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化蟾蜍生态种植养殖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0880发布日期:2022-09-03 02:2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化蟾蜍生态种植养殖体系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蟾蜍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化蟾蜍生态种植养殖体系。


背景技术:

2.目前蟾蜍养殖领域内,养殖体系繁多,有传统养殖、有根据多年演变提出的生态养殖,但不管是传统的养殖体系还是新兴的养殖体系的重点都是成年蟾蜍的养殖,幼年蟾蜍的孵化与养殖也会涉及但是并没有单独的设置出相应的结构,需要借助其它设备或再另行操作,这样就造成了养殖的工作量增加,且新蟾蜍成年后回归养殖池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影响蟾蜍的生长。
3.cn109997777a披露了一种蟾蜍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蟾蜍养殖池:建立连体大棚一座,在大棚中间建若干养殖池和若干个单独的蝌蚪池,蝌蚪池与养殖池之间通过泥巴拦住,养殖池四周建旱池,旱地上栽种铁皮石斛,提供给蟾蜍以栖息及活动,养殖池的数量以8~10个/亩为宜,养殖池之间要保证水流贯通;大棚应东西走向,朝南向利于太阳光照射;s2、繁殖蟾蜍卵:在室内准备产卵池,消毒清洗后,在池内注入水,水深35~45厘米,ph值为6.5~7.5,控制室温、水温为20~23度,按2~3∶1的雌雄比例和3~5只/

的施放密度将种蟾移至产卵池内。上述专利提出了单独设置蝌蚪养殖池和成蟾养殖池但是其说明书中披露的结构并不完善,存在以下缺点:
4.(1)产卵池和蝌蚪池在同一池内,这样蝌蚪的活动会导致一些卵的破裂,会对孵化有影响。
5.(2)其养殖池采用的泥池,泥池由于是固定池水会让水变浑浊进而水质变差,不利于幼蟾的孵化。
6.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从孵化的场地一直到成年养殖的场地共同存在的整体养殖的立体化体系。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体化蟾蜍生态种植养殖体系,该实用新型的最大特点为分层次的将蟾蜍的各个阶段单独设置养殖池,分阶段立体化养殖,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养殖,能提高蟾蜍的存活率,同时将各阶段的蟾蜍养殖池整合于同一环境中,减少了蟾蜍适应环境的时间,并且统一整体管理,还减少了养殖人员的工作量。
8.一种立体化蟾蜍生态种植养殖体系,该体系包括围栏,围栏包括光滑的挡板和钢丝网,钢丝网位于挡板外侧,围栏内有陆地区、成蟾养殖区、幼蟾养殖区、卵孵化区,陆地区有种植带,陆地区上设置有湿度调节管,湿度调节管上有多个喷头,围栏上空固定有防空网。
9.围栏位于养殖体系的最外围由支撑杆将其固定,支撑杆的上端同时将防空网固定。
10.湿度调节管上的喷头等距分布,等距分布能使陆地区内的湿度保持均匀,有利于
蟾蜍和绿植的生长。
11.种植带包括果树种植带和蔬菜种植带;果树种植带可以种植一些桃子,葡萄等易腐烂的水果,由于成蟾捕食昆虫可以一定程度上防虫害,因此成蟾养殖区附近的水果可以收获做额外收益,其余地区的果树择优选择,长势差的果树不收获果实使果实腐烂诱导或滋生昆虫,为整个养殖体系提供昆虫资源供蟾蜍捕食,蔬菜种植带可以种植一定的蔬菜提供蟾蜍栖息阴凉,同时也可作为额外的经济效益,成蟾养殖池内也可以养殖鱼虾等水产品。
12.钢丝网的网格为边长2~5cm的正方形;或者直径为2~3cm的圆形网格;挡板为树脂挡板,其高度为0.5~0.7m,过高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过低则不能保证阻挡蟾蜍跳出。
13.成蟾养殖区内设置有多个成蟾养殖单元,相邻成蟾养殖单元之间有喂食通道;成蟾养殖单元内有地面活动区和成蟾养殖池;地面活动区的外围有隔离网;成蟾养殖池两岸均设置有喂食槽;成蟾养殖池的上方有遮荫网;遮荫网覆盖住整个成蟾养殖池且面积小于成蟾养殖单元的面积。
14.两个相邻的隔离网之间的陆地区形成喂食通道,首尾两个养殖单元与围栏之间形成喂食通道;喂食通道宽度为0.5m~1m,喂食通道用于养殖人员向两侧的养殖单元内的喂食槽投喂食物。
15.遮荫网的面积为成蟾养殖池面积的1.5~2倍。
16.成蟾养殖池的底部横截面为长方形,成蟾养殖池呈敞口的梯形体结构,且梯形体养殖池的顶面面积大于底面面积;成蟾养殖池的深度为1.5~2m,成蟾养殖池侧壁设有不透水的薄膜,薄膜上有毛毡层,薄膜和毛毡层的大小形状与池体相适应,成蟾养殖池底部有排水管道,成蟾养殖池上方有进水管道。
17.幼蟾养殖区内设置有多个幼蟾养殖单元,相邻幼蟾养殖单元之间有喂食通道;幼蟾养殖单元内有地面活动区和幼蟾养殖池;地面活动区的外围有隔离网;幼蟾养殖池两岸均设置有喂食槽;幼蟾养殖池的上方有遮荫网;遮荫网覆盖住整个幼蟾养殖池且面积小于幼蟾养殖单元的面积。
18.设置喂食槽与人工投喂相结合,可以提高幼蟾的运动量。
19.幼蟾养殖池为侧壁有坡度的梯形体养殖池,且梯形体养殖池的顶面面积大于底面面积,幼蟾养殖池内竖直设置有护栏网;护栏网高于幼蟾养殖池,幼蟾养殖池内靠近护拦网的一侧有排水管道,远离护栏网的一侧有进水管道,幼蟾养殖池内位于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两侧设置有增氧装置;幼蟾养殖池的内侧壁上铺设有大小形状与池体相适应的不透水的薄膜和毛毡层。
20.护栏网的孔径不超过0.1cm,护栏网的上部有支撑杆,护栏网高出水面10cm~20cm,护栏网设置支撑杆会使护栏网更牢固,支撑杆横向设置,两边弯曲固定于幼蟾养殖池两岸,杆身固定有护栏网。
21.卵孵化区包括多组孵化单元;每组孵化单元内有多个纵向排列的矩形孵化池,且所有的孵化单元横向排列;相邻的孵化单元共有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道,进水管道上有多组对称设置的支路水管通向左右两边的孵化池;每个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道,孵化池内部设置有加热管和增氧器,进水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22.卵孵化区用于交配产卵并孵化,幼蟾养殖区用于养殖孵化出的蝌蚪和未进化完全的幼蟾,成蟾养殖区用于喂养进化完全的成年蟾蜍。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4.(1)分层次的将蟾蜍的各个阶段单独设置养殖池,分阶段立体化养殖更有针对性,提高了蟾蜍的存活率。
25.(2)将各阶段的蟾蜍养殖池整合于同一环境中,减少了蟾蜍适应环境的时间,并且统一整体管理,减少了养殖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26.图1为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实施例3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实施例4俯视分布图。
30.图中:1-围栏,2-陆地区,3-成蟾养殖区,4-幼蟾养殖区,5-卵孵化区,6-防空网,21-种植带,31-成蟾养殖单元,311-成蟾养殖池,41-幼蟾养殖单元,411-幼蟾养殖池,412-护栏网,413-增氧装置,341-隔离网,342-地面活动区,343-喂食槽,344-喂食通道,7-进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能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进一步的阐述。
32.实施例1
33.一种立体化蟾蜍生态种植养殖体系,该体系包括围栏1,围栏1包括光滑的挡板和钢丝网,钢丝网位于挡板外侧,围栏1内有陆地区2、成蟾养殖区3、幼蟾养殖区4、卵孵化区5,陆地区2有种植带21;陆地区2上设置有湿度调节管,湿度调节管上有多个喷头,围栏1上空固定有防空网6。
34.围栏1位于养殖体系的最外围由支撑杆将其固定,支撑杆的上端同时将防空网6固定。
35.湿度调节管上的喷头等距分布,等距分布能使陆地区2内的湿度保持均匀,有利于蟾蜍和绿植的生长。
36.种植带21包括果树种植带和蔬菜种植带;果树种植带可以种植一些桃子,葡萄等易腐烂的水果,由于成蟾捕食昆虫可以一定程度上防虫害,因此成蟾养殖区3附近的水果可以收获做额外收益,其余地区的果树择优选择,长势差的果树不收获果实使果实腐烂诱导或滋生昆虫,为整个养殖体系提供昆虫资源供蟾蜍捕食,蔬菜种植带可以种植一定的蔬菜提供蟾蜍栖息阴凉,同时也可作为额外的经济效益,成蟾养殖池内也可以养殖鱼虾等水产品。
37.钢丝网的网格为边长2cm的正方形;挡板为树脂挡板,其高度为0.5m,过高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过低则不能保证阻挡蟾蜍跳出。
38.成蟾养殖区3内设置有1个成蟾养殖单元31;成蟾养殖单元31内有地面活动区342和成蟾养殖池311;地面活动区342的外围有隔离网341;成蟾养殖池311两岸均设置有喂食槽343;成蟾养殖池311的上方有遮荫网;遮荫网覆盖住整个成蟾养殖池311且面积小于成蟾
养殖单元31的面积。
39.遮荫网的面积为成蟾养殖池面积的1.5倍。
40.成蟾养殖池311的底部横截面为长方形,成蟾养殖池311呈敞口的梯形体结构;成蟾养殖池311的深度为1.5m,成蟾养殖池311侧壁设有黑色不透水薄膜,薄膜上有毛毡层,薄膜和毛毡层的大小形状与池体相适应,成蟾养殖池311底部有排水管道,成蟾养殖池311上方有进水管道7。
41.幼蟾养殖区4内设置有1个幼蟾养单元41,幼蟾养单元41内有地面活动区342和幼蟾养殖池411;地面活动区342的外围有隔离网341;幼蟾养殖池411两岸均设置有喂食槽343;幼蟾养殖池411的上方有遮荫网;遮荫网覆盖住整个幼蟾养殖池411且面积小于幼蟾养单元41的面积。
42.幼蟾养殖池411为侧壁有坡度的梯形体养殖池,幼蟾养殖池411内竖直设置有护栏网412;护栏网412高于幼蟾养殖池411,幼蟾养殖池411内靠近护拦网的一侧有排水管道,远离护栏网412的一侧有进水管道7,幼蟾养殖池411内未设置进水管道7和排水管道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增氧装置413;幼蟾养殖池411的内侧壁上铺设有大小形状与池体相适应的黑色薄膜和毛毡层。
43.相邻的两个隔离网341之间的陆地区2为喂食通道344,喂食通道344宽度为0.5m,用于养殖人员向喂食槽343内投放食物。
44.护栏网412的孔径为0.1cm,护栏网412的上部有支撑杆,护栏网412高出水面10cm,护栏网412设置支撑杆会使护栏网412更牢固,支撑杆横向设置,两边弯曲固定于养殖池两岸,杆身固定有护栏网412。
45.卵孵化区5包括2组孵化单元;每组孵化单元内有3个纵向排列的矩形孵化池,且所有的孵化单元横向排列;相邻的孵化单元共有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道7,进水管道7上有多组对称设置的支路水管通向左右两边的孵化池;每个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道,孵化池内部设置有加热管和增氧器,进水管道7上设置有阀门。
46.卵孵化区5用于交配产卵并孵化,幼蟾养殖区4用于养殖孵化出的蝌蚪和未进化完全的幼蟾,成蟾养殖区3用于喂养进化完全的成年蟾蜍。
47.实施例2
48.一种立体化蟾蜍生态种植养殖体系,该体系包括围栏1,围栏1包括光滑的挡板和钢丝网,钢丝网位于挡板外侧,围栏1内有成蟾养殖区3、幼蟾养殖区4、卵孵化区5,成蟾养殖区3与幼蟾养殖区4内均设置有湿度调节管,湿度调节管上有多个喷头,围栏1上空固定有防空网6。
49.围栏1位于养殖体系的最外围由支撑杆将其固定,支撑杆的上端同时将防空网6固定。
50.湿度调节管上的喷头等距分布,等距分布能使养殖区内的湿度保持均匀,有利于蟾蜍和绿植的生长。
51.钢丝网的网格为边长5cm的正方形;挡板为树脂挡板,其高度为0.7m,过高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过低则不能保证阻挡蟾蜍跳出。
52.成蟾养殖区3内设置有1个成蟾养殖单元31;成蟾养殖单元31内有地面活动区342和成蟾养殖池311;成蟾养殖池311两岸均设置有喂食槽343;成蟾养殖池311的上方有遮荫
网;遮荫网覆盖住整个成蟾养殖池311且面积小于成蟾养殖单元31的面积。
53.遮荫网的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2倍。
54.成蟾养殖池311的底部横截面为长方形,成蟾养殖池311呈敞口的梯形体结构;成蟾养殖池311的深度为2m,成蟾养殖池311侧壁设有不透水的薄膜,薄膜上有毛毡层,薄膜和毛毡层的大小形状与池体相适应,成蟾养殖池311底部有排水管道,成蟾养殖池311上方有进水管道7。
55.幼蟾养殖区4内设置有1个幼蟾养单元41;幼蟾养单元41内有地面活动区342和幼蟾养殖池411;幼蟾养殖池411两岸均设置有喂食槽343;幼蟾养殖池411的上方有遮荫网;遮荫网覆盖住整个幼蟾养殖池411且面积小于幼蟾养殖单元41的面积。
56.养殖人员直接向喂食槽343内投喂食物。
57.幼蟾养殖池411为侧壁有坡度的梯形体养殖池,幼蟾养殖池411内竖直设置有护栏网412;护栏网412高于幼蟾养殖池411,幼蟾养殖池411内靠近护拦网的一侧有排水管道,远离护栏网412的一侧有进水管道7,幼蟾养殖池411内未设置进水管道7和排水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增氧装置413;幼蟾养殖池411的内侧壁上铺设有大小形状与池体相适应的不透水的薄膜和毛毡层。
58.护栏网412的孔径为0.08cm,护栏网412的上部有支撑杆,护栏网412高出水面20cm,护栏网412设置支撑杆会使护栏网412更牢固,支撑杆横向设置,两边弯曲固定于养殖池两岸,杆身固定有护栏网412。
59.地面活动区342上有种植带21;种植带21包括果树种植带和蔬菜种植带;果树种植带可以种植一些桃子,葡萄等易腐烂的水果,由于成蟾的捕食可以一定程度上防虫害,因此成蟾养殖区3附近的水果可以收获做额外收益,其余地区的果树择优选择,长势差的果树不收获果实使果实腐烂诱导或滋生昆虫,为整个养殖体系提供昆虫资源供蟾蜍捕食,蔬菜种植带可以种植一定的蔬菜提供蟾蜍栖息阴凉,同时也可作为额外的经济效益,成蟾养殖池内也可以养殖鱼虾等水产品。
60.成蟾养殖区3与幼蟾养殖区4之间设置有隔离网341。
61.卵孵化区5包括2组孵化单元;每组孵化单元内有3个纵向排列的矩形孵化池,且所有的孵化单元横向排列;相邻的孵化单元共有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道7,进水管道7上有多组对称设置的支路水管通向左右两边的孵化池;每个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道,孵化池内部设置有加热管和增氧器,进水管道7上设置有阀门。
62.卵孵化区5用于交配产卵并孵化,幼蟾养殖区4用于养殖孵化出的蝌蚪和未进化完全的幼蟾,成蟾养殖区3用于喂养进化完全的成年蟾蜍。
63.实施例3
64.一种立体化蟾蜍生态种植养殖体系,该体系包括围栏1,围栏1包括光滑的挡板和钢丝网,钢丝网位于挡板外侧,围栏1内有陆地区2、成蟾养殖区3、幼蟾养殖区4、卵孵化区5,陆地区2有种植带21;陆地区2上设置有湿度调节管,湿度调节管上有多个喷头,围栏1上空固定有防空网6。
65.围栏1位于养殖体系的最外围由支撑杆将其固定,支撑杆的上端同时将防空网6固定。
66.湿度调节管上的喷头等距分布,等距分布能使陆地区2内的湿度保持均匀,有利于
蟾蜍和绿植的生长。
67.种植带21包括果树种植带和蔬菜种植带;果树种植带可以种植一些桃子,葡萄等易腐烂的水果,由于成蟾的捕食可以一定程度上防虫害,因此成蟾养殖区3附近的水果可以收获做额外收益,其余地区的果树择优选择,长势差的果树不收获果实使果实腐烂诱导或滋生昆虫,为整个养殖体系提供昆虫资源供蟾蜍捕食,蔬菜种植带可以种植一定的蔬菜提供蟾蜍栖息阴凉,同时也可作为额外的经济效益,成蟾养殖池内也可以养殖鱼虾等水产品。
68.钢丝网的网格为直径为3cm的圆形网格;挡板为树脂挡板,其高度为0.6m,过高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过低则不能保证阻挡蟾蜍跳出。
69.成蟾养殖区3内设置有1个成蟾养殖单元31,成蟾养殖单元31内有成蟾养殖池311;成蟾养殖池311两岸均设置有喂食槽343;成蟾养殖池311的上方有遮荫网;遮荫网覆盖住整个成蟾养殖池311且面积小于成蟾养殖单元31的面积。
70.遮荫网的面积为成蟾养殖池面积的1.7倍。
71.成蟾养殖池311的底部横截面为长方形,成蟾养殖池311呈敞口的梯形体结构;成蟾养殖池311的深度为1.8m,成蟾养殖池311侧壁设有不透水的薄膜,薄膜上有毛毡层,薄膜和毛毡层的大小形状与池体相适应,成蟾养殖池311底部有排水管道,成蟾养殖池311上方有进水管道7。
72.幼蟾养殖区4内设置有1个幼蟾养殖单元41;幼蟾养殖单元41内有幼蟾养殖池411;幼蟾养殖池411两岸均设置有喂食槽343;幼蟾养殖池411的上方有遮荫网;遮荫网覆盖住整个幼蟾养殖池411且面积小于幼蟾养单元41的面积。
73.幼蟾养殖池411为侧壁有坡度的梯形体养殖池,幼蟾养殖池411内竖直设置有护栏网412;护栏网412高于幼蟾养殖池411,幼蟾养殖池411内靠近护拦网的一侧有排水管道,远离护栏网412的一侧有进水管道7,幼蟾养殖池411内未设置进水管道7和排水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增氧装置413;幼蟾养殖池411的内侧壁上铺设有大小形状与池体相适应的不透水的薄膜和毛毡层。
74.护栏网412的孔径为0.05cm,护栏网412的上部有支撑杆,护栏网412高出水面10cm~20cm,护栏网412设置支撑杆会使护栏网412更牢固,支撑杆横向设置,两边弯曲固定于幼蟾养殖池两岸,杆身固定有护栏网412。
75.卵孵化区5包括2组孵化单元;每组孵化单元内有3个纵向排列的矩形孵化池,且所有的孵化单元横向排列;相邻的孵化单元共有的侧壁上顶部设置有进水管道7,进水管道7上有多组对称设置的支路水管通向左右两边的孵化池;每个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道,孵化池内部设置有加热管和增氧器,进水管道7上设置有阀门。
76.卵孵化区5用于交配产卵并孵化,幼蟾养殖区4用于养殖孵化出的蝌蚪和未进化完全的幼蟾,成蟾养殖区3用于喂养进化完全的成年蟾蜍。
77.实施例4
78.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
79.成蟾养殖区3内设置有2个成蟾养殖单元31;幼蟾养殖区4内设置有2个幼蟾养单元41,相邻的两个养殖单元之间有喂食通道344,对于首尾两个养殖单元,其靠近围栏1且与喂食槽343长边平行的一侧隔离网341与相邻的围栏1之间形成喂食通道344。
80.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81.当然,上述列举的实施例仅为了跟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并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限,其他一切相同原理的变形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8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附图仅为表达原理所用的示意图,并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所需情况做出合理变化。
8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呈一体结构的连接;可以是电性连接,也可以是磁性连接;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