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花菜豆种植攀爬网

文档序号:32537550发布日期:2022-12-13 23:29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花菜豆种植攀爬网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花菜豆种植攀爬网。


背景技术:

2.多花菜豆,豆科菜豆属中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多而得名,别名:大花豆、大黑豆、看花豆,具有粮食、蔬菜、饲料、肥料和观赏等用途,起源于墨西哥或中美洲,中国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早有栽培,中国多花菜豆的种质资源有大白芸豆、大花芸豆、大黑芸豆三种类型。
3.且多花菜豆在种植的过程中,为降低土地占用率和避免多花菜豆茎叶之间的缠绕,一般会在地面插设攀爬杆和攀爬网,用于多花菜豆茎叶的攀爬使用,然现有的攀爬杆和攀爬网在组装的过程中,每组攀爬杆和攀爬网之间都需要利用绷带进行固定,从而使攀爬杆和攀爬网之间的组装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操作的难度,降低了操作的速率。
4.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多花菜豆种植攀爬网。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花菜豆种植攀爬网,解决了现有的攀爬杆和攀爬网在组装的过程中,每组攀爬杆和攀爬网之间都需要利用绷带进行固定,从而使攀爬杆和攀爬网之间的组装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操作的难度,降低了操作的速率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多花菜豆种植攀爬网,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的两侧皆设置有支撑组件,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一端的底部卡接有下横杆,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一端的顶部卡接有上横杆,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皆均匀活动连接有多组攀爬组件,所述攀爬组件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攀爬组件的端面皆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远离弹性件的端面皆设置有挂钩。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皆包括支杆,所述支杆一端的底部皆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支杆一端的顶部皆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支杆的底部皆设置有椎体。
9.进一步的,所述攀爬组件皆包括攀爬杆,所述攀爬杆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攀爬杆的外部均匀设置有多组凸起块,所述凸起块皆呈半圆形结构。
10.进一步的,两组所述攀爬杆的顶部和底部皆通过挂钩分别与上横杆和下横杆可拆卸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下横杆和上横杆一端的两侧、两组所述支杆一端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插孔,所述下横杆和上横杆皆通过插孔和螺栓的相互配合分别与两组所述支杆可拆卸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下横杆和上横杆皆呈“u”型结构,所述下横杆位于两组所述第一卡块的顶部,所述上横杆位于两组第二卡块的顶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支杆、椎体、第一卡块、第二卡块、下横杆、上横杆、螺栓、弹性件、支柱和挂钩,使用时,直接将两组支杆底部的椎体插至地面,并使两组支杆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然后将攀爬杆顶部的挂钩挂在上横杆上,并使攀爬杆搭在上横杆侧面,然后向下拉动攀爬杆底部的挂钩,使攀爬杆底部的挂钩向下移动,并对攀爬杆顶部和底部的弹性件产生拉力,使其受力变形,并产生相应的弹性势能,从而使每组攀爬杆顶部和底部之间的距离延长,直至位于攀爬杆底部挂钩的钩端移动至下横杆的下方,然后松开对挂钩的拉力,使其在弹性件作用下复位,并使攀爬杆的顶部和底部稳稳的搭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使支杆和攀爬杆之间构成网状结构,从而使其的组装更为简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操作的难度,提高了操作的速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图。
18.图中:1、结构主体;2、支撑组件;201、支杆;202、椎体;203、第一卡块;204、第二卡块;3、下横杆;4、上横杆;5、螺栓;6、攀爬组件;601、攀爬杆;602、凸起块;603、固定块;7、弹性件;8、支柱;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参看图1-3:一种多花菜豆种植攀爬网,包括结构主体1,结构主体1的两侧皆设置有支撑组件2,两组支撑组件2一端的底部卡接有下横杆3,两组支撑组件2一端的顶部卡接有上横杆4,上横杆4和下横杆3之间皆均匀活动连接有多组攀爬组件6,攀爬组件6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弹性件7,弹性件7远离攀爬组件6的端面皆设置有支柱8,支柱8远离弹性件7的端面皆设置有挂钩9。
21.该实用新型,直接将两组支杆201底部的椎体202插至地面,并使两组支杆20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然后将攀爬杆601顶部的挂钩9挂在上横杆4上,并使攀爬杆601搭在上横杆4侧面,然后向下拉动攀爬杆601底部的挂钩9,使攀爬杆601底部的挂钩9向下移动,并对攀爬杆601顶部和底部的弹性件7产生拉力,使其受力变形,并产生相应的弹性势能,从而使每组攀爬杆601顶部和底部之间的距离延长,直至位于攀爬杆601底部挂钩9的钩端移动至下横杆3的下方,然后松开对挂钩9的拉力,使其在弹性件7作用下复位,并使攀爬杆601的顶部和底部稳稳的搭在上横杆4和下横杆3之间,使支杆201和攀爬杆601之间构成网状结构,从而使其的组装更为简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操作的难度,提高了操作的速率。
22.请着重参阅图1和3,支撑组件2皆包括支杆201,支杆201一端的底部皆设置有第一
卡块203,支杆201一端的顶部皆设置有第二卡块204,支杆201的底部皆设置有椎体202,利用第一卡块203和第二卡块204便于将上横杆4和下横杆3直接搭在第一卡块203和第二卡块204上,为上横杆4和下横杆3与支杆201之间对接螺栓5时,提供了便利。
23.请着重参阅图1和2,攀爬组件6皆包括攀爬杆601,攀爬杆601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固定块603,攀爬杆601的外部均匀设置有多组凸起块602,凸起块602皆呈半圆形结构,利用凸起块602增加了攀爬杆601与植株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了植株攀爬的稳定性。
24.请着重参阅图1和2,两组攀爬杆601的顶部和底部皆通过挂钩9分别与上横杆4和下横杆3可拆卸连接,利用挂钩9使攀爬杆601与上横杆4和下横杆3可拆卸连接。
25.请着重参阅图1和3,下横杆3和上横杆4一端的两侧、两组支杆201一端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插孔,下横杆3和上横杆4皆通过插孔和螺栓5的相互配合分别与两组支杆201可拆卸连接,利用插孔和螺栓5的相互配合,使下横杆3和上横杆4分别与两组支杆201可拆卸连接,提高了对接的稳定性。
26.请着重参阅图1和3,下横杆3和上横杆4皆呈“u”型结构,下横杆3位于两组第一卡块203的顶部,上横杆4位于两组第二卡块204的顶部,利用“u”型结构的下横杆3和上横杆4,使未使用螺栓5进行固定时,可预先将“u”型结构的下横杆3和上横杆4搭在第一卡块203和第二卡块204的端面,为后续利用螺栓5固定提供了便利。
27.综上,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直接将两组支杆201底部的椎体202插至地面,并使两组支杆20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然后将攀爬杆601顶部的挂钩9挂在上横杆4上,并使攀爬杆601搭在上横杆4侧面,然后向下拉动攀爬杆601底部的挂钩9,使攀爬杆601底部的挂钩9向下移动,并对攀爬杆601顶部和底部的弹性件7产生拉力,使其受力变形,并产生相应的弹性势能,从而使每组攀爬杆601顶部和底部之间的距离延长,直至位于攀爬杆601底部挂钩9的钩端移动至下横杆3的下方,然后松开对挂钩9的拉力,使其在弹性件7作用下复位,并使攀爬杆601的顶部和底部稳稳的搭在上横杆4和下横杆3之间,使支杆201和攀爬杆601之间构成网状结构,从而使其的组装更为简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操作的难度,提高了操作的速率。
2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