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662916发布日期:2022-12-24 00:0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2.螺蛳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动物,除可以食用外,其对水环境也有净化和保护作用。螺蛳主要摄食水中的有机物,如残饵、粪便等,也可过滤或刮食底泥中有机质,或池壁上的着生藻类,起到清理杂质净化水质作用。另外,螺蛳在生长的同时还会大量吸收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因此,螺蛳在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3.由于受到工农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各类螺类敏感的化学物质的大量流使用,使得一些天然水域和农田中的螺类越来越少,严重破坏了螺类的繁育自然环境。为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江河湖泊已经禁止捕捞螺蛳。
4.由于螺蛳的肉质鲜美,消费需求量大,因此开展螺蛳的人工养殖十分必要。但人工养殖首先要解决种苗问题。目前的苗种培育方法主要是将亲螺拖放至专门用于培育繁殖的池塘中进行。亲螺在繁衍产出幼螺之后,需放干池塘,然后将螺蛳从泥浆中分离出。最后再将亲螺与幼螺进行分离,分离后得到的幼螺即可作为螺苗进行销售或进一步的养殖。然而,这样的育种方式前后需要经过两道的分离工序,存在工序繁杂的问题。而且幼螺较为脆弱,在分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幼螺受损、甚至破碎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螺苗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解决了目前的育种方式中存在工序繁杂,且螺苗成活率低的问题。
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构造繁殖单元,使亲螺以倾斜攀附的姿态位于繁殖单元中进行培育;且当所述亲螺繁殖出螺苗后,所述螺苗不能以倾斜攀附的姿态在繁殖单元中活动;
7.在所述繁殖单元的下方构造一与所述繁殖单元相连通的收苗单元,用于均匀的收集从所述繁殖单元中落下的螺苗,以防止螺苗堆积。
8.通过水循环培育法对所述繁殖单元中的亲螺进行培养养殖。
9.所述水循环培养法具体为,取养殖有水产品的池塘中的水体,将所述水体输送至繁殖单元中;所述水体依次流经繁殖单元和收苗单元后,以溢流的方式流出收苗单元,并回流至池塘中。
10.在所述水体流入至繁殖单元前,在所述水体中添加微生物制剂溶解液。
11.所述微生物制剂溶解液与水体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比例为1:1000-1:2000;所述微生物制剂溶解液中微生物制剂与水的比例为1:3-1:5。
12.所述收苗单元的下方设有一回水区,所述繁殖单元的一端设有蓄水区,所述回水区与蓄水区相连通,所述蓄水区的顶部安装有与其相连通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通过回水管与池塘相连通。
13.所述繁殖单元包括,
14.箱体,其两端均为敞开结构;
15.分隔网,安装于所述箱体的底部,且其网目尺寸大于螺苗的平均尺寸、小于亲螺的平均尺寸;
16.若干附着板,以大于所述螺苗在倾斜攀附姿态时的平均最大附着角度,均匀的安装于分隔网的上方。
17.所述附着板的表面作釉面处理;所述附着板的倾斜角度在60
°
以上。
18.所述分隔网的网目单边长度为5mm-10mm。
19.所述收苗单元包括,
20.网箱,其网目的单边长度小于3mm,且其上端为敞开结构,上端的表面积与繁殖单元下端的表面积一致;
21.若干斜隔网,均匀的安装与网箱中,其网目的单边长度小于3mm;
22.操作柄,固定安装于网箱的一端。
23.有益效果
2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5.1.通过构造一仅能通过螺苗而不能通过亲螺的繁殖单元度亲螺进行培育,使得亲螺在繁衍出幼螺后,幼螺将能掉落在繁殖单元下方的收集单元中,实现了亲螺和幼螺的分离,达到了收集幼螺的目的。
26.2.由于对繁殖单元中的附着板针对幼螺的附着能力进行了改进,使得幼螺难以附着在附着板上,亲螺繁衍出来的幼螺将能自动的进行掉落,无需人工取下幼螺。既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避免了人工取螺时对螺苗造成的损伤。
27.3.收苗单元能均匀地收集从繁殖单元中落下的螺苗,可有效的防止螺苗堆积,起到提高螺苗成活率的作用。
附图说明
28.图1为基于本发明所述的繁殖方法构建的繁殖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的池体透视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的收苗单元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32.其中:1-池塘、2-进水管、3-回水管、4-溢流管、5-池体、6-繁殖单元、7-收苗单元、8-回水区、9-蓄水区、61-箱体、62-分隔网、63-附着板、71-网箱、72-操作柄、73-斜隔网、74-框架、75-固定杆一、76-固定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34.参阅图1-图4,本发明的一种螺蛳苗种的繁殖方法,首先建造池体5,也可采用一上端敞开的养殖箱代替池体5。本实施例以池体5为例。池体5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实施例的池体5设置为四个。池体5建造完毕后,即可对池体5进行功能分区。
35.本实施例将池体5分为四大功能区,分别为繁殖区、收苗区、回水区8和蓄水区9。其中,繁殖区中设有繁殖单元6,收苗区中设有收苗单元7。
36.繁殖单元6包括箱体61、分隔网62和若干附着板63。箱体61放置在池体5中,且位于池体5的上部。具体的,可在箱体61的侧边上设置水平凸出于箱体61的定位件,通过定位件与池体5边缘处的干涉,实现对箱体61的定位,避免其沉入至池体5底部。箱体61的两端均为敞开结构。
37.分隔网62固定安装于箱体61中,且其网目尺寸大于螺苗的平均尺寸、小于亲螺的平均尺寸。根据养殖经验,螺苗的平均直径为3mm左右,亲螺的平均直径为15mm左右。为了实现分隔网62漏螺苗而不漏亲螺,分隔网62的网目单边长度可设置为5mm-10mm之间的任一尺寸。若干附着板63均匀的安装于分隔网62的上方,且其两端与箱体61固定连接。
38.由于刚产出的螺苗附着力较亲螺弱,因此,为避免螺苗附着在附着板63,以使其掉落在收苗单元7中,本实施例采用将附着板63倾斜布置的方式实现,且其倾斜角度大于螺苗在倾斜攀附姿态时的平均最大附着角度。
39.经试验表明,被产出的螺苗在附着板63,若附着板63的表面作釉面处理,使其表面粗糙度接近于瓷砖的表面粗糙度,附着板63的倾斜角度在60
°
时,即可使部分的螺苗难以附着在附着板63上。而且部分附着能力较强的螺苗,在亲螺的活动下,螺苗也容易被亲螺推离附着板63,从而达到了螺苗与附着板63脱离的目的。
40.附着板可由水泥混合物制成。而釉面处理的具体方法可采用目前公知的釉面处理方法,本实施例不对其作进一步探讨。
41.收苗单元7构造在繁殖单元6的下方,其用于均匀的收集从繁殖单元6中落下的螺苗,以防止螺苗堆积。
42.具体的,收苗单元7包括网箱71、操作柄72和若干斜隔网73。网箱71放置于池体5中。网箱71由框架74、固定杆一75和编织网组成。编织网绑扎在框架74和固定杆一75上。框架74的下方焊接有固定杆二76,以使网箱71置于池体5中时,其底部不与池体5底部接触,从而使网箱71下方形成一回水区8。网箱71的网目的单边长度小于3mm,且其上端为敞开结构,上端的表面积与繁殖单元6下端的表面积一致,实现对从繁殖单元6掉落的幼螺进行收集。
43.若干斜隔网73均匀的安装与网箱71中。斜隔网73布置,所有的斜隔网73倾斜方向一致,倾斜角度为45
°
,斜隔网73的网目单边长度小于3mm。斜隔网73对网箱71进行了分隔,使得从不同位置落下的螺苗会落入相应位置的斜分隔网73隔离出的间隔内,达到了避免螺苗的目的。操作柄72固定安装于框架74的一端,以便于对网箱71的移动操作,方便取出网箱71中的螺苗。
44.由于螺蛳主要摄食水中的有机物,如残饵、鱼类的粪便等,为能更好地利用池塘1资源,同时达到净化池塘1水质目的,本实施例通过水循环培育法对繁殖单元6中的亲螺进行培养养殖。
45.水循环培养法具体为,取养殖有水产品的池塘1中的水体,通过进水管2将水体输送至繁殖单元6中。在水体流入至繁殖单元6前,在水体中添加微生物制剂溶解液,以抑制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增强螺蛳的免疫力。其中,微生物制剂溶解液与水体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比例为1:2000。微生物制剂溶解液中微生物制剂与水的比例为1:3。
46.为实现微生物制剂溶解液的调节,可在进水管2上设置与其相连通的加药罐,加药
罐通过加药管与进水管2相连通,加药管上设置流量计和单向阀。
47.水体依次流经繁殖单元6和收苗单元7后,以溢流的方式流出池体5,并回流至池塘1中。能有效的防止螺苗被水体带走至池塘1的问题。
48.为实现水体溢流流出收苗单元7,本实施例在收苗单元7的下方设一回水区8,繁殖单元6的一端设有蓄水区9,回水区8与蓄水区9相连通,蓄水区9的顶部安装有与其相连通的溢流管4,溢流管4通过回水管3与池塘1相连通。
4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网箱71置于池体5中,然后将箱体61置于池体5中,并使其底部与网箱71的顶端正对。开启抽水泵,以将池塘1中的水体抽取至进水管2,并通过进水管2的输送作用,使水体进入到池体5中。待池体5中注满水,且水体从溢流管4移出后,将亲螺,即一龄左右的螺蛳均匀的放置在由附着板63围成的多个空间中。亲螺在分隔网62以及附着板63上进行活动觅食。待亲螺生长至产卵期,将会在附着板63或分隔网62上产下幼螺。由于这些幼螺附着力较弱,因此,幼螺将不能附着在附着板63上,并掉落在分隔网62上。由于幼螺的个头较小,从而使得幼螺将通过分隔网62的网孔,掉落至网箱71中,从而达到了收集螺苗的目的。
50.取出螺苗时,首先将箱体61从池体5中取出,然后再将池体5中的网箱71取出,并倾倒出其中的螺苗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倾倒出螺苗时,应当在水中进行。通过水的缓冲作用,可防止在倾倒过程中因螺苗之间或螺苗与网箱71之间的相互碰撞导致螺苗受损的问题。
5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