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小型禽鸟的追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0493发布日期:2022-10-05 05:0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小型禽鸟的追踪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电定向;无线电导航;采用无线电波测距或测速;采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或再辐射的定位或存在检测;采用其他波的类似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小型禽鸟的追踪器。


背景技术:

2.追踪野生动物是保护和研究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这其中,对于野生禽鸟类的追踪是重要的追踪课题。
3.以追踪鸟类迁徙规律为例,其意义包括但不限于:
4.(1)研究人员可以针对性地对鸟类进行保护、制定更为细致的研究规程,并有利于后续的研究课题开展,最大限度利用资源为人类创造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5.(2)掌握鸟类的迁徙规律,可以对人类和鸟类的生活和生存提供更大的保障;
6.(3)实现远距离检测生态环境质量,挽救濒危鸟种;
7.(4)为流行病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8.对于野生动物,特别是禽鸟类的追踪来说,主要采用的是背负式追踪器,其在禽鸟体上背负器件,通过非常小的太阳能充电板提供电源,每间隔预设时间便会实时发回信号数据,从发回的数据可以了解到禽鸟的飞行路线、飞行高度、时速以及栖息地等。
9.然而,配合禽鸟类野生动物设置的追踪器往往需要考虑到鸟类的生存问题而进行改造,存在着改造不当,如重量过大、存在不合理设计等,进而导致追踪器的应用不稳定,甚至造成小型禽鸟,在穿梭、飞行、下潜的过程中被挂在某些地方无法逃脱,或是由于追踪器的设置不当而加速了某些鸟类更易被捕食、捕杀,最终出现对于自然保护和研究的反作用,不利于禽鸟类的跟踪,降低了追踪鸟类迁徙规律的研究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适用于小型禽鸟的追踪器。
11.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小型禽鸟的追踪器,所述追踪器包括底座,配合所述底座的前端设有压羽单元,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分羽单元;
12.所述底座、压羽单元和分羽单元一一连接;
13.配合所述追踪器设有控制电路。
14.优选地,所述压羽单元包括设于底座前端的压羽板,所述压羽板的底面与底座的底面齐平;所述压羽板的顶面两侧设有加强筋。
15.优选地,所述分羽单元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前端设有分羽块;所述分羽块的前端部设于底座的顶面。
16.优选地,所述底座和基座内为空腔,所述底座和基座的空腔空间连通。
17.优选地,配合所述基座顶部设有嵌槽,配合所述嵌槽可拆卸设有若干太阳能板,所
述嵌槽上设有若干线孔,所述控制电路配合太阳能板设于底座和基座的空腔内。
18.优选地,所述嵌槽为水平,所述嵌槽的宽度大于基座的宽度。
19.优选地,所述分羽块为锥形,所述锥形的底边分别与嵌槽和基座的前端外缘配合设置,所述锥形的顶点抵设于基座前端的底座上。
20.优选地,所述分羽块的顶部锥面的斜度为30
°
~60
°

21.优选地,所述嵌槽的长度大于基座的长度,且对应基座的后端部的嵌槽内设有辅助挡条。
22.优选地,配合所述底座上配合设有若干耳板,所述耳板及压羽单元上配合设有通孔。
2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优化结构的适用于小型禽鸟的追踪器,包括底座,配合底座的前端设置压羽单元,在底座的顶面设置分羽单元;底座、压羽单元和分羽单元一一连接,配合追踪器设置控制电路。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对追踪器进行有效改造,以压羽单元和分羽单元完成不同追踪器对小型禽鸟的不同位置羽毛的处理,确保追踪器的效用最大化,应用稳定;确保重量合理、设计中规避出现对禽鸟活动造成阻碍的部件等,特别适用于常常处于穿梭、飞行、下潜的过程中的小型禽鸟,避免被阻挡或是其他的设计不当而造成的小型禽鸟的寿命缩短;有利于禽鸟类的跟踪,充分实现追踪鸟类迁徙规律的研究意义。
25.本实用新型的追踪器适用于包括但不限于水鸟、夜行的猫头鹰、雉鸡、小型鸭等。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30.一种适用于小型禽鸟的追踪器,所述追踪器包括底座1,配合所述底座1的前端设有压羽单元,所述底座的顶面设有分羽单元;
31.所述底座1、压羽单元和分羽单元一一连接;
32.配合所述追踪器设有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
33.本实用新型中,以底座1与小型禽鸟的背部进行贴设,用于固定;
34.以压羽单元实现对于小型禽鸟的后颈部羽毛的压贴,确保其不会扬起并完全遮挡住追踪器;
35.以分羽单元实现对小型禽鸟后颈上部及两侧羽毛的分流,确保其不会扬起并完全遮挡住追踪器。
36.本实用新型中,底座1、压羽单元和分羽单元应当有效连接,确保其在应用过程中的整体强度及完整度。
37.本实用新型中,以控制电路完成对小型禽鸟的追踪控制,包括但不限于定位、数据
信息发送,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需求自行设置;一般来说,控制电路通过太阳能光电转换实现供电。
38.所述压羽单元包括设于底座1前端的压羽板2,所述压羽板2的底面与底座1的底面齐平;所述压羽板2的顶面两侧设有加强筋3。
39.本实用新型中,以压羽板2实现对小型禽鸟后颈部羽毛的压羽操作。
40.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压羽板2与小型禽鸟实际接触,且由于压羽板2事实上可以裁剪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小型禽鸟,即压羽板2本身的厚度并不大,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压羽板2上设置加强筋3,确保其整体强度及与小型禽鸟的接触。
41.所述分羽单元包括基座4,所述基座4前端设有分羽块5;所述分羽块5的前端部设于底座1的顶面。
42.所述底座1和基座4内为空腔6,所述底座1和基座4的空腔6空间连通。
43.配合所述基座4顶部设有嵌槽7,配合所述嵌槽7可拆卸设有若干太阳能板(图中未示出),所述嵌槽7上设有若干线孔8,所述控制电路配合太阳能板设于底座1和基座4的空腔6内。
44.所述嵌槽7为水平,所述嵌槽7的宽度大于基座4的宽度。
45.所述分羽块5为锥形,所述锥形的底边分别与嵌槽7和基座4的前端外缘配合设置,所述锥形的顶点抵设于基座4前端的底座1上。
46.所述分羽块5的顶部锥面的斜度为30
°
~60
°

47.本实用新型中,分羽单元的基座4及其前端的分羽块5同时起到将小型禽鸟的后颈部上部及侧部的羽毛分流的作用。
48.本实用新型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过大量试验,将分羽块5设置为为锥形结构,锥形的底面朝后、与基座4配合,其顶点抵设在基座4前端的底座1上,且分羽块5的顶部锥面为斜面,斜度为30
°
~60
°
,一般在40
°
~50
°
为优;流线型的设计减小的空气阻力,且斜面为三角、无突出部分的设计避免了小型禽鸟挂枝、挂树而造成的寿命缩短的问题,分羽效果好。
49.本实用新型中,底座1和基座4内为空腔6且空间连通,空腔6可容纳控制电路,且大幅减少追踪器的重量;在基座4的顶部设置用于放置太阳能板的嵌槽7,太阳能板的输出端通过嵌槽7上的线孔8与控制电路对接。
50.本实用新型中,嵌槽7为水平且两侧的外围大于基座4,这使得在嵌槽7下的基座4两侧出现了对称的凹槽,有别于一体化的较大、立方体基座,此结构除了减少基座4的空腔、降低浮力外,还可以配合分羽块5实现对羽毛的限制,使得太阳能板不容易被破坏。
51.所述嵌槽7的长度大于基座4的长度,且对应基座4的后端部的嵌槽7内设有辅助挡条9。
52.本实用新型中,嵌槽7内可以设置n块太阳能板,也可以是n+m块,其中对应m块太阳能板的位置由辅助挡条9进行分隔;一般来说,n为3,m为1,过多的太阳能板必然导致整体重量过大,进而可能会造成小型禽鸟的寿命缩短,是不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的。
53.配合所述底座1上配合设有若干耳板10,所述耳板10及压羽单元上配合设有通孔11。
54.本实用新型中,一般来说,在底座1的前端和后端设置耳板10,对应每个耳板10分别设置2个通孔11,底座1前端的通孔11与压羽单元(压羽板2)上的通孔11对应,所有的通孔
11用于实现绑带在小型禽鸟上的绑缚。
55.本实用新型中,追踪器的尺寸一般为70mm*24mm*21mm,且其长度可调整,重量一般控制在10~15g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