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熊蜂饲养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29410发布日期:2023-03-04 00:0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熊蜂饲养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和畜牧兽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熊蜂饲养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2.熊蜂授粉技术作为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因其提高果蔬产量和品质、省工省力、降低农药残留等优势,已成为设施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术。
3.目前关于熊蜂授粉技术的应用研究较多,多是采用商品化熊蜂产品,虽自带蜂箱,但多是利用蜂群进行授粉,未考虑到熊蜂在密闭环境内的繁衍和温度调控的问题,会造成熊蜂的繁衍速度降低,甚至停滞,影响授粉的效率,并且随着设施蔬菜不断发展,也给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生长和繁殖的环境,病虫世代叠加、危害严重,传统意义上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不仅造成农药残留,还会造成病虫耐药性(抗药性)不断增加,而木霉菌、白僵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及提升植物生理机能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因此通过熊蜂携带有益菌在授粉过程中防治病虫害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熊蜂饲养培育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优化熊蜂的生长环境,并在熊蜂采蜜授粉过程中能够对蔬菜的生产提供辅助的病虫害的防治。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6.一种熊蜂饲养培育装置,包括蜂箱,所述蜂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盖内腔顶面与所述箱体顶面相抵触;所述箱体的顶面和底面均开放设置,所述箱体内腔底端可拆卸连接有饲喂组件,所述饲喂组件的上方设置有排泄板,所述排泄板倾斜设置并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排泄板的底端与所述箱体一侧壁相贴合,所述箱体的一侧壁开设有进出口,所述进出口靠近所述排泄板的底端设置;所述进出口内固定安装有进出组件,用于熊蜂的进出;所述排泄板上方设置有若干蜂脾,所述蜂脾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箱体、所述箱盖滑动连接;所述箱盖的一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内固定安装有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设置于所述蜂脾正上方。
7.优选的,所述饲喂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用于盛放蜜水,所述水箱顶面固接并连通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腔转动连接有吸水的棉球,所述棉球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管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管的侧壁并转动连接有风车。
8.优选的,所述进出组件包括封板,所述封板顶端与所述进出口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封板的底端中部开设有若干用于工蜂进出的端口;所述封板远离所述排泄板的一侧设置有滤板,所述滤板侧面开设有若干过孔;所述滤板顶端与所述进出口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滤板与所述封板之间设置有释菌组件,所述释菌组件用于释放有益菌。
9.优选的,所述释菌组件包括菌盒,所述菌盒两端分别粘附有柔性的胶块,所述菌盒两端面通过所述胶块与所述进出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菌盒用于盛放有益菌的菌粉;所述菌
盒底面固接有若干刷毛,所述菌盒底面为筛网面。
10.优选的,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排气块和连接管,所述排气块顶面等间距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排气块底面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排气孔与所述连接管内腔相连通,所述连接管底面与所述出气口固接并连通;所述排气孔的孔径小于工蜂的直径。
11.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侧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一端固接有挡板,所述滑板底面与所述箱盖顶面滑动接触。
12.优选的,所述箱体相对侧面在所述蜂脾两侧还分别开设有滑动槽和连通箱体内外的透气孔,所述滑动槽底端与所述透气孔的顶面相连通;所述滑动槽侧面固接有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顶部开放设置的滑箱,所述滑箱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片,所述活塞片底面与所述滑箱内腔底面之间填充有蒸发媒,所述活塞片底面固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所述滑箱底面并固接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远离所述蜂脾的一侧贴合有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与所述透气孔相适配。
13.优选的,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板,所述进气板与所述透气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气板靠近所述蜂脾的一侧面与所述阻隔板相贴合并滑动接触,所述进气板的侧面开设有若干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内固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进气板的一端呈向外扩张式设置。
14.优选的,所述排泄板远离所述进出口的一端端面通过盖板与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固定管上下对正设置。
15.优选的,所述盖板上方设置有第一导气板,所述第一导气板一端与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侧壁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导气板顶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导气板,所述第二导气板顶端分别与所述箱体、所述箱盖滑动连接。
16.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7.本发明通过在箱体内腔底端设置有带有蜜水的饲喂组件,能够对蜂脾上的熊蜂的雄蜂和工蜂进行饲喂,进而能够保证蜂王的正常存活和繁衍,扩大熊蜂的种群。
18.本发明在箱体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在箱盖顶面开设有排气组件,形成一个热对流,能够防止蜂箱内部因为熊蜂过多导致温度过高,加速蜂箱内气体的更换,降低蜂箱内的温度。
19.本发明在运行过程中,不存在外部能源的输入,降低了制造的成本,提高了使用的效益。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箱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去除蜂箱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温控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释菌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箱体;2、箱盖;3、排泄板;4、蜂脾;5、水箱;6、固定管;7、棉球;8、风车;9、封板;10、端口;11、滤板;12、菌盒;13、胶块;14、刷毛;15、排气块;16、连接管;17、排气孔;18、滑板;19、挡板;20、滑动槽;21、透气孔;22、滑箱;23、活塞片;24、滑杆;25、阻隔板;26、进气板;27、进气管;28、第一导气板;29、第二导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9.由图1-5所示的一种熊蜂饲养培育装置,包括蜂箱,蜂箱包括箱体1和箱盖2,箱盖2内腔顶面与箱体1顶面相抵触,箱体1的顶面和底面均开放设置,箱体1内腔底端可拆卸连接有饲喂组件,饲喂组件的上方设置有排泄板3,排泄板3倾斜设置并与箱体1固定连接,排泄板3的底端与箱体1一侧壁相贴合,箱体1的一侧壁开设有进出口,进出口靠近排泄板3的底端设置;进出口内固定安装有进出组件,用于熊蜂的进出;排泄板3上方设置有若干蜂脾4,蜂脾4的顶端分别与箱体1、箱盖2滑动连接;箱盖2的一端开设有出气口,出气口内固定安装有排气组件,排气组件设置于蜂脾4正上方。
30.进一步的,箱盖2底面两侧开设有滑槽,蜂脾4的顶端固接有挂杆,挂杆两端与滑槽滑动连接,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1.本发明通过在箱体1内腔底端设置有带有蜜水的饲喂组件,能够对蜂脾4上的熊蜂的雄蜂和工蜂进行饲喂,进而能够保证蜂王的正常存活和繁衍,扩大熊蜂的种群,并且为了防止蜂箱内部因为熊蜂过多导致温度过高,则在箱体1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在箱盖2顶面开设有排气组件,形成一个热对流,能够加速蜂箱内气体的更换,降低蜂箱内的温度。
32.进一步优化方案,饲喂组件包括水箱5,水箱5用于盛放蜜水或糖水,水箱5顶面固接并连通有固定管6,固定管6内腔转动连接有吸水的棉球7,棉球7通过转轴与固定管6侧壁转动连接,棉球7的下半部浸入蜜水中,转轴的一端贯穿固定管6的侧壁并转动连接有风车8,通过风车8在内部气流交换的过程中带动棉球7转动,实现棉球7不同部位与蜜水进行接触,防止蜜水结晶,导致熊蜂无法采食。
33.进一步优化方案,进出组件包括封板9,封板9顶端与进出口顶端转动连接,能够通过打开封板9实现对排泄板3上熊蜂生活过程中落下的残留垃圾进行清理;封板9的底端中部开设有若干用于工蜂进出的端口10,能够避免熊蜂的天敌马蜂等其它蜂种进入到蜂箱内,造成蜂群的损失;封板9远离排泄板3的一侧设置有滤板11,滤板11侧面开设有若干过孔,过孔能够避免蜂箱内的蜂王爬出,造成蜂群的流失;滤板11顶端与进出口顶端转动连接;滤板11与封板9之间设置有释菌组件,释菌组件用于释放有益菌。释菌组件包括菌盒12,菌盒12两端分别粘附有柔性的胶块13,菌盒12两端面通过胶块13与进出口可拆卸连接,菌盒12用于盛放有益菌的菌粉;菌盒12底面固接有若干刷毛14,菌盒12底面为筛网面,熊蜂进
入蜂箱过程中扰动刷毛14,进而晃动菌盒12,实现菌粉的洒落,从而落到熊蜂身上,并借由熊蜂进行播撒。
34.进一步优化方案,排气组件包括排气块15和连接管16,排气块15顶面等间距开设有若干排气孔17,排气块15底面与连接管16固定连接,排气孔17与连接管16内腔相连通,连接管16底面与出气口固接并连通;排气孔17的孔径小于工蜂的直径,能够实现通风的前提下,避免蜂群无控制的进出。连接管16的侧面还开设有滑孔,滑孔内滑动连接有滑板18,滑板18的一端固接有挡板19,滑板18底面与箱盖2顶面滑动接触,通过滑板18与排气孔17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了排气孔17的排气量的控制,进而实现对蜂箱内的温度的调节。
35.进一步优化方案,箱体1相对侧面在蜂脾4两侧还分别开设有滑动槽20和连通箱体1内外的透气孔21,滑动槽20底端与透气孔21的顶面相连通;滑动槽20侧面固接有温控组件,温控组件包括顶部开放设置的滑箱22,滑箱22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片23,活塞片23底面与滑箱22内腔底面之间填充有蒸发媒,活塞片23底面固接有滑杆24,滑杆24贯穿滑箱22底面并固接有阻隔板25,阻隔板25远离蜂脾4的一侧贴合有进气组件,进气组件与透气孔21相适配。
36.进一步的,活塞片23与滑箱22的滑动以及滑杆24与滑箱22的滑动,均为密封的滑动,避免蒸发媒的散逸造成对蜂群的不利影响。
37.进一步的,蒸发媒包括沸点低的乙醛或汽油或酒精,优选汽油,能够实现吸收蜂箱内的热量,膨胀做功,顶出活塞片23向上移动,进而拉动阻隔板25,实现箱体1两侧进风量的增加。
38.进一步优化方案,进气组件包括进气板26,进气板26与透气孔21侧壁固定连接,进气板26靠近蜂脾4的一侧面与阻隔板25相贴合并滑动接触,进气板26的侧面开设有若干进气孔,进气孔内固接有进气管27,进气管27远离进气板26的一端呈向外扩张式设置,通过外部风从进气管27的一端进入到箱体1内,在进气管27的扩张的一端进行压缩,进入到箱体1内进行膨胀,进一步的降低了蜂箱内腔的温度。
39.进一步优化方案,排泄板3远离进出口的一端端面通过盖板与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盖板与固定管6上下对正设置,防止垃圾落到棉球7上。
40.进一步优化方案,盖板上方设置有第一导气板28,第一导气板28一端与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导气板28的另一端与箱体1侧壁设置有间隙,第一导气板28顶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导气板29,第二导气板29顶端分别与箱体1、箱盖2滑动连接,实现了对蜂箱内腔气流导向排气组件一侧排出,提高换热效率。
4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