肥、腐殖酸、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步骤ch中,还包括培土的步骤,培土是将垄上的土壤覆盖于种植沟中的生姜根茎处,促进根茎生长;培土之后采用复合肥或复混肥追肥,在离姜株10厘米左右处开沟施肥,追肥采用灌溉方式,包括冲施、滴管、滴灌追肥;追肥的肥料包括氮钾水溶肥、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和有机肥。
18.所述的富硒姜培育方法,还包括控制日照程度的步骤cj,步骤cj具体包括;在土地上搭建遮阳棚的步骤cj1,遮阳棚上覆盖遮阳膜,遮阳膜的遮阳比率为50%以上,或以瓜果藤蔓类植物覆盖在遮阳棚上;遮阳后,光照强度在2万-2.8万勒克斯;在土地套种玉米遮阳的步骤cj2;或在姜行间覆盖稻草或蔗渣进行遮阳的步骤cj3;播种沟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播种沟底部的宽度范围是25厘米至30厘米,播种沟的深度范围是25厘米至30厘米;播种沟两边的垄是上窄下宽的梯形;垄顶部的宽范围是40厘米至45厘米,垄高范围是25厘米至30厘米,垄间距是65厘米至70厘米。
19.步骤b中包括步骤b1:无菌驯苗,将步骤a获得的富硒组培生姜苗放置在无菌驯苗室驯苗5-10天;光照强度在2-2.8万勒克斯;在无菌驯苗期间内,第一天将瓶盖拧松放置驯苗室,第二天揭开瓶盖一半,第三天瓶盖全揭开;步骤b中包括步骤b2:清洗姜苗;将经过步骤b1无菌驯苗后的姜苗从瓶内取出洗净培养基,不留一丝培养基在根和苗上;洗净的姜苗在室内晾干保湿待栽;步骤b中包括步骤b4:移栽姜苗至苗盘;将步骤b2获得的洁净保湿姜苗移栽到苗盘的基质中;基质中的硒元素含量范围是10-30微克每升;步骤b中包括步骤b5:苗盘基质驯苗30-45天;光照强度保持在2万-3万勒克斯。
20.步骤b4苗盘中的基质包括蔬菜育苗基质或水稻育秧基质,或是泥炭土、珍珠岩、腐熟干鸡粪以6:2:2质量百分比配制的育苗基质;姜苗移栽到苗盘的基质中之前还包括步骤b3基质灭菌的步骤。
21.步骤c中,生姜种植的时长范围是3-6个月;步骤c中种植期间还会进行含硒元素物质添加;含硒元素物质中硒元素的含量范围是大于30微克每升;在步骤c之前,还包括土壤富硒活化的步骤;步骤d,将大田中的土壤或种植厂房中的种植土壤用富硒水进行浇灌或者加入富硒元素,使土壤中的硒元素含量大于30微克每升;步骤a中组织培养的时间范围是20天-30天;完成步骤a获得的组培苗的植株高度范围是2厘米-3厘米;完成步骤b获得的驯化苗的植株高度范围是5厘米-10厘米;所述富硒姜种类包括:小黄姜,沙姜,虎爪姜中的任
意一种。
22.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摆脱了富硒农产品只能在富硒土地环境中种植的偏见,在生姜的组培、驯化和种植期间营造富硒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使得富硒产品的种植能通过富硒水的全程浇灌得以实现,即使不在富硒土壤中也能通过富硒水环境的控制种植出富硒产品。
23.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二是:生姜的组培、驯化和种植期间都处在富硒环境中,使得生姜的含硒量高,少量食用生姜就能起到补充硒元素的作用。
24.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三是:硒元素也能增强生姜本身的抗病毒性能,使得生姜的产量得以提高;这类通过富硒水环境控制的方法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生姜的种植,适应性好,多种不同类型的生姜都能适用于该类富硒种植方法。
25.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四是:本技术中的种植是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通过土壤活化的预处理和耕作方式的配合,降低姜瘟病的发生概率;土壤的活化处理和耕作方式配合,一方面通过活化土壤,对土壤中的姜瘟病病菌进行灭杀,同时还能通过活化土壤,增加土壤中的为土地提供酵素和碳源,让多元草相成为有机肥的一部分,增强土地的基础肥力和活性,促进生姜的高产和丰产;同时还能通过富硒水全程灌溉,增加生姜中的硒元素含量和生姜的抗病毒能力,并增加了土壤的地力,促进生姜的丰产和高产。
26.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五是:本技术中,生姜种植采用驯化后的组培生姜苗进行种植,组培生姜苗的苗株高度为20厘米至25厘米的组培生姜苗。在生姜苗种植到土地之前,生姜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植株高度,具有持续生长的能力,抗病虫害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大大降低了姜瘟病的发生概率。本技术的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中,生姜种植采用驯化后的生姜苗,生姜苗是通过组织栽培技术培育和驯化的生姜苗;组织栽培环节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无菌操作培养而成,因此瓶装的生姜苗是不带病毒的完整植株。同样,在驯化过程中,也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将组培苗经过驯化,使驯化苗能适应常规的环境持续生长。在种植之前对种植的土壤进行了充分的处置,深耕使土壤足够松软适宜生姜生长。通过深耕后的曝晒和漫灌使土壤中的病虫害降低。
27.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六是:深耕之后的土壤活化过程,使得土壤的生命力得以恢复,非常适宜于生姜的生长。深耕后施以足够的基肥,使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足够满足生姜在整个生长周期中的基肥需求。种植沟两边起垄,是一种阻断方式,能有效阻止姜瘟病的传播。种植后培土的过程,使得生姜块茎所处的位置能随着根茎的长大变高的同时,也使得生姜块茎所处位置始终处于更高一点的位置,有效防止水涝对生姜生长的不利影响。
28.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七是:在不同的种植期内都采用富硒水进行浇灌,使富硒水能贯穿整个生姜的生长周期,从而能生产出富硒生姜,且硒元素本身也增强生姜的抵抗力,增强抗病毒能力。在生姜的组培、驯化和种植期间营造富硒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使得富硒产品的种植能通过富硒水的全程浇灌得以实现,即使不在富硒土壤中也能通过富硒水环境的控制种植富硒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富硒水的浇灌,使得生姜的含硒量高,少量食用生姜就能起到补充硒元素的作用。
29.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八是:利用富硒小分子水对生姜外植体
进行脱毒处理,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硒微量水分子元素,提高了生姜幼苗期的抗病毒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姜瘟病的危害,而且所培育的生姜苗有助于将来生产出富硒姜。本发明方法培育生姜苗分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大,在一个700-800平方米的培养工厂,一年可生产组织生姜苗数亿株,可取得很高的生产效益。每亩地种植5000株本发明方法培育的生姜苗,在适宜的种植气候下,单株根茎重保底1公斤左右,亩产可以达到15000斤以上,亩产效益高。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各实施例对本技术内容做进一步详述。
31.一种富硒姜培育方法的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健康生姜的芽外植体消毒处理后,接种到富硒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20天-30天,形成富硒组培生姜苗;富硒培养基中的硒元素含量范围是10微克每升以上;完成步骤a获得的组培苗的植株高度范围是2厘米-3厘米。步骤b,将步骤a获得的富硒组培生姜苗放入驯化温室中进行驯化;在驯苗期间,采用富硒水进行浇灌;驯化结束获得富硒活化苗;富硒水中的硒元素含量范围是10微克每升以上;步骤c,将步骤b获得的富硒活化苗移栽至大田或工业化种植厂房中进行种植,期间采用富硒水进行浇灌;富硒水的硒元素含量范围是30微克每升以上。
32.步骤c中的种植,是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该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土地的步骤ca;步骤ca中,选择的土地是微酸性土壤的土地,即土壤的ph酸碱度在5.5-6.5之间;在步骤ca中,选择土地是前作是水稻、花生、地瓜的土地或新开荒地;在步骤ca中,选择土地是坐南向北、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全年温暖、夏季阴凉、夏日光照时间短、腐殖质多的砂质土壤;在步骤ca中,选择土地是坡地和具有阴凉遮蔽的土地。还包括,在土地中深挖30厘米至40厘米进行土地采样的步骤;在生姜移栽前、种植成长期、生姜采收前、生姜采收后每个阶段,对采样的土地进行检测获取其中的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33.一种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的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cb,对预种植生姜的土地进行土壤活化处理;步骤cb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c,步骤cb1,在土壤中添加cnt土壤活化剂,或在土壤中添加cnt土壤活化剂的同时添加基肥;步骤cb2,在土壤中种植多元草相,多元草相为土壤提供多元菌相、酵素及碳源;步骤cb3,翻耕土地,将步骤cb1种植的多元草相直接旋耕粉碎或翻耕后覆盖于地下,为土地提供酵素和碳源,成为有机肥的一部分;翻耕后的土壤曝晒;对土壤活化处理的步骤cb1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cb11,添加土壤中所缺少的矿物质元素;步骤cb12,同时添加能量石,促进矿物质元素离子化;步骤cb13,向土壤中添加酵素与蛋白质的步骤。能量石是经过技术改造的天然矿物微粒。
34.一种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的实施例中,步骤cb中基肥用量是每亩不低于1000公斤;基肥包括发酵粉状干羊粪/鸡粪、农家肥、稻草、草木灰、腐熟有机肥、保益矿(即粉态蟹型有机微量元素肥料)、钙镁磷肥、有机肥、复合肥、配方硫酸钾复合肥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5.步骤cc,在步骤cb之后,对土壤活化处理后的土地进行深松;对土壤活化处理后的土地进行深松;深松之前还包括撒施优质腐熟鸡鸭鹅粪的步骤;深松的深度范围是30厘米至40厘米;深松是指,通过机械牵引深松机具,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结构,增强
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排涝能力。深松不翻转土层,使残茬、秸秆、杂草大部分覆盖于地表,既有利于保墒,减少风蚀,又可以吸纳更多的雨水,还可以延缓径流的产生。削弱径流强度,缓解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护土壤。土地深松后,可增加肥料的溶解能力,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深松后可减少旋耕次数,一般旋耕一遍即可,减低成本。一般深松在30厘米左右,可以有效缓解长期旋耕带来的土地板结和硬化。
36.一种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的实施例中,包括对土壤活化处理后的土地进行旋耕深翻的步骤cc,旋耕深翻土壤至少30厘米至40厘米;步骤cd,在步骤cc后,采用漫灌富硒水,以大水淹田方式全园土壤水浸,淹死土栖之卵、幼虫及蛹,同时补充土壤硒元素及矿物质;富硒水中,硒元素含量范围是30微克每升以上;再次进行深翻土壤至少30厘米至40厘米。
37.一种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的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ce,在土地上做畦,畦宽1米至1.2米,畦高0.2米,在畦面横开播种沟;播种沟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播种沟底部的宽度范围是25厘米至30厘米,播种沟的深度范围是25厘米至30厘米;播种沟两边的垄是上窄下宽的梯形;垄顶部的宽范围是40厘米至45厘米,垄高范围是25厘米至30厘米,垄间距是65厘米至70厘米。
38.一种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的实施例中,步骤ce和步骤cg之间还包括步骤cf,对完成步骤ce的土地再次进行漫灌富硒水,补充土壤硒元素及矿物质。
39.一种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的实施例中,在步骤cf之后,包括步骤cg:将经过组培生姜苗以40厘米至45厘米行距,株距15厘米至20厘米种植在播种沟中;所种植的组培生姜苗的苗株高度为20厘米至25厘米。
40.一种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的实施例中,步骤cg之后还包括步骤ch,种植期的管理步骤;种植后到收获前称之为种植期;种植期内,用富硒水肥一体化方式喷洒、浇灌或滴灌;以使土壤中的硒含量是10微克每升以上;灌水深度不超过地下茎高度,避免轮灌或串灌;富硒水中的硒元素含量范围是30微克每升以上;富硒水中包括有水溶肥;富硒水中包括腐殖酸、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41.一种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的实施例中,步骤ch中,即种植期中包括幼苗期、块茎膨大期、块茎旺长期和收获期;幼苗期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5-10kg每亩,间隔7-10天一次;块茎膨大期施用复合肥50-60kg每亩,施肥后进行培土;培土后7-10天施用全水溶复合肥15-20kg每亩,间隔7-10天一次;块茎膨大期还施以钾肥追肥;块茎膨大期,依据植物长势情况进行第三次追肥,每亩施入氮肥5~6公斤,并补充微量元素,补充微量元素包括硼和锌;块茎旺长期施用云天化复合肥(15-5-25)80-100kg每亩,施肥后进行培土;此次培土使生姜原来的种植沟变为垄;收获期,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摘收获,收获前2-3天浇1次水。
42.一种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的实施例中,步骤ch中,即种植期中包括二叉期、三叉期和多枝期;二叉期是姜苗长出了两个分叉但还没有长出三叉的期间;三叉期是姜苗长出了三个分叉但还没有长出四叉的期间;长出四叉之后的生长期为多枝期;生姜苗高20厘米至25厘米、具有1-2个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二叉期,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入尿素4公斤,或者硫酸二氨20公斤,以开沟的形式或者水浇冲入皆可;三叉期,进行关键的
第二次追肥,在植株一侧离开根部10-20厘米处开沟,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500公斤,另加30-50公斤复合肥,以钾肥为主,氮肥次之,磷肥小用,其投入比例为2:1:0.5;两种肥料混合溜于沟内,然后陪土;姜苗处于多枝期,对姜田除草并追肥,喷施地果壮蒂灵。
43.一种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的实施例中,步骤ch中,种植期内,还包括采用粪水进行追肥的步骤ch;步骤ch中,还包括轻施“壮苗肥”的步骤,当苗高30厘米左右、有1-2个分支时,追施硫酸钾复合肥;硫酸钾复合肥是低磷复合肥;步骤ch中,还包括重施“开杈肥”的步骤,追施硫酸钾复合肥,促进植株开杈、生长;步骤ch中,还包括巧施“膨大肥”的步骤,追施硫酸钾复合肥,促进姜块的膨大;步骤ch中,还包括叶面补肥的步骤,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钙肥如国光络佳钙以促进姜块膨大,提高生姜的耐贮藏;叶面补肥重点喷洒在生长旺盛的上中部叶片的背面;步骤ch中,还包括叶面补肥的步骤,在幼苗期、开杈期、膨大期叶面喷施硼砂、硫酸锌溶液;叶面补肥之后还包括喷施新高脂膜在植株表面的步骤;步骤ch中,还包括培土的步骤,培土是将垄上的土壤覆盖于种植沟中的生姜根茎处,促进根茎生长;培土步骤中还包括追肥的步骤,追肥采用复合肥或复混肥;沟施肥时在离姜株10厘米左右处开沟施肥;培土步骤之后追肥采用灌溉方式,包括冲施、滴管或滴灌追肥;追肥的肥料包括氮钾水溶肥、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和有机肥。
44.一种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驱虫或灭虫的步骤ci;步骤ci中,包括采用吸虫机、黏虫板或黏虫纸、盖棉网、烧畦面、围防虫网进行防虫的步骤;或采用斯氏线虫施放于土壤中防治幼虫;或采用环保农药喷施除害剂,选择间有触杀、内吸、熏蒸作用的环保农药,轮换交替使用;除害剂包括苦蔘碱、苦楝油、印楝素、天然除虫菊中的任意一种;或采用化学药剂驱虫或灭虫防虫,化学药剂于播种时均匀撒布畦土,再以铁耙拌入土中5

,而乳剂或可湿性粉剂的化学药剂则于植株长出本叶2叶以后、黄条叶蚤发生时开始施药,每隔7天1次。
45.一种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日照程度的步骤cj;步骤cj中包括在土地上搭建遮阳棚的步骤cj1,遮阳棚的遮阳比率为50%以上;遮阳棚上可以覆盖遮阳膜,或以瓜果藤蔓类植物覆盖在遮阳棚上;遮阳后,光照强度在2万-2.8万勒克斯,不能低于1.4万勒克斯和高于4万勒克斯;或步骤cj中包括在土地套种玉米遮阳的步骤cj2;或步骤cj中包括在姜行间覆盖稻草或蔗渣进行遮阳的步骤cj3。
46.本技术的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中,通过土壤活化的预处理和耕作方式的配合,降低姜瘟病的发生概率;土壤的活化处理和耕作方式配合,一方面通过活化土壤,对土壤中的姜瘟病病菌进行灭杀,同时还能通过活化土壤,增加土壤中的为土地提供酵素和碳源,让多元草相成为有机肥的一部分,增强土地的基础肥力和活性,促进生姜的高产和丰产;同时还能通过富硒水全程灌溉,增加生姜中的硒元素含量和生姜的抗病毒能力。
47.组培生姜苗定期用富硒水进行浇灌,避免硒元素从组培苗流失,另一方面能保持苗在该时期内的硒元素需求,持续吸收富硒水中的硒元素至苗内。完成步骤b获得的驯化苗的植株高度范围是20厘米-25厘米。确保驯化苗健壮,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能进行大田种植或工业化种植厂房中进行种植。种植期间定期用富硒水进行浇灌,一方面避免硒元素从驯化苗流失,另一方面能保持驯化苗在该时期内的硒元素需求,持续吸收富硒水中的硒元素至植株内。
48.包括土壤富硒驯化的步骤,将大田中的土壤或种植厂房中的种植土壤用富硒水进
行浇灌或加入富硒元素,使土壤中的硒元素含量提升;使得不具有富硒条件的地区也能种植富硒农产品,且土壤中的硒含量也能因此逐渐提升。
49.富硒姜种类包括:小黄姜,沙姜,虎爪姜中的任意一种。这类通过富硒水环境控制的方法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生姜的种植,适应性好,多种不同类型的生姜都能适用于该类富硒种植方法。采用组培并驯化后已有一定抗病虫害能力的生姜苗,从源头上降低姜瘟病发生概率,同时通过土壤的预处理和耕作方式的配合,进一步降低姜瘟病的发生概率。基于活化土壤的富硒生姜种植方法中,通过土壤活化的预处理和耕作方式的配合,降低姜瘟病的发生概率,并增加了土壤的地力,促进生姜的丰产和高产。
50.步骤b中包括步骤b1:无菌驯苗,将步骤a获得的富硒组培生姜苗放置在无菌驯苗室驯苗5-10天;光照强度在2-2.8万勒克斯;在无菌驯苗期间内,第一天将瓶盖拧松放置驯苗室,第二天揭开瓶盖一半,第三天瓶盖全揭开;步骤b中包括步骤b2:清洗姜苗;将经过步骤b1无菌驯苗后的姜苗从瓶内取出洗净培养基,不留一丝培养基在根和苗上;洗净的姜苗在室内晾干保湿待栽;步骤b中包括步骤b4:移栽姜苗至苗盘;将步骤b2获得的洁净保湿姜苗移栽到苗盘的基质中;苗盘中的基质包括蔬菜育苗基质或水稻育秧基质,或是泥炭土、珍珠岩、腐熟干鸡粪以6:2:2质量百分比配制的育苗基质;姜苗移栽到苗盘的基质中之前还包括基质灭菌的步骤;基质中的硒元素含量范围是10-30微克每升;步骤b中包括步骤b5:苗盘基质驯苗30-45天;光照强度保持在2万-3万勒克斯。完成步骤b获得的驯化苗的植株高度范围是5厘米-10厘米。
51.步骤c中,生姜种植的时长范围是3-6个月;步骤c中种植期间还会进行含硒元素物质添加;含硒元素物质中硒元素的含量范围是大于30微克每升。在步骤c之前,还包括土壤富硒活化的步骤;步骤d,将大田中的土壤或种植厂房中的种植土壤用富硒水进行浇灌或者加入富硒元素,使土壤中的硒元素含量大于30微克每升。
52.所述富硒姜种类包括:小黄姜,沙姜,虎爪姜中的任意一种。
53.步骤a中,在培养基的富硒环境中,组培苗中硒元素含量也会和培养基中的含量达成平衡;使组培苗中硒含量就足够,且增强了组培苗在幼苗期的生命力和抗病能力。
54.步骤b中驯苗的时间范围是20天-30天。步骤b中驯苗期间的基质中富含硒,同时,驯苗期间定期用富硒水进行浇灌,一方面避免硒元素从组培苗流失,另一方面能保持苗在该时期内的硒元素需求,持续吸收富硒水中的硒元素至苗内。完成步骤b获得的驯化苗的植株高度范围是5厘米-10厘米。确保驯化苗健壮,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能进行大田种植或工业化种植厂房中进行种植。
55.步骤c中,生姜种植的时长范围是3-6个月。步骤d,将大田中的土壤或种植厂房中的种植土壤用富硒水进行浇灌或者加入富硒元素,使土壤中的硒元素含量大于30微克每升。种植期间定期用富硒水进行浇灌,一方面避免硒元素从驯化苗流失,另一方面能保持驯化苗在该时期内的硒元素需求,持续吸收富硒水中的硒元素至植株内。
56.在步骤c之前,还包括土壤富硒活化的步骤d,将大田中的土壤或种植厂房中的种植土壤用富硒水进行浇灌或者加入富硒元素,使土壤中的硒元素含量范围大于30微克每升。使得不具有富硒条件的地区也能种植富硒农产品,且土壤中的硒含量也能因此逐渐提升。富硒姜种类包括:小黄姜,沙姜,虎爪姜这类通过富硒水环境控制的方法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生姜的种植,适应性好,多种不同类型的生姜都能适用于该类富硒种植方法。
57.富硒姜培育方法的实施例的步骤a中,包括以下步骤:1.催芽,选取无腐无病害、健壮生姜块茎置于无光照室内,维持温度24-28℃,湿度50%-60%,待生姜芽外植体长至2-3厘米;2.脱毒,将步骤1得到的生姜外植体用水洗净,利用富硒小分子水对该生姜外植体进行脱毒处理,所述富硒小分子中硒的含量为10-30微克每升;3.组培苗培养,第一阶段,将经过步骤2的生姜外植体剥离茎尖,将剥离好的茎尖接种至第一培养基上,放置于温度24-28℃、每天光照6-8小时、光照强度为650-85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5-7天,得到5-8 毫米的无菌苗,所述第一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添加2.5毫克每升的6苄基氨基嘌呤和10-30微克每升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第二阶段,叶茎初代生长期,将第一阶段得到的无菌苗接种到第二培养上进行培养,放置于温度24-28℃、每天光照8-10小时、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7-10天,得到30-60毫米的生姜苗;第二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添加0.1毫克每升的萘乙酸和10-30微克每升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第三阶段,根须生长期,将第二阶段得到的生姜苗接种至第三培养基中,放置于温度26-29℃、每天光照10-12小时、光照强度为600-80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30-45天;得到根长2-3厘米、株高60-80毫米的生姜苗;第三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添加200毫克每升的氯化胆碱和10-30微克每升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4.组培苗驯化。
58.富硒姜培育方法的实施例的步骤a中,包括以下步骤:1)瓶内炼苗,首先在无菌的炼苗室炼苗5-10天。要求光照强度在2-2.8万勒克斯。第一天将瓶盖拧松放置炼苗室,第二天揭开瓶盖一半,第三天瓶盖全揭开。5-10天后将瓶苗从瓶内取出洗净培养基,不留一丝培养基在根和苗上。洗净的姜苗在室内晾干待栽。一般第二天移栽,若过几天栽要注意保湿。2)苗盘基质炼苗,(1)基质配制:泥炭土6:珍珠岩2:腐熟干鸡粪2配制;或者购买已配好的蔬菜育苗基质或水稻育秧基质。(2)育秧盘准备:计划炼苗30天以内的选50孔育秧盘(盘内留苗一个月以上的选32孔的育秧盘)。(3)薄膜和竹片准备:准备2米宽的农用薄膜和1.8米长竹片若干。(4)基质灭菌:用70%敌克松药粉0.5公斤拌20公斤细土;或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8-10克与适量土混匀撒施;或25%瑞毒霉50克兑水50公斤喷在1000公斤基质上,边喷边搅拌。(5)地面铺好育秧盘,施入配备好的基质,基质提前一天浇透水和灭菌,备用。(6)基质炼苗的大棚加盖遮荫网,需要覆盖遮光60%的遮荫网,保证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2万-3万勒克斯之间。(7)把洗净的姜苗种植到浇透水的基质中,然后再浇定根水,最后用竹子拱好,盖好膜。保持膜内温度20-28℃,湿度60-80%,10天左右,看苗长出新叶,逐渐揭膜。揭膜先揭开薄膜两头通风,第二天再揭开一半通风,第三天全部揭开。揭膜后看土湿状况适当浇水。(8)施肥:全揭膜后一周左右结合浇水施用水溶性生根菌肥,然后每周用硫酸铵+钙镁锌肥喷施,施用浓度0.5-1%。
59.上述n6培养基的配方如下(单位毫克每升):硝酸钾【kno3】2830 毫克每升,硫酸铵【(nh4)2so4】463 毫克每升,硫酸镁【mgso4·
7h2o】185 毫克每升,磷酸二氢钾【kh2po4】400 毫克每升,氯化钙【cacl2·
2h2o】166 毫克每升硫酸锰【mnso4·
4h2o】4.4 毫克每升硫酸锌【znso4·
7h2o】1.5 毫克每升,
碘化钾【ki】0.8,硼酸【h3bo3】1.6,肌醇100,甘氨酸2.0,烟酸【vb3】0.5,盐酸吡哆醇【vb6】0.5,盐酸硫胺素【vb1】0.1。
60.硫酸亚铁【feso4·
7h2o】27.8,乙二胺四乙酸钠37.3。
61.富硒姜培育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步骤a中,包括:1.催芽,选取无腐无病害、健壮生姜块茎置于无光照室内,维持温度24℃,湿度50%,待生姜芽外植体长至2厘米;2.脱毒,将步骤1得到的生姜外植体用水洗净,利用富硒小分子水对该生姜外植体进行脱毒处理,所述富硒小分子中硒的含量为10微克每升;3.组培苗培养,第一阶段,将经过步骤2的生姜外植体剥离茎尖,将剥离好的茎尖接种至第一培养基上,放置于温度24℃、每天光照8小时、光照强度为65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5天,得到6 毫米的无菌苗,所述第一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添加2.5毫克每升的6苄基氨基嘌呤和10微克每升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第二阶段,叶茎初代生长期,将第一阶段得到的无菌苗接种到第二培养上进行培养,放置于温度24℃、每天光照8小时、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7天,得到35毫米的生姜苗;第二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添加0.1毫克每升的萘乙酸和10微克每升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第三阶段,根须生长期,将第二阶段得到的生姜苗接种至第三培养基中,放置于温度26℃、每天光照10小时、光照强度为60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30天;得到根长2.2厘米、株高65毫米的生姜苗;第三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添加200毫克每升的氯化胆碱和10微克每升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4.组培苗驯化。在无菌的炼苗室瓶内炼苗10天,光照强度在2万勒克斯。然后将瓶苗从瓶内取出洗净培养基放入苗盘基质中炼苗。
62.富硒姜培育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步骤a中,包括以下步骤:1.催芽,选取无腐无病害、健壮生姜块茎置于无光照室内,维持温度26℃,湿度55%,待生姜芽外植体长至2.5厘米;2.脱毒,将步骤1得到的生姜外植体用水洗净,利用富硒小分子水对该生姜外植体进行脱毒处理,所述富硒小分子中硒的含量为20微克每升;3.组培苗培养,第一阶段,将经过步骤2的生姜外植体剥离茎尖,将剥离好的茎尖接种至第一培养基上,放置于温度26℃、每天光照7小时、光照强度为70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6天,得到6 .5毫米的无菌苗,所述第一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添加2.5毫克每升的6苄基氨基嘌呤和20微克每升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第二阶段,叶茎初代生长期,将第一阶段得到的无菌苗接种到第二培养上进行培养,放置于温度26℃、每天光照9小时、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8天,得到40毫米的生姜苗;第二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添加0.1毫克每升的萘乙酸和20微克每升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第三阶段,根须生长期,将第二阶段得到的生姜苗接种至第三培养基中,放置于温度27℃、每天光照11小时、光照强度为70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35天;得到根长2.5厘米、株高70毫米的生姜苗;第三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添加200毫克每升的氯化胆碱和20微克每升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4.组培苗驯化。在无菌的炼苗室瓶内炼苗8天,光照强度在2.2万勒克斯。然后将瓶苗从瓶内取出洗净培养基放入苗盘基质中炼苗。
63.富硒姜培育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步骤a中,包括以下步骤:1.催芽,选取无腐无病害、健壮生姜块茎置于无光照室内,维持温度28℃,湿度60%,待生姜芽外植体长至3厘米;2.脱毒,将步骤1得到的生姜外植体用水洗净,利用富硒小分子水对该生姜外植体进行脱毒处理,所述富硒小分子中硒的含量为120微克每升;3.组培苗培养,第一阶段,将经过步骤2的生姜外植体剥离茎尖,将剥离好的茎尖接种至第一培养基上,放置于温度28℃、每天光照6小时、光照强度为85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7天,得到7毫米的无菌苗,所述第一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添加2.5毫克每升的6苄基氨基嘌呤和30微克每升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第二阶段,叶茎初代生长期,将第一阶段得到的无菌苗接种到第二培养上进行培养,放置于温度28℃、每天光照10小时、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10天,得到60毫米的生姜苗;第二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添加0.1毫克每升的萘乙酸和30微克每升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第三阶段,根须生长期,将第二阶段得到的生姜苗接种至第三培养基中,放置于温度29℃、每天光照12小时、光照强度为80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45天;得到根长3厘米、株高80毫米的生姜苗;第三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添加200毫克每升的氯化胆碱和30微克每升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4组培苗驯化。在无菌的炼苗室瓶内炼苗5天,光照强度在2.8万勒克斯。然后将瓶苗从瓶内取出洗净培养基放入苗盘基质中炼苗。
64.上述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将经过步骤3第二阶段的生姜苗不马上进入第二阶段即根须生长期,而是又接种至一个新的第二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
65.本发明生物细胞分裂组培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植株分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大;获得不带病毒的完整植株,不仅能降低成本、保持品种优势,最重要的是提高了生姜幼苗期的抗病毒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姜瘟病的危害。
66.以上所述仅为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申请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