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渔线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7493发布日期:2022-12-21 02:1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一体式渔线轮结构。


背景技术:

2.渔线轮是安装于钓竿上的圆筒状的装置,其用于收纳渔线使用。现代渔线轮通常具有辅助铸造的配件,以确保距离和准确性以及取回渔线。传统上,渔线轮用于钓鱼和竞技铸件的休闲运动中。它们通常连接到钓鱼竿上,尽管某些带有压力传感器的专用渔线轮可立即安装在降落装置系统上,降落装置系统直接安装在远洋运动船的舷窗或横梁上,并用于“深度下降”和拖钓。
3.要投下饵料投掷杆和渔线轮,需要旋转渔线轮的侧面,接合“自由线轴”功能,将拇指放在线轴上,以将诱饵固定在适当的位置。通过将钓竿向后扣到2点钟位置,然后以平稳的运动向前投掷,从而使鱼饵从钓线轮中拉出钓线,从而进行投射。拇指用于接触线、调节线轴的旋转,并在到达所需的瞄准点时制动诱饵。尽管现代的离心和/或电磁制动系统有助于控制反冲,但使用诱饵铸件渔轮仍然需要实践,并且渔民需要一定量的技巧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4.现有技术中,渔线轮包括有渔线轮本体和芯轴,渔线轮本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固定孔,该芯轴安装固定在固定孔中,芯轴的两端分别伸出固定孔的两种,这种渔线轮本体和芯轴分体组装的方式对渔线轮本体和芯轴的制造加工精度都要求很高,并且需要人工装配,使得产品的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并且装配时难以保证两零件之间的同心度,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渔线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渔线轮结构,其可有效解决现有之渔线轮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并且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7.一种一体式渔线轮结构,包括有渔线轮本体,该渔线轮本体具有一用于容纳渔线的环形线槽;该渔线轮本体的一端面中心向外一体延伸出有第一芯轴,渔线轮本体的另一端面中心向外一体延伸出有第二芯轴,该第二芯轴与第一芯轴同轴设置。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渔线轮本体包括有两圆盘和一柱体,该柱体为实心结构,该柱体一体成型连接两圆盘的内侧中心之间并围构形成前述环形线槽,该第二芯轴和第一芯轴分别于两圆盘的外侧面中心向外一体延伸出。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柱体为圆柱,其外表面凹设有多个环形凹槽,该多个环形凹槽沿柱体的轴向间隔排布。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芯轴的外端径向贯穿形成有安装孔。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芯轴的外端面轴向向外一体延伸出有加长轴体。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渔线轮本体包括有筒状壳体和一体成型在筒状壳体内部
的隔板,隔板将筒状壳体分隔形成两彼此开口朝向相反的空腔,该环形线槽为浅线槽,其于筒状壳体的外周侧面内凹形成,该第二芯轴和第一芯轴分别于隔板的两侧面中心一体向外延伸出。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4.通过在渔线轮本体的一端面中心向外一体延伸出有第一芯轴,渔线轮本体的另一端面中心向外一体延伸出有第二芯轴,该第二芯轴与第一芯轴同轴设置,无需另外进行芯轴的装配,降低了对渔线轮本体和芯轴的制造加工精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能保证同心度,达到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15.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4.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25.附图标识说明:
26.10、渔线轮本体
ꢀꢀꢀꢀꢀꢀꢀꢀꢀꢀꢀꢀꢀꢀꢀꢀꢀꢀꢀꢀꢀꢀꢀ
11、圆盘
27.12、柱体
ꢀꢀꢀꢀꢀꢀꢀꢀꢀꢀꢀꢀꢀꢀꢀꢀꢀꢀꢀꢀꢀꢀꢀꢀꢀꢀꢀꢀꢀ
13、筒状壳体
28.14、隔板
ꢀꢀꢀꢀꢀꢀꢀꢀꢀꢀꢀꢀꢀꢀꢀꢀꢀꢀꢀꢀꢀꢀꢀꢀꢀꢀꢀꢀꢀ
101、环形线槽
29.102、环形凹槽
ꢀꢀꢀꢀꢀꢀꢀꢀꢀꢀꢀꢀꢀꢀꢀꢀꢀꢀꢀꢀꢀꢀꢀꢀ
103、空腔
30.20、第一芯轴
ꢀꢀꢀꢀꢀꢀꢀꢀꢀꢀꢀꢀꢀꢀꢀꢀꢀꢀꢀꢀꢀꢀꢀꢀꢀ
30、第二芯轴
31.31、安装孔
ꢀꢀꢀꢀꢀꢀꢀꢀꢀꢀꢀꢀꢀꢀꢀꢀꢀꢀꢀꢀꢀꢀꢀꢀꢀꢀꢀ
40、加长轴。
具体实施方式
32.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渔线轮本体10。
33.该渔线轮本体10具有一用于容纳渔线的环形线槽101;具体地,该渔线轮本体10包括有两圆盘11和一柱体12,该柱体12为实心结构,该柱体12一体成型连接两圆盘11的内侧中心之间并围构形成前述环形线槽101,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该柱体12为圆柱,其外表面凹设有多个环形凹槽102,该多个环形凹槽102沿柱体12的轴向间隔排布,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34.该渔线轮本体10的一端面中心向外一体延伸出有第一芯轴20,渔线轮本体10的另一端面中心向外一体延伸出有第二芯轴30,该第二芯轴30与第一芯轴20同轴设置。在本实
施例中,该第二芯轴30和第一芯轴20分别于两圆盘11的外侧面中心向外一体延伸出,该第二芯轴30的外端径向贯穿形成有安装孔31。
35.制造时,通过压铸的方式,一次一体成型出渔线轮本体10、第一芯轴20和第二芯轴30即可。
36.请参照图4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37.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芯轴30的外端面轴向向外一体延伸出有加长轴体40,以便适配另一种渔线轮的安装。
38.请参照图7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39.在本实施例中,该渔线轮本体10包括有筒状壳体13和一体成型在筒状壳体13内部的隔板14,隔板14将筒状壳体11分隔形成两彼此开口朝向相反的空腔103,该环形线槽101为浅线槽,其于筒状壳体13的外周侧面内凹形成,该第二芯轴30和第一芯轴20分别于隔板14的两侧面中心一体向外延伸出。
40.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在渔线轮本体的一端面中心向外一体延伸出有第一芯轴,渔线轮本体的另一端面中心向外一体延伸出有第二芯轴,该第二芯轴与第一芯轴同轴设置,无需另外进行芯轴的装配,降低了对渔线轮本体和芯轴的制造加工精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能保证同心度,达到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