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秸秆粉末覆盖马铃薯的种植装置

文档序号:32389461发布日期:2022-11-30 07:38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秸秆粉末覆盖马铃薯的种植装置

1.本发明涉及的是马铃薯种植设备相关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利用秸秆粉末覆盖马铃薯的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2.秸秆覆盖是指地面覆盖厚度20 cm左右的秸秆,并覆土苫埋秸秆的覆盖栽培技术。其改善了土壤水温条件,加速秸秆腐熟,解决了传统旱地秸秆裸露覆盖栽培导致的土壤地温低,作物生长缓慢,秸秆当年难腐化的突出问题,提高了纳雨、保墒、抗风、培肥和增产效果,是一项旱地农业清洁生产新技术,但是由于现有的马铃薯播种装置都是将播种和覆土一体化操作的,现有的种植装置是无法在播种与覆土支架的操作之间在增加一个苫埋秸秆的工序,因此改良现有马铃薯种植设备才是制约秸秆覆土覆盖种植马铃薯技术推广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秸秆粉末覆盖马铃薯的种植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一个机架,该机架包含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2,两块侧板2的上顶面之间通过一块顶板1焊接固定成一体,两块侧板2的底部之间通过一块底板3焊接固定成一体,所述的底板3与顶板1平行设置,所述底板3的两端分别一次冲压成型出向底部倾斜的第一斜面板4和第二斜面板5,所述第一斜面板4与第二斜面板5的两侧均焊接固定在侧板2的内侧面上,该第一斜面板4与底板3以及第二斜面板5将机架的底面构成一个倒扣的凹字形结构,所述机架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滚轮6,所述机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土口a和出土口b,所述机架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主动链轮7,第一从动链轮8,第二从动链轮9以及第三从动链轮10,所述的第一主动链轮7,第一从动链轮8,第二从动链轮9以及第三从动链轮10通过链条11啮合配合;两条链条11之间通过若干个链板相连构成一条完整的输送链,所述第一主动链轮7与第一从动链轮8之间的链条11通过第一引导链轮12引导成与第一斜面板4平行,所述第一从动链轮8与第二从动链轮9之间的链条11通过第一引导链轮12和第二引导链轮13引导成与底板3平行,所述的第二从动链轮9与第三从动链轮10之间的链条11通过第二引导链轮13引导成与第二斜面板5平行,所述输送链的尾部位于出土口b处;所述进土口a的底部安装有铲土罩14,该铲土罩14整体为两端及下底面处均设置有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的铲土罩14整体罩在输送链的端部,所述铲土罩14底部安装有一个铲刀15;所述的机架的顶板1安装有薯种箱20和秸秆箱40,所述的薯种箱20和秸秆箱40焊接固定成一体;所述薯种箱20与秸秆箱40两侧的侧面处均延伸出顶板1,所述的薯种箱20内设置
有薯种输送装置,所述的秸秆箱40内设置有秸秆粉末输送装置。
5.所述的薯种输送装置包含一个由第一隔板21在薯种箱20内分隔出的薯种输送通道c,该薯种输送通道c位于薯种箱20与秸秆箱40之间,所述薯种箱20内设置有安装在第一隔板21上的第一活动座22和位于第一活动座22正下方的第二活动座23,所述的第一活动座22上安装有可以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第四从动链轮24,所述的第二活动座23上安装有可以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二主动链轮25,所述的第四从动链轮24与第二主动链轮25之间设置有与其啮合配合的输送链条26,该链条26上安装有用于提升薯种的斗提座27,所述薯种箱20内设置有第二隔板28,所述第二主动链轮25上的第一链轮轴29延伸出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二隔板28与第三主动链轮30相连,该第三主动链轮30与第一从动链轮8之间通过传动链31链传动配合;所述第二隔板28的端部焊接在第一隔板21与薯种箱20的内壁上,该第二隔板28的底部焊接固定在机架的顶板1上;所述薯种输送通道c的底部贯通开设有开口d,该开口d的底部安装有一个与输送通道c相通的输种管32,该输种管32贴合机架侧板2的外侧面处延伸至底板3的中部,所述输种管32的端部开设有一个可以供薯种排出的种孔33。
6.所述秸秆箱40内底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供秸秆粉末漏出的漏槽e,所述第二从动链轮9上的第二链轮轴41的轴端安装有一个可以贴合秸秆箱40内壁处转动的转盘42,该转盘42的圆周边沿处穿过漏槽e延伸至秸秆箱40内,所述转盘42内侧面处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环形阵列布置的叶片43,所述漏槽e的底部向下延伸出一个与秸秆箱40内部相通的导向板44,两个导向板4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秸秆孔45,该秸秆孔45位于底板3的正下方。
7.所述的第一隔板21开设有供斗提座27间隙通过的槽口34。
8.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区别于传统的马铃薯播种机,只能够开沟、播种、覆土铧盖土的作业流程,能够针对覆土苫埋秸秆的覆盖栽培技术需要实现铲土开沟、投种、覆盖秸秆粉末、最后在秸秆粉末上覆土的操作流程,且整体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中秸秆箱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中薯种箱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2.参看图1-4,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一个机架,该机架包含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2,两块侧板2的上顶面之间通过一块顶板1焊接固定成一体,两块侧板2的底部之间通过一块底板3焊接固定成一体,所述的底板3与顶板1平行设置,所述底板3的两端分别一次冲压成型出向底部倾斜的第一斜面板4和第二斜面板5,所述第一斜面板4与第二斜面板5的两侧均焊接固定在侧板2的内侧面上,该第一斜面板4与底板3以及第二斜面板5将机架的底面构成一个倒扣的凹字形结构,所述机架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滚轮6,所述机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土口a和出土口b,所述机架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主动链轮7,第一从动链轮8,第二从动链轮9以及第三从动链轮10,所述的第一主动链轮7,第一从动链轮8,第二从动链轮9以及第三从动链轮10通过链条11啮合配合;两条链条11之间通过若干个链板相连构成一条完整的输送链,所述第一主动链轮7与第一从动链轮8之间的链条11通过第一引导链轮12引导成与第一斜面板4平行,所述第一从动链轮8与第二从动链轮9之间的链条11通过第一引导链轮12和第二引导链轮13引导成与底板3平行,所述的第二从动链轮9与第三从动链轮10之间的链条11通过第二引导链轮13引导成与第二斜面板5平行,所述输送链的尾部位于出土口b处;所述进土口a的底部安装有铲土罩14,该铲土罩14整体为两端及下底面处均设置有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的铲土罩14整体罩在输送链的端部,所述铲土罩14底部安装有一个铲刀15;所述的机架的顶板1安装有薯种箱20和秸秆箱40,所述的薯种箱20和秸秆箱40焊接固定成一体;所述薯种箱20与秸秆箱40两侧的侧面处均延伸出顶板1,所述的薯种箱20内设置有薯种输送装置,所述的秸秆箱40内设置有秸秆粉末输送装置。
13.所述的薯种输送装置包含一个由第一隔板21在薯种箱20内分隔出的薯种输送通道c,该薯种输送通道c位于薯种箱20与秸秆箱40之间,所述薯种箱20内设置有安装在第一隔板21上的第一活动座22和位于第一活动座22正下方的第二活动座23,所述的第一活动座22上安装有可以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第四从动链轮24,所述的第二活动座23上安装有可以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二主动链轮25,所述的第四从动链轮24与第二主动链轮25之间设置有与其啮合配合的输送链条26,该链条26上安装有用于提升薯种的斗提座27,所述薯种箱20内设置有第二隔板28,所述第二主动链轮25上的第一链轮轴29延伸出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二隔板28与第三主动链轮30相连,该第三主动链轮30与第一从动链轮8之间通过传动链31链传动配合;所述第二隔板28的端部焊接在第一隔板21与薯种箱20的内壁上,该第二隔板28的底部焊接固定在机架的顶板1上;所述薯种输送通道c的底部贯通开设有开口d,该开口d的底部安装有一个与输送通道c相通的输种管32,该输种管32贴合机架侧板2的外侧面处延伸至底板3的中部,所述输种管32的端部开设有一个可以供薯种排出的种孔33。
14.所述秸秆箱40内底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供秸秆粉末漏出的漏槽e,所述第二从动链轮9上的第二链轮轴41的轴端安装有一个可以贴合秸秆箱40内壁处转动的转盘42,该转盘42的圆周边沿处穿过漏槽e延伸至秸秆箱40内,所述转盘42内侧面处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环形阵列布置的叶片43,所述漏槽e的底部向下延伸出一个与秸秆箱40内部相通的导向板
44,两个导向板4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秸秆孔45,该秸秆孔45位于底板3的正下方。
15.所述的第一隔板21开设有供斗提座27间隙通过的槽口34。
16.所述薯种输送通道c下底面处的开口d位于水平面的最低端。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部分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作进一步的阐述:首先将地面旋耕一遍,然后将整个机架与拖拉机等拖曳设备对接,第一主动链轮7上的链轮轴的一端延伸出侧板2与链轮对接,接着将该链轮与拖曳设备上动力输出轴端的链轮链传动对接,接着启动拖拉机带动机架移动,机架在移动的过程中铲刀15将铲起的土壤经过铲土罩14的导流作用引导输送链上,随着第一主动链轮7的转动,此时在第一从动链轮8与第二从动链轮9以及第三从动链轮10的引动作用下输送链上的土壤向出土口b的方向移动;第一从动链轮8与第一主动链轮7联动的过程中利用传动链31和第三主动链轮30带动第一链轮轴29转动,第一链轮轴29在转动的过程中利用第二主动链轮25和第四从动链轮24带动整个链条26上的斗提座27往薯种输送通道c的方向翻转转动,落入到斗提座27的薯种经过斗提座27向上的输送动作当斗提座27越过第四从动链轮24后,薯种即会自然落入到薯种输送通道c中,由于薯种输送通道c的底部整体为向开口d倾斜的设置,进入到薯种输送通道c中的薯种最终经过开口d和输种管32透过种孔33落入到铲刀15铲起的土槽中;由于秸秆粉末大多是经过粉碎后轴向长度为1-3cm的秸秆颗粒,其具备的物理特性就是质量轻,流动性差,容易在出口部位形成一个流动性较差的结构团,第一从动链轮8与第二从动链轮9联动的过程中利用第二链轮轴41带动转盘42转动,提高秸秆箱40和漏槽e内部的秸秆流动性,最终秸秆经过秸秆孔45漏出并完全覆盖到马铃薯种薯上,也就是说秸秆孔45与种孔33在长度方向的位置是一致的;最终输送链上的土壤从出土口b处落下并最终覆盖到秸秆粉末上,区别于传统的马铃薯播种机,只能够开沟、播种、覆土铧盖土的作业流程,能够针对覆土苫埋秸秆的覆盖栽培技术需要实现铲土开沟、投种、覆盖秸秆粉末、最后在秸秆粉末上覆土的操作流程。
1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