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农作物避盐栽培方法及其栽培容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93601发布日期:2022-11-30 09:2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盐碱地农作物避盐栽培方法及其栽培容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盐碱地农作物避盐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盐碱地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非耕地之一,盐碱地的盐层由地下水长期蒸发后形成,虽然盐层大多只有一二十厘米厚,但在传统栽培情况下,阻碍植物生长,不适合农业耕作。目前,盐碱地农业开发,大多利用水稻等相对耐盐碱的植物,以及抽出地下水漫灌和冲洗,以降低盐浓度,这种方法需要大量地下水,消耗大量能耗,效益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盐碱地农作物避盐栽培方法,将外源栽培基质与盐碱地的表面盐份隔离,水分、能耗消耗少,效益较大。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盐碱地农作物避盐栽培方法,其中栽培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测量盐碱地的盐碱层厚度a;步骤二,挖开盐碱表层形成的种植穴,种植穴的深度b>盐碱层厚度a;步骤三,种植穴内放入栽培容器,栽培容器顶部高于盐碱表层的高度为c,避免外部盐碱地进入种植区中;步骤四,栽培容器中装有栽培基质,栽培容器底部与无盐土壤贴合接触;步骤五,在干旱地区,每个栽培容器内插有一个滴灌头,用以灌溉和追肥。
5.步骤六,将农作物种子或幼苗植入栽培基质内进行养护种植;步骤七,选取不同的位置每年重复以上步骤一至六的操作,通过栽培基质逐步改良盐碱地土质。
6.为了进一步完善,根据不同农作物,种植穴为深度b是35-55厘米、直径是35-55厘米、穴底平整的栽培穴,栽培穴为多排分布,同一排栽培穴之间的距离为0.5-3米,左右排向之间的间距1-5米,两排间的栽培穴相互错开,栽培穴较大,保证栽培区带有盐分的盐层完全除去,栽培穴间隔交错设置,保证栽培农作物之间的光照,同时保证农作物足够的生长发育空间。
7.进一步完善,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的栽种习性种植方式种植穴(17)还可以为条状的条栽沟,条栽沟深度为35-45厘米、宽度为30-45厘米;条栽沟内放置的栽培容器可以为长方形栽培槽,长方形栽培槽深度为25-35厘米、宽度为20-35厘米,长度不限,栽培槽底部开有小孔,以利植株根系向下生长。
8.进一步完善,在雨水稀少的地区,对于一些诸如玉米之类根系不十分发达的农作物,栽培容器还可以为设置在条栽沟两侧的隔离板,隔离板起到隔离盐层和规范栽培基质的作用,隔离板高度为25-35厘米,以隔离板为壁,两条隔离板形成一个无底的栽培槽,栽培槽深度为35-45厘米、宽度为30-45厘米,长度不限,栽培槽内不设底部,栽培基质直接与无
盐土壤接触。
9.进一步完善,隔离板包括盐碱层隔离部、连接在盐碱层隔离部上方的表层隔离部、连接在盐碱层隔离部下方的底层隔离部,底层隔离部和盐碱层隔离部之间设有向外凸起的阻挡条,底层隔离部的底端设有一排便于穿入的穿刺部,隔离板为三部分组成,盐碱层隔离部和表层隔离部为耐腐蚀材质和防水材料制成,避免外侧盐碱地的盐层对隔离板进行腐蚀,同时外侧盐层部分具有较高盐分的水扩散至栽培基质内,设有穿刺部,便于隔离板插入种植区内进行快速固定,便于快速对隔离板进行定位;进一步完善,穿刺部上端设有支撑杆,底层隔离部和盐碱层隔离部内侧开有位于支撑杆外的滑动槽,表层隔离部内侧开有若干个均匀设置的定位孔,底层隔离部、盐碱层隔离部和表层隔离部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在支撑杆外侧,设有支撑杆,盐碱层隔离部、底层隔离部和表层隔离部活动连接在支撑杆外侧,便于在不同盐层厚度的盐碱地更换选择相应高度的盐碱层隔离部、底层隔离部和表层隔离部,更好的适应当地的土壤环境。
10.进一步完善,盐碱层隔离部下端开有通道槽,阻挡条滑动连接在通道槽内,阻挡条右端设有卡接在通道槽外侧的限位部,限位部上端设有从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导向斜面,表层隔离部下端设有通过导向斜面将阻挡条向外挤压的挤压部,阻挡条通过挤压部向下按压导向斜面进而向外滑动挤出,进而在表层隔离部安装的同时将阻挡条插入外侧的种植区内进行固定,进而实现隔离板竖直方向上的固定和定位。
11.进一步完善,当种植的农作物为穴栽方式种植时,栽培容器为底部开孔的塑料容器。
12.进一步完善,栽培容器还可以为包裹栽培基质的基质包,基质包为塑料薄膜制成。
13.进一步完善,隔离板的前端开有卡槽,隔离板的后端设有可卡入卡槽中的固定边,使得隔离板可以首尾连接成方形的围栏结构,便于不同农作物的种植。
14.进一步完善,栽培基质为通过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经人工配制和混合发酵形成,即通过生物转化的手段加工而成用于农业种植的介质,栽培基质根据不同作物各类专业化配置。
15.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本发明利用栽培容器,进行穴状或条状种植,将外源栽培基质与盐碱地的表面盐份隔离,利用天然降雨或地下水滴灌进行灌溉;(1)通过挖除较小面积的盐碱地进行隔离分区种植,有效减少栽培基质投量,减少投入成本;(2)相对于当前平铺式栽培所需要的种植面积较小,减少水分蒸发面,把用水量降到最低;(3)无需对种植穴或沟外的其他盐碱地区域进行除草,把草害也降到最低限度;(4)栽培基质含大量营养,减少化肥使用,减轻土地盐碱化;(5)每年或隔年在不同的位置放置栽培容器进行栽培,相当于经常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相当于逐步改良土壤。
附图说明
16.图1为隔离板组成的栽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穿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塑料容器的截面图;
图6为穴栽时栽培穴的分布示意图;图7为条栽时栽培容器的安装示意图;图8为穴载时塑料容器的位置分布图。
17.附图标记说明:1、盐碱层隔离部,2、表层隔离部,3、底层隔离部,4、阻挡条,5、穿刺部,6、支撑杆,7、滑动槽,8、定位孔,9、通道槽,10、限位部,11、导向斜面,12、挤压部,13、塑料容器,14、隔离板,15、卡槽,16、固定边,17、栽培穴,18、条栽沟。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实施例1盐碱地内进行西瓜穴栽:1、育苗:西瓜营养钵育苗,苗高10-20厘米移栽;2、测量盐碱层厚度为a为20厘米;3、挖穴:以农具或小挖机挖栽培穴17,穴深度b为45厘米,直径45厘米,穴底相对平整,每亩栽培穴17个数为80个,穴的分布为多排分布,同一排栽培穴17之间的距离为2米,左右排距4米,两排间的穴位应相互错开,使相临四穴为棱形,成棱形网状分布;4、栽培容器:可选用高40厘米、直径35厘米底部开孔的塑料容器;5、下基质:每个塑料容器装15公斤栽培基质,放置在所挖出的栽培穴17中,底部填充栽培基质使得塑料容器高于地面5厘米,周边用土摁实固定;6、播种:将所育苗植入容器基质中或直接籽播,每穴3-4株;7、养护:安装、启用滴灌并根据苗情灌溉。
19.实施例2盐碱地内进行玉米条栽:1、育苗:玉米营养钵育苗,苗高10-15厘米移栽;2、测量盐碱层厚度为a为15厘米;3、挖条:以农具或小机挖方形条栽沟18,方形条栽沟深度b为35厘米,宽为30厘米,要求沟底相对平整,条距70-80厘米;4、栽培容器:可选用高25厘米,宽20厘米底部开孔的长方形栽培槽或用两条25厘米高度的隔离板14,形成无底的栽培槽;5、下基质:将长方形栽培槽或隔离板14放入条栽沟内,在长方形栽培槽或隔离板14下方填土使长方形栽培槽或隔离板14高于地面设置,每个长方形栽培槽或两隔离板14内放满栽培基质,长方形栽培槽或隔离板14周边用土摁实;6、播种:将所育苗植入长方形栽培槽或隔离板14之间的基质中或直接籽播,株距30厘米;7、养护:安装、启用滴灌并根据苗情灌溉。
20.隔离板14在使用时,先将穿刺部5插入填充有栽培基质的条栽沟的左右两侧,再将底层隔离部3和盐碱层隔离部1通过滑动槽7依次卡在支撑杆6外侧,再将表层隔离部2上的定位孔8与支撑杆6对应,将表层隔离部2下压,通过挤压部12对下端的导向斜面11进行按
压,进而使得阻挡条4向外侧移动并插入种植区的内壁,直至表层隔离部2下端与盐碱层隔离部1上端接触时停止,此时阻挡条4内侧的限位部10刚好滑动至通道槽9右侧与底层隔离部3接触的位置。
21.对于盐碱层深度超过以上栽培容器规格的,需相应增加容器深度。
22.实施例3盐碱地枣树基质栽培:1、育苗:采用大棚育苗,苗高20厘米后移栽;2、测量盐碱层厚度为a为15厘米;3、挖穴:以农具或小挖机挖栽培穴17,穴深b为45厘米,直径为40厘米,穴底相对平整,行距4米,株距3米;4、基质包:枣树适合园柱形基质包,高40厘米,直径40厘米,用聚氯乙稀膜或其它塑料材料制作,每包装15公斤栽培基质,栽培前基质包封闭状;5、采用基质:氮磷钾含量较高的枣树专用基质;6、栽培操作:在栽培穴17内填充部分栽培基质,再基质包放入所挖的栽培穴17中,使得基质包高于地面设置,以减少表面盐分影响;埋包前,基质包底部开设一个直径5厘米的小洞,以便于滴灌排水,并有利于植株根扎入底下低盐泥中;栽培时,割开基质包顶部,将带枣苗植入包中,每包1株;每包插上一个滴管头;7、养护:根据生长状况浇水或安装、启用滴灌系统;应该指出的是,干旱地区,以滴灌为主,为了减少蒸发,基质包上部不敞开;非干旱地区,可以敞开基质包上部,接受雨水,但基质包高于地面,以防止雨天盐水溅入;8、栽培及采摘管理按常规操作,应注意的是,枣树是多年生作物,大苗尤其是挂果期可通过滴灌增施菌液作为追肥。
23.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