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石楠的害虫防控用途及防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33354发布日期:2023-01-20 21:4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红叶石楠的害虫防控用途及防控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害虫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红叶石楠的害虫防控用途及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2.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均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其幼虫占地下害虫总量的90%以上,是危害花生、大豆、地瓜、玉米等多种作物中的害虫,常造成大面积绝收。以花生为例,受害花生一般能减产20~30%,严重地块可减产60~70%,甚至绝收。据山东、河南、安徽、河北、辽宁等省连续五年的跟踪调查,每年由暗黑鳃金龟造成的花生产量损失都在1.5亿公斤以上。因此其幼虫为害一直是虫害防治的重点。由于其幼虫期漫长,且生活在地下,适应性强,目前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防治方法主要采用辛硫磷、吡虫啉、毒死蜱等传统化学农药进行土壤处理、拌种或喷施灌根的防治方法,然而,化学农药存在高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而采用性诱剂防治,主要诱杀的害虫为雄虫,雌虫引诱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在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中发现,红叶石楠对于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均具有优异的诱集作用,基于此,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4.本发明提供了红叶石楠在暗黑鳃金龟和/或铜绿丽金龟诱集防控中的应用。在具体的应用方案中,红叶石楠被用来诱集暗黑鳃金龟和/或铜绿丽金龟,以利于对暗黑鳃金龟和/或铜绿丽金龟进行收集和灭杀。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暗黑鳃金龟和/或铜绿丽金龟综合防治方法,其步骤为:事先利用化学药剂喷施红叶石楠,然后利用红叶石楠的诱集作用,通过取食持续诱杀暗黑鳃金龟和/或铜绿丽金龟。
6.上述化学药剂选自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以及毒死蜱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吡虫啉。
7.在本发明中,可将红叶石楠栽种于农作物周围,例如田间地头,以降低暗黑鳃金龟和/或铜绿丽金龟对农作物的危害,从而达到农作物增产的目的。为此,本发明提供了红叶石楠在作物虫害防治和增产中的应用。
8.上述作物包括但不限于花生、大豆、地瓜以及玉米等农作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0.本发明利用红叶石楠诱集金龟甲,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灭杀害虫,具有简单、轻便、规律明显等优点,且绿色环保、对人无害。相较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而言,本发明通过对红叶石楠喷施化学药剂,克服了直接在作物大田土壤中施用化学药剂所带来的大田土壤中化学农药高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有效避免了化学药剂在作物中残留。此外,采用本发明的防治手段,不仅能使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大幅减少,而且,对金龟甲的诱捕作用效果长达10天以上,还可以重复喷施,集中杀灭,具有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具有
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
附图说明
11.图1为红叶石楠的田间地头引诱效果图;
12.图2为红叶石楠与化学药剂综合防治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其它术语,除非有另外说明,一般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数据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发明。以下实施例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4.实施例1
15.红叶石楠引诱试验:
16.2021年6~8月在栽培池栽种玉米、大豆、红叶石楠、榆树、花生、桑树,用网将各试验植株罩起来,每组设置三个重复,网内放置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各300头,观察其取食数量,收集数据。运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用dps v16.05版数据处理系统duncan新复极差多重比较检验。
17.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18.表1:不同寄主植物对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的引诱效果
[0019][0020]
由表1可知,红叶石楠对于两种金龟甲的引诱效果均显著高于玉米、大豆、榆树、花生、桑树等植物。
[0021]
实施例2
[0022]
田间栽培试验:
[0023]
选取花生作为试验对象,试验田面积600亩。将红叶石楠栽种于田间地头,每5米栽种一棵,共栽种60棵。在金龟甲发生高峰期,于田间夜晚观察红叶石楠上的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数量。
[0024]
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
[0025]
红叶石楠上的金龟甲密集。经收集计数,在金龟甲发生高峰期平均每棵红叶石楠上的金龟甲数目为103头,最高一棵石楠有800多头金龟甲,表现出明显的引诱效果。
[0026]
实施例3
[0027]
综合防治试验:
[0028]
试验于2022年8月8号在花生田间进行,此时为金龟甲发生晚期。在不同株红叶石楠上喷施不同药剂,如下: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600倍、60%吡虫啉悬浮剂8000倍、40%辛硫磷乳油1000倍、35%毒死蜱微囊悬浮剂1000倍,兑水喷雾,至傍晚金龟甲出土时已晾干,每种药剂重复4棵树。用清水设置对照。金龟甲在食用红叶石楠后致死,如图2所示。试验当晚,红叶石楠周围金龟甲的死亡数目,高达72.4头/棵。连续观察12天,每天均有金龟甲因取食红叶石楠而死亡,统计每日的金龟甲死亡数量,以平均数计算,如表2所示:吡虫啉与红叶石楠的协同防虫效果,显著好于其它药剂,且持效期高达10天以上。
[0029]
表2:不同药剂处理红叶石楠后杀虫效果
[0030][003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红叶石楠在暗黑鳃金龟和/或铜绿丽金龟诱集防控中的应用。2.一种暗黑鳃金龟和/或铜绿丽金龟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事先利用化学药剂喷施红叶石楠,然后利用红叶石楠的诱集作用,通过取食持续诱杀暗黑鳃金龟和/或铜绿丽金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药剂选自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以及毒死蜱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药剂为吡虫啉。5.红叶石楠在作物虫害防治和增产中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虫害为由暗黑鳃金龟和/或铜绿丽金龟引起的作物虫害。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选自花生、大豆、地瓜以及玉米中的一种或几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红叶石楠的害虫防控用途及防控方法,属于害虫防控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中发现,红叶石楠对于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均具有优异的诱集作用,因此,利用红叶石楠诱集金龟甲,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灭杀害虫,具有简单、轻便、规律明显等优点,且绿色环保、对人无害。相较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而言,本发明通过对红叶石楠喷施化学药剂,克服了在作物大田土壤中施用化学药剂所带来的大田土壤中化学农药高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有效避免了化学药剂在作物中残留。此外,采用本发明的防治手段,不仅能使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大幅减少,而且还可以重复喷施,集中杀灭,防效持久,具有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具有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具有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曲明静 曲春娟 李晓 时玉娟 王宏梅 姜晓静 鞠倩 杜龙 焦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10.27
技术公布日:2023/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