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植树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98598发布日期:2023-02-07 17:3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植树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植树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并逐步形成风蚀、风积地貌结构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沙漠化(又称,荒漠化)土地。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沙漠化土地也正在逐渐扩大,使得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发生越来越频繁,且强度大,范围广。其中,在沙漠植树造林,是解决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3.相关技术中,沙漠中的植树造林主要依靠人工植树,通常情况下是通过人工用铁锹在沙漠挖掘树坑植树,但是由于流沙的原因,在沙漠挖树坑时流沙会迅速掩平树坑,很难将树干植入能够存活深度,同时人工挖掘的植树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以及植树存活率低等问题。
4.因此,提出一种新型植树用装置,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植树用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植树用装置:包括外筒体以及内筒体;
7.所述外筒体上部周向设有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提把;
8.所述内筒体同轴滑动设置于外筒体内,所述内筒体上部周向设有第二加固件,所述第二加固件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提把,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下部设有限位环;
9.所述内筒体底部内设有密封装置,用于内筒体提升时,对内筒体内进行封闭。
10.作为改进,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梯形杆以及限位板,所述梯形杆位于内筒体底部且两端与内筒体固定连接,所述梯形杆上两端竖直设有固定板,所述梯形杆两侧对称设有通过折页与固定板连接的限位板。
11.作为改进,所述限位板为半圆形且与内筒体相适配。
12.作为改进,所述内筒体内壁位于限位板下侧设有与限位板配合的定位杆。
13.作为改进,所述梯形杆底侧设有三角钢件。
14.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加固件包括内加固环以及外加固环,所述内加固环套设于内筒体上部,所述限位环位于内加固环下部,所述外加固环套设于内加固环上部,所述第二提把位于外加固环上,所述外加固环上对称设有吊环。
15.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加固件上对称设有第二吊环。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采用内外筒体结合式结构,通过内外筒
体顶部加固件实现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内筒体底部设置的密封装置可实现内筒体内沙土的带出,外筒体实现沙土的固定,在植树完成后,取出外筒体,沙土实现自动填埋,整体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同时能够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在内外筒体顶部外侧设置的提把与拉环,方便内外筒体的操作与取出。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植树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植树用装置的主视图。
19.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植树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植树用装置的俯视图。
22.图6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7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8是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9是图4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如图所示:1、外筒体,2、内筒体,3、第一加固件,4、第一提把,5、第二加固件,6、第二提把, 7、限位环,8、梯形杆,9、限位板,10、固定板,11、折页,12、定位杆,13、三角钢件,14、内加固环,15、外加固环,16、吊环,17、第二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植树用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8.结合附图1-9所示,一种新型植树用装置,包括外筒体1以及内筒体2;
29.所述外筒体1上部周向设有第一加固件3,所述第一加固件3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提把4,所述第一加固件3上对称设有第二吊环17,通过第一加固件3的设置,增强外筒体1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所述第一加固件3由套设在外筒体1上端的内加固圈以及套设与内加固圈上的外加固圈组成,所述第一提把4以及第二吊环17均设置在外加固圈上;
30.所述内筒体2同轴滑动设置于外筒体1内,所述内筒体2与外筒体1相适配,所述内筒体2上部周向设有第二加固件5;
3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固件5包括内加固环14以及外加固环15,所述内加固环14套设于内筒体2上部,所述限位环7位于内加固环14下部,所述外加固环15套设于内加固环14上部,所述第二提把6位于外加固环15上,所述外加固环15上对称设有吊环16,同样的,通过第二加固件5的设置,增强内筒体 2的结构稳定性.
32.所述第二加固件5两侧对称设有第二提把6,所述第二加固件5的下部设有限位环7,方便对内筒体2 的操作与提起。
33.所述内筒体2底部内设有密封装置,用于内筒体2提升时,对内筒体2内进行封闭,实现内筒体2内沙土的带出。
34.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梯形杆8以及限位板9,所述梯形杆8位于内筒体2底部且两端与内筒体2固定连接,所述梯形杆8上两端竖直设有固定板10,并且所述固定板10靠近内筒体2的一端与内筒体2相连,保证其牢固性;所述梯形杆8两侧对称设有通过折页11
与固定板10连接的限位板9,具体的,所述限位板9为半圆形且与内筒体2相适配,所述限位板9可进行向上翻转,同时,所述限位板9靠近梯形杆8的一侧与梯形杆8配合,可通过梯形杆8的设置,对限位板9进行位置的限定;
35.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体2内壁位于限位板9下侧设有与限位板9配合的定位杆12,可对限位板9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限位板9向下进行翻转;所述梯形杆8底侧设有三角钢件13,可在下压内筒体2时,减少沙土的阻力。
36.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将内筒体2放入外筒体1内,同时限位环7下侧与外筒体1上端抵接,实现内筒体2位于外筒体1内位置的固定,然后通过第二提把6按压内筒体2,同时带动外筒体1向下移动,将内外筒体压入沙漠中适合的深度,同时,由于所述限位板9通过折页11与设置于梯形杆8上的固定板 10连接,在内筒体2下压时,所述限位板9向上翻转,在内外筒下压至合适位置后,此时所述内筒体1内装有沙土,在通过第二提把6或者吊环16提出内筒体2时,在沙土的重力作用下,所述限位板9向下翻转,所述限位板9靠近梯形杆8处与梯形杆8配合,同时所述内筒体2内壁位于限位板9下侧设有与限位板9配合的定位杆12,也可对限位板9起到定位作用,此时拉出内筒体2,可将内筒体2内沙土一并带出,而此时,所述外筒体1实现对外部沙土的固定,防止其掩平树坑,然后将树苗放置于外筒体1内,最后将外筒体1取出,沙土实现自动填埋。
3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