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6611发布日期:2022-10-28 22:2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追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


背景技术:

2.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3.目前现有的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在对茶树的根部进行喷洒操作时不能对喷头的喷洒角度进行调节,而导致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对茶叶根部的喷洒范围较小,继而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二次喷洒提高肥料的覆盖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包括移动车,所述移动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水泵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车的顶部,两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水箱,所述移动车内部设置有延伸至顶部的喷头,所述水泵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水箱内部和所述喷头内部的橡胶软管,所述移动车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所述移动车的内部设置有联动机构;
7.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有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往复丝杆、连接块、第一转轴以及齿条,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车的内部,且延伸至两个所述滚轮的内部,并与两个所述滚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所述往复丝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车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一端,所述第二直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往复丝杆的外壁,且与所述第一直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连接块套接在所述往复丝杆的外壁,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所述移动车的内部,并与所述连接块的外壁一端固定连接;
8.所述移动车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喷头进行往复摆动操作的摆动机构。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有第三直齿轮、第二转轴、锥齿环以及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车的内部,所述第三直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一端,且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所述锥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三直齿轮的外壁一端,所述锥齿环滑动套接在所述移动车的内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直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齿轮的外壁直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往复丝杆外壁相匹配的滚珠,所述连接块通过滚珠与所述往复丝杆相互套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车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块相匹配的移动滑槽。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车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的安装槽。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齿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t型环,所述移动车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t型环相匹配的t型槽。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设置联动机构,通过外接控制器来使气泵进行运作对水箱内部的肥料进行抽取操作,通过橡胶软管来对喷头的内部输送肥料来对茶树的根部进行喷洒操作,通过推动移动车来推动滚轮进行转动,滚轮进行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带动第一直齿轮进行转动,第一直齿轮进行转动带动第二直齿轮进行转动,第二直齿轮进行转动带动往复丝杆进行转动,往复丝杆进行转动带动连接块进行往复移动,通过连接块进行往复移动可驱动摆动机构进行运作;
17.2、通过设置摆动机构,连接块进行往复移动带动第三直齿轮进行往复转动,第三直齿轮进行往复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进行往复转动,第二转轴进行往复转动带动锥齿轮进行往复转动,锥齿轮进行往复转动带动锥齿环进行往复转动,锥齿环进行往复转动带动喷头进行往复转动,即实现了对喷头的摆动操作,从而提高了喷头的喷洒范围,进而提高了肥料的覆盖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一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的移动车剖视图;
20.图3为一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的图2中a处放大图。
21.图中:1、移动车;101、支撑架;2、水箱;3、水泵;301、橡胶软管;4、滚轮;5、喷头;6、联动机构;601、第一直齿轮;602、第二直齿轮;603、往复丝杆;604、连接块;605、第一转轴;606、齿条;7、摆动机构;701、第三直齿轮;702、第二转轴;703、锥齿环;704、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包括移动车1,移动车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架101,两个支撑架101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在移动车1顶部的水泵3,两个支撑架101的顶部设置有水箱2,移动车1内部设置有延伸至顶部的喷头5,水泵3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水箱2内部和喷头5内部的橡胶软管301,移动车1的外壁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4,移动车1的内部设置有联动机构6;
23.联动机构6包括有第一直齿轮601、第二直齿轮602、往复丝杆603、连接块604、第一转轴605以及齿条606,第一转轴605转动连接在移动车1的内部,且延伸至两个滚轮4的内部,并与两个滚轮4固定连接,第一直齿轮601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605的外壁,往复丝杆603转动连接在移动车1的内部,并位于第一转轴605的外壁一端,第二直齿轮602固定连接在往
复丝杆603的外壁,且与第一直齿轮601相互啮合,连接块604套接在往复丝杆603的外壁,齿条606滑动连接在移动车1的内部,并与连接块604的外壁一端固定连接;
24.移动车1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喷头5进行往复摆动操作的摆动机构7。
25.该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通过外接控制器来使气泵3进行运作对水箱2内部的肥料进行抽取操作,通过橡胶软管301来对喷头5的内部输送肥料来对茶树的根部进行喷洒操作,通过推动移动车1来推动滚轮4进行转动,滚轮4进行转动带动第一转轴605进行转动,第一转轴605进行转动带动第一直齿轮601进行转动,第一直齿轮601进行转动带动第二直齿轮602进行转动,第二直齿轮602进行转动带动往复丝杆603进行转动,往复丝杆进行转动带动连接块604进行往复移动,通过连接块604进行往复移动可驱动摆动机构7进行运作。
26.在图1~3中:摆动机构7包括有第三直齿轮701、第二转轴702、锥齿环703以及锥齿轮704,第二转轴702转动连接在移动车1的内部,第三直齿轮701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702的外壁一端,且与齿条606相互啮合,锥齿轮704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702远离第三直齿轮701的外壁一端,锥齿环703滑动套接在移动车1的内部。
27.该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喷头5与锥齿环703固定连接,连接块604进行往复移动带动第三直齿轮701进行往复转动,第三直齿轮701进行往复转动带动第二转轴702进行往复转动,第二转轴702进行往复转动带动锥齿轮704进行往复转动,锥齿轮704进行往复转动带动锥齿环703进行往复转动,锥齿环703进行往复转动带动喷头5进行往复转动,即实现了对喷头5的摆动操作,从而提高了喷头5的喷洒范围,进而提高了肥料的覆盖率。
28.在图2中:第一直齿轮601的直径大于第二直齿轮602的外壁直径。
29.该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通过此结构设置可提高喷头5的摆动频率。
30.在图1~3中:连接块604的内部设置有与往复丝杆603外壁相匹配的滚珠,连接块604通过滚珠与往复丝杆603相互套接,移动车1的内部设置有与连接块604相匹配的移动滑槽。
31.该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通过此结构设置可实现转动往复丝杆带动连接块604进行往复移动。
32.在图1~3中:移动车1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直齿轮601和第二直齿轮602的安装槽。
33.该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通过此结构设置可实现转动滚轮4带动第一转轴605和第一直齿轮601进行转动,继而驱动摆动机构7对喷头进行摆动操作,提高喷头5的喷洒范围。
34.在图1~3中:锥齿环7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t型环,移动车1的内部设置有与t型环相匹配的t型槽。
35.该种茶叶种植用自动追肥装置,通过此结构设置可实现转动锥齿轮704带动锥齿环703进行转动。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外接控制器来使气泵3进行运作对水箱2内部的肥料进行抽取操作,通过橡胶软管301来对喷头5的内部输送肥料来对茶树的根部进行喷洒操作,通过推动移动车1来推动滚轮4进行转动,滚轮4进行转动带动第一转轴605进行转动,第一转轴605进行转动带动第一直齿轮601进行转动,第一直齿轮601进行转动带动第二直齿轮602进行转动,第二直齿轮602进行转动带动往复丝杆603进行转动,往复丝杆进行转动带动连接块604进行往复移动,通过连接块604进行往复移动可驱动摆动机构7进行运作,连接
块604进行往复移动带动第三直齿轮701进行往复转动,第三直齿轮701进行往复转动带动第二转轴702进行往复转动,第二转轴702进行往复转动带动锥齿轮704进行往复转动,锥齿轮704进行往复转动带动锥齿环703进行往复转动,锥齿环703进行往复转动带动喷头5进行往复转动,即实现了对喷头5的摆动操作,从而提高了喷头5的喷洒范围,进而提高了肥料的覆盖率。
37.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