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84283发布日期:2022-11-22 23:58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普洱茶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


背景技术:

2.普洱茶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在普洱茶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类危害茶树的害虫进行捕杀。
3.现有的害虫诱杀装置往往采用传统的诱虫灯,而传统的诱虫灯对于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等害虫往往无法起到较好的杀灭效果;用时现有的害虫诱杀装置不便于对杀虫高度进行调节。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色板杀虫功能、杀虫效率较高、能够调节高度,不易发生倾倒的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包括:底板;套筒,所述套筒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部;延伸杆,所述延伸杆滑动安装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螺栓,所述螺栓螺纹安装在所述套筒上;横板,所述横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延伸杆的顶端;壳体,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横板的一侧;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风吸筒,所述风吸筒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多个诱虫灯管,多个所述诱虫灯管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杆上;负压风扇,所述负压风扇固定安装在所述风吸筒的内壁上;收集瓶,所述收集瓶螺纹安装在所述风吸筒的底部;供电机构,所述供电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多个色板杀虫机构,多个所述色板杀虫机构均设置在所述风吸筒上。
7.优选的,所述收集瓶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开口,多个所述通风开口上均设置有隔网。
8.优选的,所述供电机构包括支撑柱、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和锂电池,所述支撑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所述太阳能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锂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太阳能控制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锂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锂电池与多个所述诱虫灯管和所述负压风扇电性连接。
9.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多个所述诱虫灯管和所述负压风扇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色板杀虫机构包括贴板和诱虫色板,所述贴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风吸
筒上,所述诱虫色板设置在所述贴板上。
11.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固定锥。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通过套筒、延伸杆可以对该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螺栓可以对该装置的高度进行固定,通过风吸筒和负压风扇可以将害虫吸入收集瓶内,通过多个诱虫灯管发出的光线可以吸引害虫,通过供电机构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进而对该装置进行供电,通过多个色板杀虫机构可以灭杀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等害虫,进而提升该装置的杀虫效果,通过多个隔网可以防止昆虫沿通风开口逃出收集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和锂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进而对该装置进行供电,通过控制面板可以对多个诱虫灯管和负压风扇进行控制,通过贴板和诱虫色板可以灭杀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等害虫,进而提升该装置的杀虫效果,通过多个固定锥可以使该装置固定在地面时不易发生倾倒。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正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所示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17.图4为图1中所示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底板;2、套筒;3、延伸杆;4、螺栓;5、横板;6、壳体;7、连接杆;8、风吸筒;9、安装杆;10、诱虫灯管;11、负压风扇;12、收集瓶;13、隔网;14、支撑柱;15、太阳能电池板;16、太阳能控制器;17、锂电池;18、控制面板;19、贴板;20、诱虫色板;21、固定锥。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请结合参阅图1-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21.图4为图1中所示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包括:底板1;套筒2,所述套筒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的顶部;延伸杆3,所述延伸杆3滑动安装在所述套筒2的内壁上;螺栓4,所述螺栓4螺纹安装在所述套筒2上;横板5,所述横板5固定安装在所述延伸杆3的顶端;壳体6,所述壳体6固定安装在所述横板5的一侧;多个连接杆7,多个所述连接杆7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6的底部;风吸筒8,所述风吸筒8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连接杆7的底端;安装杆9,所述安装杆9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6的底部;多个诱虫灯管10,多个所述诱虫灯管10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杆9上;负压风扇11,所述负压风扇11固定安装在所述风吸筒8的内壁上;收集瓶12,所述收集瓶12螺纹安装在所述风吸筒8的底部;供电机构,所述供电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6上;多个色板杀虫机构,多个所述色板杀虫机构均设置在所述风吸筒8上,通过套筒2、延伸杆3可以对该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螺栓4可以对该装置的
高度进行固定,通过风吸筒8和负压风扇11可以将害虫吸入收集瓶12内,通过多个诱虫灯管10发出的光线可以吸引害虫,通过供电机构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进而对该装置进行供电,通过多个色板杀虫机构可以灭杀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等害虫,进而提升该装置的杀虫效果。
22.所述收集瓶12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开口,多个所述通风开口上均设置有隔网13,通过多个隔网13可以防止昆虫沿通风开口逃出收集瓶12。
23.所述供电机构包括支撑柱14、太阳能电池板15、太阳能控制器16和锂电池17,所述支撑柱14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6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5设置在所述支撑柱14的顶端,所述太阳能控制器16设置在所述壳体6的内壁上,所述锂电池17设置在所述壳体6的内壁上,所述太阳能控制器16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5和所述锂电池17电性连接,所述锂电池17与多个所述诱虫灯管10和所述负压风扇11电性连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5、太阳能控制器16和锂电池17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进而对该装置进行供电。
24.所述壳体6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8,所述控制面板18与多个所述诱虫灯管10和所述负压风扇11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8可以对多个诱虫灯管10和负压风扇11进行控制。
25.所述色板杀虫机构包括贴板19和诱虫色板20,所述贴板19固定安装在所述风吸筒8上,所述诱虫色板20设置在所述贴板19上,通过贴板19和诱虫色板20可以灭杀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等害虫,进而提升该装置的杀虫效果。
26.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固定锥21,通过多个固定锥21可以使该装置固定在地面时不易发生倾倒。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8.使用时,将该装置放置在种植园内,并使多个固定锥21插入地面中,然后拧松螺栓4,根据需要将横板5调节至需要的杀虫高度,然后拧紧螺栓4对横板5的高度进行固定;
29.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5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通过太阳能控制器16为锂电池17进行充电,通过锂电池17可以为多个诱虫灯管10和负压风扇11进行供电,通过控制面板18启动多个诱虫灯管10和负压风扇11,通过多个诱虫灯管10发出的光线将害虫吸引至风吸筒8的上方,然后通过负压风扇11运行产生的负压将害虫吸入至收集瓶12内,进而对害虫进行风干灭杀,同时可以在多个贴板19上贴上诱虫色板20,通过多个诱虫色板20可以对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等害虫进行吸引,进而使该类昆虫沾附在诱虫色板20上无法离开,从而起到辅助杀虫的作用。
3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茶普洱茶种植用害虫诱杀装置,通过套筒2、延伸杆3可以对该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螺栓4可以对该装置的高度进行固定,通过风吸筒8和负压风扇11可以将害虫吸入收集瓶12内,通过多个诱虫灯管10发出的光线可以吸引害虫,通过供电机构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进而对该装置进行供电,通过多个色板杀虫机构可以灭杀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等害虫,进而提升该装置的杀虫效果,通过多个隔网13可以防止昆虫沿通风开口逃出收集瓶12,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5、太阳能控制器16和锂电池17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进而对该装置进行供电,通过控制面板18可以对多个诱虫灯管10和负压风扇11进行控制,通过贴板19和诱虫色板20可以灭杀黑刺粉虱、茶小绿
叶蝉等害虫,进而提升该装置的杀虫效果,通过多个固定锥21可以使该装置固定在地面时不易发生倾倒。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