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用菊花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47473发布日期:2022-11-26 11:5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用菊花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栽培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用菊花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2.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在菊花种植时,由于不同品种的菊花其花枝的整体大小有差异,有的品种体型较小,有的品种体型较大,这些体形较大的品种,在花成熟后期,花枝会更为繁茂,很容易就产生花枝缠绕的现象,由于菊花的茎较脆,且缠绕的花枝对阳光和空气的竞相争夺,都对花的成型和花朵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避免花枝缠绕的茶用菊花栽培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用菊花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架,所述栽培架上通过联动座设有栽培盆;联动座包括调节杆和设于调节杆上的若干移动座,每个移动座上均转动设有两个连杆,每个移动座上的两个连杆均分别首尾一一对应相接形成剪叉式结构;位于其中一个端部的移动座固定设于栽培架上,位于另一端部的移动座与调节杆螺纹连接,其余所述移动座与调节杆均滑动且可转动地连接,当转动所述调节杆时,所述螺纹连接的移动座能够带动其余活动连接在调节杆上的移动座同步等距移动;所述栽培盆通过底座固定于两个移动座之间的连杆上,底座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垂直于栽培架的长度方向分布;相邻的连杆通过轴座首尾相接,轴座的顶端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栽培盆的周侧均设有扶枝爪,所述扶枝爪包括铰接底座,铰接底座固定于连杆的顶面上,铰接底座上铰接有第一扶杆,第一扶杆的顶端铰接有第二扶杆,第二扶杆的顶端铰接有第三扶杆,第三扶杆上设有扶爪。
5.进一步地,位于端部的所述移动座上的连杆端部转动连接,位于中间部分的所述移动座上的两个连杆中部转动连接,且位于端部的连杆的长度为位于中间部分的连杆的长度的1/2。
6.进一步地,在所述栽培架上沿栽培盆分布的方向上设有一根总输水管,所述总输水管通过架设架固定设于栽培架上,所述总输水管用于外接水源,所述总输水管上间隔连通有若干根输水软管,若干所述输水软管分别一一对应地朝向若干栽培盆设置,并能够延伸至所述栽培盆内。
7.进一步地,在每个第二连杆的侧壁上均设有卡环,所述输水软管穿过卡环进入栽培盆内。
8.作为优化,在所述栽培架的顶部开设有移动槽,在与所述栽培架呈活动连接的移动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滑动轮,滑动轮设于移动槽内。
9.作为优化,所述栽培盆固定于底座的顶部,且在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若干沥水孔,若干沥水孔避开连杆的位置设置。
10.作为优化,每个所述栽培盆周侧的扶枝爪为四个并均匀地圆周阵列式分布。
11.作为优化,在所述调节杆的端部连接有驱动件,驱动件用于带动调节杆转动。
12.作为优化,所述底座呈十字形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茶用菊花栽培装置,通过连杆和联动座能够带动若干栽培盆的间距进行调整,在养殖菊花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花的长势对花与花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避免花枝缠绕到一起,确保每盆花均能吸收到充足的养分,且在每个栽培盆上均装配有扶枝爪,扶枝爪能够对花枝进行围合支撑,辅助维持花的生长,确保其形状饱满美观,避免花枝和花朵缠绕,对花的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下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上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沿图2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6.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茶用菊花栽培装置,主要包括栽培架1,栽培架1上间隔沿栽培架1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栽培盆2。在栽培架1上沿栽培盆2分布的方向上设有一根总输水管3,总输水管3通过架设架4固定设于栽培架1上,总输水管3用于外接水源,总输水管3上间隔连通有若干根输水软管5,若干输水软管5分别一一对应地朝向若干栽培盆2设置,并能够延伸至栽培盆2内以便浇水。
17.若干栽培盆2通过联动座活动连接于栽培架1的顶部,以便通过联动座调整栽培盆2之间的间隙,在后期花枝过于茂盛时能够避免盆与盆之间的间距过小,导致花之间的间隙过密,对花的生长和成型产生不利影响。
18.联动座包括若干个沿栽培架1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移动座6,位于两端侧的移动座6上均分别转动连有端部连杆,位于中间部分的移动座6上转动连接有中间连杆,端部连杆和中间连杆均形成剪叉式结构。中间连杆设于两组端部连杆之间,端部连杆、若干组中间连杆和端部连杆依次呈首尾相接。端部连杆由两个端部同轴且转动连接在移动座6上的连杆7所组成,中间连杆由两个中部相转动连接在移动座6上连杆7所组成,端部连杆的连杆和中间连杆的连杆一一对应相接。其中端部连杆的连杆7长度为中间连杆的连杆7长度的1/2,相邻的连杆7首尾相接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
19.若干个移动座6均设于同一调节杆8上,靠近任意一端部的移动座6固定设于栽培架1上,其余的移动座6活动连接于栽培架1上,使得其余所述移动座6能够沿栽培架1的长度方向滑动。调节杆8上远离固定设置的移动座6的一侧设有螺纹,呈活动设置的位于端部的移动座6与调节杆8呈螺纹连接,其余所述移动座6与调节杆8滑动且转动连接。在调节杆8的端部连接有驱动件9,驱动件9能够驱动调节杆转动。驱动件9为驱动电机或手轮,本发明中的驱动件9为驱动电机。
20.栽培盆2通过底座10固定于两个移动座6之间的连杆7上,底座10呈十字形结构,底座10的底部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垂直于栽培架1的长度方向分布。相邻的连杆7通过轴座12首尾转动连接,轴座12的顶端滑动连接于底座10的滑槽11内。由此,当驱动件9通过中间连杆和端部连杆带动移动座6进行移动时,连接于同一个底座10两侧的轴座12便能够沿垂直于栽培架1的长度方向相靠近或相远离,适应移动座6的调整,且利用轴座12带动底座10进而带动栽培盆2的同步等距调整。
21.在花的生长后期,由于花枝不断繁衍花束变得繁茂,此时通过驱动件9带动调节杆8转动,受端部的活动的移动座6的螺纹限制,此螺纹连接的移动座6能够沿调节杆8进行移动,而此移动座6移动时便通过连杆7带动其余移动座6等距移动,由此,设置在连杆7上方的栽培盆2便能够进行等距调节,防止相邻的栽培盆2的间距过小,影响花的长势和花朵生长状态。
22.每个栽培盆2的周侧均设有扶枝爪,本发明中的扶枝爪为四个并均匀地圆周阵列式分布,扶枝爪包括铰接底座13,铰接底座13固定于连杆7的顶面上,铰接底座13上铰接有第一扶杆14,第一扶杆14的顶端铰接有第二扶杆15,第二扶杆15的顶端铰接有第三扶杆16,第三扶杆16上固定设有弧形的扶爪17,通过铰接的第一扶杆14、第二扶杆15和第三扶杆16呈紧密铰接,使得既能调整三者的相对位置又能保证三者的相对位置在调节后依然能够保持不变,以便能够调节扶爪17的位置,扶爪17用于圈围住花枝,根据花枝的形状和花的生长情况对花枝进行扶枝,避免相邻的花的花枝发生缠绕纠缠,保证每盆花的花束形状饱满美观。
23.在每个第二连杆15的侧壁上均设有卡环18,输水软管5穿过卡环18进入栽培盆2内,以便对输水软管5的位置进行限位,使输水软管5随栽培盆2的移动进行调整,输水软管5的长度要确保能够适应栽培喷2的移动,且输水软管5与栽培盆2呈可拆卸式地固定,确保在栽培喷2的移动调整过程中输水软管5不至于从栽培盆2内掉落。可拆卸地固定方式可为卡接或扣接。
24.栽培盆2固定于底座10的顶部,且在底座10上还设有若干沥水孔,若干沥水孔避开连杆7的位置设置,避免沥水时水滴滴落在其他装置上。
25.栽培盆2内部的下侧设有透根盘19,透根盘19上开设有若干透根孔,利于花根透过生长。
26.在栽培架1的顶部开设有移动槽20,在与栽培架1呈活动连接的移动座6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滑动轮21,滑动轮21设于移动槽20内,以便使得移动座6的移动更加轻松流畅。
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