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

文档序号:32777923发布日期:2022-12-31 14:02阅读:29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

1.本发明涉及果树施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


背景技术:

2.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能侵染各种柑橘类植物,是柑橘产业上极具毁灭性的病害。柑橘黄龙病严重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发病后期造成柑橘树枯死,导致大面积毁园,当前柑橘黄龙病正在全球柑橘种植区逐步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目前,柑橘黄龙病一致被认为是由局限于韧皮部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侵染所引起,根据病原菌16s rdna和β-操纵子基因的序列特征,以及传播媒介和病原的热敏性,将柑橘黄龙病菌分为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非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fricanus)和美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mericanus)3个种。
4.前人研究表明,化学防治手段中,抗生素是唯一明确的能直接防治黄龙病的化学药物,四环素、土霉素、青霉素g钠盐、链霉素、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均对黄龙病病菌有抑制作用,适用于黄龙病的短期治疗,抑制病害的发展。因此,保证抗生素有效成分的活性并能顺利输送至柑橘树韧皮部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因素。本发明旨在开发便捷的高压灌注施药技术,通过外界压力,使得药物在短时间内达到柑橘树体的各个部位(根、茎、叶等),全面清除树体内黄龙病菌,从而达到有效抑制或治疗柑橘黄龙病的目的。
5.目前防治柑橘树韧皮部发病的方法常常采用挂吊瓶或打针的方式,这种发生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不同的果农由于经验不同,对柑橘树的注射的位置有所区别,若注射的太浅,容易直接对柑橘树表皮进行施药,效果不佳,若注射的太深,则容易直接对柑橘树的木质部进行施药,比较浪费药物,而且效果还不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柑橘重大病害—柑橘黄龙病的有效防治,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果农人工挂吊瓶或打针的方式进行施药,由于不同果农经验不同,使用的器械参差不齐,对柑橘树的注射的部位有所区别,进而容易影响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表面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表面开有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板表面的注射器,所述注射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表面的限位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注射器的动力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表面的药剂箱,所述药剂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计量泵,所述计量泵的出口端与注射器之间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移动板表面的挡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挡
板旋转。
9.为了方便驱动挡板旋转,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挡板底部的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一移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移动板底部的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表面的立板,所述立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第二齿轮相互对应。
10.为了方便限制软管的移动范围,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开有第一凹槽,所述软管位于第一凹槽内。
11.为了方便注射器的自动复位,优选地,所述推板与注射器的针筒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12.为了方便快速定位,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齿环,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一弧形齿环的表面,其中,所述支撑架的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两个第二移动板之间的距离。
13.为了方便调节两个第二移动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侧壁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第二移动板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与第二移动板滑动连接,其中,所述螺纹杆包括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移动板与第一螺纹段螺纹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二移动板与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
14.为了方便调节注射的位置,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一弧形齿环相互啮合,所述第一弧形齿环与第二移动板转动连接,其中,相邻所述第一弧形齿环之间卡接有第二弧形齿环,所述第二弧形齿环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弧形条,所述第一弧形齿环的表面开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弧形条相互匹配。
15.为了方便根据两个第一弧形齿环之间的距离调节弧形条的位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齿环的表面开有第二滑槽,所述弧形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其中,所述第一弧形齿环和弧形条的表面均开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卡接有卡条。
16.为了提高弧形条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块呈t形。
17.为了方便第一弧形齿环的转动,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滑环,所述第一弧形齿环的底部开有第三滑槽,所述弧形滑环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内,所述弧形滑环的纵截面呈t形。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该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由于每次注射时,针筒只能移动至限位板处,因此,能够保证每次注射的深度相同,既保证了每次注射均能注射到柑橘树韧皮部,从而更好地抑制或治疗柑橘黄龙病,同时,由于药剂在韧皮部流通,能够使药剂等到充分地利用,
避免了造成浪费的现象。
20.2、该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将支撑架移动至待施药的柑橘树处,启动第一电机驱动两个第一弧形齿环相互靠拢,能够快速使第一支撑板紧贴柑橘树表皮,从而实现注射器的快速定位。
21.3、该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通过用第二弧形齿环衔接两个第一弧形齿环,启动第二电机驱动第三齿轮进行旋转,第三齿轮带动第二弧形齿环进行旋转,从而方便根据需要调节注射器的位置,方便对同一棵树进行多次不同位置的注射,避免同一个地方堆积大量药剂,提高了药剂的吸收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25.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中的注射器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中的第一弧形齿环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中的第二弧形齿环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中的弧形条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30.图中:1、第一支撑板;101、气缸;102、第一移动板;103、注射器;104、推板;105、第一滑块;106、第一滑槽;107、挡板;108、限位板;2、第一转杆;201、第一齿轮;202、第二转杆;203、第二齿轮;204、立板;205、齿条;206、弹簧;3、药剂箱;301、计量泵;302、软管;303、第二支撑板;304、单向阀;305、第一凹槽;4、支撑架;401、第一电机;402、螺纹杆;403、第一螺纹段;404、第二螺纹段;405、第二移动板;406、第一弧形齿环;407、导杆;5、第二弧形齿环;501、弧形条;502、第一卡槽;503、第三支撑板;504、第二电机;505、第三齿轮;506、第二滑槽;507、第二滑块;508、第二卡槽;509、卡条;6、弧形滑环;601、第三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3.实施例1:
34.参照图1-图4,一种针对柑橘树韧皮部的施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表面的气缸101,气缸1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板102,第一
移动板102的表面开有第一滑槽106;设置在第一移动板102表面的注射器103,注射器1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05,第一滑块105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06内;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表面的限位板108,第一移动板1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板104,推板104与注射器103的动力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表面的药剂箱3,药剂箱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计量泵301,计量泵301的出口端与注射器103之间固定连接有软管302,软管302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304,单向阀304往针筒方向单向导通;转动连接在第一移动板102表面的挡板107,第一支撑板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挡板107旋转。
35.注射器103包括针筒、滑动连接在针筒内的胶塞、固定连接在胶塞上的芯杆,以及固定连接在针筒远离芯杆一端的注射针。
36.设置在第一移动板102表面的注射器103,指的是,针筒设置在第一移动板102的表面。
37.注射器1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05,指的是,针筒与第一滑块105固定连接。
38.计量泵301的出口端与注射器103之间固定连接有软管302,指的是,软管302固定连接在计量泵301的出口端与针筒之间。
39.推板104与注射器103的动力端固定连接,指的是,芯杆远离胶塞的一端与推板104固定连接。
40.参照图2-图3,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挡板107底部的第一转杆2,第一转杆2与第一移动板102转动连接,第一转杆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01;转动连接在第一移动板102底部的第二转杆202,第二转杆20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03,第二齿轮203与第一齿轮201相互啮合;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表面的立板204,立板20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205,齿条205与第二齿轮203相互对应。
41.在初始状态时,挡板107与针筒相互垂直,且挡板107与针筒相抵,第一滑块105位于第一滑槽106内靠近限位板108一侧的极限位置。
42.在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板1紧贴柑橘树表皮,启动计量泵301往注射器103内添加药剂,直至药剂填满针筒,启动气缸101推动第一移动板102进行移动,在挡板107的衔接作用下,第一移动板102带动注射器103往柑橘树方向移动,直至针筒的一端与限位板108相抵,此时,注射针正好移动至柑橘树的韧皮部,在此过程中,当第二齿轮203移动至齿条205处,且第二齿轮203与齿条205相互啮合时,继续使第一移动板102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二齿轮203进行旋转,第二齿轮203带动第一齿轮201进行旋转,第一齿轮201带动第一转杆2进行旋转,第一转杆2带动挡板107旋转90度,使挡板107与针筒相互平行,继续使第一移动板102进行移动,从而使推板104推动芯杆进行移动,从而将针筒内的药剂注射在柑橘树的韧皮部。
43.由于每次注射时,针筒只能移动至限位板108处,因此,能够保证每次注射的深度相同,既保证了每次注射均能注射到柑橘树韧皮部,从而更好地防范柑橘树得黄龙病,同时,由于药剂在韧皮部流通,能够使药剂等到充分地利用,避免了造成浪费的现象。
44.由于软管302会随着针筒的移动而进行移动,为了防止软管302影响驱动机构的正常运行,参照图1-图3,第一移动板1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03,第二支撑板303的表面开有第一凹槽305,软管302位于第一凹槽305内,使软管302只能在第一凹槽305内进行移动,提升了软管302的高度,能够有效避免对驱动机构的影响。
45.为了方便注射器103的自动复位,参照图3-图4,推板104与注射器103的针筒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06。
46.气缸101也可以通过电动伸缩杆替代。
47.实施例2:
48.参照图1和图8,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增加了快速定位的具体实施方案。
49.由于在注射时,需要注射在地面上部的柑橘树主枝干的韧皮部,第一支撑板1距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在使用时,若不对第一支撑板1进行支撑,则在注射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1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注射效果,因此,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4,为了方便本装置的移动,参照图1,支撑架4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支撑架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支撑架4的表面对称设置有第二移动板405,第二移动板40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齿环406,第一支撑板1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一弧形齿环406的表面,其中,支撑架4的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两个第二移动板405之间的距离。
50.为了减少在定位时,第一弧形齿环406的夹持力对柑橘树的表皮造成破损,第一弧形齿环40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51.参照图8,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架4侧壁的第一电机401,第一电机4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02,螺纹杆402与第二移动板405螺纹连接,支撑架4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导杆407,导杆407与第二移动板405滑动连接,其中,螺纹杆402包括第一螺纹段403和第二螺纹段404,第一螺纹段403和第二螺纹段404的螺纹方向相反,其中一个第二移动板405与第一螺纹段403螺纹连接,其中另一个第二移动板405与第二螺纹段404螺纹连接。
52.将支撑架4移动至待施药的柑橘树处,并使柑橘树的主枝干位于两个第一弧形齿环406之间,启动第一电机401驱动螺纹杆402进行旋转,螺纹杆402带动两个第二移动板405相互靠拢,第二移动板405带动第一弧形齿环406进行移动,直至第一弧形齿环406夹持在柑橘树的主枝干的外壁,此时,第一支撑板1紧贴柑橘树表皮。
53.实施例3:
54.参照图5-图8,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增加了调节注射位置的具体实施方案。
55.由于根据柑橘树的生长情况,较大的柑橘树需要注射多针药剂,为了防止大量药剂堆积在同一个地方,参照图5-图8,其中一个第二移动板40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503,第三支撑板5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504,第二电机5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505,第三齿轮505与第一弧形齿环406相互啮合,其中,相邻第一弧形齿环406之间卡接有第二弧形齿环5,第二弧形齿环5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弧形条501,第一弧形齿环406的表面开有第一卡槽502,第一卡槽502与弧形条501相互匹配。
56.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移动板40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齿环406,转换成,第一弧形齿环406与第二移动板405转动连接。
57.为了方便携带不同型号的第二弧形齿环5,参照图8,支撑架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箱,支撑箱内装有各个型号的第二弧形齿环5。
58.当将柑橘树的主枝干夹持在两个第一弧形齿环406之间时,将对应型号的第二弧
形齿环5卡接在两个第一弧形齿环406之间,此时,弧形条501卡接在第一卡槽502内,启动第二电机504驱动第三齿轮505进行旋转,第三齿轮505带动第二弧形齿环5进行旋转,从而方便根据需要调节注射器103的位置,方便对同一棵树进行多次不同位置的注射,避免同一个地方堆积大量药剂,提高了药剂的吸收效率。
59.实施例4:
60.参照图5-图7,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增加了根据两个第一弧形齿环406之间的距离调节弧形条501的位置的具体实施方案。
61.由于各个柑橘树的长势有所区别,难以保证第二弧形齿环5的型号正好与两个第一弧形齿环406之间的距离一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弧形齿环5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弧形条501,转换成,第二弧形齿环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弧形条501。
62.第二弧形齿环5的表面开有第二滑槽506,弧形条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507,第二滑块507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506内,其中,第一弧形齿环406和弧形条501的表面均开有第二卡槽508,第二卡槽508内卡接有卡条509。
63.在衔接两个第一弧形齿环406时,将与两个第一弧形齿环406之间距离大致相同型号的第二弧形齿环5卡接在两个第一弧形齿环406之间,在第二滑槽506内滑动第二滑块507,使弧形条501卡接在第一卡槽502内,并将卡条509卡接在对应的第二卡槽508内,从而将第二弧形齿环5固定在第一弧形齿环406上。
64.为了提高弧形条501的稳定性,第二滑块507呈t形。
65.为了方便第一弧形齿环406的转动,第二移动板40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滑环6,第一弧形齿环406的底部开有第三滑槽601,弧形滑环6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601内,弧形滑环6的纵截面呈t形。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