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3277发布日期:2022-08-03 02:41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品养殖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


背景技术:

2.矩形高位养殖池与圆形高位养殖池与相比,其具有地面面积使用率高、规划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的连片养殖上。在养殖过程中,矩形高位养殖池鱼类的放养密度大,因此需要投喂的饲料多,从而会导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等沉积物沉入水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将越积越多,且其不断的被分解腐烂,最终会在养殖池中形成一层厚厚的淤泥。而且这些沉积物在腐烂的过程中会消耗氧气,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和病菌。所以需要定期排去养殖池底层的水,同时带走部分沉积物,降低淤泥的形成速度。
3.然而,矩形高位养殖池不像圆形高位养殖池那样,可以把池底做成漏斗状,以便于通过池水环流产生的向心力把沉积物集中在漏斗底部,并有效的排出池外。但为了实现矩形高位养殖池的排水和排污,目前一般把矩形高位养殖池的池底做成倾斜状,且由进水口往出水口方向倾斜。在养殖池中没有水的情况下,对池底的清洗是比较方便。但是在养殖的条件下,则无法做到像圆形高位池那样达到较好排除底部沉积物的效果。正是因为养殖过程中不便于对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的清理,从而导致了矩形高位养殖池在养殖过程中更易于形成淤泥。且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池底的沉积物越来越多,淤泥也将更多更厚,会严重影响到鱼苗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实现了对养殖池中混合物的清除,且操作方便,清除效果好,进而有效的助仅了鱼类的生长,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包括抽淤组件、分离桶、转输组件、排放组件和增氧组件;所述抽淤组件的输入端布置在养殖池的池底中,所述转输组件安装在分离桶上,且所述转输组件的输入端与抽淤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输组件的输出端与分离桶相连通;所述分离桶的底部安装有增氧组件,所述分离桶的端部安装有排放组件。
6.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输组件包括外环管和多个条缝管;所述外环管安装在分离桶的外壁上,所述外环管与抽淤组件的输出端相连通,多个所述条缝管均匀的安装在分离桶内,且多个所述条缝管均与外环管相连通;所述条缝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管缝,且所有所述条缝管上的管缝均朝向同一时针方向。
7.进一步的,所述管缝贯穿条缝管的两端。
8.进一步的,所述条缝管通过依次贯穿分离桶、外环管的弯头管与外环管相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增氧组件包括增氧机和多个微孔管;多个所述微孔管均匀的安装
在分离桶的底部,所述微孔管上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微孔管与增氧机的输出端相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桶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的上方安装有漏斗,所述漏斗与分离桶之间设有沉淀腔,所述沉淀腔的上方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上方为水分离层,所述溢流口的下方为沉积物分离层。
11.进一步的,所述排放组件包括出水管和排污管;所述出水管安装在分离桶的上方,且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分离桶中,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养殖池相连通;所述排污管安装在分离桶的下方,且所述排污管与排污口相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桶的下方安装有支架。
13.进一步的,所述抽淤组件包括潜水泵和进水管;所述潜水泵设置在养殖池的池底上,所述潜水泵通过连接管与进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外环管相连通。
14.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通过抽淤组件、分离桶、转输组件、排放组件的设置,能使分离桶与养殖池间产生水循环,方便将养殖池中的沉积物排出,从而达到清洁养殖池的目的。而且在对从养殖池中抽出的水、沉积物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时,采用旋转沉淀分离,使得分离效果更好,且分离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进而有效的助仅了鱼类的生长,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17.2、分离桶底部设置的增氧组件能有效的对分离桶中的水进行增氧处理,同时通过富含氧气的气体与水的结合,能使沉积物更快速的进行沉淀,进一步提高了沉淀效果。
18.3、通过在条缝管上适当的位置开设管缝,使得通过管缝输送至分离桶中的混合物能对分离桶中原有的混合物造成冲击,从而实现分离桶中的混合物进行转动。无需额外设置动力装置以驱使分离桶中的混合物进行转动,大大降低了分离桶的设计成本,易于助排装置的推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助排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环管、条缝管和进水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条缝管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桶外形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分离桶、2-外环管、3-条缝管、4-管缝、5-弯头管、6-微孔管、7-漏斗、8-溢流口、9-沉淀腔、10-出水管、11-排污管、12-支架、13-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25.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矩形高位养殖池池底沉积物的助排装置,包括抽淤组件、分离桶1、转输组件、排放组件和增氧组件。抽淤组件的输入端布置在养殖池的池底中,转输组件安装在分离桶1上,且转输组件的输入端与抽淤组件的输出端连接,转输组件的输出端与分离桶1相连通。分离桶1的底部安装有增氧组件,分离桶1的端部安装有排放组
件。
26.其中,抽淤组件用于将养殖池池底中沉积物与水的混合物抽出,实现将养殖池池底中的沉积物进行抽除。
27.抽淤组件包括潜水泵和进水管13。潜水泵设置在养殖池的池底上,潜水泵通过连接管与进水管13的一端相连通,进水管13的另一端与外环管2相连通。使用时,将潜水泵放置于养殖池较低的一侧,从而能有效的将养殖池中的混合物抽出。
28.分离桶1用于通过旋转沉淀分离法对从养殖池池底中抽出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29.分离桶1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的上方安装有漏斗7,漏斗7与分离桶1之间设有沉淀腔,用于收集沉积物。沉淀腔9的上方设有溢流口8,以使沉淀腔9中的沉积物溢流至漏斗7中进行排出。
30.本实施例的漏斗7最大外径为分离桶1内径的五分之四左右,其上口与外环管2处于同一高度。漏斗7外径最大处于分离桶1之间的间距即为溢流口8。
31.本实施例中,旋转沉淀分离法具体为,在对分离桶1中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时,使分离桶1中的混合物始终保持旋转。由于水的密度较沉积物的密度小,因此,水将能始终保持在分离桶1的上层位置,而沉积物将往分离桶1的底部进行沉淀,进入到沉淀腔9或漏斗7中,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这样的分离方式效果好,且分离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32.转输组件用于将混合物输送至分离桶1中,并通过混合物驱使分离桶1中的混合物进行转动。
33.在本实施例中,转输组件包括外环管2和四个条缝管3。外环管2安装在分离桶1的外壁上,外环管2与抽淤组件的输出端相连通,四个条缝管3均匀的安装在分离桶1内,且四个条缝管3均与外环管2相连通,条缝管3位于外环管2的上方。
34.具体的,条缝管3通过依次贯穿分离桶1、外环管2的弯头管5与外环管2相连通,实现了将外环管2中的混合物通过条缝管3均匀的输送至分离桶1中。更具体的,外环管2朝向分离桶1方向的一侧开设有圆形开口,分离桶1的侧壁上也开设有圆形开口。且外环管2上的圆形开口与分离桶1上的圆形开口相对,其直径大小一致共同组成弯头管5的插孔。弯头管5从分离桶1内把其弯头部分插入插孔内,从而使池水能从外环管2通过条缝管3进入到分离桶1内。
35.条缝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管缝4,且所有条缝管3上的管缝4均朝向同一时针方向。即管缝4位于条缝管3靠近分离桶1轴心一面的任一一侧,且以分离桶1的轴心旋转方向作为时钟方向,所有的管缝4统一面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从而确保了从管缝3喷出的混合物能驱使分离桶1中的混合物转动。
36.通过这样的布置,能保证混合物从管缝4中冲出时,对分离桶1中的水产生一冲击。且由于所有的管缝4时针方向朝向相同,从而使得水能在分离桶1中进行转动,以更好的混合物进行分离。而且这样的设计使得分离桶1无需额外设置动力装置以驱使分离桶1中的混合物进行转动,大大降低了分离桶1的设计成本,易于助排装置的推广。
37.优选的,管缝4贯穿条缝管3,以提高混合物进入到分离桶1中的均匀性。
38.增氧组件用于对分离桶1中的水进行增氧处理,同时通过富含氧气的气体与水的结合形成水气混合物,能使沉积物更快速的进行沉淀。
39.具体的,增氧组件包括增氧机和多个微孔管6。多个微孔管6均匀的安装在分离桶1
的底部,微孔管6上开设有多个气孔,微孔管6与增氧机的输出端相连通。
40.在增氧机启动时,富含氧气的气体通过微孔管6的作用,以微气泡的形式进入到分离桶1中,微气泡沿着分离桶1的内部上升。当其遇到从管缝4中喷出的混合物时,混合物中的水与气体将形成水气混合物,其密度较水更变小。然而此时的沉积物受到的向心力不变,但其受到的浮力变小,促使其加速向分离桶1底部集中并下沉,利于沉积物的排出,同时还实现了对水体增氧作用。
41.排放组件用于将分离桶1中的水以及沉积物排出分离桶1,并将排出的水重新排入到养殖池中。
42.具体的,排放组件包括出水管10和排污管11。出水管10安装在分离桶1的上方,且出水管10的一端延伸至分离桶1中,出水管10的另一端与养殖池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分离桶1上方设有封闭盖。当分离桶1中注满混合物后,随着混合物的继续注入,位于分离桶1上层的水将通过出水管10溢出,最终重新注入到养殖池中,实现水的重复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排污管11安装在分离桶1的下方,且排污管11与排污口相连通,用于将分离桶1分离出来的沉积物排出。
43.优选的,分离桶1的下方安装有支架12,以实现对分离桶1进行支撑。
4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将分离桶1放置在养殖池边上,并将潜水泵放置在养殖池中深度最大的位置。然后同时启动潜水泵和增氧泵。通过潜水泵的作用将养殖池池底中的混合物抽出,并通过连接管、进水管13、外环管2、条缝管3进入到分离桶1中。由于条缝管3的管缝4开口并不朝向分离桶1的轴心,且所有管缝4的朝向均向同一时针方向。当混合物从条缝管3中喷出时,能对分离桶1中的混合物形成一单时针方向的冲击,从而使混合物进行转动分离。而富含氧气的气体通过微孔管6进入到分离桶1中,并沿着分离桶1的内部上升。且其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混合物中的水时,能与其形成水气混合物,利于混合物的分离以及沉积物的下沉。下沉的沉积物将通过漏斗7、排污管11排出。而分离后的水则位于分离桶1的上方,且在分离桶1注满混合物并继续注入后,从出水管10排出。
45.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