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7718发布日期:2022-07-09 01:1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机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


背景技术:

2.农机具在作业时一般需要根据作业需要调节限深轮的高度。例如精量播种机在遇到更换不同的播种作物或更换作业土壤环境等情况时,需要通过调节限深轮与精量播种机上的开沟盘之间的相对高度来调整播种深度,以满足播种要求。现有的精量播种机一般通过手动调节限深轮的位置,从而实现播种深度调整。
3.精量播种机一般包括多个播种单体,且每个播种单体均具有限深轮。当播种单体数量较少时,手动调节可以满足需求,但是当播种单体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手动调整不仅需要耗时长、调节效率低,而且容易因操作人员的不同,导致调整后的限深轮的高度不一致而影响播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解决由于采用手动调节的方式导致的耗时长、调节效率低以及难以保障调节一致性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包括:
7.机架;
8.限深轮摆臂,其能相对所述机架摆动;
9.限深轮,其设于所述限深轮摆臂上;
10.传动杆,其与机架铰接;
11.限深轮限位装置,其包括限位本体和限位铰接块,所述限位本体设于限深轮摆臂的一侧,且与机架铰接;所述限位铰接块与所述限位本体铰接,且与所述传动杆连接;
12.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杆转动,以带动所述限位铰接块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移动,从而驱动所述限位本体带动限深轮摆臂摆动,以实现限深轮高度调节。
13.如上所述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传动件设于所述传动杆上,且能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配合,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从而驱动所述传动杆转动。
14.如上所述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所述第二传动件能相对所述第一传动件移动,以实现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或者相互脱离。
15.如上所述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还包括模式切换装置,所述模式切换装置用于移动所述第一传动件或者第二传动件,以使两者传动连接或者脱离。
16.如上所述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所述第一传动件为驱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为从动齿轮,所述模式切换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从动齿轮均套接在所述传
动杆上,且所述套筒与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从动齿轮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移动,以使从动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或者脱离。
17.如上所述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所述传动杆和所述套筒一者设有限位槽和锁定槽,另一者设有定位销;所述限位槽沿所述传动杆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锁定槽与所述限位槽相连通且二者具有夹角;所述定位销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并能够沿所述限位槽进入所述锁定槽内以使所述传动杆和所述套筒相互锁定。
18.如上所述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所述模式切换装置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脱离时带动两者啮合复位。
19.如上所述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所述模式切换装置还包括齿轮护罩,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弹簧和弹簧安装座,所述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复位弹簧和弹簧安装座均设于所述齿轮护罩内,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弹簧安装座均套接在所述套筒上,且所述复位弹簧弹性安装于所述弹簧安装座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
20.如上所述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还包括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设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且与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模式切换装置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设于所述调节把手与所述套筒之间,且所述拉手与所述套筒连接。
21.如上所述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所述传动杆上设有限位件,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时,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限位件连接,以限制所述从动齿轮相对所述传动杆转动。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2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完成限深轮的高度调节,当播种单体数量较多时,多个播种单体可在与之对应的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同时完成限深轮的高度调节,不仅调节耗时少、调节效率高,而且能有效保障调节的一致性。
2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转动,从而驱动传动杆转动,结构简单,不仅能有效提高调节效率,而且能有效保障调节的一致性,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调节。
2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具有自动调节模式和手动调节模式,通过模式切换装置实现自动调节模式和手动调节模式的切换,当播种单体数量较多时,可采用自动调节模式提高调节效率,当遇到电机故障或需要手动校准的情况时,可采用手动调节模式进行调节,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的传动杆与限深轮限位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1中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处于自动调节模式的局部剖面图。
30.图4为图1中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处于手动调节模式的局部剖面图。
31.图5为图1中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处于自动调节模式的沿传动杆的轴向的剖面图。
32.图6为图1中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处于手动调节模式的沿传动杆的轴向的剖面图。
33.图7为图1中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34.图8为图1中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的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35.其中,附图中标号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36.1、限深轮限位装置;11、限位本体;111、挡杆;12、限位铰接块;2、传动杆;21、定位销;22、限位件;3、驱动装置;31、第一传动件;32、第二传动件;33、驱动电机;4、模式切换装置;41、套筒;411、限位槽;412、锁定槽;42、复位组件;421、复位弹簧;422、弹簧安装座;43、齿轮护罩;44、拉手;45、轴承;5、调节把手;6、传动杆安装座;7、机架;8、限深轮摆臂;9、限深轮。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其包括机架7、限深轮摆臂8和限深轮9,限深轮摆臂8与机架7铰接并能相对机架7摆动,限深轮9设于限深轮摆臂8上,当限深轮摆臂8摆动时,限深轮9与开沟盘之间的相对高度发生改变,实现限深轮9的高度调节。
3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还包括限深轮限位装置1、传动杆2和驱动装置3;传动杆2与机架7铰接;限深轮限位装置1包括限位本体11和限位铰接块12,限位本体11设于限深轮摆臂8的一侧,且与机架7铰接;限位铰接块12与限位本体11铰接,且与传动杆2螺纹连接;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传动杆2转动,以带动限位铰接块12沿传动杆2的轴向移动,从而驱动限位本体11带动限深轮摆臂8摆动,改变限深轮摆臂8的最高极限位置,以实现限深轮9高度调节,达到限深的目的。
4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传动杆2通过传动杆安装座6与机架7铰接,传动杆安装座6一端与传动杆2连接,另一端与机架7铰接,以使传动杆2可相对机架7摆动。限位本体11上设有挡杆111,挡杆111与限深轮摆臂8接触,以限制限深轮摆臂8摆动的最高位置。限位本体11与机架7铰接处位于挡杆111与限位铰接块12之间,当限位铰接块12沿传动杆2的轴向移动时,带动限位本体11摆动,此时,挡杆111随限位本体11摆动而带动限深轮摆臂8摆动,从而改变限深轮9与开沟盘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调节播种深度。
41.本实施例通过驱动装置3驱动完成限深轮9的高度调节,自动化程度高,当播种单体数量较多时,多个播种单体可在与之对应的驱动装置3的驱动作用下同时完成限深轮9的高度调节,不仅调节耗时少、调节效率高,而且能有效保障调节的一致性。
42.具体地,驱动装置3包括第一传动件31、第二传动件32和驱动电机33,第二传动件32设于传动杆2上,且能与第一传动件31传动配合,驱动电机33与第一传动件3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传动件31带动第二传动件32转动,从而驱动传动杆2转动。其中,第一传动件31和第二传动件32可以是但不限于蜗杆和蜗轮结合的传动方式,也可以是但不限于齿轮和齿条结合的传动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31为驱动齿轮,第二传动件32为从动齿轮,通过驱动电机33带动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转动,从而驱动传动杆2转动,结构简单,不仅能有效提高调节效率,而且能有效保障调节的一致性,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调节。当播种单体数量较多时,多个播种单体可通过与之对应的驱动电机33电连接,并可由系统进行集中控制,根据农艺要求在系统中设定具体参数,针对不同的作物、土壤土质进行相应的调整,保障调节的一致性。当然,也可以根据驱动电机33的电机参数及传动杆2的动力需求,通过改变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直径大小,改变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传动比,以满足传动杆2的动力需求,取得更好的传动效果。
4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具有自动调节模式和手动调节模式,其中,第二传动件32能相对第一传动件31移动,以实现与第一传动件31传动连接或者相互脱离。当第二传动件32相对第一传动件31移动至连接位置时,第二传动件32与第一传动件31传动连接,切换成自动调节模式;当第二传动件32相对第一传动件31移动至脱离位置时,第二传动件32与第一传动件31脱离,切换成手动调节模式。
44.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还包括模式切换装置4,模式切换装置4用于移动第一传动件31或者第二传动件32,以使两者传动连接或者脱离。通过模式切换装置4实现自动调节模式和手动调节模式的切换,当模式切换装置4移动第一传动件31或者第二传动件32使两者脱离时,从自动调节模式切换成手动模式,此时可通过手动带动传动杆2转动而实现限深轮高度调节;当模式切换装置4移动第一传动件31或者第二传动件32使两者传动连接时,从手动模式切换成自动模式,此时可通过驱动电机33驱动传动杆2转动而实现限深轮高度调节。当播种单体数量较多时,可采用自动调节模式提高调节效率,当遇到电机故障或需要手动校准的情况时,可采用手动调节模式进行调节,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45.而且,本实施例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还包括调节把手5,调节把手5设于传动杆2的一端,且与传动杆2固定连接,用于在第一传动件31和第二传动件32脱离时,带动传动杆2转动。本实施例中调节把手5上设有与传动杆2端部形状相配合的接口,使调节把手5与传动杆2结合后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当处于手动调节模式时,通过调节把手5带动传动杆2转动,结构简单,调节起来更加方便。
46.当然,模式切换装置4可以是与第一传动件31即驱动齿轮连接,也可以是与第二传动件32即从动齿轮连接,为了使结构更加简单,本实施例采用模式切换装置4与从动齿轮连接的结构,具体地,模式切换装置4包括套筒41,套筒41与从动齿轮均套接在传动杆2上,且套筒41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用于带动从动齿轮沿传动杆2的轴向移动,以使从动齿轮和驱动齿轮啮合或者脱离。本实施例的套筒41一方面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另一方面与传动杆2套接,通过传动杆2为套筒41提供受力支撑,无需安装额外的固定支架,套筒41可带动从动齿轮沿传动杆2的轴向平稳地朝远离或靠近驱动齿轮的方向移动,以使从动齿轮和驱动齿轮脱离或者啮合,其结构更加简单,运动更加平稳。
47.具体地,传动杆2和套筒41一者设有限位槽411和锁定槽412,另一者设有定位销21;限位槽411沿传动杆2的轴向延伸设置,锁定槽412与限位槽411相连通且二者具有夹角;定位销21插设于限位槽411内,并能够沿限位槽411进入锁定槽412内以使传动杆2和套筒41相互锁定。本实施例中,定位销21设于传动杆2上,限位槽411和锁定槽412设于套筒41上,通过限位槽411限制套筒41沿传动杆2的轴向移动行程范围,能避免套筒41过度移动,同时能提高套筒41移动的效率,从而提高模式切换的效率。其中,锁定槽412可以是设于限位槽411的一侧,与限位槽411连通形成“l”型槽,也可以是设于限位槽411的两侧,与限位槽311连通形成“t”型槽,或者可以是同时设于限位槽411两端的两侧,与限位槽311连通形成“工”型槽。当形成“t”型槽时,套筒41沿两侧中任意一侧转动时,都可使定位销21进入锁定槽412中,切换操作方便;当形成“工”型槽时,套筒41在移动到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或者脱离时,均可使定位销21进入相应的锁定槽412中,实现套筒41锁定;本实施例采用结构较为简单的“l”型槽,锁定槽412设于限位槽411的一侧,且位于靠近从动齿轮的一端,当套筒41带动从动齿轮朝远离驱动齿轮的方向移动以使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脱离时,定位销21进入锁定槽412中将套筒41锁定,以保持手动调节模式的稳定性。
48.进一步地,模式切换装置4还包括复位组件42,复位组件42用于在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脱离时带动两者啮合复位。本实施例中通过复位组件42带动从动齿轮朝靠近驱动齿轮方向运动而使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复位,有利于提高模式切换的效率。
49.其次,模式切换装置4还包括齿轮护罩43,复位组件42包括复位弹簧421和弹簧安装座422,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复位弹簧421和弹簧安装座422均设于齿轮护罩43内,复位弹簧421与弹簧安装座422套接在套筒41上,且复位弹簧421弹性安装于弹簧安装座422与从动齿轮之间。通过齿轮护罩43对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复位弹簧421和弹簧安装座422进行有效保护,能有效避免外界干扰而影响驱动效果。由于复位弹簧421与弹簧安装座422均与套筒41套接,当套筒41转动时,复位弹簧421与弹簧安装座422可随套筒41转动,与此同时,弹簧安装座422与套筒41之间具有配合间隙,以使弹簧安装座422可沿套筒41的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模式切换装置4还包括轴承45,轴承45安装在齿轮护罩43内,弹簧安装座422与轴承45套接,弹簧安装座422通过轴承45与齿轮护罩43连接,一方面,使弹簧安装座422在随套筒41转动的同时能与齿轮护罩43保持连接,另一方面,使弹簧安装座422位置保持相对固定,当外力驱动套筒41带动从动齿轮朝远离驱动齿轮的方向移动以使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脱离时,复位弹簧421压缩,此时定位销21进入锁定槽412中将套筒41锁定,以保持手动调节模式。当定位销21脱离锁定槽412时,复位弹簧421恢复形变,带动从动齿轮朝靠近驱动齿轮方向移动,以使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复位。同时,由于复位弹簧421和弹簧安装座422均套接在套筒41上,使其在运动时可沿套筒41的轴向稳定地运动,结构简单,复位效果好。
50.再者,模式切换装置4还包括拉手44,拉手44设于调节把手5与套筒41之间,且拉手44与套筒41连接。本实施例中,拉手44与套筒41螺纹连接,拉动拉手44时即可带动套筒41沿传动杆2的轴向移动,从而使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或者脱离,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51.另外,如图8所示,传动杆2上设有限位件22,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时,从动齿轮与限位件22连接,以限制从动齿轮相对传动杆2转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2套接在传动杆2上,其外圈呈多边形,其与从动齿轮连接时,能有效限制从动齿轮相对传动杆2转动。
52.本实施例的自动调节模式和手动调节模式的切换操作如下:
53.从自动调节模式切换至手动调节模式:拉动拉手44带动套筒41沿传动杆2的轴向朝靠近调节把手5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移动而与驱动齿轮脱离,此时复位弹簧421处于压缩状态,随后转动拉手44以带动套筒41转动,使定位销21从限位槽411进入锁定槽412中,此时处于手动调节模式。
54.从手动调节模式切换至自动调节模式:转动拉手44以带动套筒41转动,使定位销21从锁定槽412进入限位槽411中,此时复位弹簧421恢复形变,带动从动齿轮随套筒41沿传动杆2的轴向朝靠近驱动齿轮的方向移动而与驱动齿轮啮合,此时处于自动调节模式。
55.本实施例的限深轮高度可调的农机具,当处于自动调节模式时,通过驱动电机33驱动所述驱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以驱动传动杆2转动,从而带动限位铰接块12沿传动杆2的轴向移动,进而驱动限位本体11带动限深轮摆臂8摆动,以实现限深轮9高度调节。当处于手动调节模式时,通过调节把手5驱动传动杆2转动,从而带动限位铰接块12沿传动杆2的轴向移动,进而驱动限位本体11带动限深轮摆臂8摆动,以实现限深轮9高度调节。自动调节模式和手动调节模式通过模式切换装置4进行切换,能够满足不同情况的使用需求,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56.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7.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