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菌野外生长用集水遮阳灌溉一体化装置

文档序号:33471407发布日期:2023-03-15 08:3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生菌野外生长用集水遮阳灌溉一体化装置

1.本发明涉及野生菌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野生菌野外生长用集水遮阳灌溉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野生菌市场变得越来越繁荣,野生菌得到世界各地人的喜爱,而野生菌的产量较低,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受生境条件的限制,目前很多科学工作者正在试图通过人工干预方式来提高野生菌产量。但由于野生菌大多生长在深山老林,特别是稀有野生菌生长条件更是苛刻,很多人工干预方式无法进行,目前已有人工干预方式很难适应野生菌生长的条件,野生菌野外人工干预技术还处在初始阶段。
3.野生菌生长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壤、温度、水分、光照等,改变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改变野生菌的生长情况,进一步影响其产量;传统人工干预方式大多基于单因素改良展开的,且大多集中于土壤、水分、光照等其中一项,因野外特殊生境条件限制,同时考虑两项及以上的方式鲜有,因而在多因素条件影响下,现有的改良方式对野生菌产量影响甚微,野生菌的产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菌野外生长用集水遮阳灌溉一体化装置,可以实现控制野生菌生长土壤和空气湿度以调节光照,并能收集雨水的功能。
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野生菌野外生长用集水遮阳灌溉一体化装置,包括储水罐和两用集雨面,所述储水罐顶部设有进水口接头,所述储水罐的底部设有便携式出水接头,所述便携式出水接头上设有出水阀门;所述便携式出水接头通过微渗管连接到各个菌塘旁;
6.所述两用集雨面包括上半部分集雨面和下半部分遮阳面,所述集雨面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微喷孔,所述两用集雨面上设有竖管,所述竖管底端设有漏水孔,所述竖管的底部连接有进水口接头ii,所述进水口接头ii可与所述进水口接头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接头i位于所述储水罐顶部正中央,所述进水口接头i上设有螺纹,所述进水口接头i和所述进水口接头ii之间所述进水口接头i和所述进水口接头ii之间设有微型加压泵。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杆i、支撑杆ii和支撑杆iii,所述支撑杆iii置于所述支撑杆ii内,所述支撑杆ii置于所述支撑杆i内。
9.进一步地,所述竖管表面设有套管。
10.进一步地,所述集雨面内设有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与所述支撑杆i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集雨面末端设有护套,每根所述支撑杆iii末端对应一个所述护套。
12.进一步地,所述竖管为伸缩杆。
1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充分考虑野生菌生长地方偏远,水分为主要限制性因子,且降雨分布不均,且野外储存困难,因而通过集雨面将其进行收集储存在储水罐中,根据野生菌生长期蓄水情况进行科学灌水,有利于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野生菌产量。本发明基于多因素影响因子展开,同时考虑土壤空气湿度、光照限制性因素对野生菌生长的影响,综合性考虑野生菌的生境条件,通过改善影响因子的方法来改变野生菌的生长情况,从而提高野生菌产量。加压泵进行加压,在微喷孔喷水时形成喷雾,从而提高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将集雨与遮阳巧妙设计成一个整体,集雨时打开上半部分,遮阳时全部打开,方便快捷,能较好适应野外条件。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集雨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竖管及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支撑杆iii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微型加压泵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竖管及漏水孔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微喷孔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储水罐;2、便携式出水接头;3、出水阀门;4、进水口接头i;5、微型加压泵;6、进水口接头ii;7、漏水孔;8、支撑杆i;9、支撑杆ii;10、支撑杆iii;11、微喷孔;12、竖管;13、支撑骨架;14、集雨面;15、护套;16、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1
28.如图1-图8所示:
29.一种野生菌野外生长用集水遮阳灌溉一体化装置,包括储水罐1和两用集雨系统。
30.储水罐1材质为塑料材质,其形状为标准长方体,外部尺寸长、宽、高分别为1m、0.5m、0.6m。储水罐1右下角设有便携式出水接头2,便携式出水接头2内径为2cm,便携式出水接头2上设有出水阀门3,出水阀门3位于便携式出水接头2末端,其外径为2cm,便携式出水接头2及出水阀门3上设有螺纹,二者配套使用。可以通过便携式出水接头2及出水阀门3从储水罐1中放水使用。
31.每年5月份野生菌就开始出菇,但4、5月份雨水不充足的情况下,要保证野生菌生长环境的湿度,储水罐1主要用于对野生菌生长环境进行供水,来确保附近的野生菌用水需求。储水罐1的便携式出水接头2通过管路连接到各个菌塘旁。水管接到每个菌塘旁边有一个分支的硅胶管埋入土壤里,用水刺无纺布的方式(硅胶管口堵上无纺布,让水慢慢流淌)在土壤里慢慢浸染土壤,确保土壤的湿度达到野生菌的促繁。
32.集雨面14包括上半部分集雨面和下半部分遮阳面,集雨面14通过支撑杆撑开遮阳或集雨,支撑杆分为三个部分,即支撑杆i8、支撑杆ii9和支撑杆iii10,三截支撑杆上均设有微喷孔11,支撑杆i8、支撑杆ii9、支撑杆iii10为一个整体,支撑杆iii10置于支撑杆ii9内,支撑杆ii9置于支撑杆i8内,各支撑杆间设有密封活塞,三根支撑杆成伸缩式;支撑杆i8、支撑杆ii9、支撑杆iii10均为管状,每根支撑杆末端均为防脱收缩型,支撑杆i8、支撑杆ii9、支撑杆iii10上均设有微喷孔11,安装时微喷孔11方向朝下,支撑杆i8长1m、支撑杆ii9长2m、支撑杆iii10长2m;支撑杆i8、支撑杆ii9、支撑杆iii10均置于集雨面凹面一侧。
33.两用集雨面14整体通过竖管12支撑,竖管12表面设有套管16,竖管12为伸缩型,伸缩杆首末端设有螺纹,可与进水口接头i4及进水口接头ii6对应相连;竖管12外设有套管16,套管16与竖管12通过螺纹固定,竖管12底端设有漏水孔7。通过集雨面14从漏水孔7进入到竖管12内并通过进水口接头ii6和进水口接头i4进入到储水罐1内,进行集水。
34.储水罐1顶部设有进水口接头i4,进水口接头i4位于储水罐1顶部正中央,进水口接头i4上设有螺纹,与进水口接头ii6及微型加压泵5上螺纹对应;
35.微型加压泵5置于进水口接头i4和进水口接头ii6之间,微型加压泵5为可拆卸式,微型加压泵5在灌水时安装使用,集雨时拆卸存放。
36.进水口接头i4延伸到储水罐1底部,可以通过微型加压泵5将水从储水罐1内抽出,然后进入到进水口接头ii6,然后从支撑杆i8、支撑杆ii9和支撑杆iii10上的微喷孔11喷出,由于微喷孔11的喷水方向是斜向下的,因此可以喷射一个圆形面,对喷洒范围内的野生菌提供湿润的生长环境。
37.集雨面通过支撑骨架13进行调节,集雨面14末端设有护套15,每根支撑杆iii10末端对应一个护套15。支撑骨架13与支撑杆i8连接,通过控制支撑杆来控制两用集雨面的打
开和闭合;集雨面14为两用,即集雨面14分为上下两半部分,上半部分集雨面撑开宽度与支撑杆i8长度一致,其材质为银胶布,布面无空隙,下半部分撑开时集雨面开宽度与支撑杆ii9和支撑杆iii10之和长度一致,其材质为银胶布,布面布满空隙,有一定透光性;集雨面14上半部分集雨面半径宽度为1m,与支撑杆i8长度一致,下半部分宽度为支撑杆ii9和支撑杆iii10之和,即4m;集雨时集雨面下半部分翻折后通过固定拉链固定在集雨面上半部分下面。
38.本发明充分考虑野生菌生长地方偏远,水分为主要限制性因子,且降雨分布不均,且野外储存困难,因而通过集雨面将其进行收集储存在储水罐中,根据野生菌生长期蓄水情况进行科学灌水,有利于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野生菌产量。本发明基于多因素影响因子展开,同时考虑土壤空气湿度、光照限制性因素对野生菌生长的影响,综合性考虑野生菌的生境条件,通过改善影响因子的方法来改变野生菌的生长情况,从而提高野生菌产量。
39.本发明进行灌水时通过加压泵进行加压,在微喷孔喷水时形成喷雾,从而提高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将集雨与遮阳巧妙设计成一个整体,集雨时打开上半部分,遮阳时全部打开,方便快捷,能较好适应野外条件。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