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食用菌菌棒封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1868发布日期:2022-12-07 04:1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食用菌菌棒封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式食用菌菌棒封装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菌棒的封装一般是在由内套袋和填料组成的菌棒外侧再套置一外套袋,进行接种时,需要将菌棒由外套袋内取出,接种完毕后再将菌棒置入外套袋内进行封装;
3.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如可对菌棒进行集成式封装则可节约大量人力,并提高效率,但目前尚未有对应的设备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式食用菌菌棒封装设备。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式食用菌菌棒封装设备,包括菌棒放置架和薄膜卷放置架;
6.所述菌棒放置架由两第一墙板以及设置于两第一墙板上的顶板和底板组成,两第一墙板顶部设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下方连接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与顶板相连接,以驱动顶板升降及旋转;所述底板下方设有一移动座,所述底板转动连接在移动座上,以配合顶板对排列呈正方体的多个菌棒进行夹持并在顶板旋转时同步转动;
7.所述菌棒放置架一侧设有轨道,所述移动座移动连接在轨道上;
8.所述薄膜卷放置架设置于所述菌棒放置架的另一侧,所述薄膜卷放置架由两第二墙板以及设置于两第二墙板顶部的第二升降机构组成,所述薄膜卷转动连接在第二升降机构上。
9.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和顶板的底部具有围板,以更好的夹持由菌棒组成的立方体,所述底板的围板一侧为开放状。
10.具体的,所述顶板为一框体,所述顶板上还具有十字状的连接板。
11.具体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设备架,两所述第一墙板的顶部间固定有设备板,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设备板顶部,所述设备架设置于设备板下方并与第一气缸相连接。
12.具体的,所述旋转机构为带刹车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在设备架上,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相固定。
13.进一步的,所述设备架的顶部还对称设置有两导向杆,两所述导向杆的上端分别穿过设备板上对应的导向孔。
14.具体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和升降架,两所述第二墙板的顶部间也固定有设备板,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设备板顶部,所述升降架设置于设备板下方并与第二气缸相连接,所述薄膜卷转动连接在升降架上。
15.进一步的,两所述第二墙板的内侧分别具有导轨,所述升降架的两侧具有与导轨相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与导轨相匹配。
16.一种集成式菌棒结构,包括薄膜外壳以及设置于薄膜外壳内且排列为立方体状的多根菌棒,所述薄膜外壳由薄膜带卷绕而成,各所述菌棒由内套袋以及设置于内套袋内的填料组成。
17.优选的,所述菌棒有三十六根。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菌棒结构相比传统的双套袋菌棒,一方面便于包装,无需对每一根菌棒进行单独的外套袋封装,且由于薄膜外壳为薄膜带卷绕而成,薄膜带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利于薄膜外壳内的菌棒透气,由薄膜带组成的薄膜外壳相比多个单独的外套袋还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另一方面,该结构的集成式菌棒也便于拆封,菌种培养完毕后,仅需撕开薄膜外壳,而无需对每一根菌棒进行单独拆封。
19.针对集成式菌棒结构,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集成式食用菌菌棒封装设备,该设备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可节约大量人力,并适应集成式菌棒的批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式食用菌菌棒封装设备的剖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式食用菌菌棒封装设备的俯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式菌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菌棒放置架1、薄膜卷放置架2、第一墙板3、顶板4、底板5、第一升降机构6、旋转机构7、移动座8、菌棒9、轨道10、第二墙板11、薄膜卷12、围板13、第一气缸14、设备架15、导向杆16、第二气缸17、升降架18、导轨19、薄膜外壳20、内套袋21、填料22。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6.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集成式食用菌菌棒封装设备,包括菌棒放置架1和薄膜卷放置架2;
27.所述菌棒放置架1由两第一墙板3以及设置于两第一墙板3上的顶板4和底板5组成,两第一墙板3顶部设有第一升降机构6,所述第一升降机构6下方连接旋转机构7,所述旋转机构7与顶板4相连接,以驱动顶板4升降及旋转;所述底板5下方设有一移动座8,所述底板5转动连接在移动座8上,以配合顶板4对排列呈正方体的多个菌棒9进行夹持并在顶板4旋转时同步转动;
28.所述菌棒放置架1一侧设有轨道10,所述移动座8移动连接在轨道10上,以便于底板5移出或移入两第一墙板3 之间,以便于菌棒9的装卸;
29.所述薄膜卷放置架2由两第二墙板11以及设置于两第二墙板11顶部的第二升降机构组成,所述薄膜卷放置架2 设置于另一侧,所述薄膜卷12转动连接在第二升降机构上。
30.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是:初始状态下,移动座8位于菌棒放置架1的外侧,工人先将多个菌棒9呈正方体进行放置于底板5上;放置完毕后,移动座8移动至顶板4的正下方,顶板4和旋转机构7在第一升降机构6作用下下行,直至顶板4与菌棒9的顶部相抵接,使菌棒9夹
持于顶板4和底板 5之间;此时,拉出薄膜卷12的端部,将该端部固定在菌棒 9的夹缝间;然后顶板4在旋转机构7驱动下旋转,带动底板5及菌棒9同步旋转;此时,薄膜卷12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下缓慢上升或下降,并在菌棒9的带动下转动,将薄膜卷12绕于由菌棒9组成的正方体外周;卷绕完毕后,旋转机构7停止,工人裁断薄膜,第一升降机构6和第二升降机构复位,移动座8移出菌棒放置架1,将完成一次卷绕的菌棒9带出;工人将完成一次卷绕的菌棒9放倒,再重复上述动作,使菌棒9进行另外一周的薄膜卷12绕;再次卷绕完毕后,组成该立方体的菌棒9彻底被封装在薄膜组成的外套内,完成加工;
31.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可节约大量人力,并适应集成式菌棒的批量化生产;
32.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底板5的顶部和顶板4的底部具有围板13,以更好的夹持由菌棒9组成的立方体,避免菌棒9在旋转过程中被甩出;
33.优选的,所述围板13的高度为1~10cm,避免围板13过高影响薄膜对菌棒9组成的立方体的卷绕;
34.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底板5的围板13一侧为开放状,以便于卷绕完毕后的菌棒9的输出;
35.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顶板4为一框体,所述顶板 4上还具有十字状的连接板,以减轻顶板4的自重;
36.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升降机构6包括第一气缸14和设备架15,两所述第一墙板3的顶部间固定有设备板,所述第一气缸14固定在设备板顶部,所述设备架15设置于设备板下方并与第一气缸14相连接;
37.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旋转机构7为带刹车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在设备架15上,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相固定;
38.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设备架15的顶部还对称设置有两导向杆16,两所述导向杆16的上端分别穿过设备板上对应的导向孔,以维持设备架15升降时及减速电机运行时的稳定性;
39.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气缸17和升降架18,两所述第二墙板11的顶部间也固定有设备板,所述第二气缸17设置于设备板顶部,所述升降架18设置于设备板下方并与第二气缸17相连接,所述薄膜卷12转动连接在升降架18上;
40.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两所述第二墙板11的内侧分别具有导轨19,所述升降架18的两侧具有与导轨19相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与导轨19相匹配,以保持升降架18的稳定性,避免因薄膜卷12的旋转导致升降架18产生晃动;
41.具体的,所述移动座8为一带刹车的小车;
42.如图4所示,一种集成式菌棒结构,包括薄膜外壳20 以及设置于薄膜外壳20内且排列为立方体状的多根菌棒9,所述薄膜外壳20由薄膜带卷绕而成,各所述菌棒9由内套袋21以及设置于内套袋21内的填料22组成;
43.优选的,所述菌棒9有三十六根。
44.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的双套袋菌棒9,一方面便于包装,无需对每一根菌棒9进行单独的外套袋封装,且由于薄膜外壳20为薄膜带卷绕而成,薄膜带之间存
在一定的缝隙,利于薄膜外壳20内的菌棒9透气,由薄膜带组成的薄膜外壳20相比多个单独的外套袋还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另一方面,该结构的集成式菌棒也便于拆封,菌种培养完毕后,仅需撕开薄膜外壳20,而无需对每一根菌棒 9进行单独拆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