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自动投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98401发布日期:2023-01-18 00:3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肉鸡自动投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养殖投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肉鸡自动投喂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肉鸡饲养过程中,现在都是采用养殖场的养殖模式,采用饲料养鸡的方式,通过配比的饲料进行肉鸡的养殖,肉鸡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规模的庞大,饲料的投喂也成了饲养人员看重的工作流程,现在也有自动投喂饲料的设备来满足这种需求。
3.现有的饲料自动投喂设备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饲料投喂设备为放置在饲养位置的设备,其实现原理就是将存储的料仓增大,并且根据时间进行投喂,提高科学喂养的效果,但是现有饲养中遇到的问题是,由于肉鸡的个体体质不同,有的肉鸡进食吸收不同,导致极个别的个体较小,又由于投喂装置的高度均位于地面,导致个体较小的肉鸡始终进食困难,且抢食过程中容易遭到踩踏致死,容易发生病害影响整个肉鸡群体,而现有技术不易解决投喂装置的投喂高度可变的问题,因此,亟需肉鸡自动投喂装置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技术不易解决投喂装置的投喂高度可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肉鸡自动投喂装置。
5.本发明提出的肉鸡自动投喂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输料机箱,所述输料机箱的一端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转料机箱,所述转料机箱的顶部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进料斗,所述输料机箱的两侧内壁之间的两端位置均通过轴承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输料带辊轴,两个所述输料带辊轴的中间位置均焊接固定有输料带轮,两个所述输料带轮的圆周外壁之间套接有同一个水平设置的输料带,所述输料带的圆周外壁固定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刮料机构,所述输料机箱的底部两端位置均开设有投料口,且输料机箱的底部两端位于投料口位置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料筒,两个所述第一料筒的圆周内壁均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料筒,所述第二料筒的圆周内壁底部位置设置有水平的进食斗,所述输料机箱的一侧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输料电机,且输料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的输料带辊轴的一侧相固定。
6.优选地,所述刮料机构包括输料带圆周外壁环形阵列固定的刮料板,所述刮料板的两侧位置均开设有第一孔洞,且两个第一孔洞的圆周内壁之间均通过轴承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滚动中轴。
7.优选地,所述滚动中轴的圆周外壁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接触轮,所述滚动中轴的圆周外壁两侧分别位于接触轮的两侧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分料浆板,所述滚动中轴的圆周外壁两侧位置均通过焊接固定有导料螺旋板。
8.优选地,所述第一料筒与第二料筒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料筒一侧内壁开设的竖直设置的升降凹槽,所述升降凹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通过轴承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升降丝杆,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料筒圆周外壁一侧通过螺栓固定
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与升降凹槽两侧内壁滑动卡接固定,且升降块与升降丝杆之间螺纹套接固定。
9.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料筒位于升降凹槽顶部内壁通过轴承固定的第一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与升降丝杆的圆周外壁顶部套接固定,所述第一料筒的一侧内壁通过轴承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联动浆板,所述联动浆板位于第一料筒一侧内壁位置套接固定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联动浆板桨叶一侧位于第一料筒的内部位置。
10.优选地,所述第二料筒的圆周内壁两侧顶部位置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斜向下设置的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底部与进食斗的圆周外壁顶部位置通过螺栓相固定,所述进食斗的圆周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卡接固定环,所述卡接固定环的中间位置固定有转动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周阵列分布的整料侧板。
11.优选地,所述进食斗的圆周内壁顶部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横架,且固定横架的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竖直设置的轴承固定块,所述轴承固定块的圆周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固定轴承,且两个固定轴承的圆周内壁套接有同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周外壁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的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与转动环的圆周内壁通过螺栓相固定,所述进食斗的底部内壁与第二料筒的底部通过支撑杆固定。
12.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水平齿盘,所述进食斗的两侧内壁之间的顶部位置通过轴承套接有水平设置的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位于进食斗的圆周外壁位置通过螺栓套接固定有侧转筒,所述侧转筒的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周阵列分布的转筒挡板,所述驱动转轴的圆周外壁位于进食斗的圆周内壁位置套接固定有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与水平齿盘的顶部一侧位置相啮合。
13.优选地,所述进食斗的底部内壁开设有环状的槽孔,且槽孔的内部通过转动卡接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斗底转环。
14.优选地,所述斗底转环的圆周外壁底部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分隔条,且分隔条位于进食斗的底部位置,所述斗底转环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分隔板,且分隔板位于进食斗的底部内壁位置但不固定。
15.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6.1、该用于肉鸡自动投喂装置,通过设置饲料向两侧位置分散落下至底部的第一料筒的内部,直接落下至进食斗进行饲料喂养的过程中,且通过升降机构的设计,随着投入饲料的过程,带动联动浆板的转动,通过锥齿轮组的联动,带动升降丝杆的转动,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升降块实现逐渐上升的过程,通过齿轮比的设置,实现投料过程带动整个升降机构的逐渐上升,实现随着喂养次数的增加,肉鸡逐渐长大,也逐渐的升高进食斗,使得整个装置随着鸡群的长大而调整,淘汰进食不好,长不大的鸡,提高整个肉鸡鸡群的整体生长进度。
17.2、该用于肉鸡自动投喂装置,通过设置的输料电机的驱动,使得输料带转动,带动刮料板环形转动运行,可以将投入的饲料逐渐的刮料至第一料筒的顶部落下,在刮料过程中,由于接触轮的接触并且跟随移动过程进行转动,可以使得其两侧位置的分料浆板以及导料螺旋板进行转动,分料浆板可以将结块以及堆积的饲料分散打开,通过导料螺旋板的
转动,可以将饲料向两侧位置分散落下至底部的第一料筒的内部。
18.3、该用于肉鸡自动投喂装置,通过设置进料落料的过程可以带动转筒挡板的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转轴以及驱动齿轮的转动,带动底部位置的水平齿盘的水平转动,在进料过程中,鸡饲料落下至进食斗的底部,原本呈现为不平整的状态,对整个进食机构的稳定性有影响,这种设计可以联动带动底部的转动环的转动,使得圆周位置的整料侧板进行转动的过程,这种转动的方式,可以对进食斗内部的饲料整理刮料至平整状态。
19.4、该用于肉鸡自动投喂装置,通过设置在肉鸡进食过程中,肉鸡可以自行进入到两个分割条之间,不影响相互进食过程,且在肉鸡进食过程中,会带动分隔条的移动,进而带动底部的斗底转环的摆动,使得内部的分隔板进行摆动的过程,对进食斗底部内壁的饲料可以刮动,有效的防止饲料的受潮结底。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肉鸡自动投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肉鸡自动投喂装置的刮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肉鸡自动投喂装置的局部结构侧视剖视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肉鸡自动投喂装置的图3中局部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肉鸡自动投喂装置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肉鸡自动投喂装置的隔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输料机箱;2、进料斗;3、转料机箱;4、第一料筒;5、第二料筒;6、进食斗;7、输料电机;8、输料带轮;9、输料带辊轴;10、输料带;11、刮料板;12、滚动中轴;13、接触轮;14、分料浆板;15、导料螺旋板;16、卡接固定环;17、第一连杆;18、转动环;19、整料侧板;20、第一转轴;21、侧转筒;22、转筒挡板;23、第二连杆;24、固定横架;25、驱动齿轮;26、驱动转轴;27、水平齿盘;28、固定轴承;29、轴承固定块;30、升降凹槽;31、升降块;32、升降丝杆;33、第一锥齿轮;34、第二锥齿轮;35、联动浆板;36、分隔板;37、分隔条;38、斗底转环。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图5,肉鸡自动投喂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输料机箱1,输料机箱1的一端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转料机箱3,转料机箱3的顶部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进料斗2,输料机箱1的两侧内壁之间的两端位置均通过轴承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输料带辊轴9,两个输料带辊轴9的中间位置均焊接固定有输料带轮8,两个输料带轮8的圆周外壁之间套接有同一个水平设置的输料带10,输料带10的圆周外壁固定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刮料机构,输料机箱1的底部两端位置均开设有投料口,且输料机箱1的底部两端位于投料口位置均通过螺栓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料筒4,两个第一料筒4的圆周内壁均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料筒5,第二料筒5的圆周内壁底部位置设置有水平的进食斗6,输料机箱1的一侧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输料电机7,且输料电机7的输出轴与对应的输料带辊轴9的一侧相固定。
29.进一步的,刮料机构包括输料带10圆周外壁环形阵列固定的刮料板11,刮料板11的两侧位置均开设有第一孔洞,且两个第一孔洞的圆周内壁之间均通过轴承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滚动中轴12;
30.进一步的,滚动中轴12的圆周外壁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接触轮13,滚动中轴12的圆周外壁两侧分别位于接触轮13的两侧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分料浆板14,滚动中轴12的圆周外壁两侧位置均通过焊接固定有导料螺旋板15;
31.进一步的,第一料筒4与第二料筒5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料筒4一侧内壁开设的竖直设置的升降凹槽30,升降凹槽30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通过轴承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升降丝杆32,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料筒5圆周外壁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升降块31,升降块31与升降凹槽30两侧内壁滑动卡接固定,且升降块31与升降丝杆32之间螺纹套接固定;
32.进一步的,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料筒4位于升降凹槽30顶部内壁通过轴承固定的第一锥齿轮33,且第一锥齿轮33与升降丝杆32的圆周外壁顶部套接固定,第一料筒4的一侧内壁通过轴承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联动浆板35,联动浆板35位于第一料筒4一侧内壁位置套接固定有第二锥齿轮34,第二锥齿轮34与第一锥齿轮33相啮合,联动浆板35桨叶一侧位于第一料筒4的内部位置。
33.本发明使用时:在进行使用时,将整个装置进行安装固定,且多个输料机箱1可以进行组合式的连接安装,使用时通过进料斗2投入饲料,并且通过输料电机7的驱动,使得输料带10转动,带动刮料板11环形转动运行,可以将投入的饲料逐渐的刮料至第一料筒4的顶部落下,在刮料过程中,由于接触轮13的接触并且跟随移动过程进行转动,可以使得其两侧位置的分料浆板14以及导料螺旋板15进行转动,分料浆板14可以将结块以及堆积的饲料分散打开,通过导料螺旋板15的转动,可以将饲料向两侧位置分散落下至底部的第一料筒4的内部,直接落下至进食斗6进行饲料喂养的过程中,且通过升降机构的设计,随着投入饲料的过程,带动联动浆板35的转动,通过锥齿轮组的联动,带动升降丝杆32的转动,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升降块31实现逐渐上升的过程,通过齿轮比的设置,实现投料过程带动整个升降机构的逐渐上升,实现随着喂养次数的增加,肉鸡逐渐长大,也逐渐的升高进食斗6,使得整个装置随着鸡群的长大而调整,淘汰进食不好,长不大的鸡,提高整个肉鸡鸡群的整体生长进度。
34.实施例2
35.参照图1-图5,肉鸡自动投喂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还包括。
36.本发明中,第二料筒5的圆周内壁两侧顶部位置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斜向下设置的第二连杆23,两个第二连杆23的底部与进食斗6的圆周外壁顶部位置通过螺栓相固定,进食斗6的圆周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卡接固定环16,卡接固定环16的中间位置固定有转动的转动环18,转动环18的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周阵列分布的整料侧板19;
37.进一步的,进食斗6的圆周内壁顶部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横架24,且固定横架24的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竖直设置的轴承固定块29,轴承固定块29的圆周内壁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固定轴承28,且两个固定轴承28的圆周内壁套接有同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20,第一转轴20的圆周外壁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杆17,且第一连杆17的远离第一转轴20的一端与转动环18的圆周内壁通过螺栓相固定,进食斗6的底部内壁与第二料筒5的底部通过支撑杆固定;
38.进一步的,第一转轴2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水平齿盘27,进食斗6的两侧内壁之间的顶部位置通过轴承套接有水平设置的驱动转轴26,驱动转轴26位于进食斗
6的圆周外壁位置通过螺栓套接固定有侧转筒21,侧转筒21的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周阵列分布的转筒挡板22,驱动转轴26的圆周外壁位于进食斗6的圆周内壁位置套接固定有驱动齿轮25,且驱动齿轮25与水平齿盘27的顶部一侧位置相啮合。
39.本发明使用时:通过设置进料落料的过程可以带动转筒挡板22的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转轴26以及驱动齿轮25的转动,带动底部位置的水平齿盘27的水平转动,在进料过程中,鸡饲料落下至进食斗6的底部,原本呈现为不平整的状态,对整个进食机构的稳定性有影响,这种设计可以联动带动底部的转动环18的转动,使得圆周位置的整料侧板19进行转动的过程,这种转动的方式,可以对进食斗6内部的饲料整理刮料至平整状态。
40.实施例3
41.参照图1-图6,肉鸡自动投喂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还包括。
42.本发明中,进食斗6的底部内壁开设有环状的槽孔,且槽孔的内部通过转动卡接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斗底转环38;
43.进一步的,斗底转环38的圆周外壁底部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分隔条37,且分隔条37位于进食斗6的底部位置,斗底转环38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分隔板36,且分隔板36位于进食斗6的底部内壁位置但不固定。
44.本发明使用时:在肉鸡进食过程中,肉鸡可以自行进入到两个分割条37之间,不影响相互进食过程,且在肉鸡进食过程中,会带动分隔条37的移动,进而带动底部的斗底转环38的摆动,使得内部的分隔板36进行摆动的过程,对进食斗6底部内壁的饲料可以刮动,有效的防止饲料的受潮结底。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