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黄花菜香气成分的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32514626发布日期:2022-12-10 08:5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黄花菜香气成分的种植方法

1.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涉及黄花菜种植技术,具体为一种提高黄花菜香气成分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忘忧草、健脑菜,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是含苞未放的花蕾,该花蕾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营养价值很高。黄花菜的性味甘凉,还具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健脑,抗衰老等功效。另据研究表明,黄花菜还具有降脂、降压、抗癌等多种保健功能。不难看出,黄花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花卉珍品蔬菜。
3.黄花菜除了上述营养成分丰富,营养价值高之外,其还有一个与其他蔬菜的不同之处,就是黄花菜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黄花菜中所含有的风味物质是这种香气的直接来源。此类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等有香气的化合物。其中,成分含量较高起主要影响的香气成分为具有木香、花香、果香香气的二氢-β-紫罗兰酮和具有柠檬草和乙酸异丁脂般香气的甲基庚烯酮,如果能有效提高黄花菜中此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则对黄花菜的品质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4.现有专利cn 113016986 a一种提高黄花菜风味物质的方法,主要是对黄花菜的加工过程进行改进,是对将杀青后的黄花菜进行冷却;将冷却后的黄花菜进行中波红外干燥处理;将中波红外处理后的黄花菜回潮处理,将回潮后的黄花菜装入塑料包装袋中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专利技术解决种植户目前干制黄花菜加工的效率低、机械化程度低,制品质量不稳定的现状,还保持黄花菜中的风味。但是,如果黄花菜本身风味物质含量不高,即使在加工过程中改进以充分保留黄花菜的风味物质,也无法提高黄花菜本身天然的香味物质,进而无法实质性的提升黄花菜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提高黄花菜香气成分的种植方法。目的是在黄花菜种植的过程中,提高黄花菜中香气成分的含量,从而提高黄花菜产品的品质。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提高黄花菜香气成分的种植方法,在黄花菜的抽薹期喷施液面肥a,在花蕾期喷施叶面肥b,然后对花蕾套袋4-8h;所述的叶面肥a包括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5%的甘露糖醇和0.5-2.5%的柠檬酸;所述的叶面肥b包括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1.5%的酰肽水解酶、0.5-2.5%的柠檬酸和0.1-0.5%的β-紫罗兰酮。
8.优选的,套袋时间为4-6h。
9.优选的,所述的叶面肥a包括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的甘露糖醇和1.5%的柠檬酸。
10.更优的,所述的叶面肥b包括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85%的酰肽水解酶、1.5%的柠檬
酸和0.5%的β-紫罗兰酮。
11.优选的,所述的叶面肥a还包括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蛋白酶。
12.优选的,所述的叶面肥b还包括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0.5%的氯化钾。
13.优选的,从出蕾开始到第一次采摘花蕾间隔两天喷施一次叶面肥b,喷施量为200-300kg/亩。
14.优选的,选择在一天的上午喷施叶面肥a和叶面肥b。
15.优选的,待黄花开始抽苔,施抽苔肥水粪800-1000kg/亩。
16.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在黄花生长的关键期即抽薹期和花蕾期,针对生长的不同时期的特点和目的分别施加两种液面肥,叶面肥a中的甘露糖醇和柠檬酸,主要是为花蕾期的生长最准备,以为花蕾期黄花生长所需要的醇类和酸类微量成分提供补充,使黄花在花蕾期生长代谢过程中,有充分的产生香气成分的基础物质。对于花蕾期也是更为关键的时期,通过施加叶面肥b,包括一少部分的激发成分,即β-紫罗兰酮,该成分可以在黄花出蕾期有效促进二氢-β-紫罗兰酮的生成,进而有效提高黄花植物内香气成分的富集。在花蕾期,采用短时套袋处理,且套袋时间控制在邻近中午以及中午这段光照最强的时期,通过阳光中紫外线的辐照,套袋内花蕾部分上的叶面肥在高温下,叶面肥中的柠檬酸以及酶类成分,结合抽薹期积累的糖醇类,均有效促进了植物细胞内的酯化反应,结合β-紫罗兰酮成分,从而更利于二氢-β-紫罗兰酮等香气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17.本发明通过两个阶段施加不同的叶面肥,分阶段促进黄花内二氢-β-紫罗兰酮的富集,有效提高黄花菜本身天然的香味物质,进而提升了黄花菜产品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19.实施例11、耕地选择:选择土质疏松,排水方便的土壤,黄花菜是一种耐盐碱的植物,对土壤要求不高;2、撒施底肥:每亩撒施35千克复合肥作为底肥,底肥供给黄花菜整个生长期中所需要的基础养分;3、深耕:将耕地深耕把底肥翻入土中,把土块打细,打碎;4、选择种苗:种苗选用生长茂盛、开花丰富,没有遭受过病虫害的多年生植株,分株时,不要破坏植株的根茎,把植株的根从短缩茎上割下来,然后再剪掉植株地下比较老的根,留下较好的支根,保留一个单芽;5、种植:黄花菜种植采用宽行窄株的方法,行距70-85厘米,黄花菜与黄花菜之间间隔10~15cm,种植深度10cm;6、黄花菜生长期间应进行中耕除草2~3次,并定期做除虫措施,中耕的深度控制在10cm;
7、施肥管理:除了常规的晾蔸施春肥,施用提苗肥,重点是施用抽薹肥和花蕾期施加叶面肥,具体步骤为:待黄花开始抽苔,施抽苔肥水粪800kg/亩。并且在黄花菜的抽薹期共喷施两次液面肥a,喷施量为300-350kg/亩;叶面肥a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甘露糖醇、2%的柠檬酸、2%的硫酸钾、2%的蛋白酶组成,其余为水。
20.在花蕾期喷施叶面肥b,喷施量为200-300kg/亩;是从出蕾开始到第一次采摘花蕾间隔两天喷施一次叶面肥b,喷施的时间选择上午的9-10点,喷施完成后,直接对花蕾进行套袋4h,然后去除;叶面肥b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酰肽水解酶、2%的柠檬酸、0.3%的β-紫罗兰酮、0.3%的氯化钾,以及3%的过磷酸钙组成。
21.8、管理:种植黄花菜的土壤水分应保持在60%~70%,避免干旱而减产,及时排出明水、降低水位,避免因涝渍而减产。
22.实施例2-5以及对比例1-3实施例2-5及对比例1-3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叶面肥a和叶面肥b的成分及含量不同以及套袋时间不同,下表为实施例2-5以及对比例1-3中叶面肥a和叶面肥b的成分表:将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1-3种植的黄花采摘后直接进行二氢-β-紫罗兰酮含量的测定。测定方法根据qb/t 4243-2011 二氢-β-紫罗兰酮,采用相对密度和折光指数的测定方法进行,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得出,采用实施例2种植的黄花菜其二氢-β-紫罗兰酮含量最高,达到0.87%;对比例1使用常规叶面肥,对比例2仅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叶面肥b,对比例3仅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叶面肥a,其二氢-β-紫罗兰酮含量高于常规叶面肥,但却明显低于叶面肥a和b同时使用的方法。
2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