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杉木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3098560发布日期:2023-02-01 00:1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杉木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杉木是杉科、杉木属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2.5~3米;幼树树冠尖塔形,大树树冠圆锥形,树皮灰褐色;大枝平展,小枝近对生或轮生,常成二列状。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侧枝之叶基部扭转成二列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通常微弯、呈镰状,革质、竖硬,杉木为亚热带树种,较喜光。喜温暖湿润,多雾静风的气候环境,不耐严寒及湿热,怕风,怕旱,适应年平均温度15~23℃,极端最低温度-17℃,年降水量800~2000毫米的气候条件。耐寒性大于它的耐旱能力,水湿条件的影响大于温度条件,怕盐碱,对土壤要求比一般树种要高,喜肥沃、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3.现有技术中杉木种植普遍采用育苗后移栽的方法,而优良壮苗是林木栽培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杉木育苗难度不大,各地都已经很好地掌握育苗方法和措施,但目前的育苗方法大多以土壤为基质,在苗期的管理中也适当施入一些化学肥料以提高苗木的生长。但是该方法容易因为土壤的板结,影响杉木幼苗根系的发育及养分的均衡与获得,而且土壤重量大,在山区造林的过程中,苗木运输成本较高,也有一些地区采用轻基质进行工厂化苗木培育,但是移栽后由于土壤干旱、灌溉不及时导致根系死亡,移栽成活率较低,进而限制了杉木在干旱区域的种植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杉木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杉木育苗基质,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杉木皮40~50份、玉米茎秆10~15份、珍珠岩5~10份、玉米芯5~10份、腐殖酸10~15份、复合微生物1~2份、内生菌1~2份、田间土20~25份、鸡粪5~10份和氮磷钾复合肥2~3份。
7.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固氮菌2~3份、枯草芽孢杆菌2~3份、乳酸菌1~2份、纤维单胞菌1~2份、地衣芽孢杆菌1~2份和荧光假单孢菌2~3份。
8.复合微生物中的固氮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纤维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孢菌,可以活化土壤、增进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抗碱解盐,改良土壤,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刺激植物根系生长,增强植物抗病和抗旱能力。多种有益微生物在植物根际大量繁殖,形成优势菌群,并分泌植物促生物质和抗生素,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提高抗青枯病、根肿病、根腐病、立枯病、疫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多种病害的能力。
9.进一步地,所述内生菌包括胶孢炭疽菌。
10.胶孢炭疽菌可以寄生在杉木根部,促进植物根部产生更多的水杨酸,进而提升杉木抵御干旱的能力,提高杉木的抗逆性。
11.进一步地,所述玉米芯的粒径为3~5mm。
12.玉米芯和珍珠岩作为保水物质,可以提高基质保水性。
1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一种上述杉木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1)按质量份数称取各个原料,将杉木皮、玉米茎秆、鸡粪和复合微生物混合后发酵、造粒,得到发酵肥料颗粒;
15.(2)将所述发酵肥料颗粒与珍珠岩、玉米芯、腐殖酸、内生菌、田间土、氮磷钾复合肥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杉木育苗基质。
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17.(1)将杉木皮和玉米茎秆粉碎后,加入鸡粪和复合微生物混合均匀,然后调节含水量至50~55%,堆置发酵,得到发酵料;
18.(2)将所述发酵料粉碎至80~120目,然后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膨润土进行常温造粒,得到所述发酵肥料颗粒。
19.将杉木皮、玉米茎秆、鸡粪和复合微生物发酵后制成发酵肥料颗粒,可以将水分保蓄在发酵肥料颗粒中,增加土壤的持水量以延缓干旱;并且发酵肥料颗粒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可以提高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促进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同时,发酵肥料颗粒可以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的环境,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
20.进一步地,所述发酵的温度为35~40℃,时间为20~30d。
21.进一步地,所述发酵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膨润土的质量比为(30~40):(2~3):(5~7);所述造粒的粒径为0.5~1cm。
22.进一步地,在所述杉木育苗基质制备前,还包括,对田间土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具体包括:将田间土与干燥的杂草混合,焚烧。
23.进一步地,所述田间土和干燥的杂草的体积比为(10~15):2。
24.通过高温焚烧,可以在去除田间土中的病虫同时,使田间土的孔隙分布更优,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
25.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6.采用本发明的杉木育苗基质进行育苗,可以显著提高杉木幼苗在干旱地区的移栽成活率(移栽成活率为97~99%),且移栽后通过基质的保水作用,可以避免幼苗出现严重缺水而死亡的现象,通过微生物调节种植地土壤,使其更适于杉木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27.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28.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29.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30.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技术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31.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32.以下实施例所述的“份”均为“质量份”。
33.本发明以下实施例及对比例采用的固氮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纤维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菌、胶孢炭疽菌、拟青霉、酵母菌均为商购。
34.其中,固氮菌的含菌量为2.0
×
10
10
cfu/g;枯草芽孢杆菌的含菌量为1.0
×
109cfu/g,乳酸菌的含菌量为8.0
×
108cfu/g,纤维单胞菌的含菌量为2.0
×
109cfu/g,地衣芽孢杆菌的含菌量为7.0
×
108cfu/g,荧光假单孢菌的含菌量为2.3
×
109cfu/g,胶孢炭疽菌的含菌量为2.0
×
108cfu/g,拟青霉的含菌量为2.0
×
108cfu/g、酵母菌的含菌量为1.0
×
109cfu/g。
35.实施例1
36.一种杉木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
37.杉木育苗基质,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杉木皮45份、玉米茎秆12份、珍珠岩8份、玉米芯(粒径为3~5mm)5份、腐殖酸12份、复合微生物2份、内生菌(胶孢炭疽菌)2份、田间土20份、鸡粪6份和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份。
38.复合微生物,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固氮菌3份、枯草芽孢杆菌2份、乳酸菌1份、纤维单胞菌2份、地衣芽孢杆菌1份和荧光假单孢菌3份。
39.制备方法:
40.(1)按质量份数称取各个原料,将杉木皮、玉米茎秆粉碎(粒径为10mm左右),加入鸡粪和复合微生物,然后加水调节至含水量为52%左右,堆置成长为5m、宽为2m、宽高1.5m的发酵堆,进行发酵,控制发酵温度为35~40℃,每5d翻堆一次,发酵25d后得到发酵料。
41.(2)将发酵料摊平,自然晾干后粉碎至100目,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膨润土(发酵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膨润土的质量比为35:2:6)混合均匀,然后加水至含水量为25%左右,进行常温造粒,得到粒径为0.8cm的发酵肥料颗粒。
42.(3)将发酵肥料颗粒与珍珠岩、玉米芯、腐殖酸、内生菌、田间土、氮磷钾复合肥混合均匀,得到杉木育苗基质。
43.田间土为经过预处理的田间土,预处理的方法如下:按每层田间土和干燥的杂草的体积比为13:2的比例混合,焚烧至杂草全部变为灰烬。
44.实施例2
45.一种杉木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
46.杉木育苗基质,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杉木皮40份、玉米茎秆15份、珍珠岩5份、玉米芯(粒径为3~5mm)10份、腐殖酸10份、复合微生物1份、内生菌(胶孢炭疽菌)1份、田
间土23份、鸡粪5份和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份。
47.复合微生物,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固氮菌2份、枯草芽孢杆菌3份、乳酸菌1份、纤维单胞菌1份、地衣芽孢杆菌2份和荧光假单孢菌2份。
48.制备方法:
49.(1)按质量份数称取各个原料,将杉木皮、玉米茎秆粉碎(粒径为10mm左右),加入鸡粪和复合微生物,然后加水调节至含水量为50%左右,堆置成长为5m、宽为2m、宽高1.5m的发酵堆进行发酵,控制发酵温度为35~40℃,每5d翻堆一次,发酵20d后得到发酵料。
50.(2)将发酵料摊平,自然晾干后粉碎至120目,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膨润土(发酵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膨润土的质量比为40:3:7)混合均匀,然后加水至含水量为25%左右,进行常温造粒,得到粒径为0.5cm的发酵肥料颗粒。
51.(3)将发酵肥料颗粒与珍珠岩、玉米芯、腐殖酸、内生菌、田间土、氮磷钾复合肥混合均匀,得到杉木育苗基质。
52.田间土为经过预处理的田间土,预处理的方法如下:按每层田间土和干燥的杂草的体积比为15:2的比例混合,焚烧至杂草全部变为灰烬。
53.实施例3
54.一种杉木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
55.杉木育苗基质,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杉木皮50份、玉米茎秆10份、珍珠岩10份、玉米芯(粒径为3~5mm)8份、腐殖酸15份、复合微生物1份、内生菌(胶孢炭疽菌)2份、田间土25份、鸡粪10份和氮磷钾复合肥(15-15-15)3份。
56.复合微生物,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固氮菌2份、枯草芽孢杆菌2份、乳酸菌2份、纤维单胞菌1份、地衣芽孢杆菌2份和荧光假单孢菌3份。
57.制备方法:
58.(1)按质量份数称取各个原料,将杉木皮、玉米茎秆粉碎(粒径为10mm左右),加入鸡粪和复合微生物,然后加水调节至含水量为55%左右,堆置成长为5m、宽为2m、宽高1.5m的发酵堆进行发酵,控制发酵温度为35~40℃,每5d翻堆一次,发酵30d后得到发酵料。
59.(2)将发酵料摊平,自然晾干后粉碎至80目,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膨润土(发酵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膨润土的质量比为30:2:5)混合均匀,然后加水至含水量为25%左右,进行常温造粒,得到粒径为1cm的发酵肥料颗粒。
60.(3)将发酵肥料颗粒与珍珠岩、玉米芯、腐殖酸、内生菌、田间土、氮磷钾复合肥混合均匀,得到杉木育苗基质。
61.田间土为经过预处理的田间土,预处理的方法如下:按每层田间土和干燥的杂草的体积比为5:1的比例混合,焚烧至杂草全部变为灰烬。
62.对比例1
63.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制备方法如下:
64.(1)同实施例1。
65.(2)将发酵料摊平,自然晾干后粉碎至100目,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膨润土(发酵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膨润土的质量比为35:2:6)混合均匀,然后加水至含水量为25%左右,得到发酵肥料。
66.(3)将发酵肥料与珍珠岩、玉米芯、腐殖酸、内生菌、田间土、氮磷钾复合肥混合均
匀,得到杉木育苗基质。
67.田间土为经过预处理的田间土,预处理的方法如下:按每层田间土和干燥的杂草的体积比为13:2的比例混合,焚烧至杂草全部变为灰烬。
68.对比例2
69.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胶孢炭疽菌替换成等质量份的拟青霉。
70.对比例3
71.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胶孢炭疽菌用量调整为0.5份。
72.对比例4
73.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替换成海藻纤维。
74.对比例5
75.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田间土预处理的方法如下:将田间土在温度为180℃的条件热处理30min。
76.对比例6
77.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复合微生物中的枯草芽孢杆菌替换成等质量份的酵母菌。
78.效果例1
79.11月下旬,在浙江金华市进行试验,将杉木种子(铁杉)播种在装有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制备的杉木育苗基质的营养袋(营养袋的长为25cm,宽为12cm)中,培育(在大棚内培育)4个月后进行移栽,移栽时连同杉木育苗基质一起进行移栽,移栽于土壤较为干旱的山区,移栽密度为400株/亩。并以商购的育苗基质作对比(对照组,厂家:佛山市好苗旺土农业有限公司,主要成分为:椰糠、泥炭、炭化稻谷壳、珍珠岩),移栽5个月后统计移栽成活率、根长及苗高,结果见表1。
80.表1
81.分组移栽成活率(%)根长(cm)苗高(cm)实施例19924.632.7实施例29723.531.6实施例39824.232.5对比例18919.427.7对比例29020.228.0对比例39220.828.2对比例49421.529.8对比例59221.128.4对比例69421.329.6对照组8215.725.4
82.从表1中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杉木育苗基质进行育苗,可以显著提高杉木幼苗在干旱地区的移栽成活率(移栽成活率为97~99%),且移栽后通过基质的保水作用,可以避免幼苗出现严重缺水而死亡的现象,通过微生物调节作用,可以调节种植地土壤,使其更适于杉木的生长。
8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
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