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鲟鱼习性的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2549发布日期:2022-12-07 04:26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鲟鱼习性的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应鲟鱼习性的养殖池。


背景技术:

2.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称之为“水中活化石”,鲟鱼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喜生活于流水、溶氧含量较高,水温偏低,底质为砾石的水环境中。
3.鲟鱼从仔鱼到成鱼要经过4个阶段,分别是仔鱼、幼鱼、1-2龄鱼和成鱼,为了适应不同规格的鲟鱼,现有的鲟鱼养殖池都是有不同的规格,但是这样的养殖方式会占用较大的养殖空间,并且现有的鲟鱼养殖池在过滤时会将池内剩余的饵料和代谢物一起过滤掉,这样会浪费饵料。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应鲟鱼习性的养殖池,具备养殖占地面积小、分级过滤、循环流水等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鲟鱼习性的养殖池,包括主养殖池,所述主养殖池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主养殖池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次养殖池,次养殖池的池壁连接有进水机构,主养殖池和次养殖池之间设置有养殖辅助机构和吸水机构,次养殖池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网框,次养殖池和网框之间设置有过滤机构,主养殖池的池壁连接有分隔机构。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养殖池和次养殖池之间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管、固定块、拉绳和浮板,进水管固定安装在次养殖池的池壁外侧,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次养殖池的内侧壁,进水管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的底部,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浮板,固定块和浮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拉绳,浮板位于进水管的下方,进水管通入无氯水。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养殖辅助机构包括循环水泵、抽水管、出水管、增氧泵和三通管,循环水泵和增氧泵均固定连接在主养殖池的顶部,抽水管和出水管的一端分别与循环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抽水管远离循环水泵的一端位于主养殖池的内部,出水管远离循环水泵的一端位于次养殖池的内部,三通管的第一端与增氧泵的出气口连接,三通管的第二端伸入主养殖池的内部,三通管的第三端伸入次养殖池的内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水机构包括主吸管、主支管、次吸管、次支管和连接管,主吸管和次吸管分别设置在主养殖池和支撑杆的池底,主支管固定连接在主吸管的外部,主支管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主吸管的外部,一个主支管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主吸水口,次支管固定连接在次吸管的外部,次支管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次吸管的外部,一个次支管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次吸水口,连接管的底端与主
吸管固定连接,次吸管远离养殖辅助机构的一端与连接管固定连接;主吸水口和次吸水口的内侧均设置有阻挡不同规格鱼进入支管的阻拦网。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机构位于网框的上方。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安装壳、水泵、套管、流出管、滤网、精滤层和漏水口,安装壳插接在网框的内侧,水泵固定安装在安装壳的内侧壁,套管的一端套接在连接管的顶端,套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孔连接,流出管与水泵的出水孔连接,滤网倾斜卡接在安装壳的内侧,流出管位于滤网的上方,精滤层卡接在安装壳的内侧,精滤层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安装壳的内侧,精滤层位于滤网的下方,漏水口开设在安装壳的下表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隔机构包括分隔板一和分隔板二,分隔板一和分隔板二分别固定连接在次养殖池和主养殖池的内侧,分隔板一和分隔板二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次吸管和主吸管的上表面;分隔板一将次养殖池分为仔鱼区和幼鱼区,并且分隔板一的设定可以使得两个区域的鱼不会出现串游的状况;分隔板二将主养殖池分为-龄鱼区和成鱼区,分隔板二的设定可以使得两个区域的鱼不会出现串游的状况。
13.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适应鲟鱼习性的养殖池,当使用时,进水机构的设定能保证次养殖池的池水水位不会出现较低的状态,养殖辅助机构和过滤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以让主养殖池和次养殖池之间的池水处于循环流动的状态,并且养殖辅助机构还可以提高主养殖池和次养殖池内部池水的溶氧含量,吸水机构和过滤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以对主养殖池和次养殖池池底的剩余的饵料和代谢物进行分级过滤,可以对饵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分隔机构则可以将不同规格的鲟鱼进行分区养殖,并且通过主养殖池、次养殖池和分隔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以极大减小鲟鱼的养殖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与过滤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养殖池、次养殖池、网框和分隔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1、主养殖池;2、支撑杆;3、次养殖池;4、进水机构;41、进水管;42、固定块;43、拉绳;44、浮板;5、养殖辅助机构;51、循环水泵;52、抽水管;53、出水管;54、增氧泵;55、三通管;6、吸水机构;61、主吸管;62、主支管;63、次吸管;64、次支管;65、连接管;7、网框;8、过滤机构;81、安装壳;82、水泵;83、套管;84、流出管;85、滤网;86、精滤层;87、漏水口;9、分隔机构;91、分隔板一;92、分隔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应鲟鱼习性的养殖池,包括主养殖池1,主养殖池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远离主养殖池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次养殖池3,次养殖池3的池壁连接有进水机构4,主养殖池1和次养殖池3之间设置有养殖辅助机构5和吸水机构6,次养殖池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网框7,次养殖池3和网框7之间设置有过滤机构8,主养殖池1的池壁连接有分隔机构9。
29.主养殖池1和次养殖池3之间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杆2,进水机构4包括进水管41、固定块42、拉绳43和浮板44,进水管41固定安装在次养殖池3的池壁外侧,固定块42固定连接在次养殖池3的内侧壁,进水管41与固定块42固定连接,拉绳4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块42的底部,拉绳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浮板44,固定块42和浮板44之间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拉绳43,浮板44位于进水管41的下方,进水管41通入无氯水;当使用时,浮板44会受到次养殖池3内部池水的浮力,随着次养殖池3内部的水位下降到浮板44的下方时,浮板44就会与进水管41的端口脱离,这时浮板44不再堵塞进水管41的端口,进水管41内部的水就会从端口流出,进而及时对次养殖池3内部的池水进行补充。
30.如图1至图4所示,养殖辅助机构5包括循环水泵51、抽水管52、出水管53、增氧泵54和三通管55,循环水泵51和增氧泵54均固定连接在主养殖池1的顶部,抽水管52和出水管53的一端分别与循环水泵5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抽水管52远离循环水泵51的一端位于主养殖池1的内部,出水管53远离循环水泵51的一端位于次养殖池3的内部,三通管55的第一端与增氧泵54的出气口连接,三通管55的第二端伸入主养殖池1的内部,三通管55的第三端伸入次养殖池3的内部;当使用时,循环水泵51和增氧泵54通电运行,循环水泵51会将主养殖池1内部的池水通过抽水管52抽出,并通过出水口排到出水管53的内部,出水管53内部的水会进入次养殖池3的内部,增氧泵54通电运行会通过三通管55分别向主养殖池1和次养殖池3的内部池水充氧,这样使得主养殖池1和次养殖池3内部水处于流动的状态,并且可以提高主养殖池1和次养殖池3内部池水的溶氧含量。
31.如图1至图4所示,吸水机构6包括主吸管61、主支管62、次吸管63、次支管64和连接管65,主吸管61和次吸管63分别设置在主养殖池1和支撑杆2的池底,主支管62固定连接在主吸管61的外部,主支管62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主吸管61的外部,一个主支管62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主吸水口,次支管64固定连接在次吸管63的外部,次支管64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次吸管63的外部,一个次支管64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次吸水口,连接管65的底端与主吸管61固定连接,次吸管63远离养殖辅助机构5的一端与连接管65固定连接;主吸水口和次吸水口的内侧均设置有阻挡不同规格鱼进入支管的阻拦网;当使用时,由于主吸管61和次吸管63分别设置在主养殖池1和支撑杆2的池底,这就使得主吸水口和次吸水口分别靠近主养殖池1和次养殖池3的池底,由于剩余的饵料和代谢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沉淀到池底,这样主养殖池1和次养殖池3池底含杂质的池水可以分别进入主吸水口和次吸水口中,为后续的过滤操作打下基础。
32.如图1至图4所示,过滤机构8位于网框7的上方,过滤机构8包括安装壳81、水泵82、套管83、流出管84、滤网85、精滤层86和漏水口87,安装壳81插接在网框7的内侧,水泵82固定安装在安装壳81的内侧壁,套管83的一端套接在连接管65的顶端,套管83的另一端与水泵82的进水孔连接,流出管84与水泵82的出水孔连接,滤网85倾斜卡接在安装壳81的内侧,流出管84位于滤网85的上方,精滤层86卡接在安装壳81的内侧,精滤层86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安装壳81的内侧,精滤层86位于滤网85的下方,漏水口87开设在安装壳81的下表面;当使用时,水泵82通电运行会将主养殖池1池底的池水依次通过主吸水口、主支管62、主吸管61、连接管65、套管83吸入进水孔,并通过出水孔排到流出管84的内部,水泵82通电运行会将次养殖池3池底的池水依次通过次吸水口、次支管64、次吸管63、连接管65、套管83吸入进水孔,并通过出水孔排到流出管84的内部,流出管84内部的水会流到滤网85的上方,较大饵料会被留在滤网85的上表面,饵料可以在倾斜状态下的滤网85上表面滚动,避免出现堆积,这样可以便于饵料的回收,精滤层86则会将池水中的代谢物过滤掉,过滤完成的池水会依次通过漏水口87、网框7后进入主养殖池1的内侧,这样在与循环水泵51、抽水管52、出水管53之间的配合使用下可以让主养殖池1和次养殖池3内部的池水循环流动并过滤,套管83与连接管65以及安装壳81与网框7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让过滤机构8随时被取下,便于操作者换上新的过滤机构8,省时省力。
33.如图1至图4所示,分隔机构9包括分隔板一91和分隔板二92,分隔板一91和分隔板二92分别固定连接在次养殖池3和主养殖池1的内侧,分隔板一91和分隔板二92的底部分别
固定连接在次吸管63和主吸管61的上表面;分隔板一91将次养殖池3分为仔鱼区和幼鱼区,并且分隔板一91的设定可以使得两个区域的鱼不会出现串游的状况;分隔板二92将主养殖池1分为1-2龄鱼区和成鱼区,分隔板二92的设定可以使得两个区域的鱼不会出现串游的状况,这样实现多区域鲟鱼养殖的效果,并且养殖占地面积更小。
34.工作原理:当使用时,浮板44会受到次养殖池3内部池水的浮力,随着次养殖池3内部的水位下降到浮板44的下方时,浮板44就会与进水管41的端口脱离,这时浮板44不再堵塞进水管41的端口,进水管41内部的水就会从端口流出,进而及时对次养殖池3内部的池水进行补充;循环水泵51和增氧泵54通电运行,循环水泵51会将主养殖池1内部的池水通过抽水管52抽出,并通过出水口排到出水管53的内部,出水管53内部的水会进入次养殖池3的内部,增氧泵54通电运行会通过三通管55分别向主养殖池1和次养殖池3的内部池水充氧;由于主吸管61和次吸管63分别设置在主养殖池1和支撑杆2的池底,这就使得主吸水口和次吸水口分别靠近主养殖池1和次养殖池3的池底,由于剩余的饵料和代谢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沉淀到池底,这样主养殖池1和次养殖池3池底含杂质的池水可以分别进入主吸水口和次吸水口中;水泵82通电运行会将主养殖池1池底的池水依次通过主吸水口、主支管62、主吸管61、连接管65、套管83吸入进水孔,并通过出水孔排到流出管84的内部,水泵82通电运行会将次养殖池3池底的池水依次通过次吸水口、次支管64、次吸管63、连接管65、套管83吸入进水孔,并通过出水孔排到流出管84的内部,流出管84内部的水会流到滤网85的上方,较大饵料会被留在滤网85的上表面,饵料可以在倾斜状态下的滤网85上表面滚动,避免出现堆积,这样可以便于饵料的回收,精滤层86则会将池水中的代谢物过滤掉,过滤完成的池水会依次通过漏水口87、网框7后进入主养殖池1的内侧,这样在与循环水泵51、抽水管52、出水管53之间的配合使用下可以让主养殖池1和次养殖池3内部的池水循环流动并过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