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病虫害防治用物理光照吸引捕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0063发布日期:2022-11-18 19:2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田病虫害防治用物理光照吸引捕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虫害防治领域,具体为一种稻田病虫害防治用物理光照吸引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2.长期应用化学农药,各种问题开始凸显,农药残留超标、人畜中毒、土壤退化、病虫害抗药性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绿色防控技术应运而生,指的是相对于化学农药而言,利用天然、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技术方法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物理光照吸引捕捉就是一种绿色防控技术运用而生的装置,然而现有的稻田病虫害防治用物理光照吸引捕捉装置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3.现有的用于稻田病虫害防治用物理光照吸引捕捉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4.现有的用于稻田病虫害防治用物理光照吸引捕捉装置大多都是将捕捉到的害虫收集到装置底部安装的收纳网里,且大多收纳网的出口较大,许多较大的害虫只是被电网电晕掉落到收纳网的内部,等其清醒过来时,又会从收纳网的出口飞出,捕捉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病虫害防治用物理光照吸引捕捉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田病虫害防治用物理光照吸引捕捉装置,所述漏斗的内壁安装有多组等距分布的连接块,多组所述连接块的顶端安装有底座,所述漏斗的顶部安装有多组等距分布的支撑杆;
6.多组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圆环,且圆环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筒状的电网,且电网的顶部与圆环的底部连接,所述圆环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灯罩,所述灯罩的底部安装有灯泡,所述漏斗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有收集桶。
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药盒,所述灯罩的顶部安装有送药筒,所述送药筒的底部安装有药管,且药管的底端贯穿灯罩的顶部与药盒的顶部连接,药管的两端分别与药盒和送药筒的内部相通,所述送药筒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药盖。
8.优选的,其中一组所述支撑杆的侧面安装有两组上下布置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支撑杆的一侧通过螺钉安装有圆柱。
9.优选的,所述圆柱的外表面通过螺钉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圆柱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光板。
10.优选的,所述圆柱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圆柱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两组手把,两组所述手把分别布置在连接筒的两侧。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四组呈矩形布置的锥杆,且锥杆的长度不小于
三十厘米。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漏斗,防止害虫再次飞出,漏斗在电网的下方,害虫被诱虫剂和灯光吸引来,触碰到电网被电网电晕掉落到漏斗的内部,漏斗的内部与收集桶的内部相通,害虫从漏斗的底端掉落到收集桶的内部,由于漏斗的底部开口较小,害虫难以飞出,使用者将收集桶的内部灌入适量的水,害虫掉落到水中,即便清醒过来也难以飞出。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锥杆,方便使用者将捕捉装置固定在稻田中,支撑板通过锥杆固定在地面,锥杆的底端较为尖锐,使用者无需使用者挖土将捕捉装置的支撑杆埋入地底,只需要施加给支撑板向下的压力,使锥杆深入地底,即可将捕捉装置固定在稻田中。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网与漏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灯罩与送药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集桶与漏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漏斗;2、连接块;3、底座;4、支撑杆;5、圆环;6、电网;7、灯罩;8、灯泡;9、收集桶;10、药盒;11、送药筒;12、药管;13、药盖;14、固定块;15、圆柱;16、蓄电池;17、太阳能光板;18、连接筒;19、支撑板;20、手把;21、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2、图3和图4,一种稻田病虫害防治用物理光照吸引捕捉装置,漏斗1的内壁安装有多组等距分布的连接块2,多组连接块2的顶部安装有底座3,漏斗1的顶部安装有多组等距分布的支撑杆4,多组支撑杆4的顶部安装有圆环5,且圆环5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底座3的顶部安装有筒状的电网6,且电网6的顶部与圆环5的底部连接,圆环5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灯罩7,灯罩7的底部安装有灯泡8,漏斗1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收集桶9,底座3的顶部安装有药盒10,灯罩7的顶部安装有送药筒11,送药筒11的底部安装有药管12,且药管12的底端贯穿灯罩7的顶部与药盒10的顶部连接,药管12的两端分别与药盒10和送药筒11的内部相通,送药筒1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药盖13,灯罩7与圆环5十螺纹连接,方便使用者检修更换灯泡8,四组连接块2安装在漏斗1的内壁,且连接块2的顶部与漏斗1的顶部平齐,四组连接块2相对的一侧连接有底座3,漏斗1、连接块2、底座3之间形成四个害虫入口,底座3的安装的药盒10用于盛放诱虫剂,使用者将诱虫剂从送药筒11的筒口倒入,诱虫剂通过药管12进去到药盒10的内部,药盒10的顶部设置有多组气孔,诱虫剂的味道从气孔中散发可引诱害虫,灯泡8的亮光将害虫吸引到靠近装置的位置,害虫在诱虫剂和灯光的吸引下飞向电网6,电网6将害虫电晕,使得害虫从入口掉落到漏斗1的内部,再从漏斗1的内部滑落到收集桶9的内部,由于漏斗1的底部开口较小,有些害虫即便清醒过来也难以飞出,且使用者可将收集桶9的内部灌入适量的水,害虫进入收集桶9的内部,被水打湿,更加难以飞出,有效防止被捕捉到的害虫逃脱。
22.请参阅图1和图3,一种稻田病虫害防治用物理光照吸引捕捉装置,其中一组所述
支撑杆4的侧面安装有两组上下布置的固定块14,固定块14远离支撑杆4的一侧通过螺钉安装有圆柱15,圆柱15的外表面通过螺钉安装有蓄电池16,圆柱15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光板17,圆柱15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圆柱15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连接筒18,连接筒18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19,支撑板19的顶部安装有两组手把20,两组手把20分别布置在连接筒18的两侧,支撑板19的底部安装有四组呈矩形布置的锥杆21,太阳能光板17安装在圆柱15的顶部吸收光能,太阳能光板17、灯泡8和电网6均与蓄电池16电性连接,白天太阳能光板17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储存到蓄电池16中,夜晚灯泡8和电网6通过蓄电池16中的电能启动,从而吸引捕捉害虫,使用者通过施加给支撑板19向下的压力,使锥杆21深入地底,将捕捉装置固定在稻田中,如需更换位置,将圆柱15旋转与连接筒18分开,在向上提手把20将锥杆21拔出即可更换位置,锥杆21设置有四组,且长度不小于三十厘米,可以将捕捉装置很牢固的固定在稻田里。
23.工作原理:使用者选好固定的位置,将锥杆21的底部向下,给支撑板19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将锥杆21埋入地底,再将圆柱15通过螺纹与连接筒18连接,使用者将诱虫剂从送药筒11的筒口倒入,诱虫剂通过药管12进去到药盒10的内部,将收集桶9的内部灌入适量的水再通过螺纹与漏斗1的底端连接,太阳能光板17安装在圆柱15的顶部吸收光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到蓄电池16中,电网6和灯泡8均与蓄电池16点电性连接,在夜晚电网6与灯泡8通过蓄电池16中的电能启动,灯泡8的亮光将害虫吸引到靠近捕捉装置的位置,害虫在诱虫剂和灯光的吸引下飞向电网6,电网6将害虫电晕,害虫掉落到漏斗1的内部,再从漏斗1的内部滑落到收集桶9的内部被水打湿,且漏斗1的底端开口较小,害虫难以飞出,有效防止被捕捉到的害虫逃脱。
2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