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苗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7856发布日期:2022-09-06 21:08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育苗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育苗箱。


背景技术:

2.在我国,已越来越普遍使用机械化手段来完成播种作业,采用播种机进行播种,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可保证按时完成播种作,且在自动化播种过程中通常会将预先进行育苗的作物使其进行一定成长后在进行种植从而保证作物的存活率并以此保证了作物种植后的收益,但市场上现存的部分育苗箱虽然分为数层结构使其能够同时对大量作物同时进行育苗但其适应不同高度的种苗进行育苗时通常需要拆卸承载结构的形式以释放空间,但拆卸后往往需要额外空间放置储存拆卸的承载结构导致这部分承载结构因处于外部环境容易出现损坏丢失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育苗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市场上现存的部分多层结构育苗箱内部承载结构拆卸后不便于收纳储存在自身内部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育苗箱,包括储存箱,所述储存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转轴板,且储存箱的正面通过转轴板铰接有盖板,所述储存箱内壁的左右两侧均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四个定位板a,且每两个定位板a相对的一侧均活动嵌合有育苗承载机构。
5.所述育苗承载机构包括育苗承载框、定位板b、主定位臂、主校准槽、次校准槽、校准栓、收纳槽、阻隔臂和挂载臂,且每个育苗承载框分别活动嵌合在每两个定位板a相对一侧的间隙内,所述定位板b固定安装在育苗承载框的底部,且两个主定位臂以中心对称的形式固定安装在育苗承载框的左右两侧,且主定位臂的顶部搭接在定位板a的底部,两个所述主校准槽以中心对称的形式对称开设在育苗承载框的顶部,且两个次校准槽以中心对称的形式开设在育苗承载框的正面,所述校准栓活动嵌合在主校准槽内,且两个收纳槽以中心对称的形式开设在育苗承载框的正面,所述阻隔臂固定安装在校准栓的顶部,且两个挂载臂以中心对称的形式固定安装在两个阻隔臂相背的一侧,且挂载臂的底部搭接在定位板a的顶部。
6.可选的,所述阻隔臂为磁铁材质,且定位板b为金属材质。
7.可选的,所述主校准槽一端的正面剖面、次校准槽一端的正面剖面和校准栓一端的正面剖面均呈l行,且主校准槽的体积、次校准槽的体积和校准栓的体积均相同。
8.可选的,所述定位板a的正面剖面呈t形,且定位板a凸起处的高度和主定位臂与挂载臂相对一侧的间隙相同。
9.可选的,所述阻隔臂与育苗承载框的接触面与定位板a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线,收纳槽的高度与阻隔臂与挂载臂俯剖面相背一侧的间隙相同。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1、通过使用者借助四个育苗承载框的存在能够将需要育苗的种苗分为四组同时进行育苗工作,且需要满足育苗高度所需进行育苗框输了进行调节时仅需将其中两个承载框进行拆卸后推动阻隔臂使校准栓完全脱离主校准槽后将组隔臂转动90
°
并使校准栓对准次校准槽将其完全嵌入次校准槽内以实现阻隔臂与挂载臂完全收纳入收纳槽的目的,此时将完成收纳状态的育苗承载框转动180
°
借助主定位臂挂载至定位板b顶部,此时再将其他育苗承载框完成收纳后堆叠至其顶部便能完成收纳工作,且因能够自我进行所需空间的减少极大地提高了储存空间并以此实现了对高度有需求的育苗工作的所需以保证设备具备极高的泛用性。
12.2、通过定位板a的正面剖面呈t形使定位板a与主定位臂和挂载臂能够形成滑轨结构使其在能够对育苗承载框进行挂载限位的同时也保证了育苗承载框能够顺畅的在其表面进行滑动工作,且定位板a凸起处的高度和主定位臂与挂载臂相对一侧的间隙相同时定位板b和主定位臂与挂载臂的连接状态的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面剖面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育苗承载框结构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面剖面示意图。
16.图中:1储存箱、2转轴板、3盖板、4定位板a、5育苗承载机构、501 育苗承载框、502定位板b、503主定位臂、504主校准槽、505次校准槽、506 校准栓、507收纳槽、508阻隔臂、509挂载臂。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育苗箱,包括储存箱1,储存箱1 的正面焊接有转轴板2,且储存箱1的正面通过转轴板2铰接有盖板3,储存箱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等间距焊接有四个定位板a4,且每两个定位板a4相对的一侧均活动嵌合有育苗承载机构5。
19.育苗承载机构5包括育苗承载框501、定位板b502、主定位臂503、主校准槽504、次校准槽505、校准栓506、收纳槽507、阻隔臂508和挂载臂509,且每个育苗承载框501分别活动嵌合在每两个定位板a4相对一侧的间隙内,定位板b502焊接在育苗承载框501的底部。
20.通过使用者借助四个育苗承载框501的存在能够将需要育苗的种苗分为四组同时进行育苗工作。
21.定位板a4的正面剖面呈t形,且定位板a4凸起处的高度和主定位臂503 与挂载臂509相对一侧的间隙相同,阻隔臂508与育苗承载框501的接触面与定位板a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水平线。
22.收纳槽507的高度与阻隔臂508与挂载臂509俯剖面相背一侧的间隙相同,这样设置使定位板a4与主定位臂503和挂载臂509能够形成滑轨结构使其在能够对育苗承载框501进行挂载限位的同时也保证了育苗承载框501能够顺畅的在其表面进行滑动工作,且定位
板a4凸起处的高度和主定位臂503 与挂载臂509相对一侧的间隙相同时定位板a4和主定位臂503与挂载臂509 的连接状态的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23.两个主定位臂503以中心对称的形式焊接在育苗承载框501的左右两侧,且主定位臂503的顶部搭接在定位板a4的底部,两个主校准槽504以中心对称的形式对称开设在育苗承载框501的顶部,且两个次校准槽505以中心对称的形式开设在育苗承载框501的正面,校准栓506活动嵌合在主校准槽504 内。
24.需要满足育苗高度所需进行育苗框501输了进行调节时仅需将其中两个承载框501进行拆卸后推动阻隔臂508使校准栓506完全脱离主校准槽504 后将组隔臂508转动90
°
并使校准栓506对准次校准槽505将其完全嵌入次校准槽505内以实现阻隔臂508与挂载臂509完全收纳入收纳槽507的目的,此时将完成收纳状态的育苗承载框501转动180
°
借助主定位臂503挂载至定位板a4顶部。
25.此时再将其他育苗承载框501完成收纳后堆叠至其顶部便能完成收纳工作,且因能够自我进行所需空间的减少极大地提高了储存空间并以此实现了对高度有需求的育苗工作的所需以保证设备具备极高的泛用性。
26.两个收纳槽507以中心对称的形式开设在育苗承载框501的正面,阻隔臂508焊接在校准栓506的顶部,且两个挂载臂509以中心对称的形式焊接在两个阻隔臂508相背的一侧,且挂载臂509的底部搭接在定位板a4的顶部。
27.主校准槽504一端的正面剖面、次校准槽505一端的正面剖面和校准栓 506一端的正面剖面均呈l行,且主校准槽504的体积、次校准槽505的体积和校准栓506的体积均相同,阻隔臂508为磁铁材质,且定位板b502为金属材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