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文档序号:32347481发布日期:2022-11-26 11:5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大棚茭白种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棚双季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栽培面积较广,以江浙的太湖流域栽培最多。近年来,浙江省茭白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国茭白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但是,规模化种植基地在茭白采收后产生大量的茭白茎叶物被堆放在田间地头既污染环境、又易引发火灾造成资源浪费,是茭白生产中影响产地环境的重要问题。大棚茭白是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茭白栽培的方法,可以提早茭白采收和延长茭白采收期,如何提高大棚茭白生产效益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大棚茭白可持续生产是关键。
3.目前,茭白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分别是:
4.制作茭白叶工艺品;缺点是:有关处理的茎叶用量不大,无法解决大批量的茎叶秸秆废弃物处理问题;
5.秸秆粉碎青贮后转化成湖羊饲料;缺点是:大棚茭白水肥用量大,茎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低,导致土壤地力下降,影响到大棚茭白的可持续发展。
6.基于此,我们提供一种大棚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棚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棚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即双季大棚茭白的茎叶原位还田方法,具体如下:
9.双季大棚茭白的茎叶原位还田:双季大棚茭白在5月底茭白采收结束后,将茭白采收后的绿色茎叶废弃物铺放在畦间水田,随夏季氮肥施用,茎叶在田间自然腐烂分解供给植株,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6月下旬至7月上旬茭白定植,正常栽培至10月底秋茭采收前可将其作为有机肥翻入泥中,待秋茭采收后,可继续将新产生的茭白茎叶铺设畦间表面覆盖,然后撒施氰氨化钙后覆盖地膜和棚膜,冬季闷棚50天至2月初茭白苗开始生长,2月底至3月初亩施尿素12-15kg促苗生长,3月下旬亩施30kg复合肥作为分蘖肥,与秸秆一起翻入田间,4月茭白采收至5月,在此期间,茭白茎叶作为有机肥原位还田用于大棚茭白栽培,不仅可以改善茭白根区土壤环境,还可以改善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空气二氧化碳浓度,促进茭白生长和产量提高,因此大棚茭白采用茎叶原位资源化利用可以改善根区环境和促进特色蔬菜增产。
10.在上述的一种大棚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中,所述双季大棚茭白的茎叶原位还田过程中,不需要对绿色茎叶进行碎段操作,自然堆腐后会逐渐碎片化。
11.在上述的一种大棚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中,所述双季大棚茭白的
茎叶原位还田的过程中,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2.将新鲜的畜禽粪便与中药药渣混合,然后堆肥发酵,施用量为3~8立方米/亩;
13.其中:以1kg新鲜的畜禽粪便,中药药渣以干重计的用量为20~100g,更优选为50~80g;
14.畜禽粪便为鸡鸭粪、猪粪和牛粪中的至少一种。
15.在上述的一种大棚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中,该方法在改善大棚茭白种植土壤的根区环境和促进特色蔬菜增产中应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大棚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的优点为:将茭白茎叶原位还田作为有机底肥用于大棚茭白栽培,不仅可以改善茭白根区土壤环境,还可以改善微生物群落,提高地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因此大棚茭白采用茎叶原位资源化利用可以改善根区环境和促进特色蔬菜增产。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8.本发明一种大棚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包括双季大棚茭白的茎叶原位还田和单季大棚茭白的茎叶原位还田,具体如下:
19.双季大棚茭白的茎叶原位还田:双季大棚茭白在5月茭白采收结束后,将茭白采收后的绿色茎叶废弃物铺放在畦间水田,随夏季氮肥施用,茎叶在田间自然腐烂分解供给植株,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至秋茭采收前可将其作为有机肥翻入泥中,待10月底秋茭采收时,可继续将新产生的茭白茎叶铺设畦间表面覆盖,然后撒施氰氨化钙后覆盖地膜,至来年春茭采收时翻入田间,这样茭白茎叶积年作为有机肥原位还田进行大棚茭白栽培,不仅可以改善茭白根区土壤环境,还可以改善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空气二氧化碳浓度,促进茭白生长和产量提高,因此大棚茭白采用茎叶原位资源化利用可以改善根区环境和促进特色蔬菜增产。
20.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各种常规的腐熟的有机肥,优选地,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新鲜的畜禽粪便与中药药渣混合,然后堆肥发酵,本发明采用常常被任意丢弃的中药药渣与畜禽粪便进行混合发酵,中药药渣能够杀害新鲜畜禽粪便中的有害病原菌和虫害,使得新鲜畜禽粪便中的有益菌活性得到充分发挥以充分发酵中药药渣和新鲜畜禽粪便中的有机质,使得中药药渣与畜禽粪便得到完全的腐熟,防止了腐熟不完全有机肥的施用所带来的日光温室病虫害以及其它各种土壤问题。另外,中药药渣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经发酵后能够改善土壤的营养组成。而在现实生活中,中药药渣完全是废物,被人们任意地丢弃,其浓烈的气味污染了环境,而本发明中创造性地将其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对环保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发明的堆肥方式可以为本领域各种常规的堆肥方式,例如可以在常温条件下进行60-80d。在此,常温可以指25-35℃。
21.对中药药渣中中药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补益类的中药药渣均可,例如可以为黄芪、党参、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人参、茯苓、山药、莲子、桔梗、五味子、黄柏和杜仲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上述中药的配比可以根据治疗的疾病不同而不同。
22.本发明中,相对于1kg新鲜的畜禽粪便,中药药渣以干重计的用量为20-100g,优选
为50-80g,进一步优选为50-60g。
23.本发明的畜禽粪便可以为本领域各种常用的畜禽粪便,例如可以为鸡鸭粪、猪粪和牛粪中的至少一种。
24.有机肥的施用量为3-8立方米/亩,优选为5-6立方米/亩。
25.本发明不仅可以改善茭白根区土壤环境,还可以改善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空气二氧化碳浓度,促进茭白生长和产量提高,因此大棚茭白采用茎叶原位资源化利用可以改善根区环境和促进特色蔬菜增产。
26.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棚双季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其特征的茎叶原位还田具体如下:双季大棚茭白的茎叶原位还田:在主产区浙江,双季大棚茭白一般6月下旬定植,露地栽培至10月底至11月秋茭采收时,将采收茭白后的茎叶原位还田铺设在畦间表明覆盖,12月完成大棚搭建,然后撒施氰氨化钙后覆盖地膜,进行高温闷棚1-2个月,翌年4月清明后揭膜,大棚夏茭上市,茭白茎叶还田不仅可以改善茭白根区土壤环境,还可以改善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空气二氧化碳浓度,促进茭白生长和产量提高,在5月茭白采收结束后,继续将茭白采收后的绿色茎叶废弃物铺放在畦间水田,随夏季氮肥施用,水淹茎叶使在田间自然腐烂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至第二年茭白种植前将其作为有机肥翻入泥中,定植茭白后栽培至10月底秋茭采收时,可继续将新产生的茭白茎叶铺设畦间表面覆盖,至来年春茭采收时翻入田间,这样茭白茎叶积年作为有机肥原位还田进行大棚茭白栽培,不仅可以改善茭白根区土壤环境,还可以改善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空气二氧化碳浓度,促进茭白生长和产量提高,因此大棚茭白采用茎叶原位资源化利用可以改善根区环境和促进特色蔬菜增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季大棚茭白的茎叶原位还田过程中,需要对绿色茎叶进行碎段操作,具体采用机械切割粉碎的方式,使得得到的绿色茎叶碎段的长度为10~15厘米,优选的为12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棚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茭白的茎叶原位还田的过程中,需要对碎段的绿色茎叶进行喷水操作,喷水的总用水量使得绿色茎叶段的含水量达到6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0~85%重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季大棚茭白的茎叶原位还田的过程中,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将新鲜的畜禽粪便与中药药渣混合,然后堆肥发酵,施用量为3~10立方米/亩;其中:以1kg新鲜的畜禽粪便,中药药渣以干重计的用量为20~100g,更优选为50~80g;畜禽粪便为鸡鸭粪、猪粪和牛粪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茭白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改善大棚茭白种植土壤的根区环境和促进特色蔬菜增产中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棚双季茭白的茎叶原位还田资源化利用方法,本发明将茭白茎叶原位还田作为根区环境改善的有机底肥用于大棚茭白栽培的地面覆盖,不仅可以改善茭白根区温度和土壤环境,还可以改善微生物群落,提高地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因此大棚茭白茎叶的原位资源化利用是改善根区环境和促进特色蔬菜增产的技术措施。的技术措施。


技术研发人员:贺超兴 李衍素 闫妍 王君 孙敏涛 于贤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9.21
技术公布日:2022/1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