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质边坡可持续生态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82155发布日期:2024-04-01 13:51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质边坡可持续生态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岩质边坡修复治理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岩质边坡可持续生态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1、岩质边坡是岩体在自然重力作用或人为作用而形成一定倾斜度的临空面。通常这些岩质坡面无植生土覆盖、受雨面积小、持水性很差,坡面存在不稳定岩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2、目前对于岩质坡面,主要是通过在坡面进行堆砌植生土袋和三维网喷植生土两种技术来进行植被修复。堆砌植生土袋法是用土壤填充植生袋,将其袋面紧贴在工作面上,且无需再次喷洒草籽,减少了施工程序。三维网喷植生土通过在边坡上现浇混凝土格构,在混凝土格构中回填植生土层,结合液压喷薄,起到边坡绿化的作用。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岩质坡面的倾角较大,使得岩质坡面上植生土层保水性差,植生土层无法为坡面植被提供长期性的充足水分,导致坡面植被存活率不高,生态环境难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植生土层水分不充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岩质边坡可持续生态修复结构。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岩质边坡可持续生态修复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岩质边坡可持续生态修复结构,包括蓄水池、植生基材、排水机构和灌溉机构,所述蓄水池设于坡顶,所述植生基材设于坡面,所述蓄水池与所述排水机构连接,所述排水机构用于将蓄水池内的水定量排出,所述排水机构与所述灌溉机构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灌溉机构用于将所述蓄水池定量排出的水灌溉至所述植生基材内。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内的水通过排水机构流向连接管,连接管内的水再通过灌溉机构输送至植生基材内。相较于传统岩坡植被修复技术,本技术可以通过排水机构定量向植生基材中输送水,使得植生基材保持湿润状态,便于植生基材中植被的生长,有利于边坡的稳定以及提高岩坡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可选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给水组件,所述给水组件包括控水箱、控制板、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控水箱固定设置在岩坡上,所述控制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控水箱内,所述控水箱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控水箱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接,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控水箱固定连接,所述控水箱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孔孔壁相连通,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控水箱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将蓄水池内的水输送至控水箱内,控制板在受水压后沿控水箱内壁移动,当控水箱内的水达到一定量时,控制板滑动至排水孔处,使得排水孔露出,控水箱内的水从排水孔流入排水管中后排向连接管中,水经过连接管在通过灌溉机构输送至植生基材内,以对植生基材中的植被进行浇灌。

7、可选的,所述控水箱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通过单级飞轮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上同轴固定有叶轮,且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叶轮正上方,所述第二连接轴上同轴固定有齿轮,所述控制板上设有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进水管流出的对叶轮进行冲击,使得叶轮转动,通过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使得齿条在齿轮的转动下移动,控制板跟随齿条移动。以辅助控制板移动,减少出现控制板移动不到位,排水孔无法完全露出的情况出现,进而提高了排水孔排水的效率。

9、可选的,所述控水箱箱壁上设有空心管,所述控制板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控制板的一端伸入空心管内,且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空心管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板受压移动的同时控制板通过导向杆拉动第一弹性件,使得第一弹性件形变。控水箱内大部分水排出后,控制板在第一弹性件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使得控制板再对蓄水池流出的水进行接水,进而对连接管循环给水。

11、可选的,所述排水机构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杆、卡接块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控水箱箱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卡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控水箱箱壁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控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接块向配合的卡接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板在远离进水管移动时,控制板与卡接块抵接,使得卡接块在受到控制板的挤压后发生偏移,而后卡接块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下复位,卡接块卡入卡接槽内。进而对控制板锁紧,控制板难以发生移动,使得排水孔完全露出,提高了控水室内水排出的效率。

13、可选的,所述控水箱箱壁上转动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一端伸入所述排水管内,所述挡水板伸入所述控水箱的一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挡水板的一端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卡接块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孔排水时,水流通过排水管时对挡水板冲击,使得挡水板向下发生转动,连接杆在挡水板的带动下向上转动。当控水室内水排净时,水流对挡水板的冲击力减小,连接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连接杆带动连接绳拉动卡接块,使得卡接块与卡接槽分离,使得控制板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的作用下复位。

15、可选的,所述灌溉机构包括储水组件,所述灌溉机构包括储水组件,所述储水组件包括地梁和集水管,所述地梁通过锚杆与岩坡锚固,所述集水管与所述地梁固定连接,所述集水管与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集水管远离所述地梁的一端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分隔板远离所述集水管的一端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远离所述分隔板的一侧与所述植生基材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梁通过锚杆浇筑在岩坡上,以提高集水管的稳固性。在降雨时,雨水从植生基材向过滤层渗透,过滤层对雨水进行过滤,以减少雨水携带泥沙进入集水管内对集水管造成堵塞的情况,雨水经过过滤层过滤后存储在集水管内。同时分隔板上覆盖的过滤层和植生基材能够减少集水管内水的蒸腾作用,提高了雨水收集利用效果。

17、可选的,所述集水管远离所述地梁的一端设有挡墙,所述挡墙沿所述集水管长度方向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集水管上设置挡墙,在降雨时对坡面上雨水形成的径流起到阻挡的作用,使得径流可以汇聚在集水管上方,便于集水管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减少径流对植生基材的冲刷和侵蚀,提高植生基材的稳固性。

19、可选的,所述集水管上连接有多个灌溉管,且所述灌溉管埋设于所述植生基材中,所述灌溉管上设有若干个渗水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水箱向连接管内循环给水,集水管内水通过灌溉管流向渗水管,渗水管将水渗入进植生基材中,使得植生基材保持湿润,便于植生基材中的植被的生长。

21、可选的,所述连接管内设有分流板和引流板,所述分流板与所述引流板连接,所述分流板沿所述连接管的长度方向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流板对连接管内的水流起到分离的作用,使得一部分水流通过与之连接的引流板进入集水管内,以使不同高度上的集水管均匀的接入水量,提高均衡的浇灌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岩坡上设置排水机构和灌溉机构,排水机构循环定量向灌溉机构输送灌溉用水,再通过灌溉机构向植生基材中输送灌溉水,以使得植生基材保持湿润状态,便于植生基材中植被的生长,有利于边坡的稳定以及提高岩坡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5、2.通过在岩坡上设置储水组件,在降雨时,雨水从植生基材向过滤层渗透,雨水经过过滤层过滤后存储在集水管内。同时分隔板上覆盖的过滤层和植生基材能够减少集水管内水的蒸腾作用,提高了雨水收集利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