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池的排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13943发布日期:2022-11-09 05:48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池的排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池的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水中生物如鱼类在养殖过程中会有排泄物、未食用完的饵料等,尤其是饲料残渣、鱼类排泄物、残骸或微生物分解产物等,会堆积于养殖池的底层,引起养殖池内的水的含氧量或水中藻类的生产,污染养殖池内的水源,所以需要排污装置对养殖池底进行排污。但现有的排污器需要人工进入养殖池底部对污泥进行清理,此时操作人员需要下水操作,不仅耗费人力物力,且污泥不便排出养殖池。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的排污装置,以解决养殖池内的污泥不便清理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的排污装置,包括蓄养池,所述蓄养池底部设有与所述蓄养池的两侧侧壁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座,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的刮板,所述刮板的下沿与所述蓄养池的底壁接触,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中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中轴线方向垂直,所述螺杆的一端与位于所述蓄养池内的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蓄养池底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凹槽内活动设有开口朝上的排污槽,所述排污槽上设有与所述蓄养池内壁滑动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至少设有一个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排污槽的一端设有抽拉门,所述蓄养池的侧壁上方设有与所述抽拉门对应的排污口。
5.进一步地,所述排污槽远离所述抽拉门的一端设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设有第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第三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杆伸入所述排污槽内与绞龙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蓄养池顶部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的驱动齿轮。
7.进一步地,所述齿条设置为两个且沿所述排污槽的中心对称,所述传动杆上设有两个与所述齿条配合的驱动齿轮。
8.进一步地,所述排污槽内壁设有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抽拉门滑动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9.进一步地,所述抽拉门上设有提手。
10.进一步地,所述蓄养池的两侧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刮板从上至下朝所述凹槽方向倾斜。
1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蓄养池用于养殖鱼类等水生产物,第一支撑座对刮板进行支撑,第一支撑座的两端滑动连接在蓄养池的两侧侧壁上,刮板的下沿与所述蓄养池的底壁接触,此时当第一支撑座在蓄养池内滑动时,刮板的下沿对蓄养池底部的污泥进行刮除。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中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中轴线方向垂直,当螺杆转动时,使第一支撑座能够在螺杆上做直线往返运动。所述螺杆的一端与位于所述蓄养池内的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固定,由于螺杆与第一支撑座螺纹连接,且第一支撑座的两端与蓄养池的两侧壁滑动连接,第一旋转驱动机构为螺杆旋转提供动力,螺杆转动时带动第一支撑座在螺杆上做直线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刮板在蓄养池底部来回移动对污泥进行刮除。所述蓄养池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凹槽内活动设有开口朝上的排污槽,此时刮板移动到靠近所述凹槽的一侧时,将污泥推入到凹槽内的排污槽内。所述排污槽上设有与所述蓄养池内壁滑动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至少设有一个齿条,所述齿条的上端延伸至蓄养池顶部与所述齿轮组件传动连接,以使排污槽能够从蓄养池底部提升至蓄养池顶部。所述排污槽的一端设有抽拉门,所述蓄养池的侧壁上方设有与所述抽拉门对应的排污口,当排污槽提升至蓄养池的顶部时,排污口与抽拉门对应,打开抽拉门,即可将排污槽内的污泥从排污口排出。使用时,启动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即可使刮板将蓄养池底部的污泥推入到排污槽内,再通过齿轮组件将排污槽从蓄养池底部提升到蓄养池顶部,使排污槽上的抽拉门与蓄养池上方的排污口对应,通过排污口将排污槽内的污泥排出,不再需要人工进入养殖池底部,即可对养殖池底部的污泥进行清理,节约了清理养殖池污泥的人力物力,且方便污泥排出。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16.附图中:100-蓄养池,101-排污口,102-第一滑槽,103-第一滑块,200-第一支撑座,201-刮板,202-螺杆,203-第二支撑座,204-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00-凹槽,400-排污槽,401-连接板,402-齿条,403-抽拉门,4031-提手,404-安装箱,405-第三旋转驱动机构,406-绞龙,407-第二滑槽,500-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01-传动杆,502-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7.参照附图,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18.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的排污装置,包括用于养殖鱼类等水产生物的蓄养池100,所述蓄养池100底部设有与所述蓄养池100的两侧侧壁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座200,具体地,所述蓄养池100的两侧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102,所述第一滑槽102横向设置,使第一支撑座200在蓄养池100内横向移动。所述第一滑槽102内滑动设有第一滑块103,所述第一滑块103远离所述第一滑槽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200固定。此时第一滑槽102可对第一支撑座200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
19.所述第一支撑座200上固定有刮板201,所述刮板201的下沿与所述蓄养池100的底
壁接触,第一支撑座200移动时,刮板201的下沿推动蓄养池100底部的污泥。进一步地,所述刮板201从上至下朝所述凹槽300方向倾斜,此时方便推动蓄养池100底部的污泥。
20.所述第一支撑座200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202,所述螺杆202的中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座200的中轴线方向垂直,所述螺杆202的一端与位于所述蓄养池100内的第二支撑座203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蓄养池100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04的输出端连接,由于第一支撑座200的两端与蓄养池100侧壁滑动连接,当螺杆202转动时带动第一支撑座200在螺杆202上做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带动刮板201在蓄养池100内横向移动。此时第二支撑座203可设置成支撑杆,支撑杆悬空设置在蓄养池100内,两端与设有第一滑槽102的蓄养池100侧壁固定。此时可避免刮板201移动到第二支撑座203的一端时,第二支撑座203对污泥造成拦截,使其难以推入到排污槽400内。优选地,支撑杆的中轴线与所述螺杆202的中轴线垂直。
21.所述蓄养池100底壁上设有凹槽300,所述凹槽300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203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04的一侧,所述凹槽300内活动设有开口朝上的排污槽400,优选地,所述排污槽400顶端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蓄养池100底壁所在的水平面便于污泥推入到排污槽400。此时由于第二支撑座203悬空设置,便于刮板201移动到靠近第二支撑座203的一侧时将污泥推入排污槽400内。
22.所述排污槽400上设有与所述蓄养池100内壁滑动连接的连接板401,所述连接板401上至少设有一个齿条402,此时,蓄养池100的侧壁可设置底大口小的竖向滑槽,连接板401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竖向滑槽滑动连接使连接板401能够在蓄养池100内上下移动。所述齿条402的上端延伸至蓄养池100顶部与所述齿轮组件传动连接,此时齿轮组件将位于所述蓄养池100底部的排污槽400提升到蓄养池100的顶部。具体地,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蓄养池100顶部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00,以及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00的输出端连接的传动杆501,所述传动杆501上设有与所述齿条402啮合连接的驱动齿轮502。此时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00为传动杆501提供动力,传动杆501带动驱动齿轮502转动,驱动齿轮502转动时带动齿条40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排污槽400上下移动。优选地,所述齿条402设置为两个且沿所述排污槽400的中心对称,所述传动杆501上设有两个与所述齿条402配合的驱动齿轮502。此时通过两个齿条402的设置可增加排污槽400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23.所述排污槽400的一端设有抽拉门403,具体地,所述排污槽400内壁设有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抽拉门403滑动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此时抽拉门403可在第二滑槽内滑动,方便使排污槽400靠近所述排污口101的一端打开或关闭。进一步地,所述抽拉门403上设有提手4031,方便操作抽拉门403。所述蓄养池100靠近所述抽拉门403一侧的侧壁上方设有与所述抽拉门403对应的排污口101,当排污槽400提升到蓄养池100顶部时,拉动抽拉门403,使排污槽400与排污口101连通,排污槽400内的污泥即可通过排污口101排出。
24.为方便排污槽400内的污泥排出,所述排污槽400远离所述抽拉门403的一端设有安装箱404,所述安装箱404内设有第三旋转驱动机构405,所述第三旋转驱动机构405的输出杆伸入所述排污槽400内与绞龙406连接,绞龙406远离第三旋转驱动机构405的一端应当与抽拉门403断开,以方便抽拉门403打开或关闭。此时第三旋转驱动机构405提供旋转动力带动绞龙406转动,推动排污槽400内的污泥向排污口101移动,从而从排污口101处排出。
25.为方便排污槽400在蓄养池100内上下移动,排污槽400与蓄养池100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当排污槽400提升至排污口101所在高度时,排污槽400与所述排污口101之间具有间隙。为避免污泥在从排污口101排出时从间隙漏回到蓄养池100中,排污口101内活动设有排污管,当排污槽400需要移动时,将排污管朝蓄养池100外侧移动,使排污管位于蓄养池100内的一端的管口与蓄养池100内壁齐平,避免对排污槽400的移动造成干涉;当需要排出排污槽400内的污泥时,将排污管朝蓄养池100内侧移动,使排污管位于蓄养池100内的一端的端口与排污槽400的端部对接,方便污泥排出。
26.进一步地,为方便蓄养池100底部的污泥能够全部推入到排污槽400内,所述蓄养池100远离所述排污口101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箱404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箱404可在所述安装槽内上下移动。此时安装槽凹陷于蓄养池100的侧壁,安装箱404活动嵌入到安装槽内,使排污槽400的两端能够与蓄养池100的侧壁齐平,在刮板201推动污泥时,可将将蓄养池100内的污泥完全推入到排污槽400中,提高蓄养池100的清洁力度。
27.使用时,启动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04,带动螺杆202转动使第一支撑座200在螺杆202上做直线往复运动,进而使刮板201在蓄养池100内移动,刮板201的下沿推动蓄养池100底部的污泥进入排污槽400。污泥进入排污槽400内后,启动第二旋转驱动机构500,传动杆501转动带动驱动齿轮502转动,驱动齿轮502与齿条402的配合使排污槽400从蓄养池100底部提升至顶部使排污槽400与排污口101对应,此时打开抽拉门403,启动第三旋转驱动机构405,带动排污槽400内的绞龙406转动,将排污槽400内的污泥推向排污口101,从排污口101排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化对蓄养池100底部的污泥进行清理,无需人工进入蓄养池100底部,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且便于污泥排出养殖池。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