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真菌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620178发布日期:2022-12-20 22:2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用真菌栽培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菌种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药用真菌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药用真菌云芝,是具有明显药用价值的真菌之一,野生云芝虽然在全国分布较广,但主产东北广袤的林区。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癌及免疫调节功能,是良好的免疫增强剂。在我国,云芝制剂早已进入临床,应用的有云芝肝泰、云芝多糖、云芝冲剂等,由于其药用效果明显,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因目前应用货源全是来源于野生,资源不足已日趋明显,而更为严重的是野生云芝主要生长在“浅山地带”,如路旁、地头及开荒地中残存的树桩上都有大量的生长。农民作业中,打农药及除草剂等很容易飘落在野生的云芝上,使这一宝贵的药用真菌常因“药残”及“重金属”超标,严重影响了我国云芝加工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依据我国多年来药用云芝一直依赖采集野生产品而出现的问题,友好食用菌研究所就把采用木屑进行人工栽培云芝技术做为一项重要的研发课题。
3.采用仿生法利用木椴栽培云芝,一是资源不允许,二是经济效益得不偿失。采用木屑进行袋栽培,国内虽然也曾有过报导,其工艺流程是:将阔叶木屑加入一定比例的麦麸,豆饼粉等辅料,然后经加温、装袋、灭菌、接菌、养菌等工序。当菌丝长满菌袋后,在袋上割口后,在地面上摆袋进行出芝管理。目前,从国内见到的有关栽培技术仅是试验中的结果,仅是一个栽培初形,远远达不到技术要求,更谈不上进行推广栽培。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菌种没有经过驯化选育,达不到优质高产的标准,二是栽培模式简单粗放,仅在地面摆放出芝。再是菌袋出芝扎眼划口不标准,不能达到最佳的出芝数量,所以多年来,全国一直没有人工栽培的云芝产品,仍然是靠野生产品供应市场。
4.因此,提供一种药用真菌的人工栽培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药用真菌栽培方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药用真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出芝栽培
9.配置出芝培养基,装入宽15-16.5cm,高35-37cm的聚乙稀塑料袋中,封好口,上锅进行高压或常压热灭菌;
10.停止加热,保温保持1-3小时后,出锅冷却等至袋内温度降至30℃,通过无菌操作接入已选育好的云芝菌种,接菌完后,将菌袋送入培养室,进行保温保湿培养;
11.(2):经过30-40天的保温保湿培养,菌丝已长满菌袋,再经半个月的后熟培养,搬入塑料大棚内;
12.(3):钢架塑料大棚设计;
13.(4):挂袋出芝方法:
14.当大棚内温度平均达15-17℃时,将长满云芝菌丝的挂袋移入棚内,进行扎眼或划口催芽,每个袋扎眼140-220个,或划口6-8条,当扎眼或划口菌丝已生长封口,即可进行挂袋;
15.使用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进行挂袋处理;
16.出芝管理,挂袋后在气温稳定在16-26℃之间,5-8天形成原基;在水分管理上保持棚内湿度90%左右;温湿的控制,水分通过棚内的喷雾管道设施进行控制,温度及通风可通过大棚两侧圈膜器起落进行控制;经过20-25天管理培养,可采收第一茬云芝,第一茬云芝采收后,将棚内两边塑料膜圈起到平肩位置,停水通风3-4天,再进行第二茬出云芝管理,管理方法按第一茬云芝管理方法进行,可采3-4茬;
17.(5):采收加工方法:
18.云芝属于木质性,片薄,吸水性差,加工干燥方法为采收木耳晾晒法,在两个大棚之间用钢管焊接成高1.8m,宽1.5m钢架,中间拉上尼龙纱网,架顶用塑料布苫盖,防止雨淋,采收的云芝均匀的摊在架中的尼龙纱网上,睛天2-3天即可干透。
19.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出芝培养基以重量份数计包括:阔叶木屑85-89份,麦麸7-11份,豆饼粉2份,石膏1份,石灰1份,进行混拌,接着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达50-62%;
20.所述高压灭菌为,封闭容器加热至121℃,保持1.5-2小时;
21.所述常压灭菌为,不封闭容器加热至100℃,保持12-15小时。
22.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钢架塑料大棚设计包括:大棚规格为钢骨架棚长40-50m,宽8-12m,拱高3.5-4.5m,肩高2-2.2m,南北走向,棚与棚间距4-6m;
23.大棚两侧立柱下设预埋件,做好斜拉,达到坚固,防倾斜;大棚两侧设地锚,用于紧固压膜线,固定棚膜和遮阳网,防止风吹毁坏;
24.棚内平肩高度架设若干横杆,用于拴绑吊袋绳;每两趟顺杆为一组,每组横杆间距25-30cm,每两组横杆间留出60-70cm的过道,便于作业;在各过道上方铺设一条微喷水管道,管道上每隔1-1.3m安装雾化喷头;
25.大棚两侧设有卷膜器,用于通风换气,调温调湿。
26.进一步的,步骤(4)所述催芽方法:将扎眼或划口的袋顺棚双趟为一排,横卧摞袋4-5个高,上盖草帘保温保湿4-7天;
27.所述保温保湿方法为覆盖塑料膜。
28.进一步的,步骤(4)所述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包括:
29.底板(1),在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9),所述通孔(9)内设置有吊绳(2),所述吊绳(2)的顶端连接在顶板(4)的下表面,所述顶板(4)的顶端通过连杆(5)连接有挂钩(6);
30.其中,在所述吊绳(2)的外围设置有限制圈(3),所述吊绳(2)从限制圈(3)内部穿过,相邻两个限制圈(3)之间、底板(1)与最下侧的限制圈(3)之间均形成存放挂袋(7)的空间,所述吊绳(2)压在挂袋(7)的外壁上,所述挂袋(7)表面均匀设置小孔(8),在所述挂袋(7)存放用于接种菌类的栽培料。
31.进一步的,所述通孔(9)、吊绳(2)数量相同,且吊绳(2)设置2-4个。
32.进一步的,所述限制圈(3)为等边多边形状,限制圈(3)的一边上开设有槽口(10),在限制圈(3)的内侧设置有对槽口(10)封闭的弹性板(12),所述弹性板(12)的一端与槽口
(10)一侧固定连接,弹性板(12)的另一端与槽口(10)的另一侧活动接触。
33.进一步的,在所述限制圈(3)的内壁上等距离开设有用于吊绳(2)卡入的卡槽(11)。
34.进一步的,所述挂钩(6)的内部上侧嵌入有支撑滚珠(13);所述挂钩(6)的侧壁上螺接有紧固螺栓(14)。
35.进一步的,步骤(4)所述挂袋方法:在棚内拱形顶下端平梁横杠上,通过挂钩6挂在钢管上,移动时,通过支撑滚珠13与钢管之间滚动,移动后,拧动紧固螺栓14,使得紧固螺栓14与钢管接触,对挂钩6紧固,顶板4下固定2-4根吊绳2,并在绳底部穿过通孔9并打个结,将限制圈3通过槽口10卡在吊绳2的外部,吊绳2进入限制圈3内后,弹性板12回弹将槽口10封闭,之后,使得吊绳2对应嵌入在卡槽11内,然后把已进行崔芽处理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尼龙绳之间。成串状挂个挂袋7,每串可挂6-9个挂袋7;
36.串间距20-25cm,串底距地面15-30cm,挂袋密度每平方米70-80袋。
37.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38.本发明专利用于云芝人工栽培,有利于解决云芝药用加工资源不足及野生云芝存在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污染问题,使云芝产品质量优,货源足,并用木屑代替木椴,降低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为菇农增加就业门路,发家致富提供有效途径;
39.国内有关云芝栽培试验的都是采用地摆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但土地利用面积低,而且喷水保湿时,水滴易浅起地面泥土污染云芝子实体。我所根据云芝的生物特性,创新了以钢骨架结构的塑料大棚进行挂袋立体栽培模式,经过二年的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栽培效果。比地摆栽培土地利用率提高4-5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40.本发明采用了塑料大棚挂袋立体栽培云芝新技术。利用塑料大棚保护性挂袋立体栽培云芝,优点在于,能利用大棚透光增温保湿功能,增强了云芝菌对不良气候的抵抗性能;
41.本发明采用挂袋栽培,能充分利用大棚立体空间,比地摆栽培能提高土地利用率3-4倍,降低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立式种植,对种植大棚内空间利用率显著提高,将挂袋夹持在吊绳、限制圈、底板之间,能够对挂袋起到稳固作用,且根据使用的需求,能够进行多个挂袋的安装,使用时调控位置,方便种植人员行走和对菌类管理。
42.云芝是喜湿性药用真菌,利用大棚保湿性好的功能,不但节约了用水量,而且有利于云芝的生长发育;
43.挂袋栽培采收快捷方便,云芝成熟后,在挂袋底下铺一塑料膜,两手顺挂袋顶部往下一撸,全挂袋云芝瞬间落地,比摆袋云芝采收提高效率6倍以上,五是大棚挂袋云芝因离开地面,下雨或是人工浇水,都不会贱起地面泥土污染云芝,保证了云芝的安全性,六是大棚挂袋云芝,因为大棚具有保温保湿,通风换气等保护性功能,能延长云芝生长周期,比大地摆袋栽培可多出1-2茬云芝,产量比大地摆袋栽培可提高产量10-20%。
附图说明
4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5.图1附图为本发明实施例2云芝挂袋大棚;
46.图2附图为本发明实施例2云芝塑料大棚;
47.图3附图为本发明实施例2云芝晾晒棚;
48.图4附图为本发明对比例2云芝地摆栽培;
49.图5附图为本发明技术方案流程图;
50.图6附图为本发明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1.图7附图为本发明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的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52.图8附图为本发明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的限制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53.图9附图为本发明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的挂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54.图6-9中:1底板、2吊绳、3限制圈、4顶板、5连杆、6挂钩、7挂袋、8小孔、9通孔、10槽口、11卡槽、12弹性板、13支撑滚珠、14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7.实施例1
58.一种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包括:
59.底板1,在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9,所述通孔9内设置有吊绳2,所述吊绳2的顶端连接在顶板4的下表面,所述顶板4的顶端通过连杆5连接有挂钩6;
60.其中,在所述吊绳2的外围设置有限制圈3,所述吊绳2从限制圈3内部穿过,相邻两个限制圈3之间、底板1与最下侧的限制圈3之间均形成存放挂袋7的空间,所述吊绳2压在挂袋7的外壁上,所述挂袋7表面均匀设置小孔8,在所述挂袋7存放用于接种菌类的栽培料。
61.所述通孔9、吊绳2数量相同,且吊绳2设置2-4个。吊绳2数量在2-4个能够保证挂袋7不会掉落,吊绳2在挂袋7外围均匀分布,过多的吊绳2会影响挂袋7表面开小孔8的数量。
62.所述限制圈3为等边多边形状,限制圈3的一边上开设有槽口10,在限制圈3的内侧设置有对槽口10封闭的弹性板12,所述弹性板12的一端与槽口10一侧固定连接,弹性板12的另一端与槽口10的另一侧活动接触。
63.在所述限制圈3的内壁上等距离开设有用于吊绳2卡入的卡槽11。通过卡槽11的设置,对吊绳2限位,防止吊绳2相对限制圈3移动。
64.所述挂钩6的内部上侧嵌入有支撑滚珠13。通过支撑滚珠13的设置,挂钩6挂在大棚内钢管上,对挂钩调节移动时摩擦阻力较小。
65.所述挂钩6的侧壁上螺接有紧固螺栓14。通过紧固螺栓14与大棚内钢管拧紧,实现
对挂钩6及下部结构定位。
66.挂袋方法:在棚内拱形顶下端平梁横杠(钢管)上,通过挂钩6挂在钢管上,移动时,通过支撑滚珠13与钢管之间滚动,移动后,拧动紧固螺栓14,使得紧固螺栓14与钢管接触,对挂钩6紧固,顶板4下固定三根(两根或四根)吊绳2(尼龙绳),并在绳底部穿过通孔9并打个结,将限制圈3通过槽口10卡在吊绳2的外部,吊绳2进入限制圈3内后,弹性板12回弹将槽口10封闭,之后,使得吊绳2对应嵌入在卡槽11内,然后把已进行崔芽处理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尼龙绳之间。成串状挂个挂袋7,每串可挂6-9个挂袋7。串间距20-25cm,串底距地面15-30cm,挂袋密度每平方米70-80袋左右。之后进行培育即可。
67.实施例2
68.(1):出芝栽培
69.配置出芝培养基(出芝培养基采用阔叶木屑89份,麦麸7份,豆饼粉2份,石膏1份,石灰1份通过以上配方比例,进行混拌,接着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达50%;),装入宽15cm,高35cm的聚乙稀塑料袋中,封好口,上锅进行高压或常压热灭菌;所述高压灭菌为,封闭容器加热至121℃,保持1.5小时;
70.所述常压灭菌为,不封闭容器加热至100℃,保持12小时。
71.保温保持1小时后,出锅冷却等至袋内温度降至30℃左右时,通过无菌操作接入已选育好的云芝菌种,接菌完后,将菌袋送入培养室,进行保温保湿培养;
72.(2):经过30天的保温保湿培养,菌丝已长满菌袋,再经半个月的后熟培养,搬入塑料大棚内;
73.(3):钢架塑料大棚设计,大棚效果见图2;
74.所述钢架塑料大棚设计包括:大棚规格为钢骨架棚长40m,宽8m,拱高3.5m,肩高2m,南北走向,棚与棚间距4m;
75.大棚两侧立柱下设预埋件,做好斜拉,达到坚固,防倾斜;大棚两侧设地锚,用于紧固压膜线,固定棚膜和遮阳网,防止风吹毁坏;
76.棚内平肩高度架设若干横杆,用于拴绑吊袋绳;每两趟顺杆为一组,每组横杆间距25cm,每两组横杆间留出60cm的过道,便于作业;在各过道上方铺设一条微喷水管道,管道上每隔1m安装雾化喷头;
77.大棚两侧设有卷膜器,用于通风换气,调温调湿。
78.(4):挂袋出芝方法:
79.当大棚内温度平均达16℃左右时,将长满云芝菌丝的挂袋移入棚内,进行扎眼或划口催芽(形成小孔8),将扎眼或划口的袋顺棚双趟为一排,横卧摞袋4个高,上盖草帘保温保湿4天;每个袋扎眼140个,或划口6条,当扎眼或划口菌丝已生长封口,即可进行挂袋;
80.使用实施例1中的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进行挂袋处理,挂袋密度每平方m70袋左右。挂袋结果见图1;
81.保温保湿可根据温度情况覆盖塑料膜。
82.出芝管理,挂袋后在气温稳定在16℃之间,一星期左右形成原基,在水分管理上保持棚内湿度90%左右;温湿的控制,水分通过棚内的喷雾管道设施进行控制,温度及通风可通过大棚两侧圈膜器起落进行控制;经过20-25天管理培养,可采收第一茬云芝,第一茬云芝采收后,将棚内两边塑料膜圈起到平肩位置,停水通风3天,再进行第二茬出云芝管理,管
理方法按第一茬云芝管理方法进行,可采3茬;
83.(5):采收加工方法:
84.云芝属于木质性,片薄,吸水性差,加工干燥方法为采收木耳晾晒法,在两个大棚之间用钢管焊接成高1.8m左右,宽1.5m左右中间拉上尼龙纱网,架顶用塑料布苫盖,防止雨淋,采收的云芝均匀的摊在架中的尼龙纱网上,睛天2-3天即可干透,每袋菌平均可采干云芝1.2两左右。
85.实施例3
86.(1):出芝栽培
87.配置出芝培养基(出芝培养基采用阔叶木屑85份,麦麸11份,豆饼粉2份,石膏1份,石灰1份通过以上配方比例,进行混拌,接着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达62%;),装入宽16.5cm,高37cm的聚乙稀塑料袋中,封好口,上锅进行高压或常压热灭菌;所述高压灭菌为,封闭容器加热至121℃,保持2小时;
88.所述常压灭菌为,不封闭容器加热至100℃,保持15小时。
89.保温保持1-3小时后,出锅冷却等至袋内温度降至30℃左右时,通过无菌操作接入已选育好的云芝菌种,接菌完后,将菌袋送入培养室,进行保温保湿培养;
90.(2):经过40天的保温保湿培养,菌丝已长满菌袋,再经半个月的后熟培养,搬入塑料大棚内;
91.(3):钢架塑料大棚设计;
92.所述钢架塑料大棚设计包括:大棚规格为钢骨架棚长50m,宽12m,拱高4.5m,肩高2.2m,南北走向,棚与棚间距6m;
93.大棚两侧立柱下设预埋件,做好斜拉,达到坚固,防倾斜;大棚两侧设地锚,用于紧固压膜线,固定棚膜和遮阳网,防止风吹毁坏;
94.棚内平肩高度架设若干横杆,用于拴绑吊袋绳;每两趟顺杆为一组,每组横杆间距30cm,每两组横杆间留出70cm的过道,便于作业;在各过道上方铺设一条微喷水管道,管道上每隔1.3m安装雾化喷头;
95.大棚两侧设有卷膜器,用于通风换气,调温调湿。
96.(4):挂袋出芝方法:
97.当大棚内温度平均达16℃左右时,将长满云芝菌丝的挂袋移入棚内,进行扎眼或划口催芽(形成小孔8),将扎眼或划口的袋顺棚双趟为一排,横卧摞袋5个高,上盖草帘保温保湿7天;每个袋扎眼220个,或划口8条,当扎眼或划口菌丝已生长封口,即可进行挂袋;
98.使用实施例1中的立体吊装培养的菌类培养装置进行挂袋处理,挂袋密度每平方80袋左右。
99.保温保湿可根据温度情况覆盖塑料膜。
100.出芝管理,挂袋后在气温稳定在26℃之间,一星期左右形成原基,在水分管理上保持棚内湿度90%左右;温湿的控制,水分通过棚内的喷雾管道设施进行控制,温度及通风可通过大棚两侧圈膜器起落进行控制;经过20-25天管理培养,可采收第一茬云芝,第一茬云芝采收后,将棚内两边塑料膜圈起到平肩位置,停水通风4天,再进行第二茬出云芝管理,管理方法按第一茬云芝管理方法进行,可采4茬;
101.(5):采收加工方法:
102.云芝属于木质性,片薄,吸水性差,加工干燥方法为采收木耳晾晒法,晾晒效果见图3,在两个大棚之间用钢管焊接成高1.8m左右,宽1.5m左右中间拉上尼龙纱网,架顶用塑料布苫盖,防止雨淋,采收的云芝均匀的摊在架中的尼龙纱网上,睛天2-3天即可干透,每袋菌平均可采干云芝1.2两左右。
103.对比例1
104.地摆栽培模式
105.步骤(1)同实施例1;步骤(2)将经过30天的保温保湿培养,菌丝已长满菌袋,再经半个月的后熟培养,搬入畦田内;
106.(3)畦田设计:选择平坦,避风,向阳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做成床田宽1.5-2m,步道宽60-70cm,高8-10cm的畦;为了防止太阳直射光的危害,畦田上方要架设在郁闭度80-90%的遮阳网遮阴保湿,在两畦间设有喷水管道,给生长的云芝喷水保湿;
107.步骤(4)在畦田上摆袋,袋间距10cm,摆袋方式见图4,其余同实施例1;
108.步骤(5)同实施例1,每袋菌平均可采干云芝1两左右。
109.地摆栽培方法,土地利用率低,每亩地仅能摆放8000-10000袋(本技术每平方m能挂袋70-80袋);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另外,畦田摆放,下雨及喷水时容易将泥土溅落在云芝上,造成污染损耗。
11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