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生物农药为主的沙姜瘟综合防控方法

文档序号:33642991发布日期:2023-03-29 02:3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生物农药为主的沙姜瘟综合防控方法

1.本发明涉及植物疾病防控方法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以生物农药为主的沙姜瘟综合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2.沙姜是重要的南药和食用调味料,用途广泛。沙姜始见于明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原名“三赖”,出产地为广东和福建,后来在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省也有种植。目前,广东省阳春和化州等地沙姜种植面积较大,而在恩平、惠州和汕头等地也有种植,年种植面积均超过30000亩,且呈规模化生产。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省阳春、化州、惠州、恩平等地极具特色的当地农作物之一。在阳春市双滘镇和化州市南盛镇,还分别成立了沙姜专业批发市场,已成为全国有名的沙姜集散地,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由于其经济效益好(亩产值一般在5000元左右,最高近万元),已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3.但近几年来,沙姜瘟病害发生十分猖獗,尤其是连作种植发病率高达80%,甚至绝收,每年都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沙姜多为农户自留种,抗沙姜瘟的沙姜品种几乎没有,目前沙姜瘟的防治主要还是依赖化学农药,然而防效好的药剂选择并不多,农户往往几种杀菌剂混合使用,在病害发生高峰几乎每周都要喷施一次化学农药,造成大量的财力物力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容易引起抗药性风险。见图1,沙姜瘟发病症状,植株顶部1-2片叶片萎蔫,卷曲,叶背朝上。见图2,沙姜瘟典型症状包含植株叶片萎蔫,卷曲,叶背朝上,叶片变黄,有水渍状。
4.沙姜整个生长季均可受到沙姜瘟危害,华南地区发病最严重是每年的5-9 月份,此时往往是高温多雨季节,单一依靠化学农药的田间防控效果差,生产上亟需一种行之有效的沙姜瘟综合防控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生物农药为主的沙姜瘟综合防控方法,该防控方法可有效控制田间沙姜瘟的发生与危害,大大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以及人工成本。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以生物农药为主的沙姜瘟综合防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利用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ph值,土壤调节剂施用后7~10天,使用微生物菌剂调节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施有机肥;
8.(2)选择健康姜种,并进行消毒种植;
9.(3)降低田间温度;避免伤及沙姜根茎;监测沙姜瘟发生情况,如发现沙姜瘟植株,将沙姜瘟植株拔除,未发病植株施用叶面肥;
10.(4)如发现超过1%植株有沙姜瘟症状,及时施用药剂,7~10天施用一次,连续施
用2~3次。
11.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土壤调理剂优先选用有登记证的土壤调理剂,每亩用量为120~150kg;微生物菌剂优先选用对青枯病有防治效果的菌剂,施药量根据菌剂推荐使用量;有机肥优选有登记证的优质有机肥,每亩地100~200kg。
12.进一步的,步骤(2)中姜种消毒药剂优先选用乙蒜素或氯溴异氰尿酸,施用有效成分乙蒜素稀释2000~3000倍,氯溴异氰尿酸1000~1500倍,姜种浸泡30分钟内。
13.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降低田间温度优先使用稻草覆盖地表。
14.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降低避免伤及沙姜根茎,避免人工拔草。
15.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施用叶面肥优选优先选用有登记证的叶面肥,稀释800~1000倍,隔20天施用1次,连续施用2次。
16.进一步的,步骤(4)所述施药药剂优先推荐乙蒜素、蜡质芽孢杆菌或丁子

香芹酚,乙蒜素稀释1500~2000倍、蜡质芽孢杆菌施用量为6400亿活菌数每亩、丁子

香芹酚稀释400~500倍,灌根,7~10天施用一次,连续施用2~3次。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种植地沙姜瘟防治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沙姜瘟田间发病率较低,减少沙姜产量损失,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沙姜瘟的早期症状示意图。
19.图2为沙姜瘟的典型症状示意图。
20.图3为沙姜瘟生物农药药剂室内抑菌效果。
21.图4为未防控田块的沙姜瘟示意图。
22.图5为采用本发明的防控田块示意图。
23.图6为实施例二的防控效果示意图。
24.图7为实施例二的对照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发明一种以生物农药为主的沙姜瘟综合防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1)利用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ph值,土壤调节剂施用后7~10天,使用微生物菌剂调节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施足优质的有机肥,促进植株生长,减少发病。
27.(2)选择生长均匀、肉色新鲜、大小适中、无病虫为害症状、表皮完整的健康姜种,并进行消毒种植。
28.(3)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温度;避免伤及沙姜根茎;监测沙姜瘟发生情况,如发现少量沙姜瘟植株应及时将沙姜瘟植株拔除,未发病植株施用叶面肥增强沙姜植株抗病性。
29.(4)如发现超过1%植株有沙姜瘟症状,及时施用药剂,7~10天施用一次,连续施用2~3次。
30.图3为沙姜瘟生物农药药剂室内抑菌效果。图4为未防控田块的沙姜瘟示意图,沙姜瘟危害严重,沙姜影响非常大,图5为采用本发明的防控田块示意图,采用本发明的防控田块,沙姜长势非常好。
31.实施例1阳春沙姜瘟综合防控
32.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双滘镇的一个沙姜种植地,面积约10亩。由于种植者缺乏植保知识,不懂病害防治方法,每年沙姜瘟为害严重,产量低,经济效益比较差。2020年该种植地沙姜瘟田间病株率为12%~42%(10亩划分5块地,每块地随机调查5点,每点调查30株沙姜发病情况)。2021年将该种植地作为一个试验示范点,运用本发明的防控方法开展示范。具体操作如下:
33.1、上年沙姜收获后翻土休耕,次年2月中旬再次翻土晾晒,3月中旬使用土壤调理剂(有效钙≥20%,有效镁≥12%,有效硅≥12%,ph值10.0~12.0)150kg/ 亩,与土壤混匀翻耕。3月下旬使用有机肥料532(有机质≥30%),100kg/亩, 20亿个/克多粘芽孢杆菌40g/亩,10亿个/克哈茨木霉60g/亩,与土壤混匀翻耕。
34.2、选择生长均匀、肉色新鲜、大小适中、无病虫为害症状、表皮完整的健康姜种。4月上旬将姜种从地窖取出后,晾晒2天后用乙蒜素2500倍液浸种30 分钟晾干种植。姜种种植株距约15厘米。
35.3、其它水肥管理按照农户习惯进行。当温度升高后于2021年5月上旬使用 20亿个/克多粘芽孢杆菌稀释1000倍灌根预防沙姜瘟,每株约50ml药液量。
36.4、6月中旬首次发现地块有沙姜瘟,将少数的沙姜瘟植株拔除后,用植物免疫增产蛋白(腐殖酸≥4%)1000倍液喷施其它未发病沙姜,后于7月中旬又施用一次。
37.5、8月上旬用2.1%丁子

香芹酚稀释500倍灌根,每株约50ml药液量,8月下旬用8亿个/克蜡质芽孢杆菌800克制剂/亩灌根,每株约50ml药液量。之后停止施用任何药剂。直至沙姜收获。
38.本实施例严格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该种植地沙姜瘟防治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当年的沙姜瘟田间发病率为6%~13%(与2020年同样的调查方法),见表1,减少沙姜产量损失,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39.表1示范区沙姜瘟田间发病情况
[0040][0041]
实施例2化州沙姜瘟综合防控
[0042]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新安镇的一个沙姜种植地,面积约5亩。2022年选取该种植地作为一个试验示范点,运用本发明的一种以生物农药为主的沙姜瘟综合防控方法开展示范。具体操作如下:
[0043]
1、上年沙姜收获后翻土休耕,次年2月中旬再次翻土晾晒,3月中旬使用土壤调理剂(有效钙≥20%,有效镁≥12%,有效硅≥12%,ph值10.0~12.0)150kg/ 亩,与土壤混匀翻耕。3月下旬使用有机肥料532(有机质≥30%),100kg/亩, 20亿个/克多粘芽孢杆菌40g/亩,10亿个/克哈茨木霉60g/亩,与土壤混匀翻耕。
[0044]
2、选择生长均匀、肉色新鲜、大小适中、无病虫为害症状、表皮完整的健康姜种。4
月上旬将姜种从地窖取出后,晾晒2天后用乙蒜素2500倍液浸种30 分钟晾干种植。姜种种植株距约10~15厘米。
[0045]
3、其它水肥管理按照农户习惯进行。当温度升高后于2021年5月上旬使用 20亿个/克多粘芽孢杆菌稀释1000倍灌根预防沙姜瘟,每株约50ml药液量。
[0046]
4、6月中旬首次发现地块有沙姜瘟,将少数的沙姜瘟植株拔除后,用植物免疫增产蛋白(腐殖酸≥4%)1000倍液喷施其它未发病沙姜,后于7月中旬又施用一次。
[0047]
5、8月上旬用2.1%丁子

香芹酚稀释500倍灌根,每株约50ml药液量,8月下旬用8亿个/克蜡质芽孢杆菌800克制剂/亩灌根,每株约50ml药液量。之后停止施用任何药剂。直至沙姜收获。
[0048]
实施例严格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该种植地沙姜瘟防治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示范区的沙姜瘟田间发病率为9%~12%,见图6,对照去沙姜瘟田间发病率为 23%~60%,见图7。减少沙姜产量损失,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