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

文档序号:32702790发布日期:2022-12-27 23:09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用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叶面肥喷施实验设备,具体是指一种实验用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喷施叶面肥时,多采用喷壶进行。然而,当前市面上的喷壶性能单一,在倾斜喷施时,喷壶头和喷壶体均发生倾斜,导致无法精准控制施肥量。
3.而实验用喷壶对于装置的性能要求较高,需要精准控制施肥量。目前的喷壶装置在喷施的时候不够便捷,且无法准确计量壶体内液体的体积,难以满足实验用叶面肥的快捷喷施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验用便捷式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可以准确计量壶体内液体的体积。同时,不会因向上或向下倾斜喷施而导致出现液体断流现象,可以满足叶面肥快捷喷施的实验要求。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实验用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包括喷壶头和喷壶体,喷壶体内设有吸液管及泄压管,喷壶头内设有与所述吸液管连通的喷液通道,以及与所述泄压管连通的泄压通道,所述喷液通道通过转接软管与吸液管连通,所述泄压通道通过泄压管与喷壶体内腔连通,所述喷壶头的下端与喷壶体的上端通过沿横向延伸的铰轴铰接。
6.本方案在使用时,将配制好的叶面肥料倒入至喷壶体内,通过按压喷壶头上的加压手柄,将喷壶体内的叶面肥从雾化喷头喷出,通过喷壶头与喷壶体的铰接设置,无论喷壶头向上还是向下喷射,喷壶体均可以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使液体喷出更加平稳,也可以更加方便地观察液体消耗体积。
7.作为优化,所述吸液管为软管,吸液管的下端套设固定有空心坠。本优化方案的设置,吸液管在空心坠的作用下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使吸液管总是伸至喷壶体的最底端,保证供水的稳定性,避免了叶面肥的浪费。
8.作为优化,所述喷壶体透明设置,且在喷壶体内设有水准泡,喷壶体的侧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量尺。本优化方案的设置,读数更加方便,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喷壶体内的液体体积,保证了实验用肥量的准确性。
9.作为优化,喷壶体的上端固设有顶板,顶板上开设有喷壶口,喷壶口处固接有向上延伸的喷壶管,喷壶管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喷壶盖,喷壶盖上开设有供所述转接软管及泄压管穿过的通孔。本优化方案通过在喷壶体上端设置顶板,避免了在移动过程中叶面肥向外迸溅,通过设置喷壶盖和喷壶口,便于向喷壶体内倒入叶面肥,使用更加方便。
10.作为优化,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接有两相对设置的下耳板,喷壶头的下端固设有延伸至两下耳板之间的上耳板,所述铰轴穿过所述的上耳板和下耳板。本优化方案通过设
置上耳板和下耳板,便于喷壶头和喷壶体的相互铰接,提高了喷壶头与喷壶体连接的稳定性。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喷壶头和喷壶体的铰接,使得喷壶体在自身及叶面肥重力的作用下始终处于竖直状态,给准确判断液位提供基础,避免了因壶体倾斜而导致液体断层的现象;通过设置水准泡和容量尺,便于在喷施的同时更加快捷和准确的观察出喷施量,满足实验要求。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爆炸视图;
15.图中所示:
16.1、雾化喷头,2、喷壶头,3、铰轴,4、转接软管,5、吸液管,6、喷壶盖,7、容量尺,8、水准泡, 9、喷壶体,10、空心坠,11、喷壶管,12、上耳板,13、下耳板,14、第一铰接孔,15、第二铰接孔,16、泄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实验用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较强的机动性,较高的稳定性,操作的便捷性,以及计量的准确性,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本方案提供一种实验用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18.如图1所示一种实验用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包括雾化喷头1、喷壶头2和喷壶体9,喷壶体的材料为聚丙烯,喷壶体内设有吸液管5及泄压管16,喷壶头内设有与所述吸液管连通的喷液通道,以及与所述泄压管连通的泄压通道,泄压通道通过泄压管与喷壶体内腔连通,雾化喷头设置在喷液通道的出液端,雾化喷头和喷壶头均采用现有技术即可。
19.本实施例的喷液通道通过转接软管4与吸液管5连通,即转接软管的上端与喷液通道连接,转接软管的下端与吸液管的上端连通,转接软管的直径与吸液管的直径相同,泄压管的直径为吸液管直径的1/2~1/3,喷壶头的下端与喷壶体的上端通过沿横向延伸的铰轴3铰接,铰轴呈哑铃形,通过喷壶头与喷壶体的铰接,使得喷壶头可相对于喷壶体自由转动,且喷壶体始终处于竖直状态,通过设置的转接软管,在喷壶头相对于喷壶体转动时,保证了叶面肥顺利通过。吸液管也采用软管,吸液管在喷壶体内的长度略长于喷壶体的高度,在吸液管的下端套设固定有空心坠10,利用空心坠的配重作用使吸液管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保证了对叶面肥利用的彻底性,避免浪费。为方便安装,空心坠为球形,空心坠的直径为吸液管直径的2倍,空心坠内开设有与吸液管外径适配的安装通孔。
20.为了更加方便观察喷壶体内的叶面肥消耗量,本实施例的喷壶体透明设置,且在喷壶体内设有水准泡8,水准泡为圆饼形,喷壶体的侧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量尺7。
21.喷壶体的上端固设有顶板,顶板上开设有喷壶口,喷壶口处固接有向上延伸的喷壶管11,喷壶管上设有外螺纹,喷壶管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喷壶盖6,喷壶盖上开设有供所述转接软管及泄压管穿过的通孔。顶板的上表面固接有两相对设置的下耳板13,喷壶头的下
端固设有延伸至两下耳板之间的上耳板12,上耳板和下耳板均为半圆形,所述铰轴穿过所述的上耳板和下耳板,上耳板上开设有与铰轴适配的第一铰接孔14,下耳板上开设有与铰轴适配的第二铰接孔15。
22.本实用新型读数便捷准确,操作简便,上下方向喷施便利,在上下喷施的过程中,喷壶体可以始终保持竖直,避免了因壶体倾斜而导致液体断层的现象,适用于各需要定量喷施叶面肥料的试验。能根据使用者的使用条件满足实验室需求,能够在喷施的同时准确且便捷的观察出喷施量。整个喷施装置轻巧、实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3.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实验用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包括喷壶头(2)和喷壶体(9),喷壶体内设有吸液管(5)及泄压管(16),喷壶头内设有与所述吸液管连通的喷液通道,以及与所述泄压管连通的泄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通道通过转接软管(4)与吸液管(5)连通,所述泄压通道通过泄压管与喷壶体内腔连通,所述喷壶头的下端与喷壶体的上端通过沿横向延伸的铰轴(3)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为软管,吸液管的下端套设固定有空心坠(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壶体透明设置,且在喷壶体内设有水准泡(8),喷壶体的侧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量尺(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壶体的上端固设有顶板,顶板上开设有喷壶口,喷壶口处固接有向上延伸的喷壶管(11),喷壶管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喷壶盖(6),喷壶盖上开设有供所述转接软管及泄压管穿过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接有两相对设置的下耳板(13),喷壶头的下端固设有延伸至两下耳板之间的上耳板(12),所述铰轴穿过所述的上耳板和下耳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用叶面肥定量喷施装置,包括雾化喷头、喷壶头、耳板以及喷壶体,喷壶体的壁上设有容量尺,喷壶体内设有水准泡,喷壶体上设有喷壶口,喷壶口上盖有喷壶盖,喷壶盖上设有泄压管及吸液管,泄压管及吸液管与喷壶头连接,吸液管下端设有空心坠。本实用新型可定量喷施叶面肥,在上下喷施的过程中,喷壶体可以始终保持竖直,避免了因壶体倾斜而导致液体断层的现象,极大地增加了观察喷施剂量的便捷性及准确性。喷壶轻巧、实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良好的应用前景。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李爽 沈兰兴 张小村 孔凡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6.21
技术公布日:2022/12/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