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养殖水池的水体流向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7312发布日期:2022-12-21 00:07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养殖水池的水体流向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养殖水池的水体流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水体是水生生物栖息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是各种浮游生物例如摇蚊幼虫、枝角类、桡足类、水生半翅目类等隐藏和繁殖的地方,大量的浮游生物的存在会极大的破坏水体水质,进而直接影响到水体内养殖物的生长和健康,因此,在水产养殖领域,定期的清洁水质可以保证养殖期间的水系统的干净卫生。
3.尤其是封闭式养殖池,其水体换水前通常有大量养殖废弃物(鱼类排泄物,水生动植物遗骸等)沉积在水体底部,然而,给予养殖池清洁时,通过固定的输送管向池内通水,池内的水流向固定,造成养殖池底部的部分养殖废弃物没被冲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应用于养殖水池的水体流向控制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应用于养殖水池的水体流向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阀、指示部、移动补水部及出水管;所述养殖水池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并在排水口处安装有控制阀,而养殖水池内分布安装有多个指示部;所述移动补水部具有活动式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可活动式向养殖水池补水;其中,所述指示部的一端位于养殖水池的水体,用于感应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向,另一端延伸出水体的顶面,用于标识水体的流向。
7.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养殖水池的水体流向控制装置还包括雷达流速仪、支撑架、可调增压泵、控制模块、移动小车、第一限制架与第二限制架;所述移动补水部安装有可调增压泵及控制模块;所述移动小车活动安装于养殖水池的顶部边沿,并在其移动方向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限制架,另一侧安装有第二限制架,而其顶部安装有第一管箍;所述第一限制架延伸至养殖水池的底部,并在其上安装有至少两个第二管箍;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一管箍、第二管箍相应安装于移动小车、第一限制架;其中,所述移动小车、雷达流速仪、可调增压泵、控制阀、指示部均与控制模块通讯连接。作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方案使用的控制模块及其与之相连的装置的动作控制属于成熟的单片机技术,可以轻易的从市场上购买得到,经简单调试后即可使用。
8.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养殖水池的水体流向控制装置还包括喷水管与喷水管头;所述喷水管通过第一管箍、第二管箍相应安装于移动小车、第一限制架,且其一端安装有喷水管头,其另一端与出水管活动连接。
9.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小车包括从动行车轮、车体、主动行车轮与驱动电机;所述车体的一端安装有从动行车轮,另一端安装有主动行车轮;所述驱动电机安
装于车体,并与主动行车轮传动连接。
10.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养殖水池的水体流向控制装置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安装于车体,用于安装驱动电机。
11.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指示部包括支撑件、感应扇叶、支撑杆与指示板;所述支撑件安装于养殖水池的底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安装于支撑件,并与支撑件转动连接,其另一端延伸出养殖水池的水体顶面;所述感应扇叶靠近支撑件安装于支撑杆,用于感应水体流向;所述指示板安装于支撑杆的顶部。
12.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养殖水池的水体流向控制装置还包括指示器;所述指示板安装有指示器。
13.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补水部包括补水车。
14.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养殖水池的水体流向控制装置还包括出口标识牌;所述养殖水池的顶部边沿安装有与排水口相对应的出口标识牌。
15.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阀采用电动闸阀结构。
16.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进步:
17.1.本实用新型在清洁养殖水池时,移动补水部通过出水管向养殖水池内实现变换补水点;能利于养殖水池的底部被流动的水体所覆盖冲刷,流动的水体将沉淀于养殖水池底部的养殖废弃物进行冲刷漂浮,跟随水体向养殖水池外排放;指示部的一端位于养殖水池的水体内用于感应水体流向,其另一端延伸出水体,并将水体流向进行指示。
18.2.本实用新型的雷达流速仪监测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速,并将数据信号实时发送至控制模块,如果监测到的水体流速低于所预先设定的水体流速最低值,控制模块则控制可调增压泵增大水压,从而增大从出水管向养殖水池内喷水的冲击力,进而提高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速;如果监测到的水体流速大于所预先设定的水体流速最大值,控制模块则控制可调增压泵减小水压,从而降低从出水管向养殖水池内喷水的冲击力,进而降低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速。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养殖水池的水体流向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指示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管箍、喷水管、第一限制架、第二限制架安装于移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3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管箍、喷水管、第二限制架安装于移动小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养殖池排水口的顶部安装有出口标识牌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各部件名称及序号:1-养殖水池,101-排水口,2-指示部,21-指示板,22-指示
器,23-支撑杆,24-感应扇叶,25-支撑件,3-控制阀,4-移动小车,41-从动行车轮,42-车体,43-主动行车轮,44-支撑座,45-驱动电机,5-第一限位架,6-喷水管,61-喷水管头,7-第一管箍,8-出水管,9-可调增压泵,10-补水车,11-控制模块,12-第二限制架,13-出口标识牌,14-支撑台,15-支撑架,16-雷达流速仪,17-第二管箍。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1:
29.如图1至6所示,一种应用于养殖水池的水体流向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阀3、指示部2、移动补水部及出水管8;所述养殖水池1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101,并在排水口101处安装有控制阀3,而养殖水池1内分布安装有多个指示部2;所述移动补水部具有活动式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可活动式向养殖水池1补水;其中,所述指示部2的一端位于养殖水池的水体,用于感应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向,另一端延伸出水体的顶面,用于标识水体的流向。
30.指示部2安装的数量一般有1、2、3、4、5、6、7、8、9或10个等。指示部能便于养殖人员获知养殖水池排水时,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向。
31.工作方式:
32.养殖水池清洁水体时,打开控制阀3,同时移动补水部通过出水管8向养殖水池1内补水,补入的水冲击养殖水池内的水体向排水口流动;指示部2上位于水体内的一端感应水体的流向,并将水体的流向通过其位于水体顶部的一端进行指示,养殖人员通过指示部的这一端能获知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向;进而能调控水体向养殖水池的排水口流动。
33.出水管8为可活动,移动出水管即可向养殖水池进行多点式补水,利于冲刷养殖水池底部的废弃物,补水点的改变即可改变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向;可根据需要沿养殖水池的边缘更改补水点,从而使得养殖水池底部内的养殖废弃物被流动水体所覆盖;废弃物被冲刷后呈悬浮,并被水流推向排水口,进而通过排水口向外排出。
34.实施例2:
35.实施例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安装有雷达流速仪16、支撑架15、可调增压泵9、控制模块11、移动小车4、第一限制架5与第二限制架12。
36.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补水部安装有可调增压泵9及控制模块11;所述移动小车4活动安装于养殖水池1的顶部边沿,并在其移动方向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限制架5,另一侧安装有第二限制架12,而其顶部安装有第一管箍7;所述第一限制架5延伸至养殖水池1的底部,并在其上安装有至少两个第二管箍17;所述出水管8通过第一管箍7、第二管箍17相应安装于移动小车4、第一限制架5;其中,所述移动小车4、雷达流速仪16、可调增压泵9、控制阀3、指示部均与控制模块11通讯连接。
37.工作方式:
38.控制模块可预先设定移动小车往复移动的行程以及水体流速的范围。往复移动的行程可为1/2~3/4养殖水池顶部边缘的长度。
39.养殖水池清洁时,通过控制模块11控制启动控制阀3、可调增压泵9,控制阀3打开,养殖水池内的水体向外排放,可调增压泵9则向养殖水池内补水。
40.雷达流速仪16监测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速,并将数据信号实时发送至控制模块,如果监测到的水体流速低于所预先设定的水体流速最低值,控制模块则控制可调增压泵9增大水压,从而增大从出水管8向养殖水池内喷水的冲击力,进而提高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速;如果监测到的水体流速大于所预先设定的水体流速最大值,控制模块则控制可调增压泵9减小水压,从而降低从出水管8向养殖水池内喷水的冲击力,进而降低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速。设定流速范围,既能保护养殖水池内养殖的水产,又能将养殖水池内的养殖废弃物进行冲刷。
41.指示部实时指示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向。
42.移动小车4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第一限制架5、第二限制架12,第一限制架5与第二限制架12相互组合限制移动小车4在养殖水池的顶部边沿移动。移动小车移动时,出水管8在第一限制架5的支撑作用下,跟随移动小车移动,从而实现改变补水点的目的,能使得养殖水池底部的废弃物被水体冲刷,从而跟随水体流向排水口,再从排水口向外排放。
43.控制模块上同样可设置停留节点,即为移动小车往复移动的行程内设定几个停留节点,停留节点上移动小车停留的时间可为60~180秒。通常可设定为60、100、120、150或180秒等。
44.本实用新型在向养殖水池补水时,还能对养殖水池底部上所沉淀的废弃物进行冲刷,使得废弃物漂浮于水体中,随着水体向排水口流动,废弃物跟随一起流动,并通过排水口向外排放。
45.实施例3:
46.实施例2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安装有喷水管6与喷水管头61。
47.如图1、4、5所示,所述喷水管6通过第一管箍7、第二管箍17相应安装于移动小车4、第一限制架5,且其一端安装有喷水管头61,其另一端与出水管8活动连接。
48.喷水管6可预先通过第一管箍7、第二管箍17相应安装于移动小车4、第一限制架5,当需清洁养殖水池时,移动补水部移动至养殖水池,将移动补水部上的出水管与喷水管活动式连接,即可向养殖水池补水。喷水管预先安装,能节省补水时出水管安装于移动小车4、第一限制架5的时间。
49.喷水管6与出水管8可采用管接扣进行活动式连接。
50.喷水管头61能将喷水管6输送来的水向外稳定喷射。
51.实施例4:
52.实施例2或3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移动小车的一种结构形式。
53.如图5所示,所述移动小车4包括从动行车轮41、车体42、主动行车轮43与驱动电机45;所述车体42的一端安装有从动行车轮41,另一端安装有主动行车轮43;所述驱动电机45安装于车体42,并与主动行车轮43传动连接。
54.工作方式:
55.驱动电机45驱动主动行驶轮43转动,主动行驶轮则推动从动行驶轮41及车体42移动。
56.实施例5:
57.实施例4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安装有支撑座44。
58.所述支撑座44安装于车体42,用于安装驱动电机45。支撑座44延伸出车体42,从而能便于将驱动电机45向外悬挂,进而能利于驱动电机与主动行车轮43传动连接。
59.实施例6:
60.实施例1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指示部的一种结构形式。
61.如图2所示,所述指示部2包括支撑件25、感应扇叶24、支撑杆23与指示板21;所述支撑件25安装于养殖水池1的底部;所述支撑杆23的一端安装于支撑件25,并与支撑件25转动连接,其另一端延伸出养殖水池1的水体顶面;所述感应扇叶24靠近支撑件25安装于支撑杆23,用于感应水体流向;所述指示板21安装于支撑杆23的顶部。
62.指示板的一端可设有箭头结构,能便于获知养殖水池内的水流向。
63.工作方式:
64.支撑杆23与支撑件25的一种转动连接结构:支撑杆与支撑件通过轴承连接。
65.指示板21与感应扇叶位于支撑杆23的同一侧,且相互并行。
66.养殖水池内的水体冲击感应扇叶24,破碎感应扇叶24指向其所流动的方向;感应扇叶24带动支撑杆23转动,支撑杆23带动指示板21转动至与水体流向并行,则指示板21的指向为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向。
67.实施例7:
68.实施例6相比,区别之处在于:增加安装有指示器22。
69.所述指示板21安装有指示器22。指示器22可与控制模块通讯连接。
70.指示器能辅助指示板便于养殖人员较快获知养殖水池内的水体流向。
71.实施例8:
72.实施例1-7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移动补水部的一种结构。
73.所述移动补水部包括补水车10。补水车能向养殖水池进行移动式补水。
74.实施例9:
75.实施例1-8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为了能更快获知养殖水池的排水口的位置,增加安装有出口标识牌13。
76.所述养殖水池1的顶部边沿安装有与排水口101相对应的出口标识牌13。养殖人员通过出口标识牌较快获知排水口的位置。
77.实施例10:
78.实施例1-9任一相比,区别之处在于:给出了控制阀的一种结构。
79.所述控制阀3采用电动闸阀结构。电动闸阀与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控制模块可控制电动闸阀的工况。
8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