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草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7882发布日期:2023-03-22 12:48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草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农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玉米为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南北各地都在广泛种植,在我国栽植面积广泛。但是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除草非常关键。
3.玉米地常见的杂草种类繁多,包括多种一年生禾草本植物(如狗尾草、马唐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如刺儿菜、苣荬菜等)以及阔叶杂草(如反枝苋、马齿苋等),不同类型杂草其发生及出苗高峰期存在差异,一年生杂草的出苗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4月上旬,二年生杂草的出苗高峰期在5.4月下旬,多年生杂草的出苗高峰期在5.4月中下旬,可见玉米地在4-5.4月为杂草高峰期。
4.在玉米田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是减轻玉米草害,保障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也是农田杂草防除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然而目前市面上常见除草剂药效在10~15d,治理时间短,不能在农药施撒后有效时间抑制各生长周期的杂草。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除草剂药除草效果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除草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除草剂,包括活性组分a、活性组分b、活性组分c以及吸附助剂;所述活性组分a选自硝磺草酮、异噁唑草酮、环磺酮、苯唑草酮、磺酰草吡唑、磺草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活性组分b选自双苯噁唑酸、吡唑解草酯、解毒喹、赤霉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活性组分c选自噻酮磺隆、辛酰溴苯腈、莠去津以及特丁津中的一种或多种。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硝磺草酮、异噁唑草酮、环磺酮、苯唑草酮、磺酰草吡唑、磺草酮均属于三酮类除草剂,三酮类除草剂杀草谱较广,对环境友好,可有效防除玉米田阔叶杂草,也能防除玉米田部分禾本科杂草,如稗草、狗尾草、马唐等,三酮类除草剂已经大面积商业推广使用,但由于这些除草剂通常也能杀死农作物本身,因此,复配双苯噁唑酸双苯噁唑酸、吡唑解草酯、解毒喹、赤霉酸等安全剂使用,不仅能够保护植物,更能增加药效;由于每种除草剂都具有特定的选择性和杂草防除谱,单一除草剂不能完全防除作物全生育期内所有杂草,并且农田杂草的生物群落多种多样,长期使用单一的除草剂不仅会引起杂草群落的演替,还会导致杂草产生抗药性,因此,采用与烟嘧磺隆、噻酮磺隆、莠灭净、莠去津以及特丁津使用手段,不仅可扩大除草范围、提高防效、降低农药残留并延缓杂草产生抗性,同时能够有效延长适宜施药期,有效去除玉米地内各生长周期的禾本科杂草以及阔叶杂草,由于,同时三酮类除草剂药效时间平均在15.4d左右,在土壤内被消解殆尽,对于后期生长的禾本科杂草抑制效果较弱,因此添加吸附助剂成分,增加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量,
延缓除草剂消解时间,进一步延长药效,有效增加药效时间,抑制玉米地内各时间段的杂草,提高作物产量。
8.优选的,当所述活性组分a选用环磺酮时,所述活性组分b选用双苯噁唑酸,所述活性组分c选用辛酰溴苯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磺酮剂主要用于玉米田间除草,活性高、残留低、对环境友好、对动物安全,且具有广谱的除草活性,作用玉米地可防除玉米田多种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对部分抗性杂草有效,与辛酰溴苯腈的合理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杂草谱、提高防除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农药残留并延缓杂草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
10.优选的,所述活性组分a、所述活性组分b、所述活性组分c以及所述吸附助剂质量份数比为5.4-7:1-3:2-4:1-2。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照上述配比得到除草剂除草效果最优。
12.优选的,所述吸附助剂由如下步骤制得:s1:将麦麸充分研磨至80-100目;s2:将s1中得到的麦麸粉末、硅藻土、氯化钙、氨水与水按照质量份数比为(6-8):(0.1-1):(0.1-1):(1-2):(8-12)混合均匀。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吸附助剂能够有效提高除草剂在土壤内的吸附量,延长除草剂的除草时效,且以麦麸为生物碳源,麦麸等物质在施撒后,在土壤内缓慢发酵,改善土壤厌氧环境,延缓环磺酮等除草剂的消解,同时为玉米汁植株提供营养,提高产量。
14.优选的,所述麦麸粉末、所述硅藻土、所述氯化钙、所述氨水与水按照质量份数比为7:0.5:0.5:1.5:10。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照上述配比,除草剂除草效果最优。
16.优选的,所述除草剂还包括甲基化植物油。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基化植物油添加能够降低除草组合物的表面张力,增强其在植物表面的润湿、展布和附着力,增加除草剂在杂草叶面的滞留量,延长滞留时间和提高对植物表皮的穿透能力,提高防治效果。
18.优选的,所述甲基化植物油与所述活性组分a质量份数比为2.7:0.1。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照上述配比加入甲基化植物油,除草剂除草见效快且效果明显。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除草剂的应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用于防治玉米田的杂草。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防治玉米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采用因此,采用三酮类除草剂、安全剂与烟嘧磺隆、噻酮磺隆、莠灭净、莠去津以及特丁津等复配使用,不仅可扩大除草范围、提高防效、延缓杂草产生抗性,同时能够有效延长适宜施药期,有效去除玉米地内各生长周期的禾本科杂草以及阔叶杂草,同时添加吸附助剂成分,增加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量,延缓除草剂消解时间,进一步延长药效,有效增加药效时间,抑制玉米地内各生长周期的杂草,提高作物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本技术中使用的原料除特殊说明外,均来源于市售。
25.吸附助剂的制备例制备例1s1:将麦麸充分研磨至100目;s2:将s1中得到的麦麸粉末、硅藻土、氯化钙、氨水与水按照质量份数比为7:0.5:0.5:1.5:10混合,搅拌均匀。
26.制备例2s1:将麦麸充分研磨至100目;s2:将s1中得到的花生麸粉末、硅藻土、氯化钙、氨水与水按照质量份数比为7:0.5:0.5:1.5:10混合,搅拌均匀。
27.制备例3s1:将麦麸充分研磨至100目;s2:将s1中得到的麦麸粉末、硅藻土、氨水与水按照质量份数比为7:0.5:1.5:10混合,搅拌均匀。
28.制备例4s1:将麦麸充分研磨至100目;s2:将s1中得到的麦麸粉末、硅藻土、氯化钙与水按照质量份数比为7:0.5:0.5:10混合,搅拌均匀。
29.制备例5s1:将麦麸充分研磨至100目;s2:将s1中得到的麦麸粉末、氯化钙、氨水与水按照质量份数比为7:0.5:1.5:10混合,搅拌均匀。
30.制备例6s1:将麦麸充分研磨至100目;s2:将s1中得到的麦麸粉末、硅藻土、氯化钙、氨水与水按照质量份数比为7:0.5:0.5:1.5:10混合,搅拌均匀。
31.制备例7s1:将麦麸充分研磨至100目;s2:将s1中得到的麦麸粉末、硅藻土、氯化钙、氨水与水按照质量份数比为7:0.5:0.5:1.5:10混合,搅拌均匀。实施例
32.实施例1取5.4kg环磺酮、1kg双苯噁唑酸、2kg辛酰溴苯腈以及1kg制备例1中的吸附助剂混合,搅拌均匀。
33.实施例2-3一种除草剂,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原料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34.表1实施例1-3中各原料及其重量(kg)组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环磺酮5.476双苯噁唑酸132辛酰溴苯腈243吸附助剂121.4实施例4一种除草剂,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吸附助剂选用制备例2中制得的吸附助剂。
35.实施例5一种除草剂,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吸附助剂选用制备例3中制得的吸附助剂。
36.实施例6一种除草剂,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吸附助剂选用制备例4中制得的吸附助剂。
37.实施例7一种除草剂,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吸附助剂选用制备例5中制得的吸附助剂。
38.实施例8取5.4kg环磺酮、1kg双苯噁唑酸、2kg辛酰溴苯腈、1kg制备例1中的吸附助剂混合以及0.2kg甲基化植物油,搅拌均匀。
39.实施例9取5.4kg硝磺草酮、1kg吡唑解草酯、2kg莠去津特丁津、1kg制备例1中的吸附助剂混合以及0.2kg甲基化植物油,搅拌均匀。
40.实施例10取5.4kg异噁唑草酮、1kg解毒喹、2kg特丁津、1kg制备例1中的吸附助剂混合以及0.2kg甲基化植物油,搅拌均匀。
41.实施例11取5.4kg苯唑草酮、1kg赤霉酸、2kg噻酮磺隆、1kg制备例1中的吸附助剂混合以及0.2kg甲基化植物油,搅拌均匀。
42.实施例12取5.4kg磺草酮、1kg双苯噁唑酸、2kg噻酮磺隆、1kg制备例1中的吸附助剂混合以及0.2kg甲基化植物油,搅拌均匀。
43.对比例对比例1取5.4kg环磺酮、1kg双苯噁唑酸以及2kg辛酰溴苯腈混合搅拌均匀。
44.对比例2取5.4kg环磺酮、1kg双苯噁唑酸以及1kg制备例1中的吸附助剂混合,搅拌均匀。
45.性能检测试验
1、田间实验:共设置14个处理小区,分别采用实施例1~12以及对比例1~2制备除草剂进行治理,小区面积10m2。
46.试验地土壤类型为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28%,ph值为7.0,土壤含水量为12.3%。玉米出苗后4~5叶期,杂草基本出齐后,兑水均匀茎叶喷雾1次;采用人工施药,每个小区喷液量0.6kg。
47.田间主要杂草的种类为2~4叶期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狗尾草、马唐;多年生生禾本科杂草刺儿菜、苣荬菜以及及阔叶杂草反枝苋、马齿苋等。
48.试验方法:在施药后7~10d调查,采用目测法观察并详细地记录造成杂草伤害的症状(如生长抑制、失绿、畸形等)。在施药后18~38d采用绝对值调查法,分别调查每种杂草总株数和质量。在每个小区随机选择5个点,每点1m2进行抽样调查。按照gb/t17980.42-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除草剂防治玉米地杂草》计算株防效。结果记录在表2(18d后株防效)、表3(50d后株防效)。
49.表2(18d后株防效%) 狗尾草马唐刺儿菜苣荬菜反枝苋马齿苋实施例196.8395.4297.1296.6597.9897.83实施例295.4395.1296.0196.3996.8197.32实施例395.3394.7996.5496.5796.7196.98实施例493.7092.0393.8993.3294.9195.01实施例593.6793.3995.7894.8995.2196.94实施例694.8794.9094.4394.1195.9196.21实施例794.1594.3194.3494.7994.7996.59实施例897.6996.5498.4297.1397.4398.79实施例992.9088.9089.7089.7691.1493.71实施例1092.7189.7990.0190.9892.8994.90实施例1193.9889.7789.8790.9191.7193.98实施例1292.7789.2190.9989.8990.9893.19对比例185.9485.2283.7384.7786.3984.46对比例284.4181.6382.8981.9283.6282.91表3(50d后株防效%)
结合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1并结合表2以及表3可以看出,农药喷洒50d后,相较于18d是株防效具有一定的下降,但添加有吸附助剂的株防效效果差别远远小于未添加吸附助剂的株防效效果。
50.结合实施例1-7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添加有吸附助剂的除草剂,在初期的株防效效果优于未添加吸附助剂的除草剂,吸附助剂不仅能够延缓除草剂的消解,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51.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8以及对比例1并结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甲基化植物油与吸附助剂的复配使用,使得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得到大幅提高。
5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