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施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
背景技术:2.水肥灌溉是利用液态肥与灌溉水,按照一定比例对农田及园林进行浇灌的一种灌溉方式。水肥灌溉需要通过对液态肥进行稀释的步骤,通产会采用混合罐对液态肥进行稀释。目前常用的混合罐,存在部分肥料未充分溶解留存于罐底的问题,并且未充分溶解的肥料容易造成管道堵塞,需要定时对混合罐及管道进行定时清理,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使肥料充分溶解并进行过滤,并防止肥料残留于罐底或对管道造成堵塞。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包括混肥罐、加肥机构、送水机构及送肥机构,其中:
5.所述混肥罐包括罐体和罐盖,罐体内上部水平设有过滤网;
6.所述加肥机构包括设于罐盖顶部的盖塞,盖塞上配装加肥管,加肥管上端连接储肥罐;
7.所述送水机构包括进水主管和出肥主管,进水主管和出肥主管之间通过施肥阀连接,所述施肥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出水嘴和进水嘴;
8.所述送肥机构包括分别竖向配装于罐盖上的进水支管和出肥支管,进水支管的进水端与出水嘴连通,进水支管的出水端位于罐体内下部,且位于过滤网下侧;出肥支管的进水端位于罐体内上部,且位于过滤网上侧,出肥支管的出水端与进水嘴连通。
9.优选的,所述罐体内设有凸环,所述过滤网包括套环,套环内设有滤网,套环可拆卸配装于凸环内。
10.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排污管。
11.优选的,所述加肥管可在盖塞内上下伸缩调节。
12.优选的,所述阀体中部设有总控制阀,出水嘴上设有出水阀,进水嘴上设有进水阀。
13.优选的,所述进水支管的末端连接混肥管,混肥管上设有若干个喷嘴。
14.优选的,所述混肥管为“l”形或环形。
15.优选的,所述出肥支管上连接过滤器。
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使用时,由加肥管向混肥罐内持续加入水肥,同时,灌溉用水由进水主管进入,部分水从进水支管进入混肥罐罐底,利用水流冲击作用,形成搅拌作用,使没有完全溶解的肥料加速溶解,充分溶解
后的水肥经过过滤网过滤的上层清澈水肥,在压差作用下由出肥支管流出,并与出肥主管中流出的水混合后,进行田间施肥。此外,过滤网可拆卸配装于罐体内的凸环上,便于过滤网的更换和清理。
17.本实用新型的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具有以下优点:1.灌溉用水从进水支管进入混肥罐罐底,利用水流冲击作用,形成搅拌作用,使没有完全溶解的肥料加速溶解;2.水肥经过过滤网初次过滤的上层清澈水肥,在压差作用下由出肥支管流出,并在出肥支管上安装过滤器,可有效防止管道堵塞。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可以使肥料充分溶解并进行过滤,并防止肥料残留于罐底或对管道造成堵塞,减少工作人员因管道清理带来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21.图中:混肥罐1,罐体11,罐盖12,过滤网13,套环13-1,滤网13-2,凸环14,排污管15;加肥机构2,盖塞21,加肥管22,储肥罐23;送水机构3,进水主管31,施肥阀33,阀体33-1,出水嘴33-2,进水嘴33-3,总控制阀33-4,出水阀33-5,进水阀33-6;送肥机构4,进水支管41,出肥支管42,混肥管43,喷嘴44,过滤器45。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容易理解,现结合附图采用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
23.实施例1: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包括混肥罐1、加肥机构2、送水机构3及送肥机构4,其中:
25.所述混肥罐1包括罐体11和罐盖12,罐体11内上部水平设有过滤网 13;
26.所述加肥机构2包括设于罐盖12顶部的盖塞21,盖塞21上配装加肥管22,加肥管22上端连接储肥罐23;
27.所述送水机构3包括进水主管31和出肥主管32,进水主管31和出肥主管32之间通过施肥阀33连接,所述施肥阀33包括阀体33-1,阀体33-1 上设有出水嘴33-2和进水嘴33-3;
28.所述送肥机构4包括分别竖向配装于罐盖12上的进水支管41和出肥支管42,进水支管41的进水端与出水嘴33-2连通,进水支管41的出水端位于罐体11内下部,且位于过滤网13下侧;出肥支管42的进水端位于罐体11内上部,且位于过滤网13上侧,出肥支管42的出水端与进水嘴33-3 连通。
29.实施例2:
30.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包括混肥罐1、加肥机构2、送水机构3及送肥机构4,其中:
31.所述混肥罐1包括罐体11和罐盖12,罐体11内上部水平设有过滤网 13;所述罐体
11内设有凸环14,所述过滤网13包括套环13-1,套环13-1 内设有滤网13-2,套环13-1可拆卸配装于凸环14内;所述罐体11的底部设有排污管15。
32.所述加肥机构2包括设于罐盖12顶部的盖塞21,盖塞21上配装加肥管22,加肥管22上端连接储肥罐23;所述加肥管22可在盖塞21内上下伸缩调节。
33.所述送水机构3包括进水主管31和出肥主管32,进水主管31和出肥主管32之间通过施肥阀33连接,所述施肥阀33包括阀体33-1,阀体33-1 上设有出水嘴33-2和进水嘴33-3;所述阀体33-1中部设有总控制阀33-4,出水嘴33-2上设有出水阀33-5,进水嘴33-3上设有进水阀33-6。
34.所述送肥机构4包括分别竖向配装于罐盖12上的进水支管41和出肥支管42,进水支管41的进水端与出水嘴33-2连通,进水支管41的出水端位于罐体11内下部,且位于过滤网13下侧;出肥支管42的进水端位于罐体11内上部,且位于过滤网13上侧,出肥支管42的出水端与进水嘴33-3 连通。所述进水支管41的末端连接混肥管43,混肥管43上设有若干个喷嘴44,所述混肥管43为“l”形或环形;所述出肥支管42上连接过滤器 45。
35.应当注意,在此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非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现方式,所述实施例只有示例性,其作用只在于提供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更为直观明了的方式,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就能想到的其它实施方式,及其它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简单替换和各种变化,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混肥罐(1)、加肥机构(2)、送水机构(3)及送肥机构(4),其中:所述混肥罐(1)包括罐体(11)和罐盖(12),罐体(11)内上部水平设有过滤网(13);所述加肥机构(2)包括设于罐盖(12)顶部的盖塞(21),盖塞(21)上配装加肥管(22),加肥管(22)上端连接储肥罐(23);所述送水机构(3)包括进水主管(31)和出肥主管(32),进水主管(31)和出肥主管(32)之间通过施肥阀(33)连接,所述施肥阀(33)包括阀体(33-1),阀体(33-1)上设有出水嘴(33-2)和进水嘴(33-3);所述送肥机构(4)包括分别竖向配装于罐盖(12)上的进水支管(41)和出肥支管(42),进水支管(41)的进水端与出水嘴(33-2)连通,进水支管(41)的出水端位于罐体(11)内下部,且位于过滤网(13)下侧;出肥支管(42)的进水端位于罐体(11)内上部,且位于过滤网(13)上侧,出肥支管(42)的出水端与进水嘴(33-3)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1)内设有凸环(14),所述过滤网(13)包括套环(13-1),套环(13-1)内设有滤网(13-2),套环(13-1)可拆卸配装于凸环(14)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1)的底部设有排污管(1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肥管(22)可在盖塞(21)内上下伸缩调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33-1)中部设有总控制阀(33-4),出水嘴(33-2)上设有出水阀(33-5),进水嘴(33-3)上设有进水阀(33-6)。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支管(41)的末端连接混肥管(43),混肥管(43)上设有若干个喷嘴(44)。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肥管(43)为“l”形或环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肥支管(42)上连接过滤器(45)。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外田间简易压差式施肥罐,包括混肥罐、加肥机构、送水机构及送肥机构,混肥罐包括罐体和罐盖,罐体内上部水平设有过滤网;加肥机构包括盖塞,盖塞上配装加肥管,加肥管上端连接储肥罐;送水机构包括进水主管和出肥主管,进水主管和出肥主管之间通过施肥阀连接,施肥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出水嘴和进水嘴;送肥机构包括分别竖向配装于罐盖上的进水支管和出肥支管,进水支管的进水端与出水嘴连通,进水支管的出水端位于罐体内下部;出肥支管的进水端位于罐体内上部,出肥支管的出水端与进水嘴连通。利用该施肥罐可以使肥料充分溶解并进行过滤,并防止肥料残留于罐底或对管道造成堵塞,减少工作人员因管道清理带来的工作量。理带来的工作量。理带来的工作量。
技术研发人员:徐灿 陈永伟 张敏 马文礼 夏学智 卜建华 王昊 杨波 靳韦 哈蓉 张战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垦事业管理局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4.06
技术公布日:202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