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1052发布日期:2022-09-30 23:12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风景园林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树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一种树木支撑结构,使一种用于风景园林施工时对树木进行支撑的结构,现有的一种树木支撑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第一固定环1、第二支撑架3、第二固定环4、第一固定支撑杆5、第一支撑架7、滑片8、第二固定支撑杆9、第三支撑架10,具体的,滑片8滑动连接在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4的外表面,第一支撑架7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环1的外表面,第一固定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环4和第三支撑架10的外表面,第二固定支撑杆9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环4 和第一支撑架7的外表面,第二支撑架3转动链接在第三支撑架10内壁,在实际操作中,将第一固定环1打开和第二固定环4,将第二固定环4大小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将滑片8拉出随后使用螺丝固定,通过第一固定支撑杆5和第二固定支撑杆9调节角度位置后将将第二支撑架3和第三支撑架 10固定在土中,随后将第一支撑架7展开并将第一固定环1大小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将滑片8拉出随后使用螺丝固定完成对树木的支撑。
3.常见的树木支撑结构缺少对保暖材料的便捷拆除,常见的支撑架构在需要对树木进行保暖时,需要将支撑架拆除后才能进行安装和拆卸保暖材料,整个过程往往花费较长时间,复杂的支撑结构在安装和拆卸保暖材料时更加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为解决常见的树木支撑结构缺少对保暖材料的便捷拆除,常见的支撑架构在需要对树木进行保暖和取消保暖材料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缠绕处理,使得该过程耗费较长时间的问题所提出一种树木支撑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树木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环、快速拆卸装置、支撑限位装置和第一支撑架,所述快速拆卸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环的外表面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环的外表面,所述支撑限位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架的外表面,所述快速拆卸装置包括外壳和绑定环,所述外壳的外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卡块口,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端,所述卡块端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卡块口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滑动连接有第一辅助杆,所述第一辅助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辅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辅助板,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辅助板的外表面和外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块。
6.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卡块端和卡块口,使得快速拆卸装置和第一固定环可以通过卡块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辅助杆,使得第一弹簧在运动时更加稳定。
7.优选的,所述绑定环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绑定环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壁大小与形状和矩形块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8.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矩形槽,使得绑定环和第二辅助板的矩形块可以进行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辅助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辅助杆,所述第二辅助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辅助板的外表面和外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辅助板。
10.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二辅助杆,使得第二弹簧在运动时更加稳定。
11.优选的,所述第二辅助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的外表面固定。
12.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二弹簧,使得拉动拉环后,使得第二辅助板进行回位。
13.优选的,支撑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块和限位圈,所述限位圈套设在第一支撑架的外表面,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保护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形板,所述限位圈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
14.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固定块,使得保护壳能够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的外表面。
1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限位圈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齿形块,所述齿形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辅助杆,所述第三辅助杆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圆孔滑块,所述圆孔滑块的外表面和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16.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齿形块,使得限位圈通过齿形块和齿形板形成限位。
17.优选的,所述第三辅助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齿形块的外表面和圆孔滑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8.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三弹簧,使得限位圈在调整位置后能够复位。
19.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0.通过设置卡块端和卡块口,使得快速拆卸装置和第一固定环可以通过卡块连接,进而使得快速拆卸装置能够自由进行拆装,通过设置第一辅助板和第一矩形槽,使得绑定环和快速拆卸装置进行卡扣连接,进而使得后期对保暖材料的更换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1.图1是一种树木支撑结构立体图;
22.图2是一种树木支撑结构仰视立体图;
23.图3是一种树木支撑结构的快速拆卸装置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一种树木支撑结构的支撑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第一固定环;2、快速拆卸装置;21、外壳;22、拉环;23、绑定环;24、卡块口;25、卡块端;26、第一圆孔;27、第一弹簧;28、第一辅助杆;29、第二辅助杆;210、第二辅助板;211、第一辅助板;212、第一矩形槽;213、矩形块;214、第二弹簧;3、第二支撑架;4、第二固定环;
5、第一固定支撑杆;6、支撑限位装置;61、齿形板;62、圆孔滑块; 63、保护壳;64、滑槽;65、第二圆孔;66、第三弹簧;67、齿形块;68、第三辅助杆;69、固定块;610、限位圈;611、第一连接板;7、第一支撑架;8、滑片;9、第二固定支撑杆;10、第三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27.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树木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环 1、快速拆卸装置2、支撑限位装置6和第一支撑架7,所述快速拆卸装置 2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环1的外表面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架7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环1的外表面,所述支撑限位装置6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架7的外表面,所述快速拆卸装置2包括外壳21和绑定环23,所述外壳21的外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卡块口24,所述第一固定环1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端25,所述卡块端25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卡块口24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外壳21的内壁固定滑动连接有第一辅助杆28,所述第一辅助杆28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27,所述第一辅助杆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辅助板211,所述第一弹簧2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辅助板211 的外表面和外壳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板2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块213。
28.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所述绑定环23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圆孔26,所述绑定环23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矩形槽212,所述第一矩形槽 212的内壁大小与形状和矩形块213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通过设置第一矩形槽212,使得绑定环23和第二辅助板210。
29.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所述第一辅助板2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辅助杆29,所述第二辅助杆29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214,所述第二弹簧2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辅助板211的外表面和外壳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杆2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辅助板210,通过设置第二辅助杆29,使得第二弹簧214在运动时更加稳定,所述第二辅助板 2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拉环22,所述第二弹簧2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辅助板211和第二辅助板210的外表面固定,通过设置第二弹簧214,使得拉动拉环22后第二辅助板210回位。
30.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支撑限位装置6包括固定块69和限位圈610,所述限位圈610套设在第一支撑架7的外表面,所述固定块6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63,所述保护壳63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64,所述保护壳6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形板61,所述限位圈6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11,通过设置固定块69,使得保护壳63能够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架7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连接板611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圆孔65,所述限位圈610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齿形块67,所述齿形块6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辅助杆68,所述第三辅助杆68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圆孔滑块62,所述圆孔滑块62的外表面和滑槽64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齿形块67,使得限位圈610通过齿形块67和齿形板61形成限位。
31.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所述第三辅助杆68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三弹簧66,所述第三弹簧66的两端分别与齿形块67的外表面和圆孔滑块 6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三弹簧66,使得限位圈610在调整位置后能够复位。
32.工作原理为:将保暖材料通过绑定环23外表面的第一圆孔26绑定在绑定环23后,拉动拉环22使第一辅助板211通过第一辅助杆28和第二辅助杆29向外壳21运动,随后将绑
定环23通过外表面的第一矩形槽212和第一辅助板211外表面的矩形块213进行卡位,使得保暖材料贴合树皮,需要解除时可以直接将卡块口24和卡块端25的卡扣解除使得整个快速拆卸装置2拆除,或者通过拉动拉环22将绑定环23取下进行单独拆除,需要对支撑杆高度调节时,按住限位圈610使得内部齿形板61和齿形块67 分离,调节到合适位置后松开,使第三弹簧66将齿形块67重新和齿形板 61贴合从而完成限位。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