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可调节移动的水稻培育用种植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7935发布日期:2022-08-24 09:47阅读:51来源:国知局
光源可调节移动的水稻培育用种植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光源可调节移动的水稻培育用种植箱。


背景技术:

2.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属谷类,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区别于旱稻,原产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稻的培育技术也随着提高,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的水稻,在水稻种植前,人们都会在种植箱内对水稻进行预先培育并观察其生长情况,但是现有的种植箱在培育时无法对光源的位置进行移动,导致不同位置的水稻种子所接收的光照强度存在差异,从而会使得不同位置的种子发育速度和发育饱满度不同,进而会使培育数据产生一定的误差,另外现有的培育装置不便于对培育板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严重影响了操作人员对培育板的清洗和更换效率,为此,我们提出光源可调节移动的水稻培育用种植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光源可调节移动的水稻培育用种植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光源可调节移动的水稻培育用种植箱,包括种植箱主体,所述种植箱主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支撑板的一端通过卡接机构固定连接有培育板,所述种植箱主体的内部通过调节机构活动连接有照明灯管。
5.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与种植箱主体顶部固定连接的正反电机和活动连接在种植箱主体内腔顶部的内齿轮圆盘,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延伸至内齿轮圆盘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另一端与内齿轮圆盘啮合连接,所述内齿轮圆盘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延伸至内齿轮圆盘的下方,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一侧与照明灯管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组件,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种子培育质量。
6.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有安装板内部开设的开槽以及培育板内部开设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开槽的上下两端均活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相对一侧均延伸至开槽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l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从而大大加快了操作人员对培育板的清洗和更换效率。
7.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开设在种植箱主体两侧内壁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另一端与螺纹套筒固定连接,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移动稳定性。
8.优选的,两个所述l型板远离开槽的一端均设置有凸起部,且所述凸起部的形状大小与凹槽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安装稳定性。
9.优选的,所述种植箱主体的前端合页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观察窗和控制器,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正反电机、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内齿轮圆盘、第三齿轮、螺纹杆、螺纹套筒、照明灯管、限位板和限位槽,使得本装置可以通过调节机构带动照明灯管公转的同时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种植箱本体内部不同位置的水稻种子可以接收到均匀的光照,进而使得水稻种子整体的培育效果更好,并避免了因光照强度不同而导致实验数据存在一定误差的现象发生;
12.2、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安装板、培育板、开槽、卡接槽、凹槽、推杆、l型板和复位弹簧,使得本装置可以通过卡接机构快速对培育板与安装板进行固定,从而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对培育板的安装和拆卸效率,进而极大的提高了培育板的更换和清洗速率。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正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卡接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齿轮圆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种植箱主体;2、支撑板;3、安装板;4、培育板;5、正反电机;6、转轴;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内齿轮圆盘;10、第三齿轮;11、螺纹杆;12、螺纹套筒;13、照明灯管;14、限位板;15、限位槽;16、开槽;17、卡接槽;18、凹槽;19、推杆;20、l型板;21、复位弹簧;22、箱门;23、观察窗;2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光源可调节移动的水稻培育用种植箱,包括种植箱主体1,种植箱主体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安装板3远离支撑板2的一端通过卡接机构固定连接有培育板4,卡接机构包括有安装板3内部开设的开槽16以及培育板4内部开设的卡接槽17,卡接槽17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8,开槽16的上下两端均活动连接有推杆19,推杆19的相对一侧均延伸至开槽16的内部
并固定连接有l型板20,两个l型板20远离开槽16的一端均设置有凸起部,且凸起部的形状大小与凹槽18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从而使得l型板20可以与凹槽18卡接的更紧密,两个l型板20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1,利用卡接机构可以快速将培育板4和安装板3固定连接,从而极大的方便了操作人员对培育板4的安装和拆卸效率,种植箱主体1的内部通过调节机构活动连接有照明灯管13,调节机构包括有与种植箱主体1顶部固定连接的正反电机5和活动连接在种植箱主体1内腔顶部的内齿轮圆盘9,正反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底部延伸至内齿轮圆盘9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第一齿轮7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的另一端与内齿轮圆盘9啮合连接,内齿轮圆盘9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10,第三齿轮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的底部延伸至内齿轮圆盘9的下方,螺纹杆1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螺纹套筒12,螺纹套筒12的一侧与照明灯管13固定连接,螺纹套筒12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有开设在种植箱主体1两侧内壁的限位槽15,限位槽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板14,限位板14的另一端与螺纹套筒12固定连接,利用限位组件可以对螺纹套筒12进行限位,使得螺纹套筒12可以沿着螺纹杆11做稳定的直线运动,利用调节机构可以使得照明灯管13在上下移动的同时可以进行旋转,从而使得照明灯管13可以对种植箱主体1内部的水稻种子进行充分均匀的照明,进而使得水稻种子整体的培育效果更好,种植箱主体1的前端合页连接有箱门22,箱门22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观察窗23和控制器24,通过观察窗23可以及时观察种植箱主体1内部种子的发育情况,而通过控制器24可以对本装置内部的电器功率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更方便的对水稻种子进行培育和观察。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操作人员首先通过按动推杆19,使得上下两个推杆19推动两个l型板20对复位弹簧21进行压缩,当两个l型板20之间的距离与卡接槽17的内径相适配后,操作人员便可以将两个l型板20插入卡接槽17内部,之后释放按压推杆19的力并用力将l型板20向卡接槽17内部推动,直至两个l型板20上的凸起部分移动至凹槽18处后,两个l型板20在复位弹簧21的弹性作用下可以快速将凸起部分插入凹槽18内部,从而可以快速将安装板3与培育板4固定连接,而在拆卸时,操作人员同样先按动推杆19,使得上下两个推杆19推动两个l型板20对复位弹簧21进行压缩,从而使得两个l型板20的凸出部可以从凹槽18内部脱离,之后操作人员再将l型板20从卡接槽17内部抽出即可,从而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对培育板4的安装和拆卸效率,当培育板4安装完成后,操作人员再将水稻种子种植在培育板4顶部的培养土内,然后通过控制器24启动正反电机5,使得正反电机5带动转轴6转动,从而使得转轴6带动第一齿轮7转动,再利用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之间的啮合连接方式,使得第一齿轮7可以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之后通过第二齿轮8和内齿轮圆盘9之间的啮合连接方式,使得第二齿轮8可以带动内齿轮圆盘9转动,当内齿轮圆盘9转动时,再利用内齿轮圆盘9和第三齿轮10之间的啮合连接方式,使得内齿轮圆盘9可以同步带动第三齿轮10转动,从而使得第三齿轮10可以带动螺纹杆11转动,由于螺纹套筒12被限位板14和限位槽15所限位,因此螺纹套筒12在螺纹杆11转动时会带动照明灯管13沿着限位槽15向上或向下直线移动,与此同时由于内齿轮圆盘9在正反电机5的带动下会不断旋转,从而使得照明灯管13在上下移动的同时可以进行旋转,进而使得照明灯管13可以对种植箱主体1内部的水稻种子进行充分均匀的照明。
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