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1010发布日期:2022-11-15 18:5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培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会在正式种植前进行水稻幼苗培育。在幼苗期发现水稻的优缺点以及病害等症状,能够及时进行病害防治,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3.传统的水稻幼苗培育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结构简单,未对泥土和营养液进行分离存放,在培育幼苗过程中,易导致泥土混入营养液中,不仅易导致幼苗根部泥土量降低,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而且不方便对装置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对够防止幼苗根部泥土量降低并且提高装置清理便捷性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用于储存营养液的箱体,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箱体之间均共同固定安装有注液管,所述基座的上方通过两个垂直设置的支撑板固定安装有架板,所述架板上穿入并卡合安装有若干培育筒,每个所述培育筒的底端均穿过架板并插入相匹配设置的箱体内部,每个所述培育筒内部均填充有泥土层。
6.优选的,每个所述培育筒靠近其底端开口的内壁处均焊接有漏网板,每个所述培育筒内部的泥土层均铺设于对应设置的漏网板的顶部,通过漏网板对泥土层进行支撑,确保泥土层能够稳定铺填在培育筒内部。
7.优选的,每个所述漏网板的上表面均覆盖有纱布,每个所述纱布均位于相对应的漏网板与泥土层之间的位置,通过纱布能够降低泥土混入营养液中的量,有效降低幼苗根部泥土的减少量。
8.优选的,所述架板上开凿有若干圆形穿口,每个所述培育筒的底端均穿过对应设置的圆形穿口并延伸至其下方,每个所述培育筒的外壁上均铸造有环形限位板,每个所述环形限位板的下表面均与架板的上表面贴合,通过环形限位板可以对培育筒进行限位,防止培育筒整体落入箱体内部。
9.优选的,每个所述箱体的顶端均开凿有圆形开口,每个所述箱体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内置筒体,每个所述培育筒的底端均穿过相匹配设置的圆形开口并插入内置筒体中,采用插入式安装结构,方便对培育筒进行拆装。
10.优选的,每个所述内置筒体的顶端均与对应的箱体内顶壁焊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内置筒体的底端均与对应的箱体的内底壁焊接为一体,采用封闭式的内置筒体能够减少泥土扩散范围,避免泥土扩散并粘附至箱体内壁,每个所述内置筒体靠近其底部的筒壁上均开凿有若干圆孔,通过该圆孔可以让营养液进入内置筒体中,确保营养液能够渗入泥土层
中。
11.优选的,每个所述内置筒体内部均焊接有拦截环,每个所述拦截环内壁上均焊接有两个过滤网,采用双层过滤网,能够将少量的泥土拦截在内置筒体的上半区域,方便后续清理。
12.优选的,每个所述箱体的顶端均卡合安装有封盖,打开封盖方便对箱体内部进行清洗,每个所述箱体的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溢流管,通过溢流管可以防止箱体内部营养液从其顶部漫出。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4.1、本装置采用多个培育筒对水稻进行幼苗培育,可以在不同的培育筒中铺填不同类型的泥土,在培育过程中,能够进行对比参照,并且培育筒内部设有防止泥土沉降的结构,避免幼苗根部泥土量减少,有利于其发育生长。
15.2、本装置由培育筒对幼苗进行种植,再通过箱体内的营养液为培育筒中的泥土提供养分,保证幼苗能够正常发育生长,采用分离式结构,可以防止泥土混入营养液中,方便后续清理。
附图说明
16.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培育筒与架板组装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培育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拦截环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基座;
22.2、架板;21、圆形穿口;
23.3、培育筒;31、环形限位板;32、泥土层;33、纱布;34、漏网板;
24.4、箱体;41、内置筒体;42、圆形开口;43、封盖;44、溢流管;45、拦截环;46、过滤网;
25.5、注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的顶部焊装有多个用于存放营养液的箱体4,每两个相邻设置的箱体4之间均共同固定装配有t型结构的注液管5,该注液管5采用单进口双出口结构,能够快速的将营养液注入箱体4内部,基座1的顶部由两个支撑板固定架设有架板2,该架板2设置在多个箱体4的上方,架板2上插入并卡合装配有多个培育筒3,每个培育筒3的底部均插入其下方设置的箱体4内部,每个培育筒3靠近底端开口的内壁处均无缝焊接有漏网板34,每个漏网板34的顶部且位于培育筒3内部均铺填有泥土层32,将稻种埋入泥土层32,确保其发芽后能够让幼苗根系在泥土层32中扩散生长,而且该泥土层32能够与箱体4内部的营养液接触,确保营养液能够为幼苗的发育提供养分。
29.进一步的,为了降低泥土层32被营养液稀释的量,在漏网板34的上表面铺设有纱布33,该纱布33位于泥土层32与漏网板34之间的位置,由于纱布33不仅可以让营养液渗透穿过,与泥土层32接触,而且可以能够减少泥土沉降至箱体4内的营养液中的含量,故而能够对幼苗根系的泥土起到防泥土流失的效果,确保幼苗能够正常发育生长。
30.基于实施例一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水稻种子埋入培育筒3内部的泥土层32中,由于装置上设置有多个培育筒3,工作人员可以向多个培育筒3中倒入不同类型的泥土,在幼苗培育期间能够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幼苗的长势可以得知最适合幼苗生长的土质,再将培育筒3插装在架板2上,确保其底端能够插入箱体4中,随后从注液管5的单管道开口端注入营养液,再由其双开口端将营养液快速注入箱体4内部,随着箱体4内部营养液的水位升高,能够让营养液渗入泥土层32中,即可为幼苗的发育提供养分,由于该装置将培育筒3和箱体4分开设置,在幼苗培育期间,能够减少泥土落入箱体4内部的量,方便对二者分开清洗,而且培育筒3内部设置了由漏网板34与纱布33共同组成的拦截结构,能够降低幼苗根系泥土的流失量,为幼苗根系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土壤,有利于其生产发育。
31.实施例二
32.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筒3和箱体4;
33.为了方便培育筒3进行拆装,并提高其安装后的牢固性,在架板2上开凿有多个圆形穿口21,在培育筒3安装时,将其底端穿过圆形穿口21,并让培育筒3的外壁与圆形穿口21内壁紧密卡接,采用抽插式安装方法,即可轻易的对培育筒3进行拆装,由于培育筒3的外壁上采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型有环形限位板31,该环形限位板31的下表面与架板2的上表面贴合,故而由环形限位板31可以对培育筒3进行限位,防止培育筒3持续下移,即可稳定架设在架板2上,有效提高了其安装后的牢固性;
34.进一步的,为了让培育筒3能够与箱体4完成精准对接,在箱体4的顶板上开凿有圆形开口42,每个圆形开口42均与其上方设置的圆形穿口21位于同一垂直轴线上,当培育筒3的底端穿过圆形穿口21后,即可精确的从圆形开口42处穿入箱体4中,便于将培育筒3精准对接至箱体4上。
35.为了减少泥土扩散至箱体4内部的量,方便对箱体4内部进行清洗,在每个箱体4的内顶壁与内底壁之间均焊装有内置筒体41,培育筒3穿过圆形开口42后即可插入内置筒体41中,箱体4内部的营养液可以穿过内置筒体41筒壁上开凿的圆孔并进入其内部,即可与泥土层32接触,每个内置筒体41的内壁上且位于培育筒3的下方均无缝焊接有拦截环45,该拦截环45内部焊装有双层结构的过滤网46,该过滤网46为小孔径拦截网,能够对泥土中沉降的少量颗粒进行拦截,避免泥土扩散并粘附至箱体4内壁上,对箱体4进行清洗时,只需要使用清水对其内部进行简单冲洗即可,有效提高了其清理的便捷性;
36.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对箱体4内部进行冲洗,并防止箱体4内的营养液从箱体4顶端漫出,在每个箱体4的顶端开口处均卡合装配有封盖43,打开封盖43即可将冲洗水管插入箱体4内部,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在营养液注入箱体4内部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营养液水位升高而从安装封盖43的开口以及圆形开口42处漫出,在每个箱体4的外壁上均固定装配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溢流管44,当营养液的水位升高至溢流管44的安装高度时,即可让多余的营养液从溢流管44处排出,方便对其进行收集,能够有效防止营养液从箱体4顶端漫出,减少对
其造成的浪费。
37.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