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态输水脉管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56535发布日期:2023-12-04 13:09阅读: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荒漠化特别是沙漠化沙地上种植的供水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在有地下水的极干旱、干旱、半干旱沙漠化沙地上种植的供水技术。


背景技术:

1、荒漠化治理是个世界性课题,土地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我国对沙漠化的治理相继启动了一系列重要的生态治理工程,包括推广灌溉技术,近些年又利用高吸水性树脂作为保水剂这一改良沙化地的保水保湿新技术,对沙化重点地区进行集中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国外一些国家如法国、埃及等也把高吸水性树脂用作保水剂来治理沙漠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4、公知的高吸水性树脂(super absorbent resin)是一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具有吸水、保水和传递水的功能。

5、吸水量,高吸水性树脂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强亲水性基团单体,经过适度交联则能够吸附上百倍的水,对0.9%的生理盐水吸附也能达到几十倍。

6、加压吸水量,压力对吸水量有一定影响,增加压力吸水量降低。

7、吸水速度,阴离子型高吸水性树脂吸水速度慢;非离子型吸水速度快。

8、保水能力,高吸水性树脂一旦吸收了水很难除去,即使加压也不易失掉水。

9、传递水,高吸水性树脂吸附水后,水会向自身吸附力强的方向、水含量低的方向传递扩散;土壤和根系吸附力强时,水又会从高吸水性树脂向土壤、根系方向传递扩散,反之也然。

10、凝胶态,高吸水性树脂吸附水后便形成了水凝胶,这种凝胶的聚集态既非完全的固体,也非完全的液体。固体的行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维持一定的形状与体积,液体行为是水可以在水凝胶中扩散或渗透。

11、由上所述,高吸水性树脂有多方面的功能性,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在沙漠化的治理中,应用潜力巨大。

12、然而荒漠化逆转最有效的方法是水分的提供、储保和耐干旱风寒植物的规划种植。治理的成败,水分的供给是至关重要的必要条件,植物没有水就不能存活。但目前利用高吸水性树脂的治理方法多是储水保湿层面上的。因此,如何提供既有效持续的供水,又不破坏生态系统和地下水资源环境是实现荒漠化逆转的根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为了既能有效持续地供水,又不破坏生态系统和地下水资源环境,利用高吸水性树脂的功能特性,提供一种静态输水脉管。

2、所述的静态输水脉管,是将地下水静态连续地滋润沙漠化地面上种植植物的设备,其构造有两种,一种是有内件型的,一种是简易型的。

3、所述的有内件型的静态输水脉管是由护管①、输水脉束②和内件③构成的,适用于纵向使用的场合。

4、所述的简易型的静态输水脉管是由护管①和输水脉束②构成的,适用于地面下横向使用的场合。

5、所述的护管①是保护管内物体的管子。材质可以是任一种无机的、有机的、金属的或它们的复合物。其截面形状最好是一种圆形的或矩形的,其结构可以是单管或多段连接管的一种。

6、有内件型纵向使用的护管①是有强度的实质管壁的管子,即是自身的支撑又能保护管内物体和防止水分散失。其底管壁开有进水孔,管顶设有输水脉束②的导出口短管和顶盖。

7、简易型横向使用的护管①是有一定强度的渗透性管壁的管子,如透水盲管或乱丝盲管的一种,把水分渗透给土壤和植物。

8、单管的护管①是没有连接的整体管,适宜地下水位高的场合;多段连接管的护管①,其连接设有连接件④。

9、所述的输水脉束②是由吸水介质⑤或吸水回收物⑥或它们的混合物的任一种与高聚物透水性载体如折叠丝织布条袋组合而成,具有使水向含量低的方向传递扩散的功能。

10、输水脉束②最好先用遇水易崩解的包裹物,如一种普通包装纸或亲水性不织布,将吸水介质⑤、吸水回收物⑥或它们的混合物的一种卷裹成芯条,同时用水溶性胶粘缝。然后再将芯条置入折叠丝织布条袋中,整体性好。其端头设有卡扣件封口,如网袋扣或扎条带的一种。

11、所述的吸水介质⑤是公知的高吸水性树脂及其衍生物、复合物或它们混合物的一种。其形状可以是粉状、颗粒状、块状、片状、纤维状或混合状的任一种形状,地下水含盐时,最好选用它们的耐盐品种。

12、所述的吸水回收物⑥是回收废弃的高吸水性树脂制品,如生活或医用的纸尿裤、垫片、绷带、棉球、纱布等,经过卫生处理的回收利用物。

13、回收利用物中有高质量的高吸水性树脂,它们有很好的吸收盐水的功能。还含有高质量的吸水纤维和无纺布,卫生处理后将其简单加工如切碎混拌使用,在吸水过程中这些纤维能起到导流体的作用,有效地避免水在树脂中扩散时出现“干粉团”阻断现象。在应用中,水向浓度低的方向单向传输,不会形成二次污染。也可以在地下水位处以下用高吸水性树脂,以上用吸水回收物⑥或它们的混合物。

14、所述的内件③是由提索⑦、承载件⑧、锁件⑨构成的。

15、所述的提索⑦是由底盘、索绳、卡箍、锁环和吊环组成的。提索底盘固定在索绳的下端,吊环固定在索绳的上端,索绳末端用卡箍紧固。带卡具如卡箍的锁环固定在吊环下面的索绳上,锁环能上下移动调整后紧固在索绳上。吊环在吊装时使用,锁环锁在护管顶盖上或独立支架上的锁件⑨上。提索可以整条使用,也可以分段设置,分段使用适合较深的静态输水脉管。各部件的材质最好是有机的、金属的或它们复合物的一种。如使用金属件,须按材质要求用公知的方法严格防腐。提索预制加工,防腐更完备。

16、提索⑦既是护管①内总荷载的负载构件,又是用来更换陈旧的输水脉束的取出工具,将换下来的陈旧输水脉束制成保水土,改良沙壤。

17、所述的承载件⑧是承载固定输水脉束②的构件,其间隔地固定在提索⑦的索绳上,其与索绳之间设有止滑件,其构型最好是缺口圆盘型或阶梯叶片圆毂型的一种。其材质可以是有机的、金属的或它们复合的一种。每个承载件将输水脉束的重量承载下来传递给提索,避免输水脉束积累自身的重量造成压力吸水量下降的状况。

18、所述的缺口圆盘型承载件是在圆盘平面上设有缺口,在一定厚度的有中心孔的圆盘平面上,等分出偶数个圆心角的扇形平面,将偶数圆心角扇形平面内弧至外弧的扇形面积做成缺口,圆盘平面上的缺口数和输水脉束②分出的股数一致,缺口的直边设有堰板。圆盘上设有固定输水脉束②的扎条带孔。中心孔与索绳之间设有止滑件如倒锥形开式止滑橡塑胶套。圆盘间距和圆盘上饱和输水脉束直径比为1.05~1.2,圆盘直径小于护管直径4公分~6公分。圆盘在护管①中组成了间隔的空室来容纳承载输水脉束②。圆盘缺口是输水脉束②向上延展的通道。

19、所述的阶梯叶片圆毂型承载件是在中心管上轴向分布叶片圆毂构件,构件中央是圆毂,构件平面等分的圆心角最好是90°或120°,每个圆心角的中线分别设有叶片与圆毂外径连接,叶片可以平置,也可以与圆毂有一定的角度。圆毂内径与中心管外径适配紧固,中心管内径与提索的索绳之间设有倒锥形开式止滑橡塑胶套,中心管两端设有叶片方位固定件。在叶片圆毂构件上,输水脉束也能分股同时阶梯式盘旋向上敷设。输水脉束在叶片上环绕索绳一周为一个阶梯叶片圆毂型承载件。

20、所述的锁件⑨是护管内物件锁定的锁,其结构最好是螺丝扣式或插销式的一种,材质可以是有机的、金属的或它们复合的一种。

21、所述的连接件④是护管①的多段连接管的连接件。其在公知的连接方式中最好选用螺纹口、承插口、法兰、短管套或短管罩的任一种连接方式。其材质是有机的、金属的或它们复合的一种。

2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提供静态输水脉管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步骤如下:

23、一、有内件型单管的静态输水脉管的制作。

24、s1.1地勘水文数据选择有内件型单管的静态输水脉管。

25、s1.2将吸水介质⑤用现场地下水样实测吸水速度和吸水量。

26、s1.3将吸水回收物⑥切碎混拌,切碎尺寸<5公分,混拌后多点取样,用现场地下水样实测吸水速度和吸水量。

27、s1.4对s1.3步骤测试结果偏低的批次,用十字交叉法添加s1.2步的粉状吸水介质⑤混拌其中,提高吸水回收物⑥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

28、s1.5确定供水负荷e和测试结果进行估算(计算公式附后)

29、s1.6由(3)式计算吸水前触水层面的脉束量g0。

30、s1.7由(6)式计算吸水前静态输水脉管输水脉束总量g

31、s1.8由式(9)计算吸水前输水脉束直径gm

32、s1.9由式(10)计算吸水前分股的或分股引出的输水脉束直径dq

33、s1.10将吸水介质⑤或吸水回收物⑥或它们的混合物的一种,置入有一定强度的高聚物透水性载体如折叠丝织布条袋中,最好先卷入一种相同直径的普通包装纸筒或不织布筒中,同时用水溶性胶粘缝,并在地下水位下0.5米至管底部位的外表面喷涂一层软石蜡,然后再置入折叠丝织布条袋中,制成一种静态输水脉管的输水脉束②。输水脉束加工时可以按要求分段、分股加工或预制加工,组装时根据需要搭配组合。

34、s1.11和s1.10步骤相同,制作出分股引出的输水脉束。引出的输水脉束也可以预制加工,组装时根据需要搭配组合。

35、s1.12由公式(16)计算触水面层饱和时的输水脉束直径db。

36、s1.13有公式(18)计算饱和分股的输水脉束直径df。

37、s1.14由(17)式计算静态输水脉管直径d,确定静态输水脉管的公称直径。

38、s1.15由(19)式计算分股短管直径dc,确定引出短管的公称直径。

39、s1.16按确定的管段数据预制或加工管子。

40、s1.17在底管下端距管底2米或3米以内的管壁上均匀打孔,孔径最好是1公分~2公分。开孔面积最好是护管①截面积的3~5倍。

41、s1.18最好用平的或半园形封头的一种将护管管底封堵,并在管外用高聚物丝密织网布将底管开孔部位粘贴固定,避免沙子进入管内。

42、s1.19将第二根管子与底管熔焊对接。

43、s1.20将护管的上管口安装有锁孔的顶盖。用相同口径的短管管口焊接一个孔板,形成一个带孔的盖子。

44、s1.21将护管的上管口安装分股的引出输水脉束的引出口短管。

45、s1.22确定锁件⑨方式,其结构最好选用螺丝扣式或插销式的一种,依材质做好防腐。

46、s1.23提索⑦按荷载要求依国家标准选用制作。提索的底盘直径小于护管①的内径40mm~60mm。索绳与底盘、吊环的连接可以预制或用通常方法如卡箍连接牢固,索绳末端用卡箍紧固。索绳与吊环用相同做法相连,带卡箍的锁环在吊环下与索绳紧固。依材质要求严格做好防腐,如塑包的高分子涂层。且涂层固化后应有一定的弹性,避免脆裂腐蚀。

47、s1.24在一定厚度的圆盘平面上分出偶数个等圆心角的扇形平面,将偶数圆心角扇形平面内弧至外弧的扇形面积做成缺口,缺口的直边设有50mm~80mm高堰板,中心孔与索绳外径之间设有倒锥形开式止滑橡塑胶套,圆盘间距和圆盘上饱和输水脉束直径比为1.05~1.2。圆盘直径小于护管直径4~6公分,上下圆盘旋移一个等角扇形平面将缺口错开。圆盘在护管①中组成了间隔的空室来承载输水脉束②,并用扎条带将其捆扎固定在圆盘上。圆盘缺口是输水脉束②向上延展的通道。

48、s1.25在中心管上轴向安装叶片圆毂构件,构件中央是圆毂,构件平面等分的圆心角最好是90°或120°,每个圆心角的中线分别设有叶片与圆毂外径连接,叶片可以平置,也可以与圆毂有一定的角度。圆毂内径与中心管外径适配紧固,中心管内径与提索索绳之间设有倒锥形开式止滑橡塑胶套,中心管两端设有轴向半管凹凸卡槽固定叶片方位。构件轴向间距和叶片上饱和输水脉束直径比1.05~1.2,直径小于护管4~6公分,在叶片圆毂构件上,输水脉束也能分股同时阶梯式盘旋向上敷设,并用扎条带将输水脉束②捆扎固定在叶片上。叶片可以平置,也可以朝向输水脉束前进方向旋转<90°的角度设置固定。输水脉束在叶片上环绕索绳一周为一个阶梯叶片圆毂型承载件。

49、s1.26将设有缺口圆盘型或阶梯叶片圆毂型承载件的一种,按一定间距固定在索绳上。

50、s1.27将制成的输水脉束②固定在一种承载件上。

51、s1.28将工厂加工好的整体护管①托运至安装现场,由打井机或吊装设备将护管①吊入井口中。管外壁与井的环隙依条件按通常办法固定护管①。

52、s1.29打开护管①管口顶盖,将提索⑦顶端吊环、锁环穿过护管顶盖圆孔,带着顶盖吊起,经管口将承载件和输水脉束置入护管①中。

53、s1.30当输水脉束②放至上端到达引出管口时,将引出输水脉束端头从引出短管管口中分别引出。

54、s1.31把护管①顶盖盖在管口上旋紧,用大于管径的插销穿入锁环中紧固,再将插销搭在顶盖上。然后摘下吊环上的吊钩,将吊环放在顶盖上。

55、二、有内件型多段连接管的静态输水脉管的制作

56、s2.1依地勘水文数据或实地水质分析数据,选择有内件型多段连接的静态输水脉管。

57、s2.2将吸水介质⑤用现场地下水样实测吸水速度、吸水量和加压吸水量,确定适宜的输水脉束②。

58、s2.3将吸水回收物⑥切碎混拌,切碎尺寸<5公分,混拌后多点取样,用现场地下水样实测吸水速度和吸水量。

59、s2.4对s2.3步测试结果偏低的批次,用十字交叉法添加s2.2步相应的粉状吸水介质⑤混拌其中,提高吸水回收物⑥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

60、s2.5确定供水负荷e和测试结果进行估算(计算公式附后)。

61、s2.6(6)式计算吸水前静态输水脉管输水脉束总量g。

62、s2.7由式(9)计算吸水前输水脉束直径gm。

63、s2.8由式(10)计算确定吸水前分股的和分股引出的输水脉束直径dq。

64、s2.9按估算的输水脉束数据将吸水介质⑤或吸水回收物⑥或它们的混合物的一种,置入有一定强度的高聚物透水性载体如折叠丝织布条袋中,最好先卷入一种相同直径的普通包装纸筒或不织布筒中,同时用水溶性胶粘缝。并在地下水位下0.5米至管底部位的外表面喷涂一层软石蜡,然后再置入折叠丝织布条袋中,制成一种静态输水脉管的输水脉束。输水脉束加工时可以按要求分段加工或预制加工,如主干输水脉束分段分股预制,引出的输水脉束分股预制加工,组装时根据需要搭配组合。

65、s2.10和s2.9步方法相同,制作出分股引出短管的输水脉束。

66、s2.11由公式(16)计算触水面层饱和时的输水脉束直径db。

67、s2.12由公式(18)计算饱和时的输水脉束分股直径df。

68、s2.13由(17)式计算静态输水脉管直径d,确定静态输水脉管公称直径。

69、s2.14由(19)式计算引出短管直径dc。确定引出短管的公称直径。

70、s2.15按设定的管段数据预制或加工管子。

71、s2.16在管子两端管口安装连接件④,预制管能自带连接件如pvc管的螺纹口或承插口。

72、s2.17在底管下端距管底最好2米以内的管壁上均匀打孔,孔径最好是1至2公分。开孔面积最好是护管①截面积的3倍~5倍。

73、s2.18底管用平的或半园形封头的一种将管底连接封堵。

74、s2.19在管外用高聚物丝密织网布将底管开孔部位粘贴固定,避免沙子进入管内。

75、s2.20将上管口安装有孔口的顶盖。

76、s2.21在上管口下面安装引出输水脉束的引出口短管。

77、s2.22确定锁件⑨方式,其结构最好选用螺丝扣式或插销式的一种,确定材质和防腐方案。

78、s2.23提索⑦按荷载要求依相关的国家标准选用制作。提索的底盘直径最好小于护管①的内径40mm~60mm。索绳与底盘、吊环的连接用通常方法如卡箍连接牢固,索绳末端用卡箍紧固。索绳与吊环用相同做法相连,带卡具如卡箍的锁环在吊环下与索绳紧固。依材质要求严格做好防腐,如塑包的高分子涂层。且涂层固化后应有一定的弹性,避免脆裂腐蚀。提索可以整条使用,也可以分段设置,分段使用适合较深的静态输水脉管。

79、s2.24在一定厚度的圆盘平面上分出偶数个等圆心角的扇形平面,将偶数圆心角扇形平面内弧至外弧的扇形面积做成缺口,缺口的直边设有50mm~80mm高堰板,厚度10mm~20mm。堰板安装可以是粘接、焊接或预制方法之一。中心孔与索绳之间设有倒锥形开式止滑橡塑胶套。圆盘间距和圆盘上饱和输水脉束直径比为1.05~1.2。圆盘直径小于护管直径4~6公分,上下圆盘旋移一个等角扇形平面将缺口错开。圆盘在护管①中组成了间隔的空室来承载输水脉束②,并用扎条带将其捆扎固定在圆盘上。圆盘缺口是输水脉束②向上延展的通道。

80、s2.25在中心管上轴向安装叶片圆毂构件,构件中央是圆毂,构件平面等分的圆心角最好是90°或120°,每个圆心角的中线分别设有叶片与圆毂外径连接,叶片可以平置,也可以与圆毂有一定的角度。圆毂内径与中心管外径适配紧固,中心管内径与提索索绳之间设有倒锥形开式止滑橡塑胶套,中心管两端设有轴向半管凹凸卡槽固定叶片方位。构件轴向间距和叶片上饱和输水脉束直径比1.05~1.2,直径小于护管4~6公分,在叶片圆毂构件上,输水脉束也能分股同时阶梯式盘旋向上敷设,并用扎条带将输水脉束②捆扎固定在叶片上。叶片可以平置,也可以朝向输水脉束前进方向旋转<90°的角度设置固定。输水脉束在叶片上环绕索绳一周为一个阶梯叶片圆毂型承载件。

81、s2.26按照预设的方案,将设有缺口圆盘型或阶梯叶片圆毂型承载件的一种,按一定间距固定在索绳上。

82、s2.27将制成的输水脉束②固定在一种承载件上。

83、s2.28依安装条件将有内件的输水脉束预加工成若干段,在现场将各段连接安装。

84、s2.29将工厂加工好的护管管段和输水脉束及内件运至安装现场,由打井机将护管①的底管段吊入井口中,一边下管一边对接组装。管外壁与井的环隙依条件按通常方法固定护管①。

85、s2.30输水脉束和内件整体吊装,打开护管①管口顶盖,将提索⑦顶端的锁环和吊环穿过顶盖圆孔,吊环挂在吊钩上带着顶盖吊起,经管口将提索⑦、承载件⑧和输水脉束②组合件置入护管①中。

86、s2.31打开护管①管口顶盖,先将底段带有底盘输水脉束内件的提索索绳上按装吊钩挂件,将吊装设备的主吊钩与四肢组装吊索的吊环挂好,四肢组装吊索的四个吊钩再与吊钩挂件的四个吊环挂好。同样再将第二段与第三段连接并用副吊钩挂好。同样再将第三段与第四段连接好(用于深管装配)。

87、吊钩挂件为对夹式吊钩挂件。在挂件的圆毂外弧与其十字中心线交点处焊接四个矩形钢梁,梁端5公分处焊有吊环。圆毂中心孔与索绳适配。沿着矩形钢梁的平面对顶角中线将圆毂分开两部分,并沿着分开的中线在圆毂两侧焊接对夹筋板,钻孔配紧固螺栓。再在半个圆毂下面焊接一个钢制的卡箍式卡具。挂件尺寸与重量适配,材质为碳钢焊制。圆毂下面的卡箍式卡具将索绳紧固,以保护提索上的承载件⑧不被吊绳损坏。

88、s2.32启动主吊慢慢将带有底盘、输水脉束和内件的第一段提索装入护管①中。吊钩挂件到管口处时停主吊,启动副吊钩。副吊钩受力后暂停等待,去掉主吊钩和吊钩挂件。副吊启动开始安装。主吊钩去启吊第三段直至将各段连接安装(用于深管装配)。

89、s2.33安装至最后一段时,将提索⑦顶端的锁环和吊环穿过顶盖圆孔,吊环挂在吊钩上带着顶盖吊装。

90、s2.34安装至引出短管位置时,慢慢将四股输水脉束分别依次从引出短管引出固定。

91、s2.35把护管顶盖盖在管口上旋紧,用插销穿入提索的锁环中锁紧搭在独立支架的横梁上。然后摘下吊环上的吊钩,将吊环放在横梁上。

92、三、简易型多段连接管的静态输水脉管的制作

93、s3.1依地勘水文数据和敷设配置,选择简易型多段连接管的静态输水脉管。

94、s3.2依现场水样分析数据选择吸水介质⑤,用现场地下水样实测吸水量和吸水速度,确定适宜的吸水介质⑤。

95、s3.3将卫生处理后的回收物,经切碎机切碎混拌,切碎尺寸<5公分,混拌后多点取样,用现场地下水样实测吸水速度和吸水量。

96、s3.4对s3.3步测试结果偏低的批次,适当添加s3.2步相应的粉状吸水介质⑤混拌其中,提高吸水回收物⑥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

97、s3.5确定供水负荷e和测试结果进行估算。

98、s3.6由式(6)计算吸水前静态输水脉管输水脉束②总量g。

99、s3.7由式(9)计算吸水前输水脉束直径dm。

100、s3.8由式(10)计算分股引出的输水脉束直径dq。

101、s3.9按估算的分股引出的输水脉束直径dq,将混拌均匀的吸水回收物⑥和吸水介质⑤的混合料,先用亲水性不织布卷成芯卷,同时用水溶性胶粘缝,然后置入折叠丝网布条袋中,折叠丝网布条袋的展开直径≥护管①的直径或边长,制成输水脉束②。

102、s3.10由饱和时的输水脉束直径db用式(18)计算分股引出的饱和的输水脉束直径df,作为横向使用的静态输水脉管的直径,经整合确定横向使用的静态输水脉管的公称直径。饱和的输水脉束直径df应≥横向使用的静态输水脉管的公称直径。

103、s3.11由公式(16)计算触水面层饱和时的输水脉束直径db

104、s3.12经(18)式计算得输水脉束分股直径df。经整合确定横向使用的静态输水脉管的公称直径。

105、s3.13将上述输水脉束②置入护管①如透水盲管的管段中。

106、s3.14把工厂加工好的内有输水脉束②的护管管段运至安装现场。

107、s3.15先将两个要相连的护管管段内输水脉束②的端头连接,用扎条带扎牢并用单股吸水脉束缠绕,对正护管管口后,用同类预制的短管作为套管式连接件④连接。

108、s3.16交叉的护管之间用预制的四短管罩做连接管的连接件④,预制的四短管罩为开式短管连接管,下面不封闭,内有弹性骨架支撑,外用透水丝织布蒙面。

109、s3.17护管相互定位后用高分子丝绳将套管和护管的骨架捆缝紧固,一边连接一边由吊装设备安装成简易型多段连接的横向使用的静态输水脉管。

110、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静态输水脉管的用途,即在有地下水的极干旱、干旱和半干旱沙漠化区域种植植物以及交通防护林和景观绿化林等方面,使用静态输水脉管将地下水静态持续地滋润给沙漠化地面上种植植物的供水应用。

111、静态输水脉管有纵向使用的,也有横向使用的。利用高吸水性树脂水凝胶态的特性,纵向的静态输水脉管将地下水静态持续地吸附上来传递给地面下横向的静态输水脉管,以点连线形成立体式网状布局,延续地将水传输给种植植物。

112、纵向使用的静态输水脉管间距最好是20米至50米,之间用横向使用的静态输水脉管相连。在纵向使用的静态输水脉管之间,顺着地面坡度,在地面下设置横向的防水分扩散体如凹形塑料布(农膜)沙槽,塑料布沙槽横断面的塑料布呈现凹形敷设。由植物根系特点和水分蒸腾的不同要求,槽底距地面最好是0.8米至2米深,其底边长60公分至80公分,垂直边高50公分至100公分。将输水脉束②的一种置入护管①如透水盲管或乱丝盲管的一种中敷设于槽内,没有种植的区间回填沙土。当横向的静态输水脉管吸水膨胀后,将种植植物按规划的种植位置种植于凹形塑料布沙槽的护管①上边。

113、应用步骤

114、[1]依地下水实测数据选择静态输水脉管,并采用其制造方法加工静态输水脉管。

115、[2]纵向的静态输水脉管与顺着地面下设置的横向的静态输水脉管联合使用。整体形成网状布局。

116、[3]纵向的静态输水脉管之间用横向的静态输水脉管相连,护管对接后外用套管短管连接。

117、[4]横向的静态输水脉管株向相连,行向相连,株行相交。脉束相交处用扎条带捆扎连接,捆扎处用脉束条对角各缠绕一圈扎紧,外用预制的十字短管罩连接。

118、[5]横向的静态输水脉管敷设,顺着地面下0.8~2米深,设置横向的凹形塑料膜(农膜)沙槽,塑料膜沙槽横断面的塑料膜呈现凹形敷设,其底边长60公分~80公分,垂直边高50公分~100公分。

119、[6]横向使用输水脉束,其折叠丝网布条袋的展开直径≥护管的直径。将其置入透水盲管的护管中敷设于槽内,株距行距之间没有植树的位置最好将沙槽填平用膜覆盖,减少水分扩散。

120、[7]透水盲管最好为圆形或矩形的高分子丝布管,内有高分子骨架支撑,两个护管之间用相同材质预制的短管做连接管。

121、[8]十字交叉的护管之间用预制的十字短管罩做连接管,预制的十字短管罩为开式短管连接件,下面不封闭,内有高分子弹性骨架支撑,外用高分子丝织布蒙面。护管相互定位后用高分子丝绳将套管和护管的骨架捆缝紧固。

122、[9]待输水脉束②吸水膨胀后,将种植植物按种植规划的间距适当深植于凹形塑料膜沙槽内的护管①上方。

123、本发明所要达到的有益效果:

124、1.在有地下水的极干旱、干旱和半干旱沙漠化区域,通过静态输水脉管的供水,使种植植物能够存活生长。植物持续地存活生长又能改良土壤反哺荒漠化土地,使荒化逆转进入良性的生态循环。

125、2.静态输水脉管供水的绝大部分为植物蒸腾用水,植物吸收利用率高,地面蒸发损失很少,能按需供水不浪费水资源,切实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不破坏生态系统和地下水资源环境。

126、3.供水持续稳定,运行无需动力消耗,使得条件恶劣的沙漠化地区,给植物供水变为可能。

127、4.扩大绿化面积,降低环境的温室气体,减弱风力减少沙尘,美化景观,改造生态环境。

128、5.利用高吸水性树脂制成的生活医疗等制品的废弃物,经过卫生处理,变废为宝来治理沙漠化了的荒地,则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会更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