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边梯形组合式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1571发布日期:2022-09-17 09:0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牧场技术领域,涉及人工鱼礁,具体涉及一种六边梯形组合式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由于海洋过度开发、海洋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域荒漠化日趋明显,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产、索饵或避敌所需要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人工鱼礁建设是海洋牧场的主要措施,是已被世界公认的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并增殖受损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
3.人工鱼礁的投放效果与人工鱼礁自身的材料、结构形式、重量、规格以及海域自然因素有关,尤其是人工鱼礁结构形式、底质类型、水深、水流等影响因素。目前投放的人工鱼礁多为钢筋混凝土构造,其存在很多的不足:一是,其礁体笨重,对底质情况要求高,容易出现下陷和淤积情况;二是,制作过程对环境污染大,占用场地大、预制期长;三是,钢筋混泥土材料不利用结构的设计,鱼礁功能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六边梯形组合式人工鱼礁,颠覆了传统钢筋混凝土鱼礁从设计到投放的固有模式,采用环保、轻便、成本低的钢结构组件和水泥预制件的功能组件,使人工鱼礁装备化,且具有稳定性和透水性强、使用寿命长、组装方便、运输投放效率高、适用海域范围广、空间利用率高、鱼礁功能性强等诸多优点,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工鱼礁的功能,满足海洋牧场建设等要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六边梯形组合式人工鱼礁,包括结构组件和功能组件,结构组件和功能组件之间可拆卸组合式连接,其中:
7.所述的结构组件为六边梯形立体框架结构,采用耐海水腐蚀钢材制成;包括平行设置的六边形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以及底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之间的支撑柱,底部框架与海底接触;六边梯形立体框架的六个侧面为梯形;六边梯形立体框架内部加装加固支撑梁,用于增加结构组件强度;
8.所述的功能组件为表面粗糙的水泥预制件,表面粗糙的水泥预制件内部为多层多孔洞结构,可拆卸安装在结构组件的六边梯形侧面上,组合成多层、多孔洞的人工鱼礁。
9.进一步地,所述表面粗糙的水泥预制件内部孔洞包括通孔和/或沉孔;所述孔洞尺寸及孔洞分布根据海域环境与渔业资源特征并结合生物习性及鱼礁设置目的针对性设计。
10.进一步地,所述表面粗糙的水泥预制件内部孔洞包括若干正六边形通孔和/或沉孔;所述的沉孔为六边形或圆形。
11.进一步地,所述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为平行设置的正六边形,支撑柱对应连接于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的六边形节点处,六个侧面为等腰梯形,形成稳固的六边梯形立体框架。
12.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支撑梁固定在支撑柱之间且不与海底接触,用于增加结构组件强度,同时用于安装和支撑功能组件,增加鱼礁的背涡流区域和鱼礁附着面积。
13.进一步地,所述的结构组件上设置限位支撑,用于限定功能组件安装位置,并限制功能组件不发生移动。
14.进一步地,所述的结构组件采用角钢和/或方型钢制备。
15.进一步地,所述的结构组件由若干钢结构支架单元焊接或者可拆卸装配而成。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结构组件由若干钢结构支架单元可拆卸装配为螺栓连接,每个钢结构支架单元的两端设置螺栓连接孔,钢结构支架单元间通过螺栓连接。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钢结构支架单元间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固定,连接构件上设置有螺纹孔,便于加固钢结构支架单元的定位固定连接,尤其是结构组件立体框架结构边角处的连接固定。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9.1. 结构组件和水泥预制的功能组件单元化装配结构,使传统的人工鱼礁由大型工程变为装备化,组合式结构,可在投放现场组装,有效减轻了人工鱼礁投放和运输的成本,且保障了投放的安全性;
20.2. 礁体的结构组件和功能组件均为环保、无污染材料,不会对海水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1.3. 礁体总体结构充实,空间布局符合流体力学原理,完全满足生态修复的基本功能,海参等底栖动物集聚效果明显;有效生物附着面积达到同体积传统混凝土构件礁的3~4倍,侧面凹凸且内部多孔洞的水泥预制件设计,可使生物附着面积再提高80~100%。下部分主要用于海参和鱼、蟹、螺等生物的自然聚集,满足鱼礁的增养殖功能;上部分养殖装备,可根据装备不同以及与支撑结构的连接形式进行专门设计,装配与拆卸高效便捷,利于后期生产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与维护,利于目标生物的放入与取出,用于海参的反季节暂养和贝类养殖,满足海参休眠期采捕供应,实现鱼礁的综合利用;
22.4. 在鱼礁功能组件的设计上,可以根据海域环境与渔业资源特征并结合生物习性,针对性设计特定的孔洞尺寸、位置及侧面及内部的排列组合方式,装配成多层、多孔洞的人工鱼礁,形成大量的背涡流区域;孔洞排列组合方式在符合流体力学原理的基础上,依据生物学、增养殖学、结构学理论,在保证构件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在单位空间内为目标生物提供最多的空间结构,进而提高鱼礁的养殖容量;单个正六边形孔洞的角度设计,更利于目标生物的栖息、索饵、避险;礁体底部与海底接触面结构,根据海域底质承载力进行针对性功能组件的设计,利用功能组件的自重保证鱼礁投放后不发生侧翻、移位,不出现沉降、淤积的情况;
23.5. 结构组件是由若干钢结构支架单元组成,易于加工,重量轻,易于搬运和投放;且材料强度大,稳定性强,坚固耐用,不易破碎,抗波、流的冲刷和磨损,耐久性强;根据对材料在海水中腐蚀速率以及海洋生物初始附着起到保护作用的研究,选择合适的材料厚度以保证使用寿命,可达30年以上;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选用环保且成本低廉的材质,制备成便于装配的轻结构、装备化的人工鱼礁,相比于传统人工鱼礁,本实用新型结构轻、标准化的组件生产和装配便于人工鱼礁的生产和使用,具有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组装方便、运输投放效率高、适用海域范围广、空间利用率高、鱼礁功能性强等诸多优点,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工鱼礁的多功能,经济性和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六边形组合式多功能人工鱼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的主视图;
28.图3是图1的俯视图
29.图4是图1的侧视图;
30.图5是图1中a处功能组件与结构组件连接局部放大图;
31.图6是图1中的结构组件装配图;
32.图7是图1中的功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顶部框架,2、表面粗糙的水泥预制件,3、支撑柱,4、底部框架,5、加固支撑梁,6、限位支撑,7、正六边形通孔、8、圆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35.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6.实施例1
37.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六边梯形组合式人工鱼礁,包括结构组件和功能组件,结构组件和功能组件之间可拆卸组合式连接,其中:
38.如图6所示,结构组件为六边梯形立体框架结构,采用耐海水腐蚀钢材制成;包括平行设置的正六边形的顶部框架1和底部框架4,以及对应连接于顶部框架1和底部框架4的六边形节点处的支撑柱3,六边梯形立体框架的六个侧面为等腰梯形,底部框架4与海底接触。六边梯形立体框架内部支撑柱4之间加装加两个平行设置的固支撑梁5,固支撑梁5不与海底接触,用于增加结构组件强度,同时用于安装和支撑功能组件2,增加鱼礁的背涡流区
域和鱼礁附着面积。顶部框架1、底部框架4、支撑柱3和加固支撑梁5采用船用钢材制成的若干钢结构支架单元装配而成,每个钢结构支架单元的两端设置螺栓连接孔,钢结构支架单元间通过螺栓连接,其中顶部框架1、底部框架4和加固支撑梁5采用角钢,支撑柱3采用方型钢。船用钢具备优良的强度、韧性和一定的耐低温及耐腐蚀性能,根据对材料在海水中腐蚀速率以及海洋生物初始附着起到保护作用的研究,选择合适的材料厚度以保证使用寿命,可达30年以上。
39.如图5所示,顶部框架1、底部框架4和固支撑梁5上设置限位支撑6,限位支撑6焊接或螺栓连接在顶部框架1、底部框架4和固支撑梁5上,用于限定功能组件2的安装位置,并限制功能组件5不发生移动。
40.如图7所示,功能组件为表面粗糙的水泥预制件2,表面粗糙的水泥预制件2内部为多层多孔洞结构,表面粗糙的水泥预制件2内部孔洞为若干正六边形通孔7,孔洞形状为正六边形,更利于目标生物的栖息、索饵、避险;表面粗糙的水泥预制件2边缘设置若干圆形通孔8;正六边形通孔7和圆形通孔8的尺寸及孔洞根据海域环境与渔业资源特征并结合生物习性及鱼礁设置目的针对性设计。
41.如图1和图4所示,表面粗糙的水泥预制件2通过顶部框架1和底部框架4的角钢凹槽及其上限位支撑6,拼装在顶部框架1和底部框架4之间,即拼装在六边梯形立体框架的梯形侧面上,同时通过固支撑梁5的角钢凹槽及其上限位支撑6,水平拼装在两个固支撑梁5之间且不与海底接触。
42.表面粗糙的水泥预制件2和顶部框架1、底部框架4和固支撑梁5拼装组合形成多层多孔洞的六边梯形组合式人工鱼礁。稳定的六边梯形立体框架结构和多层多孔洞的表面粗糙的水泥预制件2的自重,都为礁体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内外部形成大量的背涡流区域。
43.本实施例中,顶部框架1、底部框架4均与支撑柱3上的连接位点螺栓紧固成型,组成正六边梯形立体框架,正六边形的顶部框架1边长1.0m,直径2.0m,正六边形的底部框架4边长为1.4m,直径2.8m;针对海域水深(10米左右)特征,设计礁体总体高度为1.2m,不超过海域水深的三分之一,极端异常天气对礁体不会造成影响,保证了礁体的安全性。鱼礁总体结构充实,空间布局符合流体力学原理,完全满足生态修复的基本功能,集鱼效果明显;用于海参底播增殖和鱼、蟹、螺等生物的自然聚集,满足鱼礁的增养殖功能。鱼礁总体结构充实,空间布局符合流体力学原理,完全满足生态修复的基本功能,海参等底栖动物集聚效果明显;有效生物附着面积达到同体积传统混凝土构件礁的3~4倍,侧面凹凸且内部多孔洞的水泥预制件设计,可使生物附着面积再提高80~100%;下部分主要用于海参和鱼、蟹、螺等生物的自然聚集,满足鱼礁的增养殖功能;上部分养殖装备,可根据装备不同以及与支撑结构的连接形式进行专门设计,装配与拆卸高效便捷,利于后期生产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与维护,利于目标生物的放入与取出,用于海参的反季节暂养和贝类养殖,满足海参休眠期采捕供应,实现鱼礁的综合利用。
44.本实用新型结构组件和功能组件均为环保、无污染材料,不会对海水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在礁体整体设计上,根据海域环境与渔业资源特征并结合生物习性,针对性设计礁体的空间结构及各功能组件的高度与间距,保证礁体良好的3d透水性,对海域自然属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更为重要的是,可减少冲淤对礁体沉降带来的影响(传统混凝土构件礁冲淤现象严重),保证了鱼礁的稳定性与使用效果;选用模块化设计、组合
式整体机构,制备成便于装配的轻结构、装备化的人工鱼礁,相比于传统人工鱼礁,本实用新型结构轻、便于运输和投放,标准化的组件生产和装配,便于人工鱼礁的生产和使用,经济性和适用性强,能够根据客户海域自然环境因素与鱼礁功能需求,对人工鱼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产品符合度高。
4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